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艺术生”专骗外国客 15元画敢卖2600元
发起人:zhangchi2688  回复数:2   浏览数:2019   最后更新:2011/12/08 09:39:06 by guest
[楼主] letitbe 2011-12-07 13:02:59
来源:译言网

要搞清楚韩寒究竟为什么这么出名可能是困难的。为什么是他?对于中国来说,他的声望说明了什么?如同《纽约客》杂志Profile专栏在本周阐释的那样,韩寒是中国最受大众欢迎的博客写手,同时他也是个小说家和赛车手。从表面上看,其中的任何一个身份可能都不足以解释他位列中国搜索引擎——百度最火关键词的原因。

但在花费数月时间与“韩粉”们接触和阅读他的作品之后,我开始明白,他最成功的创新就是一种非凡的幽默。就像亨利·福特和汽车之间的联系一样,虽然韩寒几乎没有自创出任何政治幽默,但他却帮助青年大众享受到了这种幽默。

他可能是敏锐和调皮的。众所周知,如果他想要提及的名字在政治上过于敏感,而会受到审查员的注意,他就会写道,“敏感词”。他总是诉诸于低俗的即兴谈话,但他像任何地方年轻的讨厌鬼一样,最善于指出令中国的年轻人疏离于政治体制的哪怕一丝伪善、谎言或虚夸。作家和翻译家埃里克·亚伯拉罕森在一月份的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上描述了中国网络幽默的新时代,而韩寒以其文章“有的讽刺挖苦,有的隐约微妙…而不逾越正义之怒”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2009年,受到地方干部支持的一群河工寻获了意外溺毙在河中的几个学生的尸体,随后在未得到高昂酬金的情况下拒绝将尸体交给学生家长。韩寒的建议是所有的中国国民随身携带捞尸费,“如果有朋友落水或者自己落水,你可以将现金举过头顶,这样才会有半官方捞尸队对你进行打捞”。

总而言之,韩寒在告诉他的读者,庄严之物和年资都不足凭信。随着他的年龄不断增长和他在政治及财务上的利益继续增加,它们会变得更加难以凭信。但在他的这一代人中,他还是最能洞悉荒唐事的观察者。当我问他在政治人物中是否感到自在时,他这样描述在中国过于正式的场合中特有的那种不适:

我从来不知道我应该坐在哪里。我总是意外发现自己占了镇长的座。如果我看到一个空座,我就坐下,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但另一方面竟没有人说出一个字来!我对此实在不能完全理解。中国有一些潜规则,例如有些事你绝对不能做——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卡拉你换歌,这些都是可怕的事情。并且,谁坐在左首,谁坐在右首,说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这些都是你不能左右的事。如果你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就必须忍受它,变成你讨厌的人。
[沙发:1楼] letitbe 2011-12-07 12:25:27
来源:译言网

《经济学人》专访韩寒

韩寒,在这个世界上对于独立声音有着严密监控的国家里,他的博客有着最大的读者群。他是一个从不致力于推翻什么的反叛者;也是一个不想制造麻烦却被视为麻烦的人物。沮丧的是,他的广大读者其实也都和他一样,面临着重重限制。展望2012, 他觉得这是对于中国人更为严酷的一段时间。他预见到的,不是危机,当然也不是从这个中央高层的”重组“中所能看到的希望,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习惯了安之若素。

经济学人在枣庄采访了韩寒,这个地方在京沪高速铁路的中点上。他刚刚结束了他每周一次的汽车拉力赛,以两秒的差距获得亚军。当说到为什么即将到来的政府领导更替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他用赛车的术语解释了他的观点。

”每次有新领导人上台的时候,中国人总是怀有新的希望。他们希望这些领导变得开明,但是事实上,他们还是无所作为。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仰仗作家和艺术家来完成这些使命,”他说,“就跟赛车一样:没有推动,就没有变化。我觉得,我们只能依靠自己,来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对于他这样的人,2012注定是不好过的:“对于作家,这段时期是最不舒服的,因为政党的控制加强了。”他说。而另外的更多的人,总是选择明哲保身,因为“中国人的要求真的很低”,他说,他们都只是“屁民”而已。

那么在新浪微博上的喧嚣呢?这个中国的微博服务,尽管是被监控着,仍然在2011温州动车事件中起到了强大的催化剂的作用。这样的服务,会不会在2012成为政府头疼的一件事?其实韩寒对于那些所谓妙语连珠的愤世嫉俗,早就不以为意了,而“愤世嫉俗”,其实曾经也是从他少年起一直就被贴上的个人标签。 1

就像赛车一样:没有推力,就没有变化

29岁的韩寒,10年前成为了一个小说家之后就扬名立万,有着上亿的读者关注着他的博客(他发表最具颠覆性但是往往被和谐的观点,包括对于温州事件的评价)。他可以只用寥寥数语就可以强烈地表达出观点:对于2010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他只写了一对双引号。他觉得微博的问题在于,用户只是满足于传递信息的过程。

“它不会带来实质的变化或者进步。对于温州事件,你可以看到很多文字和内容,你感觉到每个人都很愤怒,你甚至都觉得,如果你打开窗户,你就会看到大批示威的人群了,"韩寒说,”可是,当你打开了窗户,你会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化。“

韩寒说,在2012,作为一个作家他会在限制之下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计划开一个新的杂志,但是这次不会太有争议性(他在2009的第一份杂志,很快就被当局叫停了)。他并不想吸引中国安全部门的更多注意力,因为他不想别人扰乱他身边的人的生活。尽管他嘲笑了微博的局限性,韩寒并不想大家对于2012的他报太多希望。

“我不会做什么激进的事情,因为我觉得那太像摩托车比赛了。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没有推力,就没有变化’,但是我的第二个观点则是“欲速则不达”。推力过大,反而会破坏一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