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之间的战争:FIAC vs. Frieze
来源:董冰峰新浪微博
知识的力量。每个博览会都有自己的品位,瑞士巴塞尔、伦敦Frieze、马德里ARCO,Fiac也不例外,如果参展画廊挑选错了作品来巴黎,简直就是灾难。巴黎人对艺术什么品位,尤其当代艺术,很难形容。与伦敦的新潮相比,巴黎更有情调,整场作品鲜有批判性强烈的作品,大都表现的小心翼翼。

法国红星,作品在多个画廊展位出现。曾经大皇宫做过超规模个展,也代表法国参加今年威尼斯双年展。

haegue yang很受欢迎,Frieze和Fiac上都可以看见多次。

作品已售。巴塞尔也见过一模一样的一件。UCCA当年差点做她大规模个展,可惜。

村上隆老师夸口的那件新作。背景。

肯特里奇少见的大型素描。Fiac上也很少有超级市场巨星,偶有几件天价作品出现,展位便如临大敌,守卫森严。参展作品大都轻松、幽默和机智。Victoria Miro的草间弥生和sadie Coles的萨拉卢卡斯专场,就都不错。

Yvon Lambert参展作品水准稳定,布展谨严。左为艺术家Andre adere,右Wyn Evans。

Fiac一层,也有几件中国艺术家作品和一家中国画廊参展,但表现沉闷乏味。也许带适合的作品来Fiac更重要。不由得再感叹下展场大皇宫的壮丽,同时也令置身其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和参展商压力剧增。

楼上画廊,Fiac二层回廊区。位置并不理想,展位也相对狭小,但却表现有趣、灵活。有极力模仿流行市场风格的,也有风格跳脱、实验色彩很浓的,也有学术底蕴扎实,自等专业人士光顾的。Gregor Podnar的展位,两位正在热烈讨论这件挂在墙壁上的一条软尺作品。

这家Florence Loewy专做“艺术家书”。在蛇形画廊翻看过一本“贫穷艺术”操刀手关于“艺术家书”的著作,页码极薄,价格极贵,内容记载关于“艺术家书”的重要目录。墙壁上盒子里的书很多人都很眼熟,来自著名概念艺术家维纳老爷爷。这套定价不菲。3万5千欧。

在巴黎与Fiac同时举行的,还有很多“卫星博览会”,各有风格、特点。大皇宫旁侧桥下、塞纳河边上的Show Off,也值得推荐。图为Show Off的录像展区。

Show Off画廊展区。桥的另侧。Show Off可以称之为“看的见铁塔的博览会”。博览会是由临时建筑组成,每个窗户都可以看见塞纳河和铁塔,当地人自在其中,外地过客权当游玩。

Show Off参展画廊不多,艺术家年龄差距也较大,多非常新锐的年轻艺术家参加,偶然也见比较古典、含蓄的台湾艺术家参加。这件作品在Show Off里非常激进,谈不上另类,中间关键处写那句熟悉的i'll be back。

分布在大皇宫和小皇宫两侧的Art Elysees,是另一主要的“卫星博览会”,分为3个艺术画廊展区和1个设计画廊展区。绵延在香欇丽舍大道街边。一路看完,水准平庸,少有重要作品,可作Fiac候选。无法接受前者的“先锋”,那后者也许更符合普通法国公众的口味,既保留了古典和传统艺术的部分,也有当代性。

cutlog,另一主要的卫星博览会,地处2 rue de viarmes的旧巴黎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 de paris)。这里的参展画廊更为另类,性格突出,但不一定为市场推崇。

cutlog,galerie&edition hoffmann展位。

整个cutlog最吸引人的作品。雨中钢琴,艺术家manuel felisi。

卢浮宫对面tuileries公园,Fiac的户外公共艺术项目,邀请20位艺术家20件作品。还有一个神秘的musee mobile计划,邀请了黄永平、douglas gordon、nari ward、lawrence weier、daniel buren等艺术家参加。20号应在此“移动”展出,但竟消失不见,Fiac的工作人员也是两眼发呆无从解释。

能以卢浮宫为背景的公共艺术计划,应很有挑战性。图为76年出生的法国艺术家vincent mauger作品。

antony gormley的作品,随时可以与游人相遇。

卢浮宫tuileries公园的Fiac公共艺术计划里,体型最为庞大,最值得讨论的作品,艺术家是代表阿根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80年的adrian villar rojas。这类作品,要不被人骂死,要不被人极度喜欢。看起来这件属于后者,大量的艺术公众和普通公众与其遭遇,大都镇定自若或旁若无物。

作为对一天艺术活动的总结,“收藏”了一件adrian villar rojas巨型作品的碎片。事实上,这件作品展出过程中,会不断自动剥落,展览结束作品也会被毁坏。艺术家虽然年纪很轻,探讨的却是一个极其艰深的命题:艺术的终结之后。

Fiac户外公共艺术计划。植物园入口的这件“雪人”造型的作品,招来一阵恶评。多位巴黎人围观并表示强烈不满。艺术家是olav westphalen。汉堡出生、现居斯德哥尔摩的westphalen自有解释:这是对社会问题不同方式的批评,比如幽默。

malachi farrell的作品“奇怪的水果”,更显得匪夷所思。仔细看,树上悬挂的“水果”,是搜集来的不同款式的鞋子。作品试图表现的是社会、政治、恐怖主义和身份的焦虑,但也许更为准确的是,一种生硬的拼贴和挪用。当然,艺术家还有解释更多关于诗、歌而来的灵感,但却完全忽视此地

没有Fiac特别的提示牌,有谁会留意到草地上的这件作品,由三根木桩组成、夏威夷艺术家olivier millagou的Lava Tree。想要了解此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必须知道在夏威夷Lava意味着什么。植物园的户外公共计划,尤其相对tuileries公园,从策划到作品安置,很失败。

相比植物园里糟糕的户外艺术计划,圆里到处可见的珍稀物种、雕像、景致,倒很值一看。当然,大部分来此地的巴黎人,都是来享受周末的。至此,Fiac告一段落。
知识的力量。每个博览会都有自己的品位,瑞士巴塞尔、伦敦Frieze、马德里ARCO,Fiac也不例外,如果参展画廊挑选错了作品来巴黎,简直就是灾难。巴黎人对艺术什么品位,尤其当代艺术,很难形容。与伦敦的新潮相比,巴黎更有情调,整场作品鲜有批判性强烈的作品,大都表现的小心翼翼。

法国红星,作品在多个画廊展位出现。曾经大皇宫做过超规模个展,也代表法国参加今年威尼斯双年展。

haegue yang很受欢迎,Frieze和Fiac上都可以看见多次。

作品已售。巴塞尔也见过一模一样的一件。UCCA当年差点做她大规模个展,可惜。

村上隆老师夸口的那件新作。背景。

肯特里奇少见的大型素描。Fiac上也很少有超级市场巨星,偶有几件天价作品出现,展位便如临大敌,守卫森严。参展作品大都轻松、幽默和机智。Victoria Miro的草间弥生和sadie Coles的萨拉卢卡斯专场,就都不错。

Yvon Lambert参展作品水准稳定,布展谨严。左为艺术家Andre adere,右Wyn Evans。

Fiac一层,也有几件中国艺术家作品和一家中国画廊参展,但表现沉闷乏味。也许带适合的作品来Fiac更重要。不由得再感叹下展场大皇宫的壮丽,同时也令置身其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和参展商压力剧增。

楼上画廊,Fiac二层回廊区。位置并不理想,展位也相对狭小,但却表现有趣、灵活。有极力模仿流行市场风格的,也有风格跳脱、实验色彩很浓的,也有学术底蕴扎实,自等专业人士光顾的。Gregor Podnar的展位,两位正在热烈讨论这件挂在墙壁上的一条软尺作品。

这家Florence Loewy专做“艺术家书”。在蛇形画廊翻看过一本“贫穷艺术”操刀手关于“艺术家书”的著作,页码极薄,价格极贵,内容记载关于“艺术家书”的重要目录。墙壁上盒子里的书很多人都很眼熟,来自著名概念艺术家维纳老爷爷。这套定价不菲。3万5千欧。

在巴黎与Fiac同时举行的,还有很多“卫星博览会”,各有风格、特点。大皇宫旁侧桥下、塞纳河边上的Show Off,也值得推荐。图为Show Off的录像展区。

Show Off画廊展区。桥的另侧。Show Off可以称之为“看的见铁塔的博览会”。博览会是由临时建筑组成,每个窗户都可以看见塞纳河和铁塔,当地人自在其中,外地过客权当游玩。

Show Off参展画廊不多,艺术家年龄差距也较大,多非常新锐的年轻艺术家参加,偶然也见比较古典、含蓄的台湾艺术家参加。这件作品在Show Off里非常激进,谈不上另类,中间关键处写那句熟悉的i'll be back。

分布在大皇宫和小皇宫两侧的Art Elysees,是另一主要的“卫星博览会”,分为3个艺术画廊展区和1个设计画廊展区。绵延在香欇丽舍大道街边。一路看完,水准平庸,少有重要作品,可作Fiac候选。无法接受前者的“先锋”,那后者也许更符合普通法国公众的口味,既保留了古典和传统艺术的部分,也有当代性。

cutlog,另一主要的卫星博览会,地处2 rue de viarmes的旧巴黎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 de paris)。这里的参展画廊更为另类,性格突出,但不一定为市场推崇。

cutlog,galerie&edition hoffmann展位。

整个cutlog最吸引人的作品。雨中钢琴,艺术家manuel felisi。

卢浮宫对面tuileries公园,Fiac的户外公共艺术项目,邀请20位艺术家20件作品。还有一个神秘的musee mobile计划,邀请了黄永平、douglas gordon、nari ward、lawrence weier、daniel buren等艺术家参加。20号应在此“移动”展出,但竟消失不见,Fiac的工作人员也是两眼发呆无从解释。

能以卢浮宫为背景的公共艺术计划,应很有挑战性。图为76年出生的法国艺术家vincent mauger作品。

antony gormley的作品,随时可以与游人相遇。

卢浮宫tuileries公园的Fiac公共艺术计划里,体型最为庞大,最值得讨论的作品,艺术家是代表阿根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80年的adrian villar rojas。这类作品,要不被人骂死,要不被人极度喜欢。看起来这件属于后者,大量的艺术公众和普通公众与其遭遇,大都镇定自若或旁若无物。

作为对一天艺术活动的总结,“收藏”了一件adrian villar rojas巨型作品的碎片。事实上,这件作品展出过程中,会不断自动剥落,展览结束作品也会被毁坏。艺术家虽然年纪很轻,探讨的却是一个极其艰深的命题:艺术的终结之后。

Fiac户外公共艺术计划。植物园入口的这件“雪人”造型的作品,招来一阵恶评。多位巴黎人围观并表示强烈不满。艺术家是olav westphalen。汉堡出生、现居斯德哥尔摩的westphalen自有解释:这是对社会问题不同方式的批评,比如幽默。

malachi farrell的作品“奇怪的水果”,更显得匪夷所思。仔细看,树上悬挂的“水果”,是搜集来的不同款式的鞋子。作品试图表现的是社会、政治、恐怖主义和身份的焦虑,但也许更为准确的是,一种生硬的拼贴和挪用。当然,艺术家还有解释更多关于诗、歌而来的灵感,但却完全忽视此地

没有Fiac特别的提示牌,有谁会留意到草地上的这件作品,由三根木桩组成、夏威夷艺术家olivier millagou的Lava Tree。想要了解此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必须知道在夏威夷Lava意味着什么。植物园的户外公共计划,尤其相对tuileries公园,从策划到作品安置,很失败。

相比植物园里糟糕的户外艺术计划,圆里到处可见的珍稀物种、雕像、景致,倒很值一看。当然,大部分来此地的巴黎人,都是来享受周末的。至此,Fiac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