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vier Veilhan个展“Orchestra”巴黎开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1   浏览数:1737   最后更新:2011/09/22 19:00:51 by guest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1-09-22 14:32:07
来源:艺术眼 文/ 赛

一个(非)美术馆
画廊:广东时代美术馆
时间:2011-9-11 - 2011-10-30



“非美术馆”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对美术馆有什么样的概念?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或许你会跟我说在我小的时候我觉得美术馆很神圣,而如今我却很少来这里,甚至并不知道美术馆到底是要展示什么样的东西。广东时代美术馆位于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居民楼内,有独立的唯一的电梯,1、14(办公区)19(展厅)展厅并不影响居民的生活确有息息相关。我喜欢在我们家楼上就可以看展览。

时代美术馆的外面可以通透的看到胡向前的“向前美术馆”这个非物质存在的美术馆只呈现的是一个“向前美术馆”的告示,据说只有在展览闭幕式的时候也就是10月30日,艺术家才以行为表演的方式启动“美术馆的开幕”也许你曾经看过艺术家在北京泰康空间的展览,以一种脱口秀的方式在介绍这个美术馆的各种藏品。这些藏品是艺术家脑海里的,也可能是我们的想象中的。但胡向前的表演会于泰康有所区别。

一层大厅的展场充满着一种随意与游牧性质,艺术家邱黯雄的“未知美术馆”就在这里,刚进入大门是个旋转门设计,每扇门都有钥匙插入钥匙孔,继往前走是一个特定的制作空间,风扇被循环的利用,一会把灯管吹起,又有风扇被放在桌子上,还有椅子上那两个镶嵌着的小型风扇,这里被设定的是桌子上的钨丝灯,一排一排。榴莲被挂在自定的木架上,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皮质包在一个孤单的椅子上,两个展厅的立柱上是某一期新视觉的内容,跟设计有关,艺术家认为也跟他的这次作品有某种契合点。展场的中间是一个圆形的装置作品,有小到大的人脑图案被放在灯箱中,地面的符号是某个世纪的音乐符号。这些看起来有些奇怪又充满着某种寓意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是什么?一种不知站在何处?又或许艺术家的目的是达到了的,就是只有在那个白色的沙发上我们才能坐下并翻看那几本书。

我们被一拨又一拨的送到19楼,19楼是另外的四个作品,“现代美术馆”是被放置在一个进门的左手边,就像策展人蔡影茜介绍“一个从天而降的现代美术馆(在柏林的美国艺术博物馆)”一次性展出大量现代艺术经典作品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是根据1936年纽约现代美术馆的重要展览“立体派与抽象艺术”来制作和安排的,moma第一任馆长也为该展览创作了一副现代主义艺术关系图,张关系图这次是以中文的形式展示的。采访艺术家的时候他很看你对重西方美术史的了解,就像他说的如果我对一个展览只是说,嗯,这看起来是个属于未来的展览,他会觉得这样的回答十分的大众。我也想问一下,如果我装着满肚子的西方美术史去看展览又有哪个美术馆能给我这样的展览观看呢?美术馆都在展些什么?(根据这个展览,《关于现代艺术的一段回忆:对话瓦尔特·本雅明》也在几个小时之后开始)

刘鼎的“我和美术馆”是正厅的空间,没有隔断,白色的墙壁上被分放着玛丽莲梦露在尼克松生日时的演讲与那段饶有激情的生日歌,交错播放。用“我”的第一人称来暗示着个体与美术馆,或者与艺术体制的关系,“我”可以是任何人,艺术家也好,策展人也好,四张凳子上有两封信,一份是刘鼎写的一份是蔡影茜写的,但都没有署名。两个视频的对话,放置在角落,与之前的影像梦露,和那四个椅子,还有观众的都形成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你可以选择的。

韦尔费雷多·普利托 的作品“静音”是在最里面的空间,这件作品曾经在2006年麦克马斯特美术馆完成,艺术家说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他的作品来展示,因为看到别人的作品觉得自己的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在过往的展览中,艺术家都喜欢把一些固有的因数消磨一部分,观众进来时以为会是以往体验的效果,其实结果却往往容易失望。闪烁的灯火酒绿,灯光不时的投射在脸上,你的心里应该有你的音乐,或者你的想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