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印度人民也不知道如何吃得好和死得好了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1298   最后更新:2011/04/15 12:15:55 by 理论车间
[楼主] 理论车间 2011-04-15 12:15:55
转自博客“理论车间”

ILLUMInations(发光/找光)是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4日至11月27日开展)的主题词。策展人库莱格图谋将诸民族-国家拢到一起,互相取光、照亮。这个字分开看的话,ILLUMI是“放光”、“发光”、“找光”,大写,是表示国际和普遍;nations是小写,表示本地和历史性;各地互相照亮,获取普遍、团结和希望。

该主题词源出本雅明<<超现实主义>>(1929年)里关于艺术品光环和韵味的失而复得的著名论述。完美的机械复制使艺术品失去光环,但当代波德莱尔式的发光者偶遇艺术品,使其重带光环:当代寻光而发光,将每个复制品又弄成原作。这样找到光再自己发光照亮别人的人,意大利语叫illuminati,法语叫flâneur,上海话叫“白相人”。很多MM在淮海路逛,莫名地等待惊艳之新来遭遇他们,想主动撞上时尚,好回头转告、推广。本来是一个复制品,一个关于旭日阳刚的传说,一个名叫李宇春的川妹子的明星梦,被我们的街拍客遭遇上,就轰动成为奇迹和流行。如何用当代汉语来说这个字?我推荐一个动词:“粉(adore)”。我就是粉她了,你敢把我怎么样?我愿意她把我杀了抛尸,虽然她看上去很二,却是我命运里的巫师,等等。粉丝这样肉麻王菲:“爱你是一种错误 ,但我会象飞蛾那样, 明知有火, 还会不顾一切的扑向火中”。“我喜欢想入菲菲,喜欢菲比寻常的菲檐走壁,菲来菲去地为菲作歹,眉菲色舞的菲常可乐,就算菲来横祸,得了菲典,菲结核亦或者面目全菲,也要百般回味faye的滋味”。“你就是《暗黑破坏神》中的刺客, 我深信!”“爱死你咯!~~~~~~~靠!我中毒了!”

威尼斯是一场洋高考。这个双年展的作文题是要中国艺术家在考卷上矫情出什么样的发奋图强来?这考的是:当代艺术家做什么最给力?

本雅明说,应该像神农尝百草。田野上、社会上很新的东西,艺术家都要亲自跑出主动遭遇,像食鸦片者,先让自己狂喜,出窍,再给别人带来光。艺术家应舍身去这样实验,像英国作家德.昆西。把鸦片煮着喝,磨成粉吃,点着抽,这是在研究自己的欲望,实验自己的变态,测试自己的堕落深度,越堕落,越有光!波德莱尔是食鸦片的垂直堕落者,能重新在暗晦时代找到光,发出光(dissemination),也在本雅明心中地位最高。他曾放出过这样的话:人类只有波德莱尔一人配进天堂,配得上犹太教天使的迎接。

文艺复兴以后,威尼斯画家Tintoretto曾彻底反叛文艺复兴的传统。他不用神的光, 天上的光,而是用人的肉体之光,来照亮画面,反照到人身上。Tintoretto还故意用草率的构成,来将画面切割得很世俗。策展人认为,当代的艺术家应当从Tintoretto的画里去找灵感,用到双年展中。她让好多个民族-国家挤在威尼斯,相互取暖,相互取光,在一片横陈和废墟中找光和给光。代表所有民族-国家的国际共同体,其前途,是要它们相互照耀、对应出来的了。

这个双年展今年新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林这样的小国家。策展人认为,增加这么多小国家,威尼斯双年展就会将更多的民族-国家团结在一起,会将更多的本地行动和心态带进来,取更多的暖,给更多的光。这算是国际双年展的意识形态创新?身份、身份、身份,还是身份。看考题上写的,这一次是公开要求你去搞国际团体或小组内的身份叠合了。知道为什么国际双年展一向都要玩这个身份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是出赞助的跨国资本的意志!全球市场要利用国际双年展来重新规划其自由贸易的版图,双年展要将场地弄得像广交会那样,威尼斯的交易推位式的平列国家馆,意在图示并列身份之政治,这将有助于大品牌的全球市场配额的重新布局。总之是万宝路和耐克才更懂什么叫做“多元文化主义”和多重身份之政治。

民族-国家这个囚笼这两天你看是摇摇欲坠,自己都找不到北,真的在梦游了。威尼斯策展人开出的方子是:你们相互去找光,互相在对方身上找希望和出路吧。人类是被集体赶出了世界历史的绿皮火车,不是流落,而是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迈了。这个策展人却说,光今后不从天上、神那里来,只能从对方、他者、另在中来了。我们只能取人的人道主义,而不是神的人道立场了。人从此只好自己拯救自己了?这够了么?看看海德格尔抛给我们的难题:人自己能知道什么是对它自己最好、最合适的?人知道自己的幸福秩序应该是怎么样,知道如何去建设它?引起了这些问题后,策展人却拍拍屁股不见了。

我们只是homo sacer,我们正等待生杀。艺术家其实只是我们中间的萤火虫。他们不是能照亮,而是去反光。我们有点像在外太空等待搭回地球的便车的地球人类了。这是illuminati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义了。

做给第三世界看的国际艺术双年展,本该是国际艺术界的一个政治节日。各地艺术家跳出本地处境,通过“威尼斯双年展”这样抽象的政治和精神事件,花一小段时间去沉思和改造我们的当前。国际双年展是各地艺术家跳到那个超民族的高度,集体假装站到了民族国家框架之外,来天真地遥想国际艺术时空里的无重力状态,去提前体验未来。

政治上看,大牌国际双年展已成为一小撮国际精英策展人操控第三世界艺术市场的权柄,虽由霍米.巴巴和斯图尔特.霍尔们摇笔杆子大力支持,《第三文本》们做文献铭写,最终仍只落为对第三、四世界艺术家的高考命题。这种做法会不会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后寿终正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