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诺·赛格尔
TINO SEHGAL
2011/07/19 - 2011/08/14
主办方: 民生现代美术馆、歌德学院 对外文化关系研究所

提诺·赛格尔毕业于政治经济学专业,随后又进入学校学习舞蹈。独特的知识背景以及20世纪观念艺术传统在很多方面都奠定了他的艺术手法,也决定了其艺术表现的语境。

赛格尔的作品被称为“情境建构”,当在机构体制内发生时,作品试图打破艺术机构与观众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打造一种将话语权交给个人/观众的情境。
赛格尔此次将为上海的观众带来《这是新的》(This is New)和《这是交易》(This is Exchange)两个作品。在中国艺术机构环境中呈现赛格尔的作品将为我们带来解读作品新的可能性。
©2011 Minsheng Art Museum |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F座
《占领舞台》——提诺•赛格尔
展览日期: 2011年07月18日 - 2011年08月14日
展览馆: 民生现代美术馆
艺术家: 提诺•赛格尔
策展人: 比丽安娜
主办方: 民生现代美术馆、歌德学院 对外文化关系研究所
“占领舞台”艺术项目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活动,情境和事件来重新激活在过去十年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篇章。参与此次为期一年的项目的艺术家将在上海不同空间完成各自关于现场的艺术项目以进一步探索和呈现现场艺术的新的可能。
在一年的时间里,“占领舞台”将会呈现一系列艺术家的项目,从现场艺术、表演、剧院、情境、行为和其它现场视角来表现艺术。每一位参与此次项目的艺术家都将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不同于传统剧院式运用演员和舞台的现场艺术,他们将在这些活动中强调参与角色的重要性。
此次计划中的系列项目和最终展览旨在从一个全球视角尝试并表现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包括艺术世界的核心人物挑战传统现场艺术的概念,并且挑战艺术被感知的常规方式。每一位艺术家的项目都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能力,即创造出“体验式”作品的条件,这是传统的“白立方“概念中很少能够被发现的。
行为艺术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被许多艺术机构刻意地“边缘化”。几乎很少有相关的平台愿意对这一领域进行展示和展开讨论。“占领舞台”项目将就此在中国对这一“特殊现象”展开讨论,对国际环境下的行为艺术现状加以展示和研究并试图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可能。此外,本次项目也将首次把亚洲及大洋洲的相关领域的艺术家共同纳入讨论。每一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作品都将以长期的实地调查作为基础。
“占领舞台”项目细节:
在过去的十年间,各种艺术团体已经发展了在各种方向上的艺术实践,这些为传统现场艺术的定义带来了大量新的可能性。这些不同的探索浪潮将会在“占领舞台”中由10个独立的项目来展示。每一个项目将会在不同的场所展现从而给予艺术家一个舞台设置用以探索各种创新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各自的特性,它们将会在不同的场所展示,包括剧院,美术馆以及公共空间。从三月开始每个月将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会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被安排展示。此外,在活动之后会有一个艺术家的演讲,包括放映活动从而给予观众深入理解艺术家时间的机会。
本次项目是由Biljana Ciric独立策展人发起的
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
相信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享誉国际的当代艺术家,中国观众对于他的作品和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却知之甚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重现这些特别的作品所需的材料,我们已经习惯于在真迹缺位的情况下消费这些作品。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作品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传播,讲故事的人实际上也是艺术家创造的情境(situation)的一部分,个人的主观陈述融入好奇心和谣言之中,转瞬即逝,无影无形。语言的隔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这些故事为作品注入了一丝神话色彩——亲眼见证者寥寥无几,侃侃而谈者却比比皆是。
赛格尔的作品无法以传统的方式来记录,也没有作品说明和画册可供参考。多年来,他的作品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特立独行。不过赛格尔认为自己还是隶属于艺术体系。跟其他艺术品一样,他的作品也进行出售,只是方式略有不同。赛格尔出售这些非物质作品时无需任何书面协议,不过他要求收藏者与艺术家会面时有公证人在场。接着,艺术家会口头宣读合约条款,公证人将为本次交易作见证。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证书、协议或收据。作品通过“阐释者”(interpreter)的身体实现了暂时的物质化,并为作品创造了另一种情境。
赛格尔毕业于政治经济学专业,随后又进入学校学习舞蹈。独特的知识背景以及20世纪观念艺术传统在很多方面都奠定了他的艺术手法,也决定了其艺术表现的语境。博物馆在西方社会的出现恰逢民主风潮在西方社会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赛格尔对于西方博物馆传统、架构和社会角色的兴趣构成了他创作的出发点。
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之崛起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展览和机构体系更多受到市场经济和当代艺术领域个人投资的影响,传统根基较为薄弱,社会背景也极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这带来了探讨具有中国特色机构体系新的潜在模式的可能性。此番提诺•赛格尔的展览都将在由个人或企业发起建立的当代文化空间内举行,这为赛格尔的作品呈现创造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新语境。
赛格尔的作品被称为“情境建构”(constructed situations),当在机构体制内发生时,作品试图打破艺术机构与观众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打造一种将话语权交给个人/观众的情境。同样,出于探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际互动如何在某些具体环境中发挥作用等问题的兴趣,赛格尔的许多作品都由艺术机构的工作人员而非专业演员来进行。他所启用的参与者包括保安、售票人员和其他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他们的角色往往比较边缘化。通过这些作品,艺术家为这些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感受工作中的人性元素,打造了催生各种互动的情境。
赛格尔此次将为上海的观众带来《这是新的》(This is New)和《这是交易》(This is Exchange)两个作品,共将在三个美术馆展出。在中国艺术机构环境中呈现赛格尔的作品将为我们带来解读作品新的可能性。
在中国的视觉艺术经历了市场空前繁荣和生产过剩这样的背景后,为观众介绍试图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且不仅对物体、而且对于作品的出售和记录都采取去物质化手段的艺术家,其意义与各种大型展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体现了一种相同的乌托邦理想:不留下一丝痕迹;亦或者,以其他比物质化的表现更为重要的形式寻找这种痕迹。
更多资讯,请访问:www.takingthestage.org
更多关于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
197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目前生活和工作在柏林。2012年奥运会期间他将于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漩涡大厅(举世闻名的重要艺术场所)举行个展。2009年他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行了个展。他的个展还在英国伦敦ICA(2005,2006,2007)、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2006)、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2006)、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2006)、德国汉堡艺术协会(2006)、葡萄牙波尔图Fundação de Serralves(2004)、法国Beaux-arts de Nantes美术馆(2004)、以及荷兰埃因霍温Van Abbe美术馆(2004)等诸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展出。他还参加了众多重要的国际展览,包括光州双年展(2010)、法国里昂双年展(2007)、伦敦泰特美术馆三年展(2006)、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2005)、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2003)以及德国法兰克福Manifesta(2002)
Sehgal在200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作为德国国家馆的代表艺术家,并于2006年被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授予Hugo Boss艺术大奖,2005年获得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授予的巴洛斯艺术奖。
“占领舞台”项目合作伙伴:
瑷玲基金会、上海歌德学院、对外文化关系研究所、西班牙驻上海领事馆、芬兰Frame 艺术交流基金
西班牙海外文化国家合作机构,SEACEX、Gobienno de Espana
场地合作伙伴:
上海当代艺术馆、民生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外滩18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