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地理的精神分析
来源:未知博物馆
参与者:邱黯雄,吴晓航,lore,青头一,隋长江,吴鼎,郑焕,廖斐,谢兴涛, 张宁
比利时艺术家Lore带来了一本名为《The Ancient secret of the flower of life》(生命之花古老的秘密)的书的一些复印件。它的许多图形的原理与易经的原理惊人的相似。在平面上一个圆的周长外围,假如紧密环绕(互相之间紧贴而不重叠)的话,正好是六个与中间的圆相同大小的圆。这个在西方宗教中涉及到的与起源有关的图形,与易经的六爻的设定非常相似。同时假如将外围的六个圆的圆心,将相隔的2组相连得话,令人吃惊的出现了犹太教的标志。另外lore提到当代的科学与数学对与世界一些的理解,越来越与这些古老的认识接近。Lore感觉这可能蕴含着某种宇宙的结构。Lore同时介绍了一些她的作品,主要是她在“东画廊“去年的个展”God is a circle“中的作品,及她的一些理念、工作方式。谢兴涛提到现在有人证在用数学的方式证明易经的合理性。(已集结成书,如果出版的话,他将会告诉大家书名,以方便感兴趣的同志们购买)
大家在讨论一张西藏的《天体星辰运行轨道》的唐卡时,廖斐感到好奇。为什么它与17世纪Andreas Cellarius所绘制的天体运行图如此的相像?在佛教如此与不同的世界观下怎么会产生着样的唐卡?青头一说了一个更为让人吃惊的说法。据她所知西藏的这张天体运行的唐卡是用于占卜的。很难理解………
随后大家谈到了一些“珊瑚计划”中与“地理的精神分析”相关的一些想法:
青头一的地理精神分析——用中医身体的脉络和穴位图发展她自己的想象的地理精神分析
谢兴涛的地理精神分析
——用地理上的蓬莱仙岛(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岛构成)作为源起。谢认
为蓬莱先作为一个古代文人集体的精神想象地理存在,后延伸到民间变成了民间神话的精神想象地理。谢在里面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分析:真实和虚构间的距离感,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有此引申的话题:未知博物馆早前的地理精神分析源起蓬莱,山东和舟山各有蓬莱,以地理调查近距离接触,来分析蓬莱。用近似费孝通《人类学》的方式来展开地理的精神分析,以精神层面的地理,人文,历史把它联系起来。同时在现代的商业文化的影响下,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古人的赤壁怀古和商业背景下的旅游消费的区别。谢提到了上海的名人故居。
隋长江——张宁之间的传递:关于故乡的地理精神分析(隋和张都以绘画故乡的地理方式呈现)张宁作品的题材,故乡有关的绘画(张之前的绘画作品)与未知博物馆的创作方向工作原理的话题:邱认为张的以呈现的乡村题材的绘画作品假如仅仅是抒情的话是不够的,这个涉及到了艺术本身的美学层面,他认为对“抒情”应有一种审视,在艺术创作上影响我们的有很多 特别是教育上的,学院的,和圈子化的影像,形成了一种惯性,而未知博物馆的平台就是让我们从某种惯性里往前推进,或另开新路,来传达出新的信息。只是抒情和情绪显得的点简单(指层面上),未知博物馆现在要做的是用一种新的思路,结构建构起一种新的语言。
最后谢兴涛聊了一些关于近代的话题。在史学上梁启超是个转折点。清代以前以考据为主。因为考古学的兴起改变了史学的研究。还提到了汉代对于《尚书》的考古,发展主要在经学。魏晋在玄学,唐代发展在佛学,宋代发展在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民国研究史学的四位大家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这几人中陈寅恪在国外一个学位没拿,赵元任拿的最多。当时很多的学者都有从军的经历。当过兵的有钱穆,熊十力,徐复观等。谈起了近代哲学的三架马车,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是中国最早读德文《资本论》的人。
参与者:邱黯雄,吴晓航,lore,青头一,隋长江,吴鼎,郑焕,廖斐,谢兴涛, 张宁
比利时艺术家Lore带来了一本名为《The Ancient secret of the flower of life》(生命之花古老的秘密)的书的一些复印件。它的许多图形的原理与易经的原理惊人的相似。在平面上一个圆的周长外围,假如紧密环绕(互相之间紧贴而不重叠)的话,正好是六个与中间的圆相同大小的圆。这个在西方宗教中涉及到的与起源有关的图形,与易经的六爻的设定非常相似。同时假如将外围的六个圆的圆心,将相隔的2组相连得话,令人吃惊的出现了犹太教的标志。另外lore提到当代的科学与数学对与世界一些的理解,越来越与这些古老的认识接近。Lore感觉这可能蕴含着某种宇宙的结构。Lore同时介绍了一些她的作品,主要是她在“东画廊“去年的个展”God is a circle“中的作品,及她的一些理念、工作方式。谢兴涛提到现在有人证在用数学的方式证明易经的合理性。(已集结成书,如果出版的话,他将会告诉大家书名,以方便感兴趣的同志们购买)
大家在讨论一张西藏的《天体星辰运行轨道》的唐卡时,廖斐感到好奇。为什么它与17世纪Andreas Cellarius所绘制的天体运行图如此的相像?在佛教如此与不同的世界观下怎么会产生着样的唐卡?青头一说了一个更为让人吃惊的说法。据她所知西藏的这张天体运行的唐卡是用于占卜的。很难理解………
随后大家谈到了一些“珊瑚计划”中与“地理的精神分析”相关的一些想法:
青头一的地理精神分析——用中医身体的脉络和穴位图发展她自己的想象的地理精神分析
谢兴涛的地理精神分析
——用地理上的蓬莱仙岛(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岛构成)作为源起。谢认
为蓬莱先作为一个古代文人集体的精神想象地理存在,后延伸到民间变成了民间神话的精神想象地理。谢在里面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分析:真实和虚构间的距离感,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有此引申的话题:未知博物馆早前的地理精神分析源起蓬莱,山东和舟山各有蓬莱,以地理调查近距离接触,来分析蓬莱。用近似费孝通《人类学》的方式来展开地理的精神分析,以精神层面的地理,人文,历史把它联系起来。同时在现代的商业文化的影响下,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古人的赤壁怀古和商业背景下的旅游消费的区别。谢提到了上海的名人故居。
隋长江——张宁之间的传递:关于故乡的地理精神分析(隋和张都以绘画故乡的地理方式呈现)张宁作品的题材,故乡有关的绘画(张之前的绘画作品)与未知博物馆的创作方向工作原理的话题:邱认为张的以呈现的乡村题材的绘画作品假如仅仅是抒情的话是不够的,这个涉及到了艺术本身的美学层面,他认为对“抒情”应有一种审视,在艺术创作上影响我们的有很多 特别是教育上的,学院的,和圈子化的影像,形成了一种惯性,而未知博物馆的平台就是让我们从某种惯性里往前推进,或另开新路,来传达出新的信息。只是抒情和情绪显得的点简单(指层面上),未知博物馆现在要做的是用一种新的思路,结构建构起一种新的语言。
最后谢兴涛聊了一些关于近代的话题。在史学上梁启超是个转折点。清代以前以考据为主。因为考古学的兴起改变了史学的研究。还提到了汉代对于《尚书》的考古,发展主要在经学。魏晋在玄学,唐代发展在佛学,宋代发展在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民国研究史学的四位大家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这几人中陈寅恪在国外一个学位没拿,赵元任拿的最多。当时很多的学者都有从军的经历。当过兵的有钱穆,熊十力,徐复观等。谈起了近代哲学的三架马车,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是中国最早读德文《资本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