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艺谋的“大腿舞”到韩美林的“卡通娃”——谈谈中国艺术界中的“香蕉化”问题》
华山剑
一,关于五个吉祥物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夜8点半左右,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首次面世,由于先前媒体出于商业和政治的需要而对其宣传和保密甚多,因此,这次奥运会的吉祥物到底是什么,吉祥物中究竟蕴涵了多少媒体所宣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分”,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充满了神秘性。
但是,很遗憾,当“北、京、欢、迎、你”这五个“福娃”亮相之后,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至少,在没有得到解说者的提示之前,我只看出了熊猫一个福娃的外形特征,其他四个“福娃”,我一直都没有看出他们究竟是什么出身。
11月12日,我拿着印刷有五个福娃模样的报刊在城乡中随机询问了45个人,其中,小学生占了35人,非常糟糕,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认全了这些福娃,其中,尤其是不认识火焰福娃和鱼福娃的最多,而藏羚羊福娃,则被许多小朋友认成了“牛”。这就是说,这次五个福娃的形象很晦涩,太不大众通俗化,即使是许多人都认识熊猫福娃,但是他们也对熊猫头上的三尖绿色头冠感到困惑。
这次吉祥物的面世,很出乎人的预料,一是一次搞了五个吉祥物,创造了国际奥运会吉祥物的先例;二是吉祥物审定组出于迎合西方人好恶口味的需要,而落选了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三是五个“福娃”个个都有尖锐头冠,给人不安全感觉;四是福娃创作人员所蕴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太晦涩和太自我意识,让人看不懂;五是出了个将火焰当成为吉祥物的怪招……
应该说,现实中,真正关心奥运会的人并不多,大约只占了三成吧。老百姓,都是很实在的,他们更加关心自己身边的日常事务,因此,真正关心这次吉祥物评论的人也不会多。但是,我们从这次评价吉祥物的传媒上可以看出,网络媒体的反映普遍很差,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负面评论。相比之下,电视、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体,则是赞扬声占了百分之百。由此可见,这次的评论,很混沌!我们当然不能够说基本上可以自由言论的网络媒体对五个吉祥物的负面评论,就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我们则可以肯定地说,那些主流媒体对五个吉祥物的高概率的正面评价,是不真实的!
二,张艺谋的“大腿舞”与韩美林的“卡通娃”中所暴露的两个问题
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艺术代表团有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特色艺术的八分钟表演,以显示北京奥运会欢迎各国广大运动员去北京的美好意愿,结果,由张艺谋导演的,浑身上下披挂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群中国美女穿着西式超短裙上台了,她们一面演奏着二胡乐曲,一面不时翘起白生生的大腿。此画面一播出,国内舆论哗然……
2005年11月11日,一直对外宣传说蕴涵着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面世了,结果,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特色的龙落选,而五个“福娃”则是西式“卡通娃”,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五个吉祥物模仿的是日本卡通“铁臂阿童木”。
笔者是相信中国文艺界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富有感情的,笔者甚至认为,一向不避讳自己的作品是要符合西方人审美口味的张艺谋的那八分钟中的“大腿舞”,也可能是出于他一心一意想去表达中华文化底蕴的个人意愿。当然,笔者就更加相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审定组的韩美林的说法了,即,他认为自己这几个月来关起门来冥思苦想,就是一心一意想在五个吉祥物中糅合进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因素,同时,他认为自己没有模仿外国卡通,因为这五个“福娃”从头到脚都蕴涵着许多他精心挑选的中华民族元素。
不管是张艺谋,还是韩美林,或者是其他中国艺术家,为什么他们主观上希望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去努力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魄,但是,客观上他们又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之中,究竟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讨论呢?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建筑和饮食的制造情况非常相仿,制造作品的材料元素可以任意选择,制造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样化,但是,饮食中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取向,建筑中的“情调”,与艺术中的“魂魄”一样,则代表着该作品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最反映一个民族的基本审美标准的,也是是最能够反映出这个作品是中国的或者是外国的。
比如,中国的圆明园,就采纳了许多西方建筑形式,但是,这些建筑形式被包含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总体格调形式之中,因此,圆明园的整体建筑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情调的。又比如,八宝粥罐头采取的是西式包装,甚至八宝粥罐头的制造都采用了西方工业制造手段和方法,但是,八宝粥的配料和烹制程序是中国传统的,因此,八宝粥罐头,还是中国传统的八宝粥。又比如,云南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中的舞美、音响、灯光,甚至舞台调度等方法,都使用了西方现代舞台技术,但是,这台舞蹈的组成成员和舞蹈的源头,是正宗云南原始乡村的,因此,这台舞蹈的韵味和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别是云南地方传统文化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目前中国文艺领域中严重存在的“中形西魂”现象,也就是笔者所称之为的“香蕉”现象,即外形黄中心白的现象吧。
张艺谋的许多电影之所以近年来遭到了许多国人的质疑,主要就是因为他的电影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了“香蕉”问题。比如,他的《英雄》,讲的是秦始皇与剑客的故事,电影的显意识也是赞扬秦始皇大一统事业和中国剑客的大义精神的。但是,由于张艺谋明显没有搞清楚中国古代的霸道、王道和强道这三者的关系,也没有搞清楚中国古代剑客的产生和内在文化涵义,这样,张艺谋编制的这个“英雄”故事的魂魄就是“指环王”和“亚瑟王”的!本质上,《英雄》是在表达西方电影价值观中的“正义暴力”和“血腥”。其实,张艺谋导演的所有电影的价值观,都不是中国的,而是西方的。其中,包括张艺谋在漓江上编导的那个“漓江印象”,也是追求感官刺激的西方广场艺术的价值观,其与中国传统诗画中的烟雨村色的冷清空灵情调,已经相去甚远了!
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念唱做打,都是中国本土的,但是,样板戏宣扬的阶级斗争价值观却是西方的,因此,这是典型的用中国陶罐去装西洋酒,因此,文革时期的许多艺术形式的价值观,也都是非中国文化传统的!
至于中国近年来的建筑形式的情调问题,那,就不多说了!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的城镇建筑的主调,都是西方的,甚至主要是美国几何图式的。即使近年来一些仿古建筑不断问世,但是,这些仿古建筑除了外形仿古外,内涵还是西方的。中国的建筑情调还不仅仅是“香蕉化”问题,而且还是“全盘西化”问题。因为这个话题属于另外,这里 不多谈了。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八分钟表演”和吉祥物面世,之所以都出现了群众反映与中国部分艺术家的价值观取向的巨大差异,这至少反映出了两个问题,即:
1,目前,中国部分艺术家已经严重“香蕉化”,这种“香蕉化”,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够不正视个现实,那就是,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丧失在这样的一批“香蕉艺术家”之手;
2,目前,中国各领域都出现了二元分裂现象,其中,专家学者与普通民众的对立,反映得特别严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今中国的教育机制中的中国本土教育传统的大量丧失及其西方教育因素的霸权化问题。
比如,由于当今中国缺乏了公正公平公开的艺术作品发表和竞争机制,部分官方体制内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根本就不能够在一个公共和公平平台上竞争高下,而且,社会艺术的评判权力也完全操控在那些有官方背景和有西化背景的艺术家和艺术官员手中,大批中国本土民间艺术家,被排斥在这种“体制”之外。再加之中国的艺术院校机制本身就带有官方性质,这样,官方机制内的艺术家就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一个庞大的西化艺术家利益群体。再因为这些艺术院校教育中的西化问题非常严重,这样,就造成了当今中国部分艺术家的价值观与普通民众存在着不可调和性的冲突。如果这个问题再不得以解决,今后,中国官方机制内的艺术家的价值观与普通民众的价值观还将进一步发生冲突!
三,五个“福娃”是西化的,还是中国本土民族的?
有人说,韩美林这次主创的五个吉祥物福娃,是模仿的日本卡通“铁臂阿童木”,韩美林觉得很冤枉,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反复说明了他在五个福娃中糅合进了许多中国民族传统元素,比如,他在五个福娃的头冠中搞了许多中国古代纹饰,又比如,沙燕福娃来自于北京民间传统的艺术风筝等等。
为什么韩美林说自己主创的五个福娃是中国民族的,而其他人则坚持说这五个福娃是“阿童木”的呢?是韩美林错了,还是观众错了呢?
笔者认为,韩美林这次设计五个福娃,在元素上,无疑都是中国民族本土的,但是,在整体格调上,却是西方的卡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到五个福娃的第一直觉是“卡通”的原因。前面笔者已经说了,决定一个艺术作品的魂魄是否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并不在于元素,而根本取决于该艺术作品的整体情调。由此可见,韩美林这次主创的五个福娃的价值观,是西方的!
即使是韩美林一再强调他在福娃的头冠中糅合进了只有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才有的纹饰图案,但是,商纹饰狰狞,周纹饰庄严,楚纹饰神秘,这,是公认的美学评价,将中国古代纹饰引入进本应活泼可爱的吉祥物中,本身就是一种匹配错误,这就像是去将本来应该很活泼的小孩子统统穿戴上了西方的燕尾礼服的那样。
福娃,本是中国汉族中原一带的企福多子多福的民间工艺品,韩美林是山东人,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家乡的福娃去做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应该说,韩美林这种选择自己家乡民间工艺品去做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动机,虽然有替自己家乡工艺品打广告的嫌疑,但是,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人,都是有乡情观念<
华山剑
一,关于五个吉祥物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夜8点半左右,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首次面世,由于先前媒体出于商业和政治的需要而对其宣传和保密甚多,因此,这次奥运会的吉祥物到底是什么,吉祥物中究竟蕴涵了多少媒体所宣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分”,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充满了神秘性。
但是,很遗憾,当“北、京、欢、迎、你”这五个“福娃”亮相之后,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至少,在没有得到解说者的提示之前,我只看出了熊猫一个福娃的外形特征,其他四个“福娃”,我一直都没有看出他们究竟是什么出身。
11月12日,我拿着印刷有五个福娃模样的报刊在城乡中随机询问了45个人,其中,小学生占了35人,非常糟糕,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认全了这些福娃,其中,尤其是不认识火焰福娃和鱼福娃的最多,而藏羚羊福娃,则被许多小朋友认成了“牛”。这就是说,这次五个福娃的形象很晦涩,太不大众通俗化,即使是许多人都认识熊猫福娃,但是他们也对熊猫头上的三尖绿色头冠感到困惑。
这次吉祥物的面世,很出乎人的预料,一是一次搞了五个吉祥物,创造了国际奥运会吉祥物的先例;二是吉祥物审定组出于迎合西方人好恶口味的需要,而落选了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三是五个“福娃”个个都有尖锐头冠,给人不安全感觉;四是福娃创作人员所蕴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太晦涩和太自我意识,让人看不懂;五是出了个将火焰当成为吉祥物的怪招……
应该说,现实中,真正关心奥运会的人并不多,大约只占了三成吧。老百姓,都是很实在的,他们更加关心自己身边的日常事务,因此,真正关心这次吉祥物评论的人也不会多。但是,我们从这次评价吉祥物的传媒上可以看出,网络媒体的反映普遍很差,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负面评论。相比之下,电视、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体,则是赞扬声占了百分之百。由此可见,这次的评论,很混沌!我们当然不能够说基本上可以自由言论的网络媒体对五个吉祥物的负面评论,就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我们则可以肯定地说,那些主流媒体对五个吉祥物的高概率的正面评价,是不真实的!
二,张艺谋的“大腿舞”与韩美林的“卡通娃”中所暴露的两个问题
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艺术代表团有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特色艺术的八分钟表演,以显示北京奥运会欢迎各国广大运动员去北京的美好意愿,结果,由张艺谋导演的,浑身上下披挂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群中国美女穿着西式超短裙上台了,她们一面演奏着二胡乐曲,一面不时翘起白生生的大腿。此画面一播出,国内舆论哗然……
2005年11月11日,一直对外宣传说蕴涵着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面世了,结果,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特色的龙落选,而五个“福娃”则是西式“卡通娃”,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五个吉祥物模仿的是日本卡通“铁臂阿童木”。
笔者是相信中国文艺界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富有感情的,笔者甚至认为,一向不避讳自己的作品是要符合西方人审美口味的张艺谋的那八分钟中的“大腿舞”,也可能是出于他一心一意想去表达中华文化底蕴的个人意愿。当然,笔者就更加相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审定组的韩美林的说法了,即,他认为自己这几个月来关起门来冥思苦想,就是一心一意想在五个吉祥物中糅合进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因素,同时,他认为自己没有模仿外国卡通,因为这五个“福娃”从头到脚都蕴涵着许多他精心挑选的中华民族元素。
不管是张艺谋,还是韩美林,或者是其他中国艺术家,为什么他们主观上希望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去努力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魄,但是,客观上他们又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之中,究竟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讨论呢?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建筑和饮食的制造情况非常相仿,制造作品的材料元素可以任意选择,制造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样化,但是,饮食中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取向,建筑中的“情调”,与艺术中的“魂魄”一样,则代表着该作品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最反映一个民族的基本审美标准的,也是是最能够反映出这个作品是中国的或者是外国的。
比如,中国的圆明园,就采纳了许多西方建筑形式,但是,这些建筑形式被包含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总体格调形式之中,因此,圆明园的整体建筑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情调的。又比如,八宝粥罐头采取的是西式包装,甚至八宝粥罐头的制造都采用了西方工业制造手段和方法,但是,八宝粥的配料和烹制程序是中国传统的,因此,八宝粥罐头,还是中国传统的八宝粥。又比如,云南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中的舞美、音响、灯光,甚至舞台调度等方法,都使用了西方现代舞台技术,但是,这台舞蹈的组成成员和舞蹈的源头,是正宗云南原始乡村的,因此,这台舞蹈的韵味和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别是云南地方传统文化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目前中国文艺领域中严重存在的“中形西魂”现象,也就是笔者所称之为的“香蕉”现象,即外形黄中心白的现象吧。
张艺谋的许多电影之所以近年来遭到了许多国人的质疑,主要就是因为他的电影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了“香蕉”问题。比如,他的《英雄》,讲的是秦始皇与剑客的故事,电影的显意识也是赞扬秦始皇大一统事业和中国剑客的大义精神的。但是,由于张艺谋明显没有搞清楚中国古代的霸道、王道和强道这三者的关系,也没有搞清楚中国古代剑客的产生和内在文化涵义,这样,张艺谋编制的这个“英雄”故事的魂魄就是“指环王”和“亚瑟王”的!本质上,《英雄》是在表达西方电影价值观中的“正义暴力”和“血腥”。其实,张艺谋导演的所有电影的价值观,都不是中国的,而是西方的。其中,包括张艺谋在漓江上编导的那个“漓江印象”,也是追求感官刺激的西方广场艺术的价值观,其与中国传统诗画中的烟雨村色的冷清空灵情调,已经相去甚远了!
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念唱做打,都是中国本土的,但是,样板戏宣扬的阶级斗争价值观却是西方的,因此,这是典型的用中国陶罐去装西洋酒,因此,文革时期的许多艺术形式的价值观,也都是非中国文化传统的!
至于中国近年来的建筑形式的情调问题,那,就不多说了!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的城镇建筑的主调,都是西方的,甚至主要是美国几何图式的。即使近年来一些仿古建筑不断问世,但是,这些仿古建筑除了外形仿古外,内涵还是西方的。中国的建筑情调还不仅仅是“香蕉化”问题,而且还是“全盘西化”问题。因为这个话题属于另外,这里 不多谈了。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八分钟表演”和吉祥物面世,之所以都出现了群众反映与中国部分艺术家的价值观取向的巨大差异,这至少反映出了两个问题,即:
1,目前,中国部分艺术家已经严重“香蕉化”,这种“香蕉化”,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够不正视个现实,那就是,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丧失在这样的一批“香蕉艺术家”之手;
2,目前,中国各领域都出现了二元分裂现象,其中,专家学者与普通民众的对立,反映得特别严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今中国的教育机制中的中国本土教育传统的大量丧失及其西方教育因素的霸权化问题。
比如,由于当今中国缺乏了公正公平公开的艺术作品发表和竞争机制,部分官方体制内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根本就不能够在一个公共和公平平台上竞争高下,而且,社会艺术的评判权力也完全操控在那些有官方背景和有西化背景的艺术家和艺术官员手中,大批中国本土民间艺术家,被排斥在这种“体制”之外。再加之中国的艺术院校机制本身就带有官方性质,这样,官方机制内的艺术家就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一个庞大的西化艺术家利益群体。再因为这些艺术院校教育中的西化问题非常严重,这样,就造成了当今中国部分艺术家的价值观与普通民众存在着不可调和性的冲突。如果这个问题再不得以解决,今后,中国官方机制内的艺术家的价值观与普通民众的价值观还将进一步发生冲突!
三,五个“福娃”是西化的,还是中国本土民族的?
有人说,韩美林这次主创的五个吉祥物福娃,是模仿的日本卡通“铁臂阿童木”,韩美林觉得很冤枉,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反复说明了他在五个福娃中糅合进了许多中国民族传统元素,比如,他在五个福娃的头冠中搞了许多中国古代纹饰,又比如,沙燕福娃来自于北京民间传统的艺术风筝等等。
为什么韩美林说自己主创的五个福娃是中国民族的,而其他人则坚持说这五个福娃是“阿童木”的呢?是韩美林错了,还是观众错了呢?
笔者认为,韩美林这次设计五个福娃,在元素上,无疑都是中国民族本土的,但是,在整体格调上,却是西方的卡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到五个福娃的第一直觉是“卡通”的原因。前面笔者已经说了,决定一个艺术作品的魂魄是否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并不在于元素,而根本取决于该艺术作品的整体情调。由此可见,韩美林这次主创的五个福娃的价值观,是西方的!
即使是韩美林一再强调他在福娃的头冠中糅合进了只有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才有的纹饰图案,但是,商纹饰狰狞,周纹饰庄严,楚纹饰神秘,这,是公认的美学评价,将中国古代纹饰引入进本应活泼可爱的吉祥物中,本身就是一种匹配错误,这就像是去将本来应该很活泼的小孩子统统穿戴上了西方的燕尾礼服的那样。
福娃,本是中国汉族中原一带的企福多子多福的民间工艺品,韩美林是山东人,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家乡的福娃去做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应该说,韩美林这种选择自己家乡民间工艺品去做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动机,虽然有替自己家乡工艺品打广告的嫌疑,但是,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人,都是有乡情观念<
看完了,很有感触
前段时间看的一本关于中国精神结构的书也有相关的论点!
说到底,这已经不是艺术这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应该涉及中国精神深层结构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文革中被践踏得唏嘘不已
封建社会是结束了,可这一系列在“海龟派”领导下的革命却将中国的精神传统一并解决了
现在我们即使想继承,生得出来的却也只是一个混血杂儿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就应该别灭掉
可是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留下来,一定是有他的理由,如果你不知道,去问上帝或者盘古女娲两口子
如果人为将其干掉,这无异于为了满足私欲,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借口下,将珍惜植物,动物赶尽杀绝!
留下的生命力是强,老鼠,蟑螂强不强!
中国人在中庸,冷淡,沉默,虚无过后是否有一个爆发,或者用流行的话说“复兴”?
幸好这个问题已经被我们伟大的党中央注意到了,他们在努力,我们也要努力
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已经处于一个重组的阶段,不管结果是怎样,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前段时间看的一本关于中国精神结构的书也有相关的论点!
说到底,这已经不是艺术这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应该涉及中国精神深层结构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文革中被践踏得唏嘘不已
封建社会是结束了,可这一系列在“海龟派”领导下的革命却将中国的精神传统一并解决了
现在我们即使想继承,生得出来的却也只是一个混血杂儿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就应该别灭掉
可是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留下来,一定是有他的理由,如果你不知道,去问上帝或者盘古女娲两口子
如果人为将其干掉,这无异于为了满足私欲,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借口下,将珍惜植物,动物赶尽杀绝!
留下的生命力是强,老鼠,蟑螂强不强!
中国人在中庸,冷淡,沉默,虚无过后是否有一个爆发,或者用流行的话说“复兴”?
幸好这个问题已经被我们伟大的党中央注意到了,他们在努力,我们也要努力
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已经处于一个重组的阶段,不管结果是怎样,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我是一头猪
一头大蠢猪
这些"行政艺术"怎么能算"艺术"?????
明天将会更好的,相信中国的文化底蕴
平凡中有一点闪光
支持笑笑的想法 要有信心
我的QQ27404522 想交流艺术的朋友 一起探讨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