80'S紀+50件物品
2006-03-24

Welcome to 1990-2005
1990
2月17、18日,被稱為“中國首屆搖滾音樂節”的“90現代音樂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唐朝”等6支搖滾樂隊參加了演出。
3月,崔健開始他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國內巡迴演出。
8月6日,據調查顯示,內地青少年生理早熟十分明顯,男性14歲以下出現首次遺精約佔54.2%,女性14歲以下初潮的達91.5%,中學生有“異性朋友”的約佔一半左右。
9月15日,國內可視電話首次開通。
10月3日,分裂45年的德國重新統一。
10月8日,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大批市民踴躍排隊買餐。麥當勞由此揭開了搶佔內地速食市場的序幕。
11月20日,《Yes》在香港創刊,定位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專攻校園市場,隨即成為香港最高銷量的雙週刊。
11月22日,英國史上首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卸任,其在任時間長達11年。
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是建國以來內地首家證券交易所。
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 3.X風行。其中的3.0版使得微軟作業系統得以和蘋果機競爭。
這一年中國的錄像廳發展達到頂峰,最多時全國有5萬多家大小錄像廳。
吳文光制作了記錄片《流浪北京》。
《亨利和瓊》(Henry&June)一片直接導致電影“NC-17”標準的產生。
健怡可口可樂在滬問世。
J.K.羅琳在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開始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第一部《哈裏‧波特》前後寫了5年。跨世紀期間,Harry Potter系列書籍及電影持續熱銷。
1991
1月17日凌晨,海灣戰爭爆發。
4月15日,“希望工程”開始實施,旨在使我國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4月26日,阿根廷球星馬拉多納因攜帶毒品被捕入獄。
10月21日,兩個巨大的熱氣球成功地飄越珠穆朗瑪峰,實現了人類首次熱氣球飄越世界最高峰的壯舉。
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職務,並於當地時間19:20將核按鈕交給了葉利欽。第二天,蘇聯正式宣佈解散。
黛咪‧摩爾為《名利場》拍攝的懷孕裸照引起轟動,該期雜誌更創下銷量紀錄。
《城市獵人》在《少年Jump週刊》連載結束。
單詞“karaoke”正式登入牛津大字典。
耐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資產超過三十億美金的體育和健身公司。
1992
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談話,提出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動搖不得。
1月,郭富城那一年的“蘑菇頭”風靡,帶著會剪蘑菇頭的發廊都提價了。
4月3日,全國人大透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4月10日,中國唱片公司推出的《紅太陽--毛澤東頌歌新節奏聯唱》盒帶暢銷全國,銷量高達400萬盒。
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一元、五角、一角共三種金屬人民幣。
7月30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
9月12日,張藝謀作品《秋菊打官司》穫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同時鞏俐穫最佳女演員獎。
11月3日,克林頓當選第42任美國總統。
12月3日,英國人Neil Papworth發送出第一條手機短資訊。1999年,手機短資訊服務進入中國並逐漸流行,成為80年代人的重要溝通手段之一。
12月14日,我國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穫得成功。
《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把蟑螂稱為“小強”。此叫法在2000年香港電視劇《男親女愛》中被黃子華所飾演的餘樂天發揚光大。
“筆記本電腦”的概念誕生於1992年,當時的便攜式電腦的體積發展到和16開的筆記本的大小差不多,因此被稱為筆記本電腦。
不滿14歲的中國運動員伏明霞奪得跳台跳水金牌,成為奧運會金牌得主的年齡最小者。
18歲的Kate Moss成為Calvin Klein代言人,瘦骨嶙峋的身形與略帶鄰家女孩清新氣息的外表至今仍無人可以取代。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通俗鋼琴曲風靡國內,並舉辦北京首場音樂會。
台灣婚紗攝影開始進入內地。
我國第一家合資飯店--北京建國飯店開業10週年,成為全國外商投資飯店中第一家順利還清投資貸款的企業。
英國在小學開設“設計構想”課程,引入“探究”的教學方法。
1993
2月,北京第一家搖滾服飾店開業。
5月,上海召開了“台灣歌手羅大祐、黃舒駿作品研討會”並刊印了會議的論文集,正面探討了這兩位歌手作品的文化意義。
5月24日,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穫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7月4日,黃家駒在BEYOND巡迴演唱會的舞臺失足墮下,與世長辭,年僅31歲。
9月18日,74卷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全部出齊。
9月23日,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利,悉尼穫得主辦權。
10月8日,當代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盡。
10月25日,因吸食過量藥物昏迷不醒的陳百強在臥床17個月之後離開人世,年僅35歲。
11月,《讀者》雜誌轉載了《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後,在國內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孩子教育的大規模討論。
11月30日,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成立。
12月31日,中國首張電子報紙面世。
這一年個人電腦全球銷量達到4000萬台,超過了汽車。
1994
1月11日,王軍霞穫歐文斯獎,成為中國和亞洲首個穫此殊榮的運動員。
3月19日,喬丹重返NBA。
4月5日,國家體委成立體育彩票中心。
5月3日,世界首例轉基因水稻在合肥問世。
7月,《黑皮書》印制完成。該書為第一本中國90年代初期實驗藝術的內部交流資料。參與者有艾未未、馮博一等。
8月8日,西藏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全面竣工,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文物維修工程。
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4400人報名。
10月13日,小山智麗以“海外兵團”身份打敗鄧亞萍穫亞運會乒乓球女單金牌,引起國內媒體爭論。
《大話西游》在香港遭遇票房滑鐵盧。但其後該片在北方大專流傳走紅,出現“大話一族”,周星馳成為後現代文化的代表人物。
基努‧裏維斯憑《生死時速》一舉成名,1999年的《駭客帝國》則成為他演藝生涯中的第二個轉捩點。
獨立酒吧雜誌《荷裏活通訊》、獨立音樂文化雜誌《新群眾》在深圳出現。
張楚、竇唯、何勇同時推出《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黑夢》、《垃圾場》三張專輯,並提出“新音樂的春天”為口號。
國產漫畫啟蒙刊物《畫書大王》首次推出純本土新漫畫,由此發掘出顏開、姚非拉等國內第一代新漫人。
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開始在週刊少年SUNDAY中連載。
休斯電子公司推出了直播電視(DirecTV),這是美國首套大功率衛星直播系統。很快它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子消費品。
便民連鎖店、自動售貨機在上海亮相,並於4年後大規模進入中國百姓生活。
1995
4月20日,由德國大眾與上海大眾聯合設計開發的“桑塔納2000型”下線。
5月8日,鄧麗君猝逝於泰國清邁,時年42歲,後長眠於“筠園”。
7月,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阿拉蕾》共售出28,110,000份拷貝,而《龍珠》更是創造了109,300,000的銷售記錄。
7月,“3+2”大學聯考模式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執行。
9月8日,張愛玲逝世於其洛杉磯公寓中,享年74歲。
12月,北京三裏屯酒吧一條街開始出現。
12月,香港無線電視播出曾志偉領銜的游戲節目《超級無敵獎門人》,自此“獎門人”系列風靡香港。2005年,“獎門人”推出十年紀念版並光榮謝幕。
台灣量販式卡拉OK連鎖店“錢櫃”在上海開設內地首家分店。
馬雲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資訊發佈站。
《獅子王》作為美國“動畫大片”首次引進中國內地。
全世界因傳染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700萬,傳染病已成為社會問題。
年底,“瀛海威”網上發生首個由網路傳遞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ROSE的殘障網友在生命中的最後十幾天裏寫下一封信,大批網友跟帖留下了最真摯的祝福。
MTV全球音樂電視台進入中國,穫得了在中國500萬戶三星級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區的落地權。
武漢大興路小學紅領巾環境觀測站穫得1995年度聯合國“全球500佳”的稱號。
1996
3月3日,曾以《情人》穫得龔古爾文學獎的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病逝。
3月,“以藝術的名義--中國當代藝術交流展”在上海舉行,這是國內最早的綜合性裝置藝術展。
3月31日,鳳凰衛視中文台啟播。
7月,陳綺貞簽約滾石唱片。
7月30日,中國政府宣佈暫停核實驗。
11月,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在北京開張,“泡網吧”成為一種時尚。
12月,《心太軟》一曲紅遍大江南北。
深圳高中生郁秀所著的《花季‧雨季》出版,引發青春小說熱潮。
哈根達斯進入中國,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中國第一家專賣店。
年底,第一代“他媽哥池”(Tamagotchi)在日本誕生,後更風靡全球。
任天堂推出“任天堂N64”,該產品是最後一款使用游戲卡的游戲主機。
聖彼得堡繼續生產Lomo相機,這對促進藝術文化很重要。Lomo革命由是展開。
《時代》週刊1996年風雲人物為華裔愛滋病研究專家、“雞尾酒式”療法創始人何大一。
廣州博爾赫斯書店店主陳侗出版《L》獨立文化雜誌。
這一年,紋身行業開始在中國創立。
韓國取消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後街男孩”Backstreet Boys憑首張單曲一砲而紅,在世界範圍內颳起“後街旋風”,成為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男子樂團。
NIK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1997
年初,倪兵和歐寧在陽光JJ迪廳舉辦了中國第一個銳舞party“未來之聲”。
2月19日,香港回歸前夕,鄧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3月,中國的第一個商業性的網路廣告出現,傳播網站是Chinabyte,廣告表現形式為468╳60像素的動畫旗幟廣告。
4月13日,黑人選手泰格‧伍茲
2006-03-24

Welcome to 1990-2005
1990
2月17、18日,被稱為“中國首屆搖滾音樂節”的“90現代音樂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唐朝”等6支搖滾樂隊參加了演出。
3月,崔健開始他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國內巡迴演出。
8月6日,據調查顯示,內地青少年生理早熟十分明顯,男性14歲以下出現首次遺精約佔54.2%,女性14歲以下初潮的達91.5%,中學生有“異性朋友”的約佔一半左右。
9月15日,國內可視電話首次開通。
10月3日,分裂45年的德國重新統一。
10月8日,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大批市民踴躍排隊買餐。麥當勞由此揭開了搶佔內地速食市場的序幕。
11月20日,《Yes》在香港創刊,定位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專攻校園市場,隨即成為香港最高銷量的雙週刊。
11月22日,英國史上首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卸任,其在任時間長達11年。
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是建國以來內地首家證券交易所。
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 3.X風行。其中的3.0版使得微軟作業系統得以和蘋果機競爭。
這一年中國的錄像廳發展達到頂峰,最多時全國有5萬多家大小錄像廳。
吳文光制作了記錄片《流浪北京》。
《亨利和瓊》(Henry&June)一片直接導致電影“NC-17”標準的產生。
健怡可口可樂在滬問世。
J.K.羅琳在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開始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第一部《哈裏‧波特》前後寫了5年。跨世紀期間,Harry Potter系列書籍及電影持續熱銷。
1991
1月17日凌晨,海灣戰爭爆發。
4月15日,“希望工程”開始實施,旨在使我國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4月26日,阿根廷球星馬拉多納因攜帶毒品被捕入獄。
10月21日,兩個巨大的熱氣球成功地飄越珠穆朗瑪峰,實現了人類首次熱氣球飄越世界最高峰的壯舉。
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職務,並於當地時間19:20將核按鈕交給了葉利欽。第二天,蘇聯正式宣佈解散。
黛咪‧摩爾為《名利場》拍攝的懷孕裸照引起轟動,該期雜誌更創下銷量紀錄。
《城市獵人》在《少年Jump週刊》連載結束。
單詞“karaoke”正式登入牛津大字典。
耐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資產超過三十億美金的體育和健身公司。
1992
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談話,提出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動搖不得。
1月,郭富城那一年的“蘑菇頭”風靡,帶著會剪蘑菇頭的發廊都提價了。
4月3日,全國人大透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4月10日,中國唱片公司推出的《紅太陽--毛澤東頌歌新節奏聯唱》盒帶暢銷全國,銷量高達400萬盒。
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一元、五角、一角共三種金屬人民幣。
7月30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
9月12日,張藝謀作品《秋菊打官司》穫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同時鞏俐穫最佳女演員獎。
11月3日,克林頓當選第42任美國總統。
12月3日,英國人Neil Papworth發送出第一條手機短資訊。1999年,手機短資訊服務進入中國並逐漸流行,成為80年代人的重要溝通手段之一。
12月14日,我國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穫得成功。
《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把蟑螂稱為“小強”。此叫法在2000年香港電視劇《男親女愛》中被黃子華所飾演的餘樂天發揚光大。
“筆記本電腦”的概念誕生於1992年,當時的便攜式電腦的體積發展到和16開的筆記本的大小差不多,因此被稱為筆記本電腦。
不滿14歲的中國運動員伏明霞奪得跳台跳水金牌,成為奧運會金牌得主的年齡最小者。
18歲的Kate Moss成為Calvin Klein代言人,瘦骨嶙峋的身形與略帶鄰家女孩清新氣息的外表至今仍無人可以取代。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通俗鋼琴曲風靡國內,並舉辦北京首場音樂會。
台灣婚紗攝影開始進入內地。
我國第一家合資飯店--北京建國飯店開業10週年,成為全國外商投資飯店中第一家順利還清投資貸款的企業。
英國在小學開設“設計構想”課程,引入“探究”的教學方法。
1993
2月,北京第一家搖滾服飾店開業。
5月,上海召開了“台灣歌手羅大祐、黃舒駿作品研討會”並刊印了會議的論文集,正面探討了這兩位歌手作品的文化意義。
5月24日,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穫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7月4日,黃家駒在BEYOND巡迴演唱會的舞臺失足墮下,與世長辭,年僅31歲。
9月18日,74卷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全部出齊。
9月23日,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利,悉尼穫得主辦權。
10月8日,當代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盡。
10月25日,因吸食過量藥物昏迷不醒的陳百強在臥床17個月之後離開人世,年僅35歲。
11月,《讀者》雜誌轉載了《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後,在國內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孩子教育的大規模討論。
11月30日,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成立。
12月31日,中國首張電子報紙面世。
這一年個人電腦全球銷量達到4000萬台,超過了汽車。
1994
1月11日,王軍霞穫歐文斯獎,成為中國和亞洲首個穫此殊榮的運動員。
3月19日,喬丹重返NBA。
4月5日,國家體委成立體育彩票中心。
5月3日,世界首例轉基因水稻在合肥問世。
7月,《黑皮書》印制完成。該書為第一本中國90年代初期實驗藝術的內部交流資料。參與者有艾未未、馮博一等。
8月8日,西藏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全面竣工,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文物維修工程。
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4400人報名。
10月13日,小山智麗以“海外兵團”身份打敗鄧亞萍穫亞運會乒乓球女單金牌,引起國內媒體爭論。
《大話西游》在香港遭遇票房滑鐵盧。但其後該片在北方大專流傳走紅,出現“大話一族”,周星馳成為後現代文化的代表人物。
基努‧裏維斯憑《生死時速》一舉成名,1999年的《駭客帝國》則成為他演藝生涯中的第二個轉捩點。
獨立酒吧雜誌《荷裏活通訊》、獨立音樂文化雜誌《新群眾》在深圳出現。
張楚、竇唯、何勇同時推出《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黑夢》、《垃圾場》三張專輯,並提出“新音樂的春天”為口號。
國產漫畫啟蒙刊物《畫書大王》首次推出純本土新漫畫,由此發掘出顏開、姚非拉等國內第一代新漫人。
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開始在週刊少年SUNDAY中連載。
休斯電子公司推出了直播電視(DirecTV),這是美國首套大功率衛星直播系統。很快它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子消費品。
便民連鎖店、自動售貨機在上海亮相,並於4年後大規模進入中國百姓生活。
1995
4月20日,由德國大眾與上海大眾聯合設計開發的“桑塔納2000型”下線。
5月8日,鄧麗君猝逝於泰國清邁,時年42歲,後長眠於“筠園”。
7月,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阿拉蕾》共售出28,110,000份拷貝,而《龍珠》更是創造了109,300,000的銷售記錄。
7月,“3+2”大學聯考模式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執行。
9月8日,張愛玲逝世於其洛杉磯公寓中,享年74歲。
12月,北京三裏屯酒吧一條街開始出現。
12月,香港無線電視播出曾志偉領銜的游戲節目《超級無敵獎門人》,自此“獎門人”系列風靡香港。2005年,“獎門人”推出十年紀念版並光榮謝幕。
台灣量販式卡拉OK連鎖店“錢櫃”在上海開設內地首家分店。
馬雲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資訊發佈站。
《獅子王》作為美國“動畫大片”首次引進中國內地。
全世界因傳染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700萬,傳染病已成為社會問題。
年底,“瀛海威”網上發生首個由網路傳遞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ROSE的殘障網友在生命中的最後十幾天裏寫下一封信,大批網友跟帖留下了最真摯的祝福。
MTV全球音樂電視台進入中國,穫得了在中國500萬戶三星級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區的落地權。
武漢大興路小學紅領巾環境觀測站穫得1995年度聯合國“全球500佳”的稱號。
1996
3月3日,曾以《情人》穫得龔古爾文學獎的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病逝。
3月,“以藝術的名義--中國當代藝術交流展”在上海舉行,這是國內最早的綜合性裝置藝術展。
3月31日,鳳凰衛視中文台啟播。
7月,陳綺貞簽約滾石唱片。
7月30日,中國政府宣佈暫停核實驗。
11月,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在北京開張,“泡網吧”成為一種時尚。
12月,《心太軟》一曲紅遍大江南北。
深圳高中生郁秀所著的《花季‧雨季》出版,引發青春小說熱潮。
哈根達斯進入中國,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中國第一家專賣店。
年底,第一代“他媽哥池”(Tamagotchi)在日本誕生,後更風靡全球。
任天堂推出“任天堂N64”,該產品是最後一款使用游戲卡的游戲主機。
聖彼得堡繼續生產Lomo相機,這對促進藝術文化很重要。Lomo革命由是展開。
《時代》週刊1996年風雲人物為華裔愛滋病研究專家、“雞尾酒式”療法創始人何大一。
廣州博爾赫斯書店店主陳侗出版《L》獨立文化雜誌。
這一年,紋身行業開始在中國創立。
韓國取消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後街男孩”Backstreet Boys憑首張單曲一砲而紅,在世界範圍內颳起“後街旋風”,成為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男子樂團。
NIK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1997
年初,倪兵和歐寧在陽光JJ迪廳舉辦了中國第一個銳舞party“未來之聲”。
2月19日,香港回歸前夕,鄧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3月,中國的第一個商業性的網路廣告出現,傳播網站是Chinabyte,廣告表現形式為468╳60像素的動畫旗幟廣告。
4月13日,黑人選手泰格‧伍茲
出了一刊专门说80年代,呵呵

80也到了该注意身体的时候了
我们老啦!
[img]http://hey.ionly.com.cn/image/post/smile/em48.gif[/img]
牛逼!居然还有
1996
3月,“以藝術的名義--中國當代藝術交流展”在上海舉行,這是國內最早的綜合性裝置藝術展。
1996
3月,“以藝術的名義--中國當代藝術交流展”在上海舉行,這是國內最早的綜合性裝置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