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芭蕾舞秀弄潮白盒子艺术馆
发起人:WhiteBox  回复数:0   浏览数:2202   最后更新:2010/11/17 16:00:36 by WhiteBox
[楼主] ba-ba-ba 2010-11-17 16:00:36
来源:周末画报 作者:佳一



曾有专家这样说:如果一个专业级别的美术馆要做系统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话,所开出的名单里至少有两个名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张晓刚,另一个便是方力钧。走过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阵营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不少,为什么方力钧做到了那个“必不可少”?答案恐怕并不单纯。就算那颗泼皮的光头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面孔和符号记忆,但是方力钧能够牢牢占领这个学术的制高点,仍与他精明、清晰、主动地规划艺术事业的积极行动密切相关。这样的判断看似很功利,却是当代语境下艺术本体最鲜活的课题之一。这两年,方力钧不断成为话题,因为他从南至北地搞大动作,拉开个人历史长卷与巨型创作,有力地告诉别人他的昨天与今天,同时,也是在告诉他自己。

村上隆的《艺术创业论》问世当初,似乎一脚踩上了“禁忌”的开关,既有人对这种“赤裸裸”地宣讲成功之道感到不满与不屑,也有人推崇他推进艺术事业的清醒意识与方法论。而方力钧则是第二个以艺术成功学著述的艺术家。

在《像野狗一样生存》中,方力钧把自己当成实验室里的青蛙,彻底剖析了自己实践“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这个经典法则的创作历程。把每每只有喝大了才好意思脱口的胡话变成了铅字——“每一次的皆大欢喜都是人生的悲剧;每一次的失败和痛苦带来生命的饱满。”这句承载了无限重量的“真谛”,不断地被方力钧刻印在心里,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一旦说服了,效果特别好,会觉得自己变得‘大’了。”

不知道是否因为不断变“大”的缘故,方力钧的生命能量似乎是超于常人的,生命的饱满不仅是他的艺术追求,更接近于一种本能。所以,他主动成为一个开餐厅的生意人;主动成为一个自己梳理艺术脉络的艺术家;主动成为一个长袖善舞、思路清晰的运作者。这一切的主动似乎都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聪明人。方力钧在“一只野狗的生存智慧”一章中坦诚地分析了商业社会中的艺术法则,运作之道与为人处世的关键意义,而这些“务实”不仅没有抵消他的艺术价值,反而促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综合”的艺术生命体。

展览是一项日常工作

记者:8月21日你的个人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这两年你的展览是不是太多了些?

方力钧:这次展览跟去年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比较的话,思路差不多,但是希望能做得更专业、更到位一些。其实这好像是一个鉴定的过程,之前我缺少更专业的团队,或者我自己也不能很清楚地知道怎样是最有效的、最合适的。新作品相对来讲容易一些,但是对过去的梳理是特别琐碎的,而且只能由我自己来完成,这等于给自己额外加了一大块工作,在弄清楚之前,想得比较辛苦。不过每一个阶段总结后,都能再往前面推进一点。

记者:你最需要想清楚的是什么呢?

方力钧:尽可能不要跟观众捉迷藏,能够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清晰地了解来龙去脉。

记者:你还不到50岁,现在就整理文献,梳理脉络,会不会早了点?

方力钧:其实做这些一部分是为了外界,还有更多是为了自己。就像谈恋爱,你需要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理由,为什么喜欢她?她能满足你哪些需要?还是对你的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做艺术也需要告诉别人,艺术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要做。在这之前我们所看到和讨论的其实都是结果,但是结果之前的过程,没有人当成一回事,所以我们在讨论结果时就会变得很随便,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圈子里面,甚至包括艺术家自己,都会有一些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和言论。所以我把结果之前的发展脉络提供出来,想让大家知道,不仅结果是可以讨论的,生成结果的过程也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去市场买苹果,不会太关心苹果的品种、气候条件、生态标准什么的,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学家的话,他应该知道的比果农还要多。但现在的局面是,所有人都把自己当成消费者了,没人愿意成为果农和农业学家。所以我们就必须提供一些详细的信息,使得有人可能成为农业学家,那么那些只是吃苹果的消费者,就不能冒充专家和果农,专家和果农也不能等同于消费者了。

对生命的迷恋

记者:熟悉你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综合力很强,又有执行力的人,特别直接的说法就是,如果你不当艺术家,不管做什么都能够成功。

方力钧:我觉得这些就是最基本的人生项目,比如一个渔民到海里去捕鱼,我们对渔民的要求只有捕回来更多的鱼,但是对于渔民自己,在捕鱼的前提下暗藏着更高的原则,就是不要掉到海里面淹死。所以这个渔民永远要保持他在动态关系里面的安全,就是所谓的人在社会或者生命关系里面是永远处在一种动态和需要调整的状态下,总要保持一种关系的平衡,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你所谓的综合能力,就是人主动或被动地去调整这些关系,反正你是逃脱不了的。

记者:你属于非常主动的那一类?

方力钧:没有人会特别主动地调整这个关系,我当然希望大家定下来的事情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枝节和变化,但是通过经验,你知道这是不存在的,从来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承诺或者结果的可能性,所以你必须根据现实,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努力。

记者:你觉得协调关系的过程中什么素质最重要,智慧、能力、危机感、求生欲?

方力钧:我觉得生命中的动物性,比如对生命的迷恋,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大体上人都能够在穷困、富足或者平常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的可能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命的欲望是最强烈的,这也表现在很多人宁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忍受屈辱或者不公平。要说关于活着的目标,其实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盲目的,我们活着,一定要活好。但是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去想过这个好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人容易盲从,被别人指到迷途上去了。真正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我们可能得花一点功夫去研究,无论你是以怎样的方式,都要尽可能地认识到这个好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或者有几种选择。

艺术工作是广义的

记者:“光头系列”代表了一代人的面貌,但是后期创作中,你越来越强调个体经验,而失去了早期的共性。

方力钧: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个时候我没有别的参照物,因为体制是不允许有其他声音的,所以那时候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又存活下来,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了。面对着铁板一块的现实时,任何一种面貌都可能成为唯一代表当时人心理状态的一种选择,那么我的机会很好,赶上了那个时间点。但是到了今天,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个人化,或者艺术、文化的现象越来越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记者:但是现在艺术也不再能打出一面旗帜代表一种先锋性了?

方力钧:虽然有点得便宜卖乖的意思,但是那个时代确实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社会相对比较正常,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你怎么可能再打出一面代表所有人的旗帜来呢?这个机会已经错过了。

记者:在业内有种观点,认为你很懂得运作自己的艺术事业,不仅能控制好作品在拍卖上的流通量,也能将美术馆收藏的指标做得很扎实。

方力钧:我想更正一个概念,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控制自己的作品在拍卖上的数量,但是很感谢你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大多数我的收藏家可能更愿意把作品放在手里面,而不是到拍卖场上赚差价,所以相对来说,我作品的上拍量不大,我借这个机会也要感谢我的收藏家们。然后,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工作本身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通常艺术家会认为,在画室里面把画画完了工作也就完成了,其他的事都跟我无关了。但是我更认同广义的工作,就是你还要给自己以后搭好台阶,能够有机会一步一步发展下去,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做展览,如何选择收藏家,如何和媒体、外界打交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也必须认真对待这些工作,不能敷衍马虎。
[沙发:1楼] guest 2010-11-17 16:46:07
那本书,写的那个臭啊,他简直不理解什么是“不知天高地厚”这个词。那个绘画观点呀幼稚的跟毛二世有得一拼。如果有自知之明,偷偷画点行画换点钱闷着自个乐吧,别卖丑现眼了。
[板凳:2楼] guest 2010-11-17 20:51:23
一个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纵深的人了
[地板:3楼] guest 2010-11-17 20:55:48

[4楼] guest 2010-11-17 22:08:22
我要买本看看,怎么也要支持的。下本更好
[5楼] guest 2010-11-17 23:13:55
方立均是应该要的,他的艺术思路的大脑绝对是最贵的,因为完全是新的还没有用过。
[6楼] guest 2010-11-18 12:48:35
他的大脑绝对是进水了。
[7楼] guest 2010-11-18 23:56:26
方就是一狗屎,自称是野狗是对野狗的不尊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