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Parallel Processes”展开幕
发起人:shirley_88 回复数:0
浏览数:2182
最后更新:2010/12/15 17:14:12 by shirley_88
来源:artspy艺术眼
受到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关于艺术家林一林“土地”项目(The Land)一系列计划活动与展览“谁的土地?谁的艺术”的参与邀约,艺术眼与众多艺术界人士一起开展了从12月10日-12月17日的泰国之行,将每日以新闻的形式做出特别报道。

站在工作室入口处的陈冠润和吴承祖先生

入口处艺术家的作品
在北京和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郑林、陈冠润先生,以及“土地”项目策划人之一吴承祖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首先拜访了同样参与了“土地”项目的泰国艺术家Kamin Lerdchaiprasert位于清迈的工作室。清迈在曼谷的西北方,是泰国第二著名的旅游城市。驱车距离市中心不算太远,就来到一片郊野一样的田地里。Kamin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他的理念建设而成的工作室。

工作室主体
主要的工作室是艺术家平日研究课题的地方。

起居室

内部的沙发和床

郑林老师
另一栋建筑是艺术家的起居室。设施非常简单,最近才通了网络和热水。loft设计。

艺术家雕塑作品
在工作室的对面是放置艺术家作品的地方,也做客房使用。

将来可以做展览的空间

正在详细讲解的艺术家Kamin
Kamin带我们到后面的一个隐秘建筑中,这才是他想法最重要的部分。他的构想是建造一个“31世纪博物馆”,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体,都是自己的博物馆。在一个语境的共识下,他们每天都会有新的“概念”产生,从而激发出灵感。据说,这是Kamin从打坐冥想时得到的灵感。这也是很多泰国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办法。
参观完后,我们再次上车,赶往此次“土地”项目实际开展的地方——Sanpatong村附近。
以下具体文字资料由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坐在货车后斗中的策展人欧宁与艺术家陈侗
被大风吹得乱抖的本人
“土地”项目发起于1998年(如果严格按照泰语字面意义翻译应是“稻田”),基本做法是邀请不同艺术家参与,围绕如何耕种并建设这块土地集思广益,搭建一个社会参与的平台并推动其成长。

讲解“土地”项目来由的Kamin先生
土地项目位于Sanpatong村附近,距离省会清迈大约二十分钟车程。这个地区由于洪水频发和水位较高的原因,大米收成一直不好,许多农民生活举步维艰。因此,该地区有些农田已被转让给开发商,而农民们则去别处寻找种植条件更合适的土地。
尽管最初决定买地的是两名泰国艺术家,但“土地”项目的发起是匿名的,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人。买下的土地将作为开放空间垦殖,当然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建立社群,促进讨论以及在其他思想领域的实验。

稻田景观
这块土地及其如今的地形环境(自然景观)主要有赖于泰国农民Chaloui Kaewkong的耕种理念和农业生产技术。3:1的水土比例是依照水分在人体中所占比例决定的。土地一边是农业灌溉水源,另一边是天然水源,耕种者可根据不同用途建造一系列水池或塘堰。整块土地中间是两片稻田。

稻田外种植的本地蔬菜
种植收割的工作每年都会进行,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全年种植农作物的实验(不受季节限制),产出的大约1000到1500千克大米除了供项目参与者食用以外,也提供给周边村子里受艾滋病所困的家庭。目前,这两片田地是整个“土地”项目中使用最活跃的部分。果树、蔬菜、草药等也分散种植在不同区域。这里没有供电和供水,因此对土地开发会造成问题。但项目本身并不是为了土地开发,所以必要设施的缺乏倒不失为一种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
“土地”也会进行各种开发和实验,利用可再生资源提供电力或燃料。来自哥本哈根的艺术家小组Superflex提出了Supergas的构想(一个利用动物粪便等生物能源产生沼气的系统)。他们把这块地变成了开发沼气系统的实验室,最后生产出来的天然气被用来做饭和照明。水源倒是不成问题,但化学杀虫剂等其他有害物质已经侵入稻田,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该区域的水源质量。田地中央有一个隔出来的地下水蓄水池。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水池和塘堰,用于由泰国年轻艺术家Prachya Phintong发起的鱼类养殖项目。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一
这块土地上除了进行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生产实验以外,还可用于实现各种住房的建筑理念。泰国艺术家Kamin Lerdchaiprasert在这里建造一个园丁房。虽是出于实用考虑修建,但这也算是他为项目贡献的一个构想。园丁房里住着园艺师和他的妻子,两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看土地,管理日常事物。厨房是Kamin Lerdchaprasert, Superflex, Tobias Rehberger和Rirkrit Tiravenija共同讨论的结果,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Superflex, Rehberger 和Tiravanija应邀参加里斯本“更多关于建筑和食品的作品”展览(Pedro Lapas策划)之后诞生的。艺术家们决定发起一个可以融合并联系彼此兴趣点的项目。Superflex开发了一个生产并储存沼气的系统。Rehberger制作了一个沼气利用平台,并设计了一盏沼气灯。最后,厨房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是Tiravanija。里斯本展览结束后,整个系统从展览现场搬到了土地项目,并装入由Kamin Lerdchaiprasert设计建造的房间里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二
稻田、厨房、厕所和中厅这些主体空间周围分布着许多不同的居住结构。这些建筑都是根据佛寺里常见的禅房为模板建造的,因此也是供人沉思冥想的地方。尽管最初并不想把它变成一个纯粹由艺术家设计并建造的项目,但大部分房屋居所仍然出自艺术家之手。泰国艺术家Mitt Jai In种植了一圈柚木,并希望令其交织成为篮状,成为他居住的平台。Tobias Rehberger从他的家乡德国士瓦本一种盛放食物的盘子汲取灵感,设计了一个建筑:一楼是接待客人、群体讨论的公共空间,带有壁炉;二楼是阅读和冥想的书房;三楼是卧室。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三
所有设施可供开放使用。土地种植和开发没有时间限制。它放在那儿,等着被使用,也可以被使用。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四
在我们详细了解“土地”项目的同时,对面几个坐在墙上钓鱼的年轻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不用说,这就是今天主角——林一林此次展览的行为艺术组成部分了。
受到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关于艺术家林一林“土地”项目(The Land)一系列计划活动与展览“谁的土地?谁的艺术”的参与邀约,艺术眼与众多艺术界人士一起开展了从12月10日-12月17日的泰国之行,将每日以新闻的形式做出特别报道。

站在工作室入口处的陈冠润和吴承祖先生

入口处艺术家的作品
在北京和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郑林、陈冠润先生,以及“土地”项目策划人之一吴承祖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首先拜访了同样参与了“土地”项目的泰国艺术家Kamin Lerdchaiprasert位于清迈的工作室。清迈在曼谷的西北方,是泰国第二著名的旅游城市。驱车距离市中心不算太远,就来到一片郊野一样的田地里。Kamin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他的理念建设而成的工作室。

工作室主体
主要的工作室是艺术家平日研究课题的地方。

起居室

内部的沙发和床

郑林老师
另一栋建筑是艺术家的起居室。设施非常简单,最近才通了网络和热水。loft设计。

艺术家雕塑作品
在工作室的对面是放置艺术家作品的地方,也做客房使用。

将来可以做展览的空间

正在详细讲解的艺术家Kamin
Kamin带我们到后面的一个隐秘建筑中,这才是他想法最重要的部分。他的构想是建造一个“31世纪博物馆”,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体,都是自己的博物馆。在一个语境的共识下,他们每天都会有新的“概念”产生,从而激发出灵感。据说,这是Kamin从打坐冥想时得到的灵感。这也是很多泰国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办法。
参观完后,我们再次上车,赶往此次“土地”项目实际开展的地方——Sanpatong村附近。
以下具体文字资料由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坐在货车后斗中的策展人欧宁与艺术家陈侗
被大风吹得乱抖的本人
“土地”项目发起于1998年(如果严格按照泰语字面意义翻译应是“稻田”),基本做法是邀请不同艺术家参与,围绕如何耕种并建设这块土地集思广益,搭建一个社会参与的平台并推动其成长。

讲解“土地”项目来由的Kamin先生
土地项目位于Sanpatong村附近,距离省会清迈大约二十分钟车程。这个地区由于洪水频发和水位较高的原因,大米收成一直不好,许多农民生活举步维艰。因此,该地区有些农田已被转让给开发商,而农民们则去别处寻找种植条件更合适的土地。
尽管最初决定买地的是两名泰国艺术家,但“土地”项目的发起是匿名的,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人。买下的土地将作为开放空间垦殖,当然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建立社群,促进讨论以及在其他思想领域的实验。

稻田景观
这块土地及其如今的地形环境(自然景观)主要有赖于泰国农民Chaloui Kaewkong的耕种理念和农业生产技术。3:1的水土比例是依照水分在人体中所占比例决定的。土地一边是农业灌溉水源,另一边是天然水源,耕种者可根据不同用途建造一系列水池或塘堰。整块土地中间是两片稻田。

稻田外种植的本地蔬菜
种植收割的工作每年都会进行,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全年种植农作物的实验(不受季节限制),产出的大约1000到1500千克大米除了供项目参与者食用以外,也提供给周边村子里受艾滋病所困的家庭。目前,这两片田地是整个“土地”项目中使用最活跃的部分。果树、蔬菜、草药等也分散种植在不同区域。这里没有供电和供水,因此对土地开发会造成问题。但项目本身并不是为了土地开发,所以必要设施的缺乏倒不失为一种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
“土地”也会进行各种开发和实验,利用可再生资源提供电力或燃料。来自哥本哈根的艺术家小组Superflex提出了Supergas的构想(一个利用动物粪便等生物能源产生沼气的系统)。他们把这块地变成了开发沼气系统的实验室,最后生产出来的天然气被用来做饭和照明。水源倒是不成问题,但化学杀虫剂等其他有害物质已经侵入稻田,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该区域的水源质量。田地中央有一个隔出来的地下水蓄水池。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水池和塘堰,用于由泰国年轻艺术家Prachya Phintong发起的鱼类养殖项目。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一
这块土地上除了进行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生产实验以外,还可用于实现各种住房的建筑理念。泰国艺术家Kamin Lerdchaiprasert在这里建造一个园丁房。虽是出于实用考虑修建,但这也算是他为项目贡献的一个构想。园丁房里住着园艺师和他的妻子,两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看土地,管理日常事物。厨房是Kamin Lerdchaprasert, Superflex, Tobias Rehberger和Rirkrit Tiravenija共同讨论的结果,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Superflex, Rehberger 和Tiravanija应邀参加里斯本“更多关于建筑和食品的作品”展览(Pedro Lapas策划)之后诞生的。艺术家们决定发起一个可以融合并联系彼此兴趣点的项目。Superflex开发了一个生产并储存沼气的系统。Rehberger制作了一个沼气利用平台,并设计了一盏沼气灯。最后,厨房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是Tiravanija。里斯本展览结束后,整个系统从展览现场搬到了土地项目,并装入由Kamin Lerdchaiprasert设计建造的房间里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二
稻田、厨房、厕所和中厅这些主体空间周围分布着许多不同的居住结构。这些建筑都是根据佛寺里常见的禅房为模板建造的,因此也是供人沉思冥想的地方。尽管最初并不想把它变成一个纯粹由艺术家设计并建造的项目,但大部分房屋居所仍然出自艺术家之手。泰国艺术家Mitt Jai In种植了一圈柚木,并希望令其交织成为篮状,成为他居住的平台。Tobias Rehberger从他的家乡德国士瓦本一种盛放食物的盘子汲取灵感,设计了一个建筑:一楼是接待客人、群体讨论的公共空间,带有壁炉;二楼是阅读和冥想的书房;三楼是卧室。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三
所有设施可供开放使用。土地种植和开发没有时间限制。它放在那儿,等着被使用,也可以被使用。

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作品之四
在我们详细了解“土地”项目的同时,对面几个坐在墙上钓鱼的年轻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不用说,这就是今天主角——林一林此次展览的行为艺术组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