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计划 —TOF小组
发起人:阿特宝宝  回复数:0   浏览数:2738   最后更新:2011/06/27 13:12:03 by 阿特宝宝
[楼主] 蜜蜂窝 2011-06-27 13:12:03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吴琦



Anna Orlowska 过去的日子系列之一 2008-2009年

在世界范围内挑选摄影专业的高材生,将其作品以群展的方式在各地巡回——这是“继往开来”摄影展的野心。自2005年该项目第一次运作以来,就被视作一次全球性的“调查”:及时搜罗新生代的艺术青春,以此捕捉下一个摄影潮流。

2011年春,这个项目的第二期“继往开来2”来到中国北京,在艺门画廊开幕。本次共收到120多所艺术院校推荐的700多名候选人,最终有80多人入围展览。

主办方瑞士洛桑爱丽舍美术馆馆长萨姆-斯托尔兹(Sam Stourdze)说:“我们希望了解当下摄影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状况,世界毕竟是属于年轻人的。新的地域、新的路径不断在涌现,他们越来越相似,也越来越不同。”爱丽舍是一个年轻的美术馆,它的目光也只聚焦在一门艺术——摄影上。

年轻人总是和新技术一起玩耍,这是展览给人的第一印象。人像很少出现,而电子拼贴和后期处理见怪不怪,虚构与纪实两相冲突的影像同时呈现。德国的西尔维娅-多贝特喜欢摆弄投影仪投射出的光线;越南的丹尼尔-考夫曼用数码工具组合元素、创作拼贴画;而丹尼埃拉-弗里贝尔利用人造透视图创造出照片中的幻象;法国的提波-布鲁奈特更夸张,他完全没用照相机,图像全部都取自电脑游戏。

对此,斯托尔兹馆长回应说:“传统摄影技术已在消亡之中,数码摄影并不意味着人工伪造,这是新的标准。单纯技术性的实验并没什么意思,一定要有意义。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我应该从你的照片中解读出来。”

在新展中,部分摄影师的作品发出了类似的声音,本杰明-贝克拍摄了塞尔维亚许多地方的纪念碑来讽刺奢华而空洞的政治权力;爱尔兰的理查德-莫斯在伊拉克用video探索“恐怖主义”的命题;瑞士的奥古斯丁-里贝茨的《宿醉》系列则如实坦白了自己这一代人的虚度光阴;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刘迪制作了一只巨大的熊猫,坐在雨后春笋般的都市牢笼里。

“这些年轻人并不总是在他们的祖国学习,南非人在法国,瑞典人在纽约,很难以地理坐标来理解作品的异同。总的来看,所有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标准化,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大家学的东西都差不多,整个时代的品位也差不多。” 斯托尔兹评论说。参展者乔治-奥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出生于黎巴嫩家庭,但在美国长大,还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就用照片来表达复杂的身份、追问自己。

“群展中有5%的人会在摄影圈内有所成就。”这是斯托尔兹给出的估计。策展人、收藏家和艺术机构负责人都紧盯着,项目第一期结束时,有人迅速签约了画廊,第二期刚开始,有人便已被签走。斯托尔兹告诫年轻人:“赢得认同和潜心创作是一个艰难的平衡,在展览的同时,应该和艺术圈保持距离,不要被市场牵着走。”

项目选拨并没能涵盖所有的国家,比如,东非的艺术学校较少,而拉美的机构并未给予积极回应。斯托尔兹承认项目的西方视角所带来的限制。他还说:“5年以后,这里不仅是一个摄影的博物馆,还将是一个影像的博物馆。因为录像已经逐渐从摄影中独立出来了。”



刘晓芳 我记得系列之一 2008年
[沙发:1楼] guest 2011-06-28 11:00:34
真无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