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要与我自己身上的一切固见作斗争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1774   最后更新:2011/06/22 12:37:22 by 理论车间
[楼主] 理论车间 2011-06-21 12:29:42
来源:理论车间

1-人人都是后概念主义艺术家;当代艺术已成为大众艺术。

在网上,在微博和Facebook上,人人都是后概念主义艺术家;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当代艺术已成为大众艺术。所以,我们就要问:在当代,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出名?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世界里,去做一个艺术家,还是能出风头的事么?谁可以来当艺术家们观众,来鼓掌和喝彩呢?人人都是艺术家,观众不见了的场子里,还会有历史,还用得着艺术和艺术家么?

当代艺术是一项令人绝望的事业了:必须将别的艺术家拉来做观众,才有得玩,但连这个也太不容易。大家都是艺术家了,就都没有功夫来做观众了;而且,对观众的要求还空前地高了;每一个人都须先成为艺术家,才有能力来当观众了。所以,艺术家成灾,缺的是观众了。

社会学家卢曼说,艺术是社会系统内的一个有特权的子系统,它的功能就是观察,观察已有的观察,对观察作不断进一步的再观察。当代艺术有点象大众政治和大众宗教了。当代艺术不是艺术家个人手里玩的那种手艺或原创秘技了。做当代艺术是指:一个自称艺术家的人,宣布要来替社会其余人员张罗这个叫做“艺术”的事儿了。艺术只能与大家一起来搞,搞了也不是专属于艺术家的了,搞出来的是大家都有份的了。共同体要搞一个节日,也许是最后的节日了,那么,艺术家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是可拿出来,供大家提神、提鲜的?看你的了!

2- 观众稀缺,连时间也稀缺了。

先锋艺术家康定斯基和马勒维奇都认为,艺术已没什么好搞的了,没那么多的时间可以让艺术家来慢慢琢磨如何将图像弄得更惊世骇俗了,那没意思,也很反动了。画就是要画得从此不用再去多画。格罗伊斯称这样的先锋姿态为弱普遍主义:自我消解、自我揩擦、不张扬的可见性。画里的永久不变的构成要素,是可以一次性像数学原理那样用两分钟,用一张构成主义式油画当场直接告诉观众,不用他们再去揣测的了,或者说,画只是图像和它的框之间的纯洁关系了,没那么多另外的猫腻了。而且,这道理是不用你艺术家吃力地演示的了,宣布一下就可以的了。

没时间再与观众捉迷藏了。时间漏了,像需要充电的外星人那样的先锋艺术家的力量正越来越弱,气数不多了。时间正在终结,它甚至开始抽搐,回缩,哪怕达芬奇和塞尚,也不朽不了几天了,三五天恐怕都没有了,临近终点处,不朽与伟大者,与山寨和艳俗者之间,没什么大区别了,它们都缺氧,快蔫了。

3-所以,不能怪观众绝情,不肯去理会不朽者,自己倒开始在那里没日没夜玩FB和视频网站了。在这些脸友和Y(outube)虫看来,这个启示-终结式时代里,一切都是很快就将消失的,而且他们还乐见其消失。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正回缩着的时间之启示式可见性(theapocalyptic visibility of contracting time)(《走向公共》,118)”。他们见了这个,还大声叫好,就像我们的中学生,恨不得明天就是大人们的末日,他们好从此就可以玩网游到永远。

4-说得残酷一点,哪怕达芬奇转世,轮到他的展示空间,也只有Facebook和Youtube是值他好好来玩玩的了――――国家展览馆我们当然是乐于给他用的,只是他觉得这太官样文章,自己都先感到无趣起来。而且,我们可以打赌,他一定也会觉得在这脸=书里混个脸熟,其实很酷,是不枉他再来这世界一遭的。

那什么是连我们老达都迷上了的Facebook式展示呢?

它是这样一种伦理了:画了,塑了或装置过了,就让它挂在那里,有空没空去看一下,但没空去看,没人来看,也就随它去,挂在那里,就算进入过艺术史了(艺术史如今也早应该重写,重写也不一定写得象样了,有个FB,你怎么写最终也都会显得山寨和二===逼的:你如何去给来弄来一份叫做“关于艺术史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history of art)”,以便让我在它的指导下来写出一份遵守着自己的一贯原则的艺术史,而不是一个作品罗列史? 这是艺术哲学家丹托的看法)。

而且,我们真的去FB看达芬奇的新作时,也不是根据我们在他的新画之前的沉思时间的总长度,来衡量他的原创程度的了。我们是以访问次数,别人的点击量,来测量他的重要性的了。老达有多伟大?我们是根据人们是倒数第几次来看他,来衡量他在艺术史中的重要性的了。你看,哪怕老达驾到,也只得到这样的待遇了。

4-我们的新网友老达不久会吃惊地发现,Facebook里的脸友们老早就不用油画布和石膏来创作了,而是就这么活生生地将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自己的身体当作了现存品,展示出来,就算在玩当代艺术了,效果还特别好,这弄得老达特别不好意思,感到自己的油画太学究气,太丢人了。三天后,他也决定来晒自己情==妇的内[[[裤了。他感到这好解放,想当初为教皇打工,早九晚五做工匠,去弄那些官样文章,实在太二了。

老达这时才发现,这个时代里,艺术实际是真的像宗教了----他那时是教皇和主教要从宗教里弄出点审美来玩赏而已。别人将酒和面包当现成品吞到肚子里,要比,就只能比如何吞得更好了。如果大家以吃到耶稣的血肉为追求,你却去追求个吃唐僧的血肉,就太没意思了!是离题了!如今不是比差异、身份和原创的多样性,而是必须在一个共同的层面上来创造,不,也许比的是如何更好地展示,在网上,在微博上,在FB上。展示比创作还重要了。于是,老达连忙也去文具店买来剪刀和浆糊,准备明天来与脸友们比赛谁的复制和粘贴的水平高了。你想,在艺术史里风光过这么四百年了,他轻易怎么肯在FB和YT上认输?

5-有了老达的现身说法,那些老想出名和多卖几个钱或想使自己混成艺术学术权威的当代艺术家,终于也开窍了:原来,艺术从此只是像上微博贴上几段话和本人的每天写一点博客这样的事儿了:以一种有点莫须有、很有点不着边际的姿势和动作,弱弱地去向虚拟空间提问和反应,没人理睬,仍悻悻然地认为这是很正常。这种态度下,做艺术和不做艺术,还是那大的事儿吗?到底不是老达拎得清!不愧为大师!

6-连老达这样的既得利益者,也很快地拎得清了:艺术在这个被黑格尔和丹托两次宣布终结之后的状态里,还能死皮懒脸拿来一做的,只是:1)去证明这个看似强大、耀眼的世界,其实已像荒原上一辆无处加油的汽车那么尿逼,走投无路的了,正在将最后的时间用光,过去的一切,也都是暂时的,转眼就要消失得再也不会回来的;2)利用自己的极少主义的弱弱的普遍主义姿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甚至不用任何时间(纯粹用杜尚式展示方法)来超越这个其实已严重短缺时间、马上就要用光时间、说不定马上就要玩完、乌乎哀哉的世界。世界完了,只要这样玩过一趟艺术了,也就不算白来一趟地球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