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消息著名时尚摄影师Garry Gross去世
发起人:lekker  回复数:0   浏览数:2444   最后更新:2010/12/07 18:05:39 by lekker
[楼主] 仁空间 2010-12-07 18:05:39


杨威个展——《告诉我该怎样悲伤》
YANG WEI Solo Exhibition——Tell me How to be Sad

展期:2010.12.05. ~ 2011.01.20.
Exhibition Date: 5th of December 2010 to 20th of January 2011

地点: 仁艺术中心
Venue: Yan Club Arts Center


我的作品像一块块碎镜子,照着我内心的每一块局部,如同在自我审视一般。

我对外界给我带来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有着最细微的回应。通过做作品这样的消耗方式,我想我更能理解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最真实的安全感。

希望有一天,我面对的是一面完整的镜子,彻底脱掉我头上的紧箍咒,更加完善自己的价值标准。

我的作品也最想和你们说声:“你好!”并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生存体验。


My body of work is like a broken mirror: it partially reflects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my soul as in the process of self-examination.

I have always been very receptive towards what life has bestowed upon me, no matter if joy or sorrow.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rtistic creation- a kind of self-consumption- I can understand better myself, feel more complete as a human being and enjoy the feeling of true safeness.

I hope that one day I can face an entire mirror, break the “inhibiting spell” imposed on me, and improve my value standards.
My work wants to say “Hi!” to the audience, and share with them my life experiences.
.



从个体的解放开始 走向自由——裴刚


这一天的风势甚猛,风里的人低头疾走。在冬日飘飞的落叶间,与我却有一双如呓语般的眼睛笑眯眯望着分明言说“小子,青春残酷!”。这“残酷”怎是风、霜、雨、雪能够替代的?当你面对森然井立并无法触动的既存道德、制度、游戏规则凡此种种的时候,青春其实是一件伤身的利器。在残酷的青春面前,只有用青春的残酷面对......



  沉重和凄美



  杨威1984年生人,沈阳人,艺术家。就是这个风高天气我到了仁艺术中心,要拜访杨威和他的个展“告诉我该怎样悲伤”。



  当你还算浓密的头发间闪出几根白灿灿的发丝,再让你掂着“青春”,对谁说都嫌矫情。所以我不说青春直说残酷。我看到展览作品中残破的身与物和流血的鼓槌,更有沉闷往返播放的悲情音乐,占据展厅的每个角落——来自杨威的一件装置作品。我马上就焦虑了。



  这并不是杨威第一次用声音来表达他的思考和态度。2009年的11月在一次展览中就对声音有过一次试验性的探索,那次是名为“无序”交响计划一系列作品。杨威把5000只蜜蜂放在声音装置中,把蜜蜂混乱的飞行轨迹用电磁感应方法,转化成为富有生机的声音交响,传达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他认为这种矛盾和冲突才是真正超越理性的不可思议的艺术价值,作品中更提出了“矛盾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可能性”的个人观念,观众在现场感受到与蜜蜂交响计划的剧烈碰撞,通过声音装置来思考艺术态度和生活意义。



  那么这次,声音重新介入带来的是什么?进出到展览现场你会有一种被强烈气场影响的感受,吸引你想知道作品上的文字、图像、装置关乎什么?或许还是从声音开始,最能让我直奔疑惑的彼岸。杨威告诉我:“这件作品《这将是婚礼上的进行曲,也是葬礼上的独白》,是由一封信件内容转换成的声音。这封信件我经历的特别奇妙的爱情。因为,当这段爱情来的时候,这种感觉我用语言无法表达。当我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缺失很多味道。情感会失重,得不到不平衡。所以我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表达,我把这封信拆成汉语拼音,例如,CDEFGAB在乐理中对应的是DO-RE-MI-FA-SOL-LA-XI。这样把26个字母依次排下去变成音符。重新按照信件内容排列出拼音制成谱子,我想当声音播放出来的时候,这段声音的味道还特别和信件的内容相吻合。这就是我对我这段爱情的看法吧。”



  爱情永远都是我们活着要面对的主题,介入生命中最薄脆的那一部分。杨威对这次展览的主题“告诉我该怎样悲伤””有自己的思考:“我相信爱情,我相信爱情可以改变一切。这次展览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朋友、关于我对社会的态度、关于我对自己的态度等等,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关注爱情。告诉我怎样悲伤,当悲伤来了,痛苦来了,应该怎么面对,这些痛苦所面对的悲伤,让我理解怎么去承受快乐。”



  杨威的作品试图剥离身体的外衣和外观的表象形态,直接呈现内心景象。那些无常、微妙和来历不明的特性,是漂亮的,又是痛苦的。“比如说《彼此接受的时候看到了永远在什么地方》那个纸上作品,我都没有寻找一个什么哲学答案,可能我有一个我的观点。当彼此接受伤害的时候,可以看到永远在什么地方。两个人在一起无论是朋友还是爱人,肯定有伤害,但是你要接受这个伤害。如果相爱的俩个人都没有伤害是不成立的。可能是这样的观点。比如另一件纸上作品《我并没有冷漠你,因为舌头堵住了泪腺》,是我与爱人的交流,用语言无法表达我和她的冲突和误解。所以我以图像的方式把我失重的情感平衡过来,试图让她理解我的难处,理解我的心情。



  我可能画的每张画都是跟我的情绪有关系,今天舒服了吗?好了吗?画面中的血迹不一定是表达残酷和血腥的,我觉得挺浪漫的。可能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或许我对生活中周遭一切,我的感受更多是沉重和凄美”



  今年是一个转型



  2010年,对于杨威来讲是作品变化最大的一年。那么,与之前的作品有怎样的变化和不同?杨威坦然道:“这次展都是今年的新作品,今年是一个转型。以前可能从来没有关注自己心里边的东西,现在我关注心里边的东西,或者我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比如说这些在纸上的作品,这个是我生活中比较琐碎一点的这事、那事,痛苦和不痛苦的,学会接受它。所以我在接受的时候,承受能力如何?会期待下一个信息。



  之前,是因为没有看到自己本身。没有面对过自己,只面对外边,面对自己的兴趣。我是什么样的性格?喜欢什么样的造型?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做什么样的声音?很少透露自己的情感,没有透露过自己的这些感受。以前我觉得我关注形式实验的更多,可能挺虚无缥渺的,只能自己说通,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喜欢打动自己的东西,感动自己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看到人性中有关情感的东西,比较个体的体验。但是你首先要了解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思考方式。再怎么样,只有有了自己的价值标准才可以对外,如果现在连自己都没有做好,怎么对外,没有任何意义。”



  独立人格的追求



  人性的厚度许多时候远比想像中的深和实。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表达什么是有意义的?该有怎样的创作状态?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就有什么样的艺术态度。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人,会麻木认同诸如世俗道德等等的藩篱。而杨威主动从广州美院退学了,并没有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个人的价值判断与亲情产生了纠结和冲突。《它的虚伪如何承受我的原谅》是纹在杨威锁骨位置的图片做成的灯箱装置,也是对情感、道德、价值判断等等的一种表达。杨威如是说:“自己伤害自己,自己承受自己的伤害产生出来的后果。因为我是个体,就是享受寂寞,可能快乐是承受的。



  我想,我自己知道,什么事来了之后我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我这里生效,无论是道德,无论是各个方面,我的作品里面可能都包含这些信息,比如说道德的观点,可能有一些羞耻感,人的羞耻感远远超过法律,法律带来的是你不该干什么,而没有告诉你应该干什么,而羞耻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无论是对你爱人也好,还是对你家庭也好,当你失去一个重要的东西就知道了,这种感觉比法律还强大。



  还有一点,就是我把学退掉了。我选择我的理想,我选择我自己的生活。学位、文凭体制内的东西对我并不重要,反而我在思考这种道德是怎么样的。我想过可能会伤害他们,因为我想自由,我选择我的理想,选择自由就会伤害他们。所以我从休学第一天起就在想,‘爸爸请您原谅,妈妈请您原谅’这么一句话。反而把这句话刻在锁骨上,可能是来解脱,满足我的负罪感,至于道德是什么东西?是道德让我这么做的,得到一个虚伪的东西。我没有反道德,只是说这种标准不正常。



  我请求他们能够接受、原谅我。因为我想做个孝子。你爱她又多深,他爱你有多深。这些话不是说出来的,是承受出来的。可能只有这件作品《它的虚伪如何如何承受我的原谅》,可以跟着我一直到死。往往充满希望惊喜的路,在世俗当中都是被禁止的。当我选择了这条路,我想我要承受很多东西吧!我认为这条路是通往快乐的、自由的,给我带来真正安全感的一条负担大道。



  我一直觉得人要想自由要从个体上解放出来肯定要伤害很多人,我还不想像普通人一样那么活着,那么呆着,那么过一辈子。很多人觉得自己也不想要自由,也不想承受那么惨痛的伤害。我选择自由,就要承受这种惨痛的伤害,我可能要跟孤独反抗,在孤独当中有我自己的选择,我做出我自己的努力。”



  后记



  虽然,展览的主题是“告诉我该怎样悲伤”,但生活永远都是最鲜活的,纯粹讲述和抒情之后回到本位。杨威说:“我还是喜欢快快乐乐的活着,我不喜欢环境不好,也不喜欢我自己迷惘,遇到什么事我永远都有答案,所有的事在我这儿必须有答案,有结果,我是一个有答案的人。”








《我很年轻》
年代:2010
材料:电热丝

5/ “I am so young.”
Date: 2010
Material: Heating wire

“我很幸运,我还可以说我很年轻。”
“I am very lucky to be still able to say that I am very young.”






《给予你的真诚将是一种错误和负担》
年代:2010
材料:制冷设备

“Sincerity to You is a Mistake and a Burden.

Date: 2010
Materi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没有什么可以说。”
“There is nothing to say”







《这将是婚礼上的进行曲也是葬礼上的独白》
年代:2010
材料:信件、电子设备

“The wedding march will be the funeral monologue, too.”
Date: 2010
Material: Letters, electronic appliances

“这是由一封信件的内容转成的拼音,再从拼音转成的音符。
有一种东西,用言语无法说清,只能反复地体会。”
“The content of this letter is written in pinyin. Then, the pinyin is transformed into musical notes. 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this work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in words: it can just be perceived.”





《它的虚伪如何承受我的原谅》
年代: 2010年7月5日完成
5小时工作日
材料:本人锁骨、纹身师、灯箱照片

“How its hypocrisy bears my forgiveness.”
Date: Completed on July 5, 2010
Five hours of work
Material: Clavicles bone, tattoo artist, lamp-lit photograph

“爸爸请您原谅,妈妈请您原谅。这句话给我带来的刺痛,似乎可以消解我的负罪感。至于留下的却是粗糙也不精美的装饰词。
因为我总想做个孝子。”
“Father, forgive me; mother, I beg your pardon. The pain caused by this sentence erases my guilt. What is left is a rough and not a beautiful exhortation. Because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be a dutiful son."




《旅行者》
年代:2010
材料:皮革、木质

“Traveller”
Date: 2010
Material: Leather, wood

“与其忙着生存,不如合理地消耗”
“Better to consume rationally rather than to be busy to survive.”






《即温暖没有回忆的地方》
年代:2010
材料:录音笔、本人、电子设备

“Warmth has no place for memories”
Date: 2010
Material: Recorder, the artist, electronic appliances

“那天晚上,我去过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不知道反复走了多少趟,走到家天亮了。早6点40分。”
“That evening I went to all the places we walked along together. I don’t know how many times I walked the same roads over and over again. I got back at home at dawn, at 6:40 am.”


Sketches部分手稿




















[沙发:1楼] guest 2010-12-09 18:15:57
XXXXX
[板凳:2楼] guest 2010-12-09 18:17:51
好久没看过这样动心的展览了..顶一下
[地板:3楼] guest 2010-12-09 18:41:47
早就够了那些整天观念呀学术啊,艺术圈看起来好像奥数比赛,枯燥乏味无聊,这个展览让人眼前一亮,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年轻的生命!
艺术如果不是真事儿,我去你妈的
[4楼] guest 2010-12-09 19:21:08
矫情,做作
[5楼] guest 2010-12-10 18:47:50
说它煽情的人,是因为被感动了而不敢面对自己的人。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真诚的一个展览。

这个年代不缺技术不缺想法,缺的就是真诚。

杨威,看你的了!
[6楼] guest 2010-12-10 20:25:10

哈哈哈哈
[7楼] guest 2010-12-10 23:24:40



[8楼] guest 2010-12-10 23:58:17
第一部分作品看到了Bruce Nauman...
第二部分作品看到了杜尚。。。
第三部分作品居然看到了史劲松。。。
第四部分作品像一个女孩的。。。

总结:楼主模仿能力太强
[9楼] guest 2010-12-11 16:43:06
神马时候看到楼上的,我模仿你!我昨天刚看了展览,干净、青春、很有感染力,是个好展览,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能感受到强烈的真实的个人情感和精神,不做作不装逼,这是最重要的开始,我们需要这样为自己做作品的人,不要再出现智力竞赛式的患有强迫症的年轻艺术家了
[10楼] guest 2010-12-11 17:46:37

[quote]引用第8楼guest于2010-12-10 23:58:18发表的:
第一部分作品看到了Bruce Nauman
第二部分作品看到了杜尚。。。
第三部分作品居然看到了史劲松。。。
第四部分作品像一个女孩的。。。

总结:楼主模仿能力太强...[/quote]

最后像吴俊勇的
[11楼] guest 2010-12-12 11:12:14

10楼上的朋友,我为你的感受感到好遗憾。但愿你和我一样不是一个艺术家。

你可能听过杨威的吉他,你听过杨威说过的话吗?“世上最黑的地方就是一个人的心底。在这最黑的洞里,藏了一个你所要的安全感,我们没有安全感就是不愿去承受自己,但是你去那个黑洞时,你或许会去理解你的知道。”

我们26岁时,又在体会什么呢?

在楼主急于表达对他作品不屑一顾之前,希望去认真尝试看懂一个真实的杨威。盲目的评论,永远比不上一个质朴的用心体验。

如实面对自己的心灵,你将见到你要的上帝。
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年轻艺术家出现,那中国的艺术有希望了!









[12楼] guest 2010-12-12 11:28:31
顶!说得好!
我就是个年轻艺术家。这次仁空间给杨威办的个展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我们已够了那些死板的,教条的装模作样的,勾心斗角的,自以为是的东西!

全体新人们,大家团结起来。
明天只能属于我们。
[13楼] dxc104 2010-12-12 13:20:23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10-12-12 11:28:32发表的:
顶!说得好!
我就是个年轻艺术家。这次仁空间给杨威办的个展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我们已够了那些死板的,教条的装模作样的,勾心斗角的,自以为是的东西!

全体新人们,大家团结起来。
明天只能...[/quote]


死顶
[14楼] guest 2010-12-12 16:21:34
垃圾
[15楼] guest 2010-12-12 18:17:14
我但愿我们一起都会好起来!!!!!!!!!!!!!别再 无聊了!11111!!!!!!!!!!!!!!!!
[16楼] guest 2010-12-12 18:24:58
15楼。在喝点二锅头,,,,你就真的成仙了。。。。。等你啊。。。。。。。。这个飞机搞的太大了,,,,你快了。。。。
[17楼] guest 2010-12-12 18:38:54
真他妈的像个动物园!

你们都他妈的急了,看别人眼红了,是不是?
都走下水道了!




[18楼] guest 2010-12-12 22:24:19

[quote]引用第11楼guest于2010-12-12 11:12:14发表的:

10楼上的朋友,我为你的感受感到好遗憾。但愿你和我一样不是一个艺术家。

你可能听过杨威的吉他,你听过杨威说过的话吗?“世上最黑的地方就是一个人的心底。在这最黑的洞里,藏了一个你所要的安全感,我们没有安全感就...[/quote]

你听过扬威的吉他,也听过她说的话,能理解你的兴奋
这样的艺术家很多,但是中国的艺术依然没有希望
我为你非艺术家的感受好遗憾,请你继续质朴地体验下去
[19楼] guest 2010-12-13 00:39:56
批评对年轻艺术家是有帮助的,我想是吧
[20楼] guest 2010-12-16 15:57:44

前天刚从泰国回来,配朋友逛798,发现有意思的展览还真不多。刚要打道回府,一圈里友人,兴致勃勃说,去仁空间看看。
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展览现场好,有意思。特别是声音的那件作品。喜欢。我朋友还想见见这位艺术家,听说是80后的年轻人。

仁虽然是老空间了,但第一次给我了明亮的感觉,希望要坚持。
也希望今后能多有这样的展览看看。

现场不错。
[21楼] guest 2010-12-16 16:03:43

有这回事?看看
[22楼] guest 2010-12-16 16:19:23
!!
[23楼] guest 2010-12-19 22:01:28
有希望。
顶下。。。
[24楼] guest 2010-12-20 03:03:10

[25楼] guest 2010-12-29 23:44:23
Happy new year!

xin nian kuai l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