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的困境与当代艺术的发展问题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349   最后更新:2011/07/24 10:28:31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1-07-24 10:28:3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山姆

99艺术网:卢老师,您这次带去的应该是周啸虎的个个展,这是长征空间第二次参加巴塞尔,首先请先给我们网友总结下这次的经验吧?

卢杰:应该说是很成功,长征空间这是第二次参加巴塞尔,我们目前阶段申请的重点是“艺术宣言”,第一次去的时候,郭凤怡的个展也是“艺术宣言”。“艺术宣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个展,个展能够很全面、有深度地去呈现一个艺术家,而不是画廊的一个展厅,小小的五、六十平米放十几个人的作品,大大小小杂在一起,它是一个很聚焦的呈现,这次的周啸虎我们的选择还是非常好的,八屏的影像和八个雕塑、装置、互相构成一个很强烈的主题,标题叫《反蒙太奇——党同伐异》,在现场效果非常好。

99艺术网:本届巴塞尔艺博会的销售情况十分火爆,就您的观察来看,市场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趋势吗?

卢杰:应该没有达到,如果达到岂不是很糟糕?我说的很糟糕的意思就是说市场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很正常的自然过程,如果像坐过山车一样的上下起伏,实际上在起伏的点之间太快的话,曲线变化太快,你是没有办法充分地去做你该做的事的。我的一个观察和了解,应该是还没有达到07年那种疯狂的状态,如果就达到岂不是明年开始要出问题了?从08年到现在有一个逐步的上升,尤其是今年,当然是一个好信息,好事。

99艺术网:直观上看,藏家的范围和比例是怎样的?金融危机后消失的藏家有没有回归到市场来?

卢杰:应该还是带有巴塞尔很强烈的特点,就是VIP预展前面的那两天,全球最重要的藏家、很关键的人我看基本上也都在,都来了。这就涉及到远至希腊,大至南美那么远,以及美国和英国,然后亚太、日本、韩国,很强大的收藏人士都在。到后面正常对外公共开放,今年特别让大家高兴的是连最后一天都还是人山人海,一观察、一分析就知道了这个是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欧洲的收藏主体也都全面都在。

99艺术网:中国的画廊一如既往的少,国内申请的少还是达不到申请的规格?

卢杰:申请这个要问巴塞尔了,我们不知道谁有申请,谁没有申请,有的画廊可能有申请说没有申请,无法了解评估,有一些画廊可能有宣布申请,最后没有被批准,反正我知道的申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有很多的要求和标准的,不知道我们的同行,我想应该也都是了解的。一个是画廊如果要进画廊区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所谓的历史就是你有品牌,有能量,有经验,有责任,是经过检验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说你是不是众所周知的在你那个地区,你那个国家是最好的,最好的表现在哪里,你的商业能量、你的服务、学术性具体表现在哪里,你代理了什么样的艺术家,有多少艺术家是真正跟你有长期的代理合作,你的画廊的工作是为艺术家的生涯无论是学术还是市场起到多长时间真正的作用,他们是根据这个东西来评估的,落实到具体肯定是看你的方案。

99艺术网:嗯!据悉,整个亚洲好像只有不到20家的画廊参与?

卢杰:据我所知我没有很详细地统计,日本是不是有个三家到四家。

99艺术网:日本有七家。

卢杰:那么多?

99艺术网:我们从网上查到有七家,还有三家印度的画廊。

卢杰:对。韩国只有一家,泰国也有。中国就是香格纳、维他命、长征,我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去算这个东西的,比如说麦勒画廊是算瑞士和北京都有空间,所以你算哪边,中国还有香港的奥沙画廊。

99艺术网:整个数量一直还是维系着这样的一个数量吗?是不是一直维系这种数量?

卢杰:我还真的没有仔细去统计,感觉大同小异。

99艺术网:年轻的LISTE博览会,今年国外的画廊站台中国去参加了,这个你去看了吗?

卢杰:去年没有去看,今年我去看了,我觉得挺好的,走进去跟巴塞尔太不一样了,有一种原生态的感觉,很草根、贫穷、嘈杂,但是很原生态,还自然,有点儿像欧美的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一样的。它有一种很敏感,很现场、很活态的一种感觉,其实没有感觉像博览会,没有那么商业化。站台中国做的是群展,你到那边告诉人的角度、态度、资源和能量、趣味,让人家了解你,接触你,考察两三年以后再申请进入巴塞尔的主场,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引起他们重视,因为在巴塞尔的主场之外,LISTE这边也吸引了很多的藏家和画廊的负责人、博览会的人会去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血液。LISTE是进巴塞尔个很重要的跳板,所以年轻的画廊带着年轻的艺术家到那边做项目,就很强调策展理念,如果做得有意思、很好的话就会被巴塞尔那边看重。

99艺术网:国内的年轻画廊有没有参与这个环节的上升空间存在?

卢杰:我认为如果参加LISTE的话,中国至少有15个左右的画廊是绝对有资格的,而且我鼓励他们应该参与。因为LISTE的方向和趣味,我觉得非常好,它是给年轻艺术家和年轻画廊表达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国内有十几个画廊是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的,历史也不长,我会鼓励他们尽量地去参与的。因为在高端的市场都被占领了,很难挤进去,容易形成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单一的理解,都是那些很有名的符号和人物。像我们长征,香格纳,维他命是在巴塞尔和弗立兹这些平台主推中间年龄段的很强大的人,有徐峥、刘炜、曹斐、郑国谷等。更年轻的,像站台中国所团结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到哪儿去了?如果在LISTE能够有四五家中国的年轻画廊,就把北京、成都、上海年轻一代的影像、观念、装置等,甚至绘画这些新的东西拿出来,以平衡威尼斯等地对中国当代艺术所造成的单一的、狭隘的、片面的、表面的叙述。我会很期待LISTE那些巴塞尔的卫星展,卫星博览会,我们的年轻画廊一定都要去参加,因为毕竟你进巴塞尔主场还是需要继续磨炼,这里面涉及方方面面的条件的具备,是要很长时间才拥有的,真的不容易。

99艺术网:这次的威尼斯双年展您去看了吗?

卢杰:看了,呆了三天多。

99艺术网:你自己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卢杰:这个老生常谈了,本身对威尼斯为典型的国家馆结构历来都是有批评的,这是从策展学、策展理论上一直有批评的,双年展景观和国家身份等等里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但是既然它都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所以做是必须做的,既然做就一定要做好,中国国家馆具备没有办法做好的一些条件和原因,这个东西是长期存在的。第一个是现场场馆,那是太有问题了,第二没有形成一个围绕着国家馆在威尼斯的一个评估、管理、筹备的一个完善的系统,目前有,但是还不够,就是说这个专业人士可以去做研究,看看英国馆是怎么一个系统,德国馆是怎么一个系统,就知道我们的资源配备,用心。双年展给的时间我们都知道仓促,评选制度也涉及到中国现在好的策展人确实也不多,所以就会临时上阵抓瞎,委任个策展人,当然各种批评、反对声音都有,这个都没有关系,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不是主办方能够满意,我觉得是应该不是问观众,而是主办方多大程度的实现了你的理念和欲望。所以场馆、资金、配套的整个,我就想问有没有用到很专业的公关媒体公司,来为中国的国家馆的行动做很好的规划,或许有,我不清楚。

至于策展理念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刻,多大程度上理解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艺术的博弈,如何既要做好的展览,让艺术家和作品和展览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要跟别人竞争,同时又能够必须去完成国家馆本该有的任务,这里面除了比较简单的选择一些景观,或者是符号,对传统的一个打包,一个总结,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使参与的艺术家能够最大能量去释放,使中国艺术界能够真的发出它能够发出的最强的声音,这个是值得继续讨论的。

99艺术网:场馆问题,要改善或者是要变化起来,实施起来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卢杰:我认为可能每一届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既承认那个问题,又说自己是针对那个问题有应变、成功了,肯定每一届都这样说。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变成每年国家馆都是针对那个问题做出反应,就是有雷同和被牵制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那个油罐必须去除或者地点必须换一个。

作为中国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操作起这个问题,我认为有难度,但不大,能解决。就是要有足够的重视,要有社会的支持,要有理解,首先要了解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找到方法,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

99艺术网:接下来针对巴塞尔,有没有新的思路开发或参与到别的环节?

卢杰:我们今年也参加了巴塞尔迈阿密,进的是画廊区,不是项目区,通过那边去检验自己,去演练一下,明年我们自己的策略会希望尽早地能够进画廊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