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青的文字仓库
劳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对作品《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的几点说明
1
按照通常的展示要求,那四个木质框架摆在展厅里也是成立的,众多的艺术空间的确充满了这样的被称为“作品”的“物“;相对的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今天对一个作品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个景观化的结果上,而是要把它放置到一种艺术生产关系中去观看,包括从想法建立,制作,宣传到销售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实践和参照,具体在这个作品里,我是想把劳动作为明确的实践对象,观察和模拟它在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关系及作用,当然,这样的劳动不是通过作品生产去表达和扮演,而是在其生产之中,我想这也是布莱希特和本雅明提倡的方法,作品涉及的劳动概念,既是马克思所提及的社会经济生产中的身体劳动,也包含艺术生产中艺术家的“非物质性工作”;
2
作品是在这样的一个规则中进行的:艺术家与三个木工师傅接受同样的工作订单,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完成性质相同的工作,按照给定的图纸,各自独立建造一个栅格式的木质结构。作品体量按着一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实际工作时间为6天)的工作量来设计,同时也考虑场地尺度和个人可完成度的限制;
3
建造方案的参照是西方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这样选择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尽量让制作者和熟悉的现实语境距离更远些,对制作对象保持陌生化,形成一个“停顿”,让劳动本身变得更抽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意把哥特时期的劳动观念和今天现代工业背景下的异化劳动形成一个潜在的比对关系;
4
作品里另一个关于艺术生产的环节,发生在提供制作资金的画廊对劳动性质的认证上,如果认证为“活儿”的性质,即普通意义上的身体劳动,则画廊按工作量给制作者(艺术家和三个工人)发放工资报酬,展览后制作物作为废弃物处理;如果认证为“作品"并产生销售,则按照艺术市场的分配惯例,属于艺术家的部分将由四人(艺术家和三个工人)平分所得,作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回路:不仅仅是制作本身,以及定制和销售,也把生产关系中涉及的对象:劳动者,资本提供者和消费者都拉了进来;
5
自杜尚的现成品观念以来,艺术家将工业材料及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带入艺术生产,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今天的艺术生产早已是包含物质生产(为恋物的传统收藏系统)和符号生产(为文化消费的社会系统)的混合体,今天重提艺术生产中的劳动,不是为了重温艺术家和作品的身体关系,不是去恢复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和光韵,不是让观众们重新对它的凝视,而是本雅明提到的复制技术生产在完成其政治使命之后,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驯化,艺术需要寻找新的工具,重提劳动在这里成为一种策略,试图着在刻意被隐藏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在景观装置)中寻找新的破绽;
6
作品实施中艺术家和工人面对共同的建造蓝本,既是劳动计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意对作品原创的取消,艺术家在建造中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身份,而不是异化为特定的移情对象去表演劳动,过程中和掌握一定技术和体力优势的工人建立起一个暂时的共同体,另一个意义也正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祛魅;机械复制取消了作品的本真性,而劳动的复制,可以看作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对艺术生产的展示价值的强调,并说明艺术家和劳动者之间的身体同样是可以互换的。


劳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对作品《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的几点说明
1
按照通常的展示要求,那四个木质框架摆在展厅里也是成立的,众多的艺术空间的确充满了这样的被称为“作品”的“物“;相对的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今天对一个作品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个景观化的结果上,而是要把它放置到一种艺术生产关系中去观看,包括从想法建立,制作,宣传到销售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实践和参照,具体在这个作品里,我是想把劳动作为明确的实践对象,观察和模拟它在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关系及作用,当然,这样的劳动不是通过作品生产去表达和扮演,而是在其生产之中,我想这也是布莱希特和本雅明提倡的方法,作品涉及的劳动概念,既是马克思所提及的社会经济生产中的身体劳动,也包含艺术生产中艺术家的“非物质性工作”;
2
作品是在这样的一个规则中进行的:艺术家与三个木工师傅接受同样的工作订单,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完成性质相同的工作,按照给定的图纸,各自独立建造一个栅格式的木质结构。作品体量按着一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实际工作时间为6天)的工作量来设计,同时也考虑场地尺度和个人可完成度的限制;
3
建造方案的参照是西方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这样选择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尽量让制作者和熟悉的现实语境距离更远些,对制作对象保持陌生化,形成一个“停顿”,让劳动本身变得更抽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意把哥特时期的劳动观念和今天现代工业背景下的异化劳动形成一个潜在的比对关系;
4
作品里另一个关于艺术生产的环节,发生在提供制作资金的画廊对劳动性质的认证上,如果认证为“活儿”的性质,即普通意义上的身体劳动,则画廊按工作量给制作者(艺术家和三个工人)发放工资报酬,展览后制作物作为废弃物处理;如果认证为“作品"并产生销售,则按照艺术市场的分配惯例,属于艺术家的部分将由四人(艺术家和三个工人)平分所得,作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回路:不仅仅是制作本身,以及定制和销售,也把生产关系中涉及的对象:劳动者,资本提供者和消费者都拉了进来;
5
自杜尚的现成品观念以来,艺术家将工业材料及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带入艺术生产,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今天的艺术生产早已是包含物质生产(为恋物的传统收藏系统)和符号生产(为文化消费的社会系统)的混合体,今天重提艺术生产中的劳动,不是为了重温艺术家和作品的身体关系,不是去恢复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和光韵,不是让观众们重新对它的凝视,而是本雅明提到的复制技术生产在完成其政治使命之后,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驯化,艺术需要寻找新的工具,重提劳动在这里成为一种策略,试图着在刻意被隐藏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在景观装置)中寻找新的破绽;
6
作品实施中艺术家和工人面对共同的建造蓝本,既是劳动计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意对作品原创的取消,艺术家在建造中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身份,而不是异化为特定的移情对象去表演劳动,过程中和掌握一定技术和体力优势的工人建立起一个暂时的共同体,另一个意义也正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祛魅;机械复制取消了作品的本真性,而劳动的复制,可以看作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对艺术生产的展示价值的强调,并说明艺术家和劳动者之间的身体同样是可以互换的。


画廊能不能把你当劳动者的性质付工资呢?
楼上说对了,画廊支付了工资,每天350的熟练工费
楼上说对了,画廊支付了工资,每天350的熟练工费
大的资本主义背景我们熟视无睹,假装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是无能,是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