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涂鸦艺术家Daze在北京
发起人:blablabla  回复数:1   浏览数:2170   最后更新:2010/10/28 12:51:44 by guest
[楼主] ba-ba-ba 2010-10-28 10:57:33
南京晨报特派记者 常芬

世博即将结束,上海又一场视觉盛宴启幕。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当代艺术大展之一,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昨日在上海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活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23日。本届双年展主题为“巡回排演”,整个展览如同艺术家与观众共同构成的一幕幕情境剧。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7位(组)艺术家作品分别以不同的媒介和形式登台表演,中国艺术家则有邱志杰、张洹、刘小东、汪建伟、王小帅等人。日前,晨报记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应邀观看了展演,亲历了期间的精彩与尴尬。

精彩:
跨界演绎、历史元素成亮点

与上届双年展实体火车带来的冲击力不同,本届双年展显得格外动态与开放,走近上海美术馆,首先吸引路人的是门前那个色彩鲜艳的“游乐场旋转木马”,这是王迈的作品《气象鹿台》,其中的木马由“石油管道”制成,上面坐着形貌怪异的“石油怪兽”,这种貌似熟悉却十分怪异的细节足以挑战人们的日常经验。包含多种艺术样式的跨界作品成了今年双年展的主流,记者看到,大多数作品都用上了综合手段,因此很难用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这样的门类来概括。其中占据庞大馆内空间的挪威艺术家作品《“然后所有问号开始高歌”世界剧院 电子机械装置》和中国艺术家邱志杰、张洹等人的作品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世界剧院 电子机械装置》是件融合了机械、装置、表演和音乐会的跨界作品,可谓是一部由音乐家、表演家和机器人共同制作的艺术机器。策展人高士明介绍,该作品最初由一对挪威老夫妻制作,而目前的创作人员则达十多人,展演现场布满了齿轮、自行车轮、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机械装置,伴随着或激越或舒缓的音乐以及艺术家们现场表演布阵,幕布上呈现出一幅幅抽象画,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听觉和心灵体验。由于这件作品收藏起来有难度,所以至今不曾卖出去过。

邱志杰作品《邱注<上元灯彩图>》以描绘明代金陵秦淮元宵节热闹场景的绘画为兴起,以巨幅水墨壁画、装置、行为表演等构建成全新的立体作品。展览现场,艺术家邱志杰成了导演,他的五六位学生则在一间四周围绕着水墨壁画的空间里劳动,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古人,这些活动场景与月球脚印等预示未来生活的装置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感觉颇为新奇,表演同时,现场还染出无数色彩诡异的脸谱赠送嘉宾。据中国美院院长、本届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介绍,邱志杰是位少有的怪才,他重建传统的道具,是想对当下生活进行一些中国似的思考。而邱志杰自己则表示,“要用历史的基因当作原料,去炼制一种给自己的镇静剂,让身边的日常生活变得更有幽默感。”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充满了展厅的各个角落,与上海美术馆这座古典建筑融为一体。

尴尬:
形式创新遭遇质疑 开放式创作让观众措手不及

此次上海双年展用巡回排演、现场创作的动态形式与观众见面,专家认为是一种理论创新,试图让艺术家与社会、与公众展开互动对话,体现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强调展览的情境与过程,例如汪建伟的作品是五个戏剧影象,讲述了五个不同的故事,但他的影象并没有刻意放在黑屋子或者白屋子里放映,而是在大展厅一角用五个电脑播放,记者差点误以为是美术馆的工作电脑,还是汪建伟自己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作品”。其实这里没有一件与作品无关的东西,连同门口“旋转木马”旁边鲜艳的“洗手间标志”。汪建伟认为,他是契合双年展主题,打破观看与被观看的固有模式,他提出“到这里是要遭遇,而不是主观预设”,就像一个小时前并不知道会遇见记者,也不知道会展开哪些对话。艺术家马良把自己的工作室原样搬到了美术馆,作品名为《马良的工作室》,并在观众的参观下进行工作,颇像世博园意大利馆里服装师在玻璃房里演示缝衣服的场景,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玻璃,观众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因此让人感觉诧异。其实,观众看到工作室里摄影道具那些惊奇的表情就是艺术家作品中的互动关系。有些观众也许明白,看作品就是凭自己感觉去想象,但此次双年展给每幅作品都配了上百字的文字介绍,而有些介绍过于理性与抽象化,往往比观众的直觉反应更加游离主题。策展人高士明是一位思考型策展人,他承认此次展览是颇为“精英化”。而对于一系列跨界展演,他认为如今的多媒体时代,没有哪一种媒体敢说自己是最牛的,跨界是一种必然。资深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完展览后表示,某些作品以及研讨活动有些分散、游离主题,但总体来说还很有看头。

声音:
今天的创意萌芽就是明天的批量生产

“阿凡达的长耳朵造型,最早就出现在美国艺术家20年前的作品中,”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这里的很多作品是一种最前沿的探索,也许包含了某种创意的萌芽,一旦被公众接受将来就会形成批量生产,当代艺术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的包容性,观众在观看时可以见仁见智。实际上从今年6月开始,展示活动已走过了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并依次在北京、纽约、西班牙等地流动排演,并最终在上海、杭州完成作品展出与学术研讨,目的就是与公众形成互动。


链接:
栗宪庭现身“外围展”,点评当代艺术现状

与历届大展一样,双年展期间,还有很多“外围展”借此机会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纷纷在此交流聚会。上海双年展开幕式前晚,被称为“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也出现在上海莫干山路艺术区某艺术中心举办的王劲松个展上,但栗宪庭当晚就离开了上海,他表示双年展跟他没有关系,他没有参与,虽然精力有限,已很少参加活动,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他所能接触到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说到当代艺术现状,他认为像目前的很多现象一样,还是浮躁。
[沙发:1楼] guest 2010-10-28 12:50:05
视觉盛宴你妹呀,不用这几个字会死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