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卓越艺术出租环铁两套工作室
发起人:luochao1029  回复数:2   浏览数:2921   最后更新:2011/04/21 00:19:57 by guest
[楼主] 阿提爸爸 2011-03-27 10:25:22



轨迹
Tracing the Milky Way
 
策展人Curator 杰罗姆•桑斯
艺术家Artist 陈箴,黄永砯,沈远,王度,严培明,杨诘苍
开幕Opening 2011-3-25 16:00
时间Duration 2011-03-26 至 2011-04-30
地点Venue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地址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酒仙桥路798工厂2号入口前行300米
www.tangcontemporary.com

在还有进入展厅之前,微薄已经疯传黄永砯的“鱼头火车”。从照片上的确很宫崎骏,但这份童话却并未引来一丝好感。或许是ucca的那列破锈的512地震列车已经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杯弓蛇影,十年怕井绳。
 
在看这个展览之时不由的想起旁边常青刚刚开幕的肯德尔个展。从艺术家年龄和生活背景上看这两次展览有很多相似相似之处。艺术家都充满社会性的人文关怀。那么这样的关怀与艺术展示是不是就真的只是一种立体化的“讽刺漫画”已经沦落到了嗤之以鼻,人见人踩的地步?从艺术的生存角度讲,Boris Groys的“弱普遍主义”正式现在被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而老一代艺术家们英雄式的人文关怀那样肯定的,强大的历史政治意图与萌萌的文化多元与DIY化展示的当今社会,显得那么不得人心。他们如同父辈一样被青春期的叛逆抛弃。
 
奇观化作品总带着一种强势的家长似的感觉,这样一来,一方面要么让观众个体彻底佩服,要么根本连睁眼也不瞧的直接否定与不屑。但是正当这样不屑渐渐的形成一股风潮之后,表态得到升华,如同符号勒杀实物一样,一切又变的单薄与平面。此时这种英雄式的人文关怀由于已经不子啊适应观众需求,是不是就只能退休进入博物馆?他们的历史使命是不是已经完成?肯德尔在他的展览中说到,他觉得他这样的艺术是要在vip会对那些影响社会的精英阶层产生认识上的改变,哪怕只有0.5度。这并无可能,从纽约时报那个评论看是有高层亲口承认过。从这里也就能隐约感觉这样的艺术似乎更像是一种精英化的艺术。所以面对这样的艺术恰恰需要的是观众带着一定认识背景作为前提去看和欣赏这些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形式的相似性就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和态度的。就此事而言此时这样的人文关怀似乎又成了对当下消费心态下一种顽固的不顺畅抵抗。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下的艺术的确变的有趣与好玩,一种无名的无聊与弱弱的睿智,但是这行为和方式却恰恰失去了宏观下人文关怀的针对性而不免显得自娱自乐。相信这样的弱普遍性肯定也不会是能在“剩余的时间”里永恒残存。
 
现在再回到展厅,这群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华人艺术家们,他们以一种庐山之外的视角看待中国的一举一动。偶有湿脚却但很难说有置身洪流。所以多少感觉有生疏与表皮。这些作品和旁边常青的展览一样,肯定有着许多问题,但这样问题,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与材料就能简单概括的。那么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既非精英,以何等角度进入,看待,批判这样作品?也许光靠感觉肯定是不够的吧?
 
 
-----------------------------------------------------------------------------

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将于2011年3月26日隆重推出“轨迹”当代艺术展。届时,6位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陈箴、黄永砯、沉远、王度、严培明、杨诘苍的艺术创作将集体亮相北京798艺术区。旅居欧洲多年,艺术家们带着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与生活体验,首次集体回到国内展示他们别样的艺术体验。这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包容了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基于哲学、文化、国际经济政治、大众媒体等方面的独立思考,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强而有力地展现了他们超越国界及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达方式。本次展览由知名策展人杰罗姆•桑斯先生策划,与艺术家们联袂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饕餮盛筵。作为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空间揭幕后的首次重要展览,“轨迹”展览中艺术家的齐集与作品的呈现,将会是2011年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史上不容错过的重要一幕。

陈箴,作为中国最早的装置艺术家之一,利用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物象创造了代表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平衡的衔接。在他生命存在的45年中,这种不断地实验同样带来了不断地超越,直到今天,艺术家作品(陈箴于2000年因病逝世,其之后的作品方案的实现均来自其遗孀徐敏女士等的大力协助)中的现实与情感,也都焕发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在哲学与文人气质的烘托下,艺术家黄永砯的作品自1980年代开始便受到国内外艺术领域的高度关注。从早期组织与创立“厦门达达”,到1980年代末期移居法国巴黎后跨越文化与疆土的生活经历,都为艺术家试图追寻超越地理国界与思想局限的实践带来了丰富的履历。在意识形态与情感的寄托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家作品中涉猎到的关于哲学、文化、历史、政治等诸多的因素,形成更加综合完善的个人价值。同样,作品的形式感也铸就了属于黄永砯个人的美的体验。

艺术家沈远,出身国画专业,其女性的固有身分与视角,加之对东西方文化的自我审视,创造了精致但极富现实意义的系列作品。旅居海外多年,对于故土的情怀与迁移的现实生活在敏感的创作心态的驱使下,呈现给观众的也不仅仅是那些物象中日常事物的表面价值,其背后所隐藏着的回忆、话语、声色乃至气味,都弥漫着沉思与无限的追问。

媒体在当下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乃至创造了人类生活的又一种空间。艺术家王度的创作,始终与媒体的物质和精神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他作品的主要创作来源和背景也都与媒体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关联。作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王度作品的价值在其看来就是超越了媒体与艺术家本身的“第三现实”。在现代文化中,信息的传递体现着社会的存在感,而任何改变都创造了超越信息本身的思想效应。王度抓住了现代生活中的某些亮点,从而抽离和提升了现实本身的思想内涵。

一直坚守架上绘画作为主要创作形式的艺术家严培明,被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瀚如誉为是“这个时代最坚定的、最不妥协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蜚声国际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以素色炭熏质感作为基调的人物栩栩如生,冲突的力量感透过宁静的画面,不仅仅表达了视觉意向本身,更多的、这些人物背后的经历与情感,也都跃然纸上。我们所见到的艺术家作品,大多都以单独的人物肖像出现,不论是笔触具有力量感的涂抹、或是细节部分的修饰与刻画,全都凝练地讲述了艺术家视野中人物的周遭与过往,同时也就将作品的价值大大地超越了肖像绘画本身,提升到全新的领域。

早期接受传统书法与水墨的系统学习,令艺术家杨诘苍的作品充满了东方艺术与哲理下独特的韵味。早在1980年代,艺术家便开始对现代艺术中各种思潮进行相互融合与创造性的尝试,实验水墨、装置、行为、影像等丰富多样的作品形式也就应运而生。在1980年代末移居欧洲,这种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生活经历,又一次让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宽泛的背景与价值空间。在追求诗意的作品形式之余,哲学、文化、历史等的多元概念,烘托出杨诘苍作为艺术家其作品的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归属。

陈箴、黄永砯、沈远、王度、严培明和杨诘苍的这次组合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独特组合,当他们的视野结合在一起时,能够催化出一场既自然又超自然、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来自地球内外整个宇宙的大爆炸,这场爆炸是作为宇宙间一切智能的来源的灵魂与精神,是人神之间富有远见卓识的斡旋者。简而言之,它是人在一生中所创的作品与其创造力背后的原始动力。

(杰罗姆•桑斯语)


相关帖子
·
[沙发:1楼] 阿提爸爸 2011-03-26 20:15:13
黄永砯 专列

这个作品看上去和蝙蝠计划似乎有一定的关联。黄曾经说过,那个破飞机实际就是要成为政治家们一个阴魂不散的顽疾时不时的骚扰他们。这次这个个专列是用绿皮老式火车车厢改造,和飞机一样从屁股后面是可以上到火车里面的。火车里面布置成老式的会议与休闲室的样子,具体是不是毛那个时代专列的翻版还需要查证。在火车另外一头的车厢里面有一只没头的老虎和没头的猴子。而车厢外面是一个巨大的鱼头(不认识是什么鱼头),这个形象也曾经在黄的其他作品里出现过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和“欲”有关。在鱼头上面有很多动物的小头从里面长出来,有水牛,熊,鳄鱼,蛇,猴子,老虎等等……








































[板凳:2楼] 阿提爸爸 2011-03-26 20:29:14

在鱼头旁边是严培明的大画,一贯粗野的大笔触,黑白色调,像是一个万里长城同时堆满了无数的骷髅头。











在旁边是杨的射箭的录像,达芬奇的风景,从镜头上看录像机视角似乎是在标靶上面,每次射出剪以后都有一次晃动。不过这个黄永砯的火车头看过去,很像在打猎,正好射着那些动物的头。







[地板:3楼] 阿提爸爸 2011-03-26 20:40:14

在火车的另外一边是王度的板爷,可口可乐堆砌着,高耸的快顶到天花板。板车车的车头已经被压的翘起来离开了地面,如此熟悉的画面,很像在猫扑上见过似的。


















沈远
在旁边的小屋是沈远的作品,昏暗的灯光像小作坊一样,一些好像是鞭炮生产的什么机器或挂在墙上或挂在天花板上,每一个上面都挂着一串红红的鞭炮,一些黄色的小灯泡吊着是唯一的照明。地上也散落着鞭炮的皮屑。。想起来新京报上血淋淋的鞭炮小作坊餐具。。。





















[4楼] 阿提爸爸 2011-03-26 20:51:12

陈箴
是两个作品,楼下这个是一个社会调查的文献展示,文献的一些照片做成的海报印刷出来放在现场是随便观众取走。

























楼上的作品:
焚烧碳化经常在陈的作品里面出现,这个作品里成困的书籍被铁皮包扎,然后焚烧成会,围城一圈,中间是几块玻璃,上面红印刷着一些法文和图像。灯光照射下来,那些文字清晰的投射在地面上。具体内容不认识。也没有图解,所以不能解说了。























---------------------------
(完)
[5楼] guest 2011-03-26 20:56:31
(完)
[6楼] guest 2011-03-26 21:02:03
老黄的作品挺好的,马币的在微博上被一群老女人忽悠了,那样的水平硬敢说人不好..
[7楼] guest 2011-03-26 21:11:49

艺术潮流化,让一切深刻与严肃都变得浅薄
艺术家们如何看待这一的作品,这样作品不好但肯定不是惊呼,一个烂字了得。

感觉现在艺术其实已经断层,个人化虚脱盛行,严重缺失人文关怀。

好像一切都只为媒体而生。
[8楼] guest 2011-03-26 21:50:06

@enfuie:黄永砯这个作品名字,用英文大大地写着“leviathanation","leviathan"(利维坦)是什么意思呢,前一阵子中国学界老是提到这个,此词初始意义是指“巨大的海兽”,17世纪的霍布斯以此海兽为基点所作的政治哲学名著《利维坦》,奠定了现代国家形态的基石。如此一来“leviathan——nation”就很容易了解了,一旦提到leviathan肯定会让人想到国家机器,而“nation”在这里的意思,黄永砯是想说“民族国家机器”么?各种猛兽宵小紧紧跟随利维坦这头巨大的国家机器的步伐前进?黄永砯这个作品想说什么,实在是太容易让人理解了,联系之前的诺亚方舟系列,看来愈发喜欢用标本。其实作品感觉很平面,//
[9楼] guest 2011-03-26 21:56:32

//@enfuie:同样的意思,完全不需要直接搬一头“海兽”头过来,生硬地嫁接在列车头上,且整个作品和展览空间没有任何联系,我只能说,这件作品的表达方式太过平面和插画式,没有让人深省的余地。运用标本,是不是因为damien hirst?但他要知道,第二个再吃螃蟹的人,是没多大意义的。
[10楼] guest 2011-03-26 22:06:38
感觉上上次的诺亚方舟,到这次的大火车,老黄还是很想在使用材料上表现出一种"老牌资本主义的无奈".但是的确有点老了,原因很可能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对很多东西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赋予了意义,导致出现很明显的价值观的断代.
对物化的理解同样可以看到吴山专的问题,去年的上海双年展上的黑色的八卦模块.真的是概念很牛逼,视觉很糟糕.
[11楼] guest 2011-03-26 22:09:36
说实在的,那个可乐板车真的是有点丢人.陈文玲会笑得.
[12楼] guest 2011-03-26 22:57:00
水平相差很大的。听说展览构思过程中每个艺术家之间还有争论,看谁要压过谁。其实那几个人的水平已经决定了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压不过黄永砯,差距太大了。所以争论真的很无用。可以省略。
[13楼] guest 2011-03-26 23:14:42
上面这群被附体的鬼魂们!你们太可怜了,看惯破东西的口味是很难改过来了。为你们悲哀!再优秀的艺术家在中国也会被弄成傻子。深感体制毒害有多深!
[14楼] guest 2011-03-27 00:46:15

王度失败之后~
[15楼] guest 2011-03-27 01:17:06

[quote]引用第14楼guest于2011-3-27 0:46:15发表的:

王度失败之后~
...[/quote]

比王度的好一百倍的作品
[16楼] guest 2011-03-27 02:54:07

@策展人顾振清:疑似影射老毛的专列车厢。黄永砯动用的实物造型向来讲来头,美国飞机、大象、汇丰银行等等,一概微言大义。他所流露出的美学态度,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达习惯使然。黄永砯的确有"我执"之处,绝非始于今次,但"我执"并未影响其艺术逻辑的自我推进。阿基里斯之后脚跟似乎不在此处。//@爱特帝:@策展人顾振清 麻烦您帮用这个模式解释梵高向日葵啊!//
@策展人顾振清:向日葵有梵高的独特个性,今天看,比较直观、比较通俗易懂
@策展人顾振清:每个人都有权评论作品,并作出他的价值判断 //@爱特帝:可以这么理解吗?艺术本来是容易解读的,现在复杂是专业人士故弄玄虚
@爱特帝:您这个解释,已经破局!晚安//@策展人顾振清:是不易,非不能。 // @爱特帝 :如果是您这样讲法,要建立一个价值标准是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是一样的//
[17楼] guest 2011-03-27 02:59:19

@仇晓飞_:我觉得这件作品各方面过于均衡,概念和视觉,前后两个结构,包括晚上他说到的对角线,还有他提到"对手",有点儿"我执",以前没有感觉到这些

@鲍栋我想,这个会议室不是随便做的,按黄的方式,肯定是有来历的,这是一种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缺点的优点

@鲍栋关于群兽与大鱼头,这里似乎双重的霍布斯隐喻:1、“自然状态”即是丛林法则,2、群体意愿形成的巨兽即是利维坦。群兽的脑袋都集中在大鱼头上,这是有典故的
更确切地说,这个MilK WAY的展览主题很莫名其妙,这种群展也没意思,但是展览中的作品确实不错,甚至王度的作品是他最好的了。 //@鲍栋:中文名叫《专列》,其实不如叫《利维坦之国》,有人数过会议室有几张椅子吗?

@鲍栋看到有人说这件作品差,实在无法理解,一口说差的人大都是自己缺乏对作品的细读与必要的知识。这件作品还真说不上差,属于老黄的正常发挥水平
[18楼] guest 2011-03-27 09:37:08
专列没有用兰局兰段车底的,都是部属专运处的车。老毛的专列是德制客车,哪有用RW22的。大师做事看来也不严谨,要么把车号改成京局京段,要么干脆涂掉。不然看着这个专列很山寨,最多是个甘肃某地委书记脑中的利维坦海怪~~
[19楼] guest 2011-03-27 09:38:12
@阿特姐姐:无法回来看展览,但你们确定这是黄永平的作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是黄先生最差的作品,这完全是对糖人的眼光的误判!!!糖人再烂也由不得这么受欺负!!!这种大体量的货没准冒出2来就给肯定了。行不行。
[20楼] guest 2011-03-27 09:38:56
@柳淳风Lisa:回复 @容容z: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不负责任!! //@容容z:傻大空受不了 //
[21楼] guest 2011-03-27 09:39:09
@柳淳风Lisa:这个作品是我看到的最差的黄的作品。
[22楼] guest 2011-03-27 09:39:39
@余极:开始没有理想,开始瞎拼接了。干嘛都与火车过不去..... //@马六明:天啊!!!
[23楼] guest 2011-03-27 09:44:12
余极:何岸发来短信:我个人还是觉得不错了有成人童话的意思加上车厢的感觉即有爱丽丝的迷幻又对现实有了黑色的幽默跟拼凑不是一回事。我回:哇草,认真起来了。一会儿回你。我回:你从这角度看也许是这里。成人童话感觉是有,我是说拼接,我没说是拼凑。其实我非常喜欢鱼头
[24楼] guest 2011-03-27 09:51:48
接楼上...其实我非常喜欢鱼头冒出的那些凶猛动物的头,这才是童话效果,但它不是童话本生,是历史和发生学的秩序感,这是我喜欢黄作品的地方,他把握一种世界秩序的能力。何岸:我喜欢老而弥坚的更喜欢老无所依的最讨厌依老卖老的。我喜欢老而弥坚的更喜欢,无所依的最讨厌依老卖老的。我回:....
[25楼] guest 2011-03-27 10:25:22
我日你妹的,一群傻逼批评 家
[26楼] guest 2011-03-27 10:26:33

[quote]引用第22楼guest于2011-3-27 9:39:40发表的:
@余极:开始没有理想,开始瞎拼接了。干嘛都与火车过不去 //@马六明:天啊!!!...[/quote]

本来想余极 何岸怎么开始沦落了?再一想他们何曾清醒过?
[27楼] guest 2011-03-27 10:42:02
阿提爸爸是谁?写的文章基本上是胡扯。丝瓜瓤脑子,拿来洗碗还可以。
[28楼] guest 2011-03-27 10:43:00
原来以为阿特姐姐挺有神秘感的,现在看来只是个画廊妹
[29楼] solaris 2011-03-27 11:30:33
为什么要清醒?这些作品那个不是很清醒充满了对大陆社会的肤浅指责。当然黄的作品还是很好的
[30楼] guest 2011-03-27 11:48:37
对于黄的作品向来没有什么争议,众口一辞说好,不见得吧,那件鱼头火车有什么蛮大的意思,黄还做过诺亚方舟吧,呵呵,陈词旧调,乏味。
[31楼] guest 2011-03-27 12:18:08
@展人顾振清:讨论有意思了。对艺术的理解往往是小众影响大众,大众约定俗成。一些标准经美术史沉淀下来,进入美术馆;另一些历史上应运而生的标准却时过境迁、灰飞烟灭了。凝固在美术馆的价值体系具启蒙和美育功能 ,今天仍有其一定价值。但陈年的规律和前人的经验,今人用来按图索骥,难以推陈出新、摸索新价值。

@孙少光:鲑鱼都会死在洄游出生之地的路上,绿皮列车腹中装载的是回乡之鱼肉?还是将要入城市大海的卵子?
[32楼] guest 2011-03-27 12:30:12
[33楼] guest 2011-03-27 13:02:15
@唐莉tangli:黄永平的大鱼头 火车 在唐人 @唐莉tangli:回复 @余极:老黄版的诺亚方舟嘲讽的是咱天朝的系统机制,一个原始仿生的“机头”拖带着一个前工业文明的绿皮车,生硬的嫁接就是我们真实的写照,与现行的世界格格不入,在未来的灾难面前,难道能指望这种“错落”来救赎吗。 //@余极:2)其实我非常喜欢鱼头冒出的那些凶猛动物的头,这才是童话效果,但它不是

[34楼] guest 2011-03-27 13:06:25

@郭立军军军:鱼头安装用时一天一晚,将近两吨。表面加了一层透明硅胶质感非常的好,上面的兽头全是真的标本。火车内部按照毛专列打造,整个装修用时6天。
[35楼] guest 2011-03-27 13:55:47
烂展,不能说么?黄的就一定好?
[36楼] guest 2011-03-27 14:26:31
杨吉昌和王度是最差的,跟住在宋庄没区别
[37楼] guest 2011-03-27 14:33:37
高铁的流线形“子弹头”是科技的结晶,是这个给力时代的象征,黄的作品利用二者的相似性,采用典故里的“海鱼头”嫁接为仿生子弹头的列车,这个牵引的“机头”隐喻的是“国家机器”。就好比一个原始落后的领导集团、机制,去引领已经是工业文明的社会,极度不协调。观众看到的生硬不适,就是民众对现行落后机制的不适。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车厢里的那些作为“摆设”的会议桌椅,以及那些围观、渴望而又无奈的动物旁观者。换一句通俗话,就是现在流行的“天朝”这一词的注脚版,一帮落后的封建残余势力操控把持着现代文明社会。黄的作品方式有他自己一贯的逻辑,宗教关怀是他难舍其的情怀。但这种作品方式,还是不够开放,过于平面图解化,自己层层编码,让观众去解码、揭谜,一旦谜底撕破也就没有神马意思了,一切都浮云。
[38楼] guest 2011-03-27 15:49:15
不好是肯定的,尤其在隔壁常青的对比之下。

不说别的,展厅拥挤不堪,有整体空间上的考虑吗?

唐人再怎么装修也显出什么东西放在里面都有地摊货的嫌疑。
[39楼] guest 2011-03-27 15:58:30
黄的作品现场连张桓的都不如,只不过是不那么劳民伤财的伪善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旅居艺术家,一回国表演都膨胀成这样。一个赛一个的丢人现眼。

本来觉得黄的UCCA的展是海归派里还算体面的展,没想到这次也把持不住了。

就算是非常明显和直接的政治隐喻,有必要做这么大吗?也不知道黄大师是真不了解中国国情,还是顶风作案,不信邪,打算给各位反复做火车做扯着了的各位找回颜面,火车就那么非做不可吗?而且也没见得比张桓用得好哪儿去了。
[40楼] guest 2011-03-27 16:13:48
好艺术家也可能做出差作品,这很正常拉!
鱼头拼火车就是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拼火锅还行!
[41楼] guest 2011-03-27 17:35:36
所有到了现场,或者看过图片,还署着名能说这个作品好的同学,黄大师都要留心多照顾一下呀。这么做不容易。
[42楼] guest 2011-03-27 17:39:30

[quote]引用第34楼guest于2011-3-27 13:06:26发表的:

@郭立军军军:鱼头安装用时一天一晚,将近两吨。表面加了一层透明硅胶质感非常的好,上面的兽头全是真的标本。火车内部按照毛专列打造,整个装修用时6天。...[/quote]

你这个说法,就如同一个有钱人,指着自己的嘴对别人说,“我这一口四环素牙可是用纯金镶制的,表面上一层透明硅胶口感非常的好。”
[43楼] guest 2011-03-27 18:14:14
@李永飞肖恩:回复@徐腾飞:我也是这么想的,能找到的话,我才不拿它说事呢,赶紧跟你们地球人全拜拜了 //@徐腾飞:回复@李永飞肖恩:上次记得谁买了一个大货车来着,在佩斯,张洹好像,你别拿地铁了,我觉得直接拿UFO比较吸引眼球 //@徐腾飞:头上还这么多东西呢啊,当时还真没注意

李永飞肖恩:全拿火车说事,下次我拿地铁说事,有本事你们谁拿卫星说事 //@徐腾飞:头上还这么多东西呢啊,当时还真没注意 //@码字机器:在这个作品前合影的游客很多
[44楼] guest 2011-03-27 18:37:23
其实我觉得展览里沈远的作品还不错,跟我们总体工作室的毕业创作有一拼。
[45楼] guest 2011-03-27 18:43:46
@陈劭雄:新装修后的唐人第一个展览,题目很傻(“轨迹”),展览前言更傻(你们自己去读读)。个人比较喜欢沈远的作品,一如既往的从民间找出有意思的东西;黄永平的作品还是那么诡异,我也喜欢。王度的夸张现实主义也不错。其他的是好是坏你们自己去看看,千万不要迷信海归派。
[46楼] guest 2011-03-27 18:44:26
罗庆民 这个判断有待探讨,但展览前言确实与展览内容没什么关系,唯一就是前言提到的艺术家名字与参展艺术家相符合。
[47楼] guest 2011-03-27 18:45:15
尤洋 转发此微博:他惯用的“弱策展“方式
[48楼] guest 2011-03-27 18:55:36

[quote]引用第39楼guest于2011-3-27 15:58:30发表的:
黄的作品现场连张桓的都不如,只不过是不那么劳民伤财的伪善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旅居艺术家,一回国表演都膨胀成这样。一个赛一个的丢人现眼。

本来觉得黄的UCCA的展是海归派里还算体面的展,没想到这次也把持不住了。
...[/quote]

黄和张的有可比性么?是不是看到有火车的缘故,一个人说水有毒,一个人说水很烫,结果你说只要是水就不能喝,愚昧不?你 是不是体积大叫膨胀?那女人肚子大呢?也丢人?
[49楼] guest 2011-03-27 19:15:51

[quote]引用第48楼guest于2011-3-27 18:55:36发表的:

黄和张的有可比性么?是不是看到有火车的缘故,一个人说水有毒,一个人说水很烫,结果你说只要是水就不能喝,愚昧不?你 是不是体积大叫膨胀?那女人肚子大呢?也丢人?...[/quote]

建议楼上的以后做作品也用火车,马拉火车,火车里改餐厅,改会议厅,要么改个酒吧也可以,天长地久的用下去,反正也已经有张黄二位大师都做成这样了。

但切记不要把火车做成对角线,堵整个展厅里,别把自己以前的作品当火车头往上接,别把各种理论生拼硬凑的往中国体制上套。

不要以为动物模型是万金油,这种文学化的象征,对应性的比喻,充满套路味的批判,实在是有损中国当代艺术教科书的形象。空洞乏味说的就是这种,伪实验性就是这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的也是这种。鱼头火车摆面前了,还不如姜文的马拉火车唱着山歌吃火锅呢,你还好意思说F4卖符号吗?
[50楼] guest 2011-03-27 19:32:36
比较欣赏黄的说法,语言要有水份,没有水份后的语言最后的宿命就只是一条干鱼,而且头上安头,永不超生,敢问49楼的大头是谁?估计你自己也不明白。
[51楼] guest 2011-03-27 19:42:28
姜文的马拉火车还是比较浪漫主以色彩,这正是黄永平要警惕的,49楼的兄台。
[52楼] guest 2011-03-27 19:45:13
整个火车水份很大,这事儿不假。

这种强调现场感材料性的艺术家,若是亲临门下,还是没有任何感受可言的话,恐怕只能依靠反复的解释来说服观众了。

至于若是美术史艺术家满足大客户订件需要,就算我多嘴,别耽误人家生意。
[53楼] guest 2011-03-27 19:48:16

[quote]引用第51楼guest于2011-3-27 19:42:28发表的:
姜文的马拉火车还是比较浪漫主以色彩,这正是黄永平要警惕的,49楼的兄台。...[/quote]

这位大哥,姜文人家是娱乐业呀。
[54楼] guest 2011-03-27 20:24:40
作为一个活儿,还是可以交作业的。动物模型也全有了,大鱼头也有了,如果客户要求一定也要有一辆火车的话。
[55楼] guest 2011-03-27 21:02:09
太差了,懒得说了,,,
[56楼] guest 2011-03-27 21:21:20

[quote]引用第34楼guest于2011-3-27 13:06:26发表的:

@郭立军军军:鱼头安装用时一天一晚,将近两吨。表面加了一层透明硅胶质感非常的好,上面的兽头全是真的标本。火车内部按照毛专列打造,整个装修用时6天。...[/quote]

“表面加了一层透明硅胶质感非常的好,上面的兽头全是真的标本”,产品推销词?能这么做的,十有八九已经下订金了。

如果涡轮大厅邀请黄大师,不知他是否会开一个毛专列火车去?

黄金的辉煌年代阿,它是否已经过去?
[57楼] guest 2011-03-27 21:33:22
方式显得老了
[58楼] guest 2011-03-28 02:21:08
@亦安画廊:如果是一件课堂作业,老师就一定会给他打分数。 而我只看到一个大鱼头和头上的野兽 ,虚张声势。 车厢让我想起斯大林的火车, 金将军也坐过。 还有上下班在铁道口的堵车 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忆 。但是,我还是怀疑,所有这些跟此件作品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我离开。不再看它。当然也不会再想它。

[59楼] guest 2011-03-28 03:10:58
几位师夫都该退休了!为必是死前最后针扎?
[60楼] guest 2011-03-28 18:03:47

[quote]引用第57楼guest于2011-3-27 21:33:22发表的:
方式显得老了...[/quote]

有什么新方式提出来
[61楼] guest 2011-03-28 18:04:41

[quote]引用第59楼guest于2011-3-28 3:10:58发表的:
几位师夫都该退休了!为必是死前最后针扎?...[/quote]

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62楼] guest 2011-03-28 18:09:18

[quote]引用第58楼guest于2011-3-28 2:21:08发表的:
@亦安画廊:如果是一件课堂作业,老师就一定会给他打分数。 而我只看到一个大鱼头和头上的野兽 ,虚张声势。 车厢让我想起斯大林的火车, 金将军也坐过。 还有上下班在铁道口的堵车 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忆 。但是,我还是怀...[/quote]

亦安画廊看到了也想到了,但愣是没回过神,很奇怪!可能是他只是想到了他看到的。
[63楼] guest 2011-03-28 18:46:49
楼上这位亲爱的法产铁杆,无知不是你的错,不过你要是想要用你的无知遮蔽大众,就不应该了。

中国当代艺术节日新月异,你那这些连跨媒体系的在校生都唬不住的东西,还非得说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唯一方式,误以为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得你们法国回来的几员老炮来拯救,那你就是在跟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做对,给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抹黑。

至于知识普及工作,你课拉得太多,在论坛里再蹲3个月来出来提问吧。等你提出了靠谱点的问题,一定会有人出来,耐心的回答你的。
[64楼] guest 2011-03-28 19:06:03
知识系统自我满足,缺少自我突破,成功的方式一用再用,被商业化的系统所裹挟,从艺术实验的理想主义,堕落为收藏性、商品性、纪念性、观赏性,N为一体。看来,是任谁也很逃出的宿命。

你可以用动物模型做很多事,他们可以排成塔,排成船,也可以排成火车,同样,他们也可以一会儿被排成“S”形,一会儿又排成“B”形。
[65楼] guest 2011-03-28 19:57:11

[quote]引用第63楼guest于2011-3-28 18:46:50发表的:
楼上这位亲爱的法产铁杆,无知不是你的错,不过你要是想要用你的无知遮蔽大众,就不应该了。

中国当代艺术节日新月异,你那这些连跨媒体系的在校生都唬不住的东西,还非得说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唯一方式,误以为中国的当代艺术...[/quote]

呵呵,中国当代艺术日新月异了么?这口气咋这么像新闻联播呢?说实话,最近心情闲点来这里整两句,换个时间求我也不会来。
[66楼] guest 2011-03-28 20:27:24

[quote]引用第65楼guest于2011-3-28 19:57:12发表的:

呵呵,中国当代艺术日新月异了么?这口气咋这么像新闻联播呢?说实话,最近心情闲点来这里整两句,换个时间求我也不会来。...[/quote]

你看,在国外待久了吧,笑点都接不上了。别一回国就觉得自己是大爷,别人都孙子,我求你了。
[67楼] guest 2011-03-28 21:21:49

[quote]引用第26楼guest于2011-3-27 10:26:34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2楼guest于2011-3-27 9:39:40发表的:
@余极:开始没有理想,开始瞎拼接了。干嘛都与火车过不去 //@马六明:天啊!!![/quote]

本来想余极 何岸怎么开始...[/quote]

俩超极混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