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tspy艺术眼 作者:陈颖
米歇尔·赛尔斯托夫的这场“Forst”作品展以森林为主题,人们对这一主题总是能从各种方面来进行诠释:或是给人带来平静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庇护所,或是令人恐惧的黑暗领域,或是故乡的缩影。在“Forst”展中展出的作品,则采用了各种方式对这一主题的含义加以清晰而又模糊的表现:展出的装置作品巧妙地违背了季节本来的属性,使得观众们见证了一个更加缓慢的侵蚀过程。此外,赛尔斯托夫的一些具有更深远意义的雕塑也对这次展览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Michale Sailstorfer,Schwarzwald(Black Forest),2010
这位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用品和地点进行了艺术化的转换,创造出了一些关于从兴盛到瓦解状态的、可触知的图像。在观看他的作品时,观众也许会感到自己的听觉和嗅觉被袭击了。这些戏剧般夸张的作品,同样也处理了类似于故乡与远方、运动与静止、喧闹与安静、光明与黑暗这种矛盾的关系所产生的紧张感。毁灭、重组和转换是他的创作原则。尽管这种艺术化的转变充满了力量,但他的作品总是带有某种忧郁的色彩。

Michale Sailstorfer,Zeit ist keine Autobahn – Minneapolis,2009

Michale Sailstorfer,Clouds,2010

Michale Sailstorfer,No Light (New York) (detail),2010

Michale Sailstorfer, Raketenbaum (detail),2008
米歇尔·赛尔斯托夫的这场“Forst”作品展以森林为主题,人们对这一主题总是能从各种方面来进行诠释:或是给人带来平静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庇护所,或是令人恐惧的黑暗领域,或是故乡的缩影。在“Forst”展中展出的作品,则采用了各种方式对这一主题的含义加以清晰而又模糊的表现:展出的装置作品巧妙地违背了季节本来的属性,使得观众们见证了一个更加缓慢的侵蚀过程。此外,赛尔斯托夫的一些具有更深远意义的雕塑也对这次展览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Michale Sailstorfer,Schwarzwald(Black Forest),2010
这位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用品和地点进行了艺术化的转换,创造出了一些关于从兴盛到瓦解状态的、可触知的图像。在观看他的作品时,观众也许会感到自己的听觉和嗅觉被袭击了。这些戏剧般夸张的作品,同样也处理了类似于故乡与远方、运动与静止、喧闹与安静、光明与黑暗这种矛盾的关系所产生的紧张感。毁灭、重组和转换是他的创作原则。尽管这种艺术化的转变充满了力量,但他的作品总是带有某种忧郁的色彩。

Michale Sailstorfer,Zeit ist keine Autobahn – Minneapolis,2009

Michale Sailstorfer,Clouds,2010

Michale Sailstorfer,No Light (New York) (detail),2010

Michale Sailstorfer, Raketenbaum (detai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