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双资料:高士明致陈光兴
士明,
你的来信中充溢着想法和反思,十分感谢。在之前展开的两次谈话中,我们有幸分享了许多观点和看法,实属不易,上次的碰面,仿佛是我们所有人(你的同事和我们自己)久已相识,并相伴走过了许多旅程。尤其要感谢的是你和你的同事们无私地向我们坦露你们的作品和想法,恰如我们之前所言,这正是真诚地给与和获取的一个例证。通过谈话,我们也感到“排演”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表演已经启动,让我们祝愿这些进展在其他的排演中同样生根开花,愿这花香飘散到诸多谈话中,到频频举起的茶盏和酒杯之中。
作为知识和文化生活中的一员,我们急迫地想要知道当代资本主义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印度,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紧张的社会矛盾正在激化,人们(尤其是政治家、警察、军官和媒体导向专家)用充满战争或军事的隐喻来描述当前资本主义向印度内部的扩张。资本刚进入外围印度,但它的侵略本质所带来的激进偏执的紧张感似乎已经开始影响公众语言了。于此同时,印度的艺术氛围(与你们列举的中国实例未见不同)已经陷入欢庆的流沙之中。欢庆越盛,陷落越深。如何保持警醒,如何看穿膨胀、烟火和幻彩fairy lights——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任何一个想使其实践工作既有批判性又不悲观,有洞见又去幻象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我想你和我们面临同样的困境。
试图将“印度”或“中国”的通往现代之路定义为“独特”的现代性,对此我们持怀疑态度。“西方”的现代性历史也不是制服化的,以德国、俄国和美国等西方现代化的具体个例来看,他们在19世纪刚开始建构自身论述的时侯都将自己看做是“独特的”,20世纪初的日本也是如此,现代文化精英们每遇到上述处境就会想“他们”的现代性或多或少是“不同”的,应该是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是一个添加在“新时代”这个观念之上的文化-地理学前缀(现代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关于此的)。
现代性的虚构任务依赖于阶级制度的构建,而其构建又基于时间、源出和地点。它假定一种姿态,并对所有不能被现代性二元所指认的东西报以怀疑。所以人们被要求做出选择:新的或旧的;信任或怀疑;结果或原因;西方或东方;自己或他人。标准的现代性拥护者会固执地认为时间是合理性的担保(东西因为新所以好,或至少是近期的对老东西的重新发现),或是靠源出或起源附加可信度(东西因为是原创的所以好,不是蹩脚的复制品),又或者认定地点可靠(东西因为发生在体制系统合理的空间内所以好,不是在“荒蛮”无序的某处)。
而实际上,文化生活的巨大力量颠覆了所有这些结构。所有现存的文化材料均能在别的时间或地点找到它的影子、回声、映照、反复和共鸣。纯粹的论述,不论以新或旧的名义,都只会引起衰退和萎缩。真实的文化生活是关于连续、沟通、复制和传播的,而不全是撕裂和分离。就连对现代性的挪用(多限于解放的目的)也是沿着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其不是指向新的开始而是指向反传统的传统。
空想的独特现代性以明晰的线条将新旧分野,抽离出古代中可被利用的方面,制造出一片“保护林”以适应国家建设项目。这种态度和方式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迷惑了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国家文化” 和革命精英。其中,每一个例子都是一次从稀薄的空气中制造现代性的尝试,其伴随着暴力,遭遇着各种各样紧张的对抗,这些对抗主要来自于那些想靠自己去塑造命运,不愿被打扰的人们。
我们通过遗存物及其携带的概念和理念,不断地塑造和思考,企图为现代性的失忆倾向寻找解药。不知你认同与否,我们总是试着提醒自己:同置身于由时间、源出和地点构成的二元世界相比,与不确定和模糊共生显得更有创造力。我们还试图扰乱约定俗成的年表,打破“新物崇拜”,并指出现在所谓的“新”无时无刻不被过去缠绕。我们致力于讲述隐藏在现代性深处的“鬼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别的道路,例如1858年在孟加拉乡下采集的指纹可以促成当代生物技术的讨论,这使我们得以在不同的过程之间搭接起意想不到的神秘联系,而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彼此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我们有时还会研究、玩赏“去现代性”这个观念——我们是在阅读和与美籍俄国学者、艺术家Svetlana Boym的通信中发现这个词的。在谈论“去现代性”这个观念时,我们应该带着一种轻松的状态(以及决绝的热烈)将其展开,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潜力,它对于确凿、权威的现代性和传统的反抗。反抗现代性的权威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现代性,话说回来,离开现代性我们又能去哪呢?
相反,我们感兴趣的是Svetlana所说的“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去寻找“独特性”或“不同的现代性”。如果是指不同的模型,那么可以从中挑选,选择“这个”现代性而不选“那个”。
“未开发的潜力”这个观点具备一个有趣的现世涵义,它意味着某些东西是现存或存在至今的,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偶发的,同时也在等待被开发。某些东西应该可以而且还会再次——使(可能的)过去和(偶发的)未来在(持续的)现在的土地上交汇。
与此相连的是持续排演的观念。穿戴不一样的装扮,做不一样的事情,成为不一样的人以达到不一样的结果。排演永远是个过程,不是产品;永远不可能迎合要求而变得完整、可理解。当你排演时,你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候场,等待中,你练习步伐动作。“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现代性的诸多可能性与排演和即兴创作血脉相成。
以上可以作为我们回应你此届双年展“排演”主题的一种方式。我们愿意参与进来,或许会带最新作品来(时间很仓促,我们手头的工作又很多,但我们觉得你的提议很让人兴奋,因此不想错过)
我们建议做一个中国版本的“Fragments of A Communist Latento”,那天给你和你的同伴展示我们的作品时,我提到过这个想法,你们可以看看这个链接(里面有这件作品的印刷版)
我们会找到最好的形式来呈现,关于作品的表面处理和文本注释(中文的)应该会有好几种方案可以选择。
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个练习的开始,邀请艺术家和其他一些人写大字报,参与演出或“排演”——重新想象21世纪的共产主义“Latento”(不是“manifestos”)。我们确信这样的练习作为今日中国的公众项目会是激动人心且及时的。作品的设计自然会融合展现公众的“反响”和我们自己的“Latento”版本。
最后,非常感谢吴山专与我们分享他的时钟模型。
请将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Jeebesh, Shuddha and Monica
你的来信中充溢着想法和反思,十分感谢。在之前展开的两次谈话中,我们有幸分享了许多观点和看法,实属不易,上次的碰面,仿佛是我们所有人(你的同事和我们自己)久已相识,并相伴走过了许多旅程。尤其要感谢的是你和你的同事们无私地向我们坦露你们的作品和想法,恰如我们之前所言,这正是真诚地给与和获取的一个例证。通过谈话,我们也感到“排演”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表演已经启动,让我们祝愿这些进展在其他的排演中同样生根开花,愿这花香飘散到诸多谈话中,到频频举起的茶盏和酒杯之中。
作为知识和文化生活中的一员,我们急迫地想要知道当代资本主义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印度,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紧张的社会矛盾正在激化,人们(尤其是政治家、警察、军官和媒体导向专家)用充满战争或军事的隐喻来描述当前资本主义向印度内部的扩张。资本刚进入外围印度,但它的侵略本质所带来的激进偏执的紧张感似乎已经开始影响公众语言了。于此同时,印度的艺术氛围(与你们列举的中国实例未见不同)已经陷入欢庆的流沙之中。欢庆越盛,陷落越深。如何保持警醒,如何看穿膨胀、烟火和幻彩fairy lights——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任何一个想使其实践工作既有批判性又不悲观,有洞见又去幻象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我想你和我们面临同样的困境。
试图将“印度”或“中国”的通往现代之路定义为“独特”的现代性,对此我们持怀疑态度。“西方”的现代性历史也不是制服化的,以德国、俄国和美国等西方现代化的具体个例来看,他们在19世纪刚开始建构自身论述的时侯都将自己看做是“独特的”,20世纪初的日本也是如此,现代文化精英们每遇到上述处境就会想“他们”的现代性或多或少是“不同”的,应该是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是一个添加在“新时代”这个观念之上的文化-地理学前缀(现代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关于此的)。
现代性的虚构任务依赖于阶级制度的构建,而其构建又基于时间、源出和地点。它假定一种姿态,并对所有不能被现代性二元所指认的东西报以怀疑。所以人们被要求做出选择:新的或旧的;信任或怀疑;结果或原因;西方或东方;自己或他人。标准的现代性拥护者会固执地认为时间是合理性的担保(东西因为新所以好,或至少是近期的对老东西的重新发现),或是靠源出或起源附加可信度(东西因为是原创的所以好,不是蹩脚的复制品),又或者认定地点可靠(东西因为发生在体制系统合理的空间内所以好,不是在“荒蛮”无序的某处)。
而实际上,文化生活的巨大力量颠覆了所有这些结构。所有现存的文化材料均能在别的时间或地点找到它的影子、回声、映照、反复和共鸣。纯粹的论述,不论以新或旧的名义,都只会引起衰退和萎缩。真实的文化生活是关于连续、沟通、复制和传播的,而不全是撕裂和分离。就连对现代性的挪用(多限于解放的目的)也是沿着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其不是指向新的开始而是指向反传统的传统。
空想的独特现代性以明晰的线条将新旧分野,抽离出古代中可被利用的方面,制造出一片“保护林”以适应国家建设项目。这种态度和方式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迷惑了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国家文化” 和革命精英。其中,每一个例子都是一次从稀薄的空气中制造现代性的尝试,其伴随着暴力,遭遇着各种各样紧张的对抗,这些对抗主要来自于那些想靠自己去塑造命运,不愿被打扰的人们。
我们通过遗存物及其携带的概念和理念,不断地塑造和思考,企图为现代性的失忆倾向寻找解药。不知你认同与否,我们总是试着提醒自己:同置身于由时间、源出和地点构成的二元世界相比,与不确定和模糊共生显得更有创造力。我们还试图扰乱约定俗成的年表,打破“新物崇拜”,并指出现在所谓的“新”无时无刻不被过去缠绕。我们致力于讲述隐藏在现代性深处的“鬼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别的道路,例如1858年在孟加拉乡下采集的指纹可以促成当代生物技术的讨论,这使我们得以在不同的过程之间搭接起意想不到的神秘联系,而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彼此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我们有时还会研究、玩赏“去现代性”这个观念——我们是在阅读和与美籍俄国学者、艺术家Svetlana Boym的通信中发现这个词的。在谈论“去现代性”这个观念时,我们应该带着一种轻松的状态(以及决绝的热烈)将其展开,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潜力,它对于确凿、权威的现代性和传统的反抗。反抗现代性的权威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现代性,话说回来,离开现代性我们又能去哪呢?
相反,我们感兴趣的是Svetlana所说的“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去寻找“独特性”或“不同的现代性”。如果是指不同的模型,那么可以从中挑选,选择“这个”现代性而不选“那个”。
“未开发的潜力”这个观点具备一个有趣的现世涵义,它意味着某些东西是现存或存在至今的,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偶发的,同时也在等待被开发。某些东西应该可以而且还会再次——使(可能的)过去和(偶发的)未来在(持续的)现在的土地上交汇。
与此相连的是持续排演的观念。穿戴不一样的装扮,做不一样的事情,成为不一样的人以达到不一样的结果。排演永远是个过程,不是产品;永远不可能迎合要求而变得完整、可理解。当你排演时,你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候场,等待中,你练习步伐动作。“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现代性的诸多可能性与排演和即兴创作血脉相成。
以上可以作为我们回应你此届双年展“排演”主题的一种方式。我们愿意参与进来,或许会带最新作品来(时间很仓促,我们手头的工作又很多,但我们觉得你的提议很让人兴奋,因此不想错过)
我们建议做一个中国版本的“Fragments of A Communist Latento”,那天给你和你的同伴展示我们的作品时,我提到过这个想法,你们可以看看这个链接(里面有这件作品的印刷版)
我们会找到最好的形式来呈现,关于作品的表面处理和文本注释(中文的)应该会有好几种方案可以选择。
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个练习的开始,邀请艺术家和其他一些人写大字报,参与演出或“排演”——重新想象21世纪的共产主义“Latento”(不是“manifestos”)。我们确信这样的练习作为今日中国的公众项目会是激动人心且及时的。作品的设计自然会融合展现公众的“反响”和我们自己的“Latento”版本。
最后,非常感谢吴山专与我们分享他的时钟模型。
请将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Jeebesh, Shuddha and Monica
“总是试着提醒自己:同置身于由时间、源出和地点构成的二元世界相比,与不确定和模糊共生显得更有创造力。”——就是混的意思
“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就是剑走偏锋的意思
“迂回进入现代项目未开发的潜力中去”——就是剑走偏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