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栋:他们会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转自“英二的艺术空间”
内格里:《艺术与诸众》作者导言
Author’s Introduction in Negri, Art & Multitude
[意]安东尼奥•内格里(Toni Negri)

我们该如何解读统领这些收录在我1988年写作,在今天以新版的形式出版的《艺术与诸众》(Art et multitude)题下的那些信件之句法的代码?
我自己在那个时候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摆脱这样一种对社会的感知,社会完全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社会就像一种巨大的,商品的堆积,一种抽象价值的堆积。通过货币和金融机制使这些抽象的价值变得可以互换:在功利主义的资本主义世界,很难找到任何自然的东西,那些前工业的,非制造的东西。
所以,在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扩散到所有的领域,在地理上扩展到全球的所有空间时。如果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为工业化所彻底的渗透。市场机制,越来越紧迫地窒息,和剥夺生命的想象,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尽管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然而具体的,而实际上却是制造的,和抽象的话,当这个世界变得彻底物化而成为抽象时,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可能具有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一个变得越来越抽象的世界,一个被诗人莱奥帕尔迪(Leopardi) 描述为“统计学”的抽象世界,关于现实的批判是什么呢?在这样现实中,艺术要如何的创作?如何能产生激情?什么是对真实的重新发现呢?
所有这些所需要的知觉并不纯粹是哲学的,它也是政治的。所以哲学的主题,首先也是政治的。如果生产的资本主义模式不再能提供一种“外在”的话,人们就只能在它的“内部性”中把握和思虑艺术活动。因此说艺术已经从造型走向了抽象,这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模式早已变的扁平,这正是通过手艺性的实践和一种物化的想象,在模仿生产的资本主义模式。而自然则只是一种已被修正的形式,像一种怪物,不再是人们可以参考的自然的模型,和可以被获取的图像:因此“再现”也就是意味着生产,因此艺术也就是属于一种社会的建构和交流,没有什么差别的多样性,它只是商品世界的一部分,艺术也就是属于那个生产的世界。那么,艺术就只能在这样的,同一个视野内移动。
结果是,当代的问题是以某些术语来设计的:这个世界提供给艺术,艺术家的艺术生产的参照点是什么呢?整个文明的历史,很大部分的艺术想象一直在于表达真实。但是真实已经不复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实仅仅是作为建构而存在;不再是作为自然,而只是作为一种被制造的产品而存在。它是一种活的抽象。那么,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之中,人该如何的找到自己呢?
如果有时候,那些抽象的艺术真的很美,那么,怎么来解释呢?这是一个纯粹的词汇问题,还是一个语汇的问题?当然:自然,具体和抽象看起来已经彼此混淆;抽象的,看起来和它的起源的影像一样自然,这就意味着,抽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高程度的(to the nth degree)自然。我们在我们的周围发现的是什么?我们还能把它称作自然的是什么?当我沉思河谷附近的风景或高山的风景时,自然在我们看来只是如此这般地与人类相关,以至于我们不再知道它的脉络和地平线是否依然自然,抑或它们也和为人所改变的自然一样的抽象。
如果这是我们对自然的思考,像一个囚禁的框架,如果我们只认识被改变了的自然,和作为人类行动的一种延伸的自然。如果艺术本身(它也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权符号)也是这种抽象机制的一部分的话,那么我们就有能力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思考艺术,而我们也将处于这样一种仅从人类活动,仅从作为一种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历史事实的,活的劳动的观点来欣赏自然的立场。
因此艺术经验,必定与一种对劳动转变模式的分析相关。因此,尽管在整个十九和二十世纪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抽象,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它又再次经验到了一个独特化的过程,当代艺术又以一种新的形象展示自身:智识的劳动(它是非物质的、是情感性的)是一种生产语言关系的劳动过程。纪元的变化(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过渡)只能在劳动的变化中得到经验。艺术彻底沉浸于商品世界这个事实不再使人震惊——由于劳动也同样的沉浸其中,事实上也只能如此。人们也意识到,艺术已经被这个压缩了的商品世界所捕获,在成为资本主义囚徒的同时,感到的在智识上的公愤,和伦理的窒息感也不再使人感到恐怖。因为正是在这个“下等”的世界中,在与恐怖——确切来说就是商品的暴力——的接触中,艺术家的活的劳动,才不时地带上了一些美的表象。
那么,照这么说,这种美到底是什么?在艺术为美重新发现什么的时候,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劳动,是活的劳动,因此也是对独特性、独特形象和事物的发现,是语言的表达,是符号的发明。这里,在这个最初的运动中,内嵌着行动中的主体的权力, 主体把知识深化到重新发明世界的程度的能力。但这种表达的行动只在符号和语言——表达行动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把自身转化为商品,被接纳和容入一个共通的计划的时候,才能获得美和绝对。美是一种对独特性的发明,这种独特性在参与建构世界的主体的多样性中流通并揭露其共通。美不是想象的行动,而是变成了行动的想象。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诸众。
劳动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艺术之转变的关键。在1988年, 当我写作这些书信的时候,我的主张也许是激进的(先锋的)——即便利奥塔和德里达在那几年里也广泛地向这个领域探索。(与他们相反)我的激进在于把这种向生产性的劳动的形象的过渡——今天人们已经广泛地接受,这个过渡是彻底而不可反转的——决定性的:活的劳动,无论它是智识的,还是情感的,都只是非物质的劳动。当时提供给读者的那些代码,从分析的视点来看,是激进的,从结果来看,它们可能时而不确定,时而谨慎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过分夸大的。如今这个过渡已经完成了:在我们看来,价值的机制,与语言的序列一样,一度再次开启了马克思的解读呈现为确然封闭、压缩的那个世界。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再版了1988年的这些书信,因为当时隐含的境况今天已经变得明显,也因为美,(只会)在整体中自我展现(不仅在抽象劳动的世界中,也在这种活的劳动中展现,而这种活的劳动,把独特性与诸众中的共通统一起来)。
王立秋译自:Antonio Negri, “Author’s Introduction (May 2004)”, in Negri, Art & Multitude, trans. Ed Emery, London: Polity Press, 2011. vii-xiii.
内格里:《艺术与诸众》作者导言
Author’s Introduction in Negri, Art & Multitude
[意]安东尼奥•内格里(Toni Negri)

我们该如何解读统领这些收录在我1988年写作,在今天以新版的形式出版的《艺术与诸众》(Art et multitude)题下的那些信件之句法的代码?
我自己在那个时候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摆脱这样一种对社会的感知,社会完全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社会就像一种巨大的,商品的堆积,一种抽象价值的堆积。通过货币和金融机制使这些抽象的价值变得可以互换:在功利主义的资本主义世界,很难找到任何自然的东西,那些前工业的,非制造的东西。
所以,在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扩散到所有的领域,在地理上扩展到全球的所有空间时。如果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为工业化所彻底的渗透。市场机制,越来越紧迫地窒息,和剥夺生命的想象,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尽管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然而具体的,而实际上却是制造的,和抽象的话,当这个世界变得彻底物化而成为抽象时,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可能具有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一个变得越来越抽象的世界,一个被诗人莱奥帕尔迪(Leopardi) 描述为“统计学”的抽象世界,关于现实的批判是什么呢?在这样现实中,艺术要如何的创作?如何能产生激情?什么是对真实的重新发现呢?
所有这些所需要的知觉并不纯粹是哲学的,它也是政治的。所以哲学的主题,首先也是政治的。如果生产的资本主义模式不再能提供一种“外在”的话,人们就只能在它的“内部性”中把握和思虑艺术活动。因此说艺术已经从造型走向了抽象,这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模式早已变的扁平,这正是通过手艺性的实践和一种物化的想象,在模仿生产的资本主义模式。而自然则只是一种已被修正的形式,像一种怪物,不再是人们可以参考的自然的模型,和可以被获取的图像:因此“再现”也就是意味着生产,因此艺术也就是属于一种社会的建构和交流,没有什么差别的多样性,它只是商品世界的一部分,艺术也就是属于那个生产的世界。那么,艺术就只能在这样的,同一个视野内移动。
结果是,当代的问题是以某些术语来设计的:这个世界提供给艺术,艺术家的艺术生产的参照点是什么呢?整个文明的历史,很大部分的艺术想象一直在于表达真实。但是真实已经不复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实仅仅是作为建构而存在;不再是作为自然,而只是作为一种被制造的产品而存在。它是一种活的抽象。那么,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之中,人该如何的找到自己呢?
如果有时候,那些抽象的艺术真的很美,那么,怎么来解释呢?这是一个纯粹的词汇问题,还是一个语汇的问题?当然:自然,具体和抽象看起来已经彼此混淆;抽象的,看起来和它的起源的影像一样自然,这就意味着,抽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高程度的(to the nth degree)自然。我们在我们的周围发现的是什么?我们还能把它称作自然的是什么?当我沉思河谷附近的风景或高山的风景时,自然在我们看来只是如此这般地与人类相关,以至于我们不再知道它的脉络和地平线是否依然自然,抑或它们也和为人所改变的自然一样的抽象。
如果这是我们对自然的思考,像一个囚禁的框架,如果我们只认识被改变了的自然,和作为人类行动的一种延伸的自然。如果艺术本身(它也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权符号)也是这种抽象机制的一部分的话,那么我们就有能力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思考艺术,而我们也将处于这样一种仅从人类活动,仅从作为一种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历史事实的,活的劳动的观点来欣赏自然的立场。
因此艺术经验,必定与一种对劳动转变模式的分析相关。因此,尽管在整个十九和二十世纪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抽象,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它又再次经验到了一个独特化的过程,当代艺术又以一种新的形象展示自身:智识的劳动(它是非物质的、是情感性的)是一种生产语言关系的劳动过程。纪元的变化(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过渡)只能在劳动的变化中得到经验。艺术彻底沉浸于商品世界这个事实不再使人震惊——由于劳动也同样的沉浸其中,事实上也只能如此。人们也意识到,艺术已经被这个压缩了的商品世界所捕获,在成为资本主义囚徒的同时,感到的在智识上的公愤,和伦理的窒息感也不再使人感到恐怖。因为正是在这个“下等”的世界中,在与恐怖——确切来说就是商品的暴力——的接触中,艺术家的活的劳动,才不时地带上了一些美的表象。
那么,照这么说,这种美到底是什么?在艺术为美重新发现什么的时候,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劳动,是活的劳动,因此也是对独特性、独特形象和事物的发现,是语言的表达,是符号的发明。这里,在这个最初的运动中,内嵌着行动中的主体的权力, 主体把知识深化到重新发明世界的程度的能力。但这种表达的行动只在符号和语言——表达行动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把自身转化为商品,被接纳和容入一个共通的计划的时候,才能获得美和绝对。美是一种对独特性的发明,这种独特性在参与建构世界的主体的多样性中流通并揭露其共通。美不是想象的行动,而是变成了行动的想象。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诸众。
劳动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艺术之转变的关键。在1988年, 当我写作这些书信的时候,我的主张也许是激进的(先锋的)——即便利奥塔和德里达在那几年里也广泛地向这个领域探索。(与他们相反)我的激进在于把这种向生产性的劳动的形象的过渡——今天人们已经广泛地接受,这个过渡是彻底而不可反转的——决定性的:活的劳动,无论它是智识的,还是情感的,都只是非物质的劳动。当时提供给读者的那些代码,从分析的视点来看,是激进的,从结果来看,它们可能时而不确定,时而谨慎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过分夸大的。如今这个过渡已经完成了:在我们看来,价值的机制,与语言的序列一样,一度再次开启了马克思的解读呈现为确然封闭、压缩的那个世界。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再版了1988年的这些书信,因为当时隐含的境况今天已经变得明显,也因为美,(只会)在整体中自我展现(不仅在抽象劳动的世界中,也在这种活的劳动中展现,而这种活的劳动,把独特性与诸众中的共通统一起来)。
王立秋译自:Antonio Negri, “Author’s Introduction (May 2004)”, in Negri, Art & Multitude, trans. Ed Emery, London: Polity Press, 2011. vii-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