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博客 理论空间
1-消费是一种非社会的分离。富裕人消费的是穷人的失去(!!!);富人支出,却在为穷人造就一种贬低和压抑的结局,使他们进入奴役。工人的活动是为活着而生产,而老板的活动是通过其工作来将工人贬抑到可怕的低贱中。主人的消费是将他们自己的拔高到人的低贱之上;富人也想将穷人拔出低贱,但在现代社会中这只证明了他们的没有能力去这样做,他们的花费只造成穷人更穷。富裕人的快乐本身也很快空出,中性化,成了一种百无聊赖的冷淡;富人的心也就在施虐和怜悯之间矛盾着。一种新的花费将是怎么样的呢(《过度之视野》,126页)?
2-穷人被逼进物的世界,失去其身上的一些私密价值;富人不再将穷人当人,他们失却了与穷人的联系,被从共同体和集体身体中分离;他们越花费得多,就越被分离出来;在他们的世界里,人可以是物了(法文《全集》,第7卷,62页)。奴隶制没有了,但人仍是被当作物来对待。
神像是我们用来作神圣的交通,重新达到宇宙和我之间的太阳般的辉煌之用。神像的确就是我们的交通灯。我们穿梭于神像之间,来重新找到内在自由。
献祭所以是要切断习以为常的祭物与某种获利、剥削秩序之间的联系。祭物不再属于真实秩序。献祭是要解放物身上的暴力,使它能恢复独享的主权;所以,献祭就是拿出一部分占有,来让物身上的暴力来破坏,以保存我们身上的共同性,不使我们自己与别人分离。主体是黑夜。它一想到将来,就会陷入保存和贪图的默认般的理性。消费使人分离。
1-消费是一种非社会的分离。富裕人消费的是穷人的失去(!!!);富人支出,却在为穷人造就一种贬低和压抑的结局,使他们进入奴役。工人的活动是为活着而生产,而老板的活动是通过其工作来将工人贬抑到可怕的低贱中。主人的消费是将他们自己的拔高到人的低贱之上;富人也想将穷人拔出低贱,但在现代社会中这只证明了他们的没有能力去这样做,他们的花费只造成穷人更穷。富裕人的快乐本身也很快空出,中性化,成了一种百无聊赖的冷淡;富人的心也就在施虐和怜悯之间矛盾着。一种新的花费将是怎么样的呢(《过度之视野》,126页)?
2-穷人被逼进物的世界,失去其身上的一些私密价值;富人不再将穷人当人,他们失却了与穷人的联系,被从共同体和集体身体中分离;他们越花费得多,就越被分离出来;在他们的世界里,人可以是物了(法文《全集》,第7卷,62页)。奴隶制没有了,但人仍是被当作物来对待。
神像是我们用来作神圣的交通,重新达到宇宙和我之间的太阳般的辉煌之用。神像的确就是我们的交通灯。我们穿梭于神像之间,来重新找到内在自由。
献祭所以是要切断习以为常的祭物与某种获利、剥削秩序之间的联系。祭物不再属于真实秩序。献祭是要解放物身上的暴力,使它能恢复独享的主权;所以,献祭就是拿出一部分占有,来让物身上的暴力来破坏,以保存我们身上的共同性,不使我们自己与别人分离。主体是黑夜。它一想到将来,就会陷入保存和贪图的默认般的理性。消费使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