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画家本·海涅创惊人绘画对阵摄影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765   最后更新:2011/05/24 13:56:35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1-05-24 13:56:34
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伊曼纽尔·赛茨(Emanuel Seitz)作品展近日在哥本哈根Christian Andersen画廊开幕。来自《每日播报》的记者对赛茨进行了专访,讨论了这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问:你这次的作品展名字叫什么?

答:这场展览没有名字。我从没为我的展览及我的作品取过名字。

问:你的作品既没有名字,也没有特别的意象,你是如何看待你艺术实践中的独立层面?

答:我希望我的观点能够通过我的画作尽可能清晰地表现出来。我的画作通常会有一些基础的、显而易见的形式或是总体效果,因而整个作品都是简单易懂的。这就在整体感觉中形成了一种独立。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意象吧,但实际上我并不希望用名字来将观众引向某个具体的方向。

问:在此次展览中,每一件展出作品都包含了一个立方体。它就是以立方体的概念存在的呢,还是说你为这个立方体赋予了一个特别的概念?

答:这次的作品全都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形式。其实它就是一个立方体的概念,我最近很多作品都涉及到了立方体、矩形这样的形式。




问:你认为你的作品具有一些图像方面的象征意义吗?

答:我不会将我的作品本身看作是有象征意义的。我更倾向于认为我的创作方式是抽象的,但同时又不会完全缺乏实质的要素。

问:从三角形、正方形再到现在的立方体,它们都表现出了一种象征性。例如立方体能够代表权力、制度等等。你能对你作品的表现层面做一个分析吗?

答:我的作品起初存在一种对色彩的试验。我利用各种合成及自然色彩、再加上它们之间的相互混合与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一点。对于画作主题的选择会相应的简单,最近,我还在不断地尝试继续简化它。因此,类似于矩形、立方体或是三角形的形状是我的最佳选择。它们不应被看作是具有很多象征意义,而应被看作是对色彩及其相互之间发生作用的效果的应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