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猫
发起人:卡夫卡.猪 回复数:2
浏览数:2807
最后更新:2006/07/19 13:31:52 by
全球重要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及大展一览表
威尼斯双年展 (Biennale di Venezia)
[url]http://www.labiennale.org/
翡冷翠双年展 (Florence Biennale Internazionale dell ‘ Arte Contemporanea)
[url]http://www.artestudio.net/
卡赛尔文件大展 (Documenta, Kassel)
[url]http://www.documenta12.de/
欧洲之声 (Manifesta)
[url]http://www.manifesta.org/index1.html
敏斯特国际雕塑大展 (Mustre)
伯林双年展 (Berlin Biennale)
[url]http://www.berlinbiennale.de/
伯恩双年展 (Biennale Bern)
[url]http://www.biennale-bern.ch/biennal_content.html
林兹市电子媒体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url]http://www.aec.at/de/index.asp
伦敦双年展 (London Biennale)
[url]http://www.londonbiennale.org/
利物浦双年展 (Liverpoor Biennial)
[url]http://www.biennial.org.uk/
里昂双年展 (Biennales de Lyon)
[url]http://www.biennale-de-lyon.org/
敏尼雀国际双年展 (La Biennale internationale d’art miniature
[url]http://www.temiscamingue.net/salleaugustinchenier/biam/
鹿特丹双年展 (Biennial)
[url]http://www.fbr.nl/
布拉格双年展 (Biennial Praque)
罗兹国际双年展 (Lodz Biennale)
[url]http://www.lodzbiennale.pl
拱之大展 ()
赛维亚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Seville)
[url]http://www.fundacionbiacs.com/
伊斯坦堡双年展 (Istanbul Biennial)
[url]http://www.istfest.org/
卡内基国际展 (Carnegie International)
惠特尼双年展 (The Whitney Biennial)
[url]http://www.whitney.org/
圣塔菲国际双年展 (Sitesantafe)
[url]http://www.sitesantafe.org/
蒙特娄双年展 (La Biennale de Montréal )
[url]http://www.ciac.ca/biennale2000/
多伦多CAB双年展 (Community Art, Biennial)
[url]http://www.aspacegallery.org/cab2000/
哈瓦那双年展 (Havana Biennial)
[url]http://www.universes-in-universe.de/car/havanna/
利马双年展 (Lima Biennial)
[url]http://www.rcp.net.pe/
圣菲双年展 (Biennial)
[url]http://www.grafikboerse.de/auktione...ale-santafe.htm
圣保罗双年展 (Sao Paulo Biennale)
[url]http://www1.uol.com.br/bienal/24bienal/
布里斯班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Asia-Pacific Contemporary Art Triennale)
[url]http://www.qag.qld.gov.au/content/apt2002_standard.asp?name=APT_Home
雪梨双年展 (Sydney Biennale)
[url]http://www.biennaleofsydney.com.au/home.aspx
墨尔本双年展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Biennale)
奥克兰三年展 (Triennial)
约翰内斯堡双年展 (Johannesburg Biennale)
[url]http://www.dialnsa.edu/iat97/johanart.html
地拉那双年展 (Tirana Biennale)
[url]http://www.tiranabiennale.org/index.htm#
台北双年展 (Taipei Biennale)
[url]http://www.tfam.gov.tw/
台湾前卫文件展 (Taiwan Avant-garde Documenta)
[url]http://www.tad.org.tw/c02/index.htm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 (Biennale di Venezia)
[url]http://www.labiennale.org/
翡冷翠双年展 (Florence Biennale Internazionale dell ‘ Arte Contemporanea)
[url]http://www.artestudio.net/
卡赛尔文件大展 (Documenta, Kassel)
[url]http://www.documenta12.de/
欧洲之声 (Manifesta)
[url]http://www.manifesta.org/index1.html
敏斯特国际雕塑大展 (Mustre)
伯林双年展 (Berlin Biennale)
[url]http://www.berlinbiennale.de/
伯恩双年展 (Biennale Bern)
[url]http://www.biennale-bern.ch/biennal_content.html
林兹市电子媒体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url]http://www.aec.at/de/index.asp
伦敦双年展 (London Biennale)
[url]http://www.londonbiennale.org/
利物浦双年展 (Liverpoor Biennial)
[url]http://www.biennial.org.uk/
里昂双年展 (Biennales de Lyon)
[url]http://www.biennale-de-lyon.org/
敏尼雀国际双年展 (La Biennale internationale d’art miniature
[url]http://www.temiscamingue.net/salleaugustinchenier/biam/
鹿特丹双年展 (Biennial)
[url]http://www.fbr.nl/
布拉格双年展 (Biennial Praque)
罗兹国际双年展 (Lodz Biennale)
[url]http://www.lodzbiennale.pl
拱之大展 ()
赛维亚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Seville)
[url]http://www.fundacionbiacs.com/
伊斯坦堡双年展 (Istanbul Biennial)
[url]http://www.istfest.org/
卡内基国际展 (Carnegie International)
惠特尼双年展 (The Whitney Biennial)
[url]http://www.whitney.org/
圣塔菲国际双年展 (Sitesantafe)
[url]http://www.sitesantafe.org/
蒙特娄双年展 (La Biennale de Montréal )
[url]http://www.ciac.ca/biennale2000/
多伦多CAB双年展 (Community Art, Biennial)
[url]http://www.aspacegallery.org/cab2000/
哈瓦那双年展 (Havana Biennial)
[url]http://www.universes-in-universe.de/car/havanna/
利马双年展 (Lima Biennial)
[url]http://www.rcp.net.pe/
圣菲双年展 (Biennial)
[url]http://www.grafikboerse.de/auktione...ale-santafe.htm
圣保罗双年展 (Sao Paulo Biennale)
[url]http://www1.uol.com.br/bienal/24bienal/
布里斯班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Asia-Pacific Contemporary Art Triennale)
[url]http://www.qag.qld.gov.au/content/apt2002_standard.asp?name=APT_Home
雪梨双年展 (Sydney Biennale)
[url]http://www.biennaleofsydney.com.au/home.aspx
墨尔本双年展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Biennale)
奥克兰三年展 (Triennial)
约翰内斯堡双年展 (Johannesburg Biennale)
[url]http://www.dialnsa.edu/iat97/johanart.html
地拉那双年展 (Tirana Biennale)
[url]http://www.tiranabiennale.org/index.htm#
台北双年展 (Taipei Biennale)
[url]http://www.tfam.gov.tw/
台湾前卫文件展 (Taiwan Avant-garde Documenta)
[url]http://www.tad.org.tw/c02/index.htm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亚洲三地双年展联合新闻发布会

新加坡、上海、光洲三地双年展联合新闻发布会将分别于 2006年4月19日、21日在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举行 ,公布各自进展和彼此合作事宜,这些举措将成为 3家双年展未来一系列战略合作的开始 。 亚洲三大双年展史无前例的联动合作,将共同打造出一个代表亚洲当代艺术视野的共享平台。 2006年9月上旬,新加坡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和光州双年展将以预定的顺序连续开幕,并特别设立相关的跨国参观航线。此外,3家双年展还将在媒体资源,展览资源和参观者资源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亚洲三大双年展的联动合作表明了亚洲艺坛进行多方交流学习并自我提升的自觉意识,将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充分展示亚洲的艺术活力,在实践中共同确立起一种国际当代艺术的亚洲视野,努力推动亚洲文化的新走向。我们期待着,通过这种联动合作,上海双年展将从一个新的高度去书写 21世纪的亚洲艺术史。
2006亚洲三大双年展开幕日程

新加坡双年展:
[url]www.singaporebiennale.org
9月2日正式开幕
9月3日国际学术论坛

海双年展:
[url]www.shanghaibiennial.cn
9月5日正式开幕
9月6日国际学术论坛

韩国光州双年展:
[url]www.gb.or.kr
9月8日正式开幕
9月9日国际学术论坛

新加坡、上海、光洲三地双年展联合新闻发布会将分别于 2006年4月19日、21日在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举行 ,公布各自进展和彼此合作事宜,这些举措将成为 3家双年展未来一系列战略合作的开始 。 亚洲三大双年展史无前例的联动合作,将共同打造出一个代表亚洲当代艺术视野的共享平台。 2006年9月上旬,新加坡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和光州双年展将以预定的顺序连续开幕,并特别设立相关的跨国参观航线。此外,3家双年展还将在媒体资源,展览资源和参观者资源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亚洲三大双年展的联动合作表明了亚洲艺坛进行多方交流学习并自我提升的自觉意识,将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充分展示亚洲的艺术活力,在实践中共同确立起一种国际当代艺术的亚洲视野,努力推动亚洲文化的新走向。我们期待着,通过这种联动合作,上海双年展将从一个新的高度去书写 21世纪的亚洲艺术史。
2006亚洲三大双年展开幕日程

新加坡双年展:
[url]www.singaporebiennale.org
9月2日正式开幕
9月3日国际学术论坛

海双年展:
[url]www.shanghaibiennial.cn
9月5日正式开幕
9月6日国际学术论坛

韩国光州双年展:
[url]www.gb.or.kr
9月8日正式开幕
9月9日国际学术论坛
成都双年展,六年做了2次,为啥不叫三年展啊? [s:76]
世界艺术博览会
艺术博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种艺术品展示和交易活动。1967年德国科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博览会——“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此后30余年间,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群起仿效,形成了一股举办艺术博览会的热潮,至今这一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 目前,在世界各国举办的艺术博览会总数不下50家。
最著名的有五家: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ologne.de/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被称为“艺博会之母”,展场面积4.2万平方米,参展画廊近年来稳定保持在250家左右,每个展位通常不少于50平方米。参展作品的门类和题材从古典到当代,跨度极大。参观人数最多时达到7万人。
1980年起,“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联合德国政府,在艺术博览会中建立了专门提供年轻艺术家特别展览的赞助制度,至今已有近800多位新锐艺术家获得这一资助;博览会还通过与德国“画廊联盟”的合作,设立“科隆艺术奖”,奖金达到10万欧元,主要颁发给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杰出贡献者;2003年的37届“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积极推行一项旨在鼓励和促进新兴画廊发展的计划,18家颇具特色但并不出名的新画廊有幸成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在博览会期间免费得到一个25平方米的展示空间。
·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
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并以其悠久历史和巨大交易额而被视为是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与一般的艺术博览会侧重于取悦参展商的做法迥异,始终以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而形成特色。近年来该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换代,通过VIP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展会的国际信誉,结构出一流的品质与水准,由此吸引了众多美术馆馆长、大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了博览会整体人气的急剧提升。“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对参展画廊坚持严格的审查和评选,通常只有超过3年开办历史的画廊才有申请参展的资格。于是乎2000年,一些未能入围的画廊不得已在毗邻艺术博览会的一个废弃的啤酒厂库房里,办起了题为“2000名录”的所谓“会外艺博会”。针对这一形势,同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辟了一个由瑞士著名建筑师查哈斯设计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展馆,用以举办题为“艺术无限”的展示活动,其目的是为那些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完整地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艺术家,通过与画廊互助的形式,租用非限制性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但可以延伸艺术博览会的内容,也为当下的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空间。至2004年,接续举办的“艺术无限”专题展以水平之高、形式之新,几乎可与欧美著名的艺术双年展相媲美,从而使自身在学术层次上得以进一步提升。在展览硬体的完善方面,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不仅注重内部细节的修缮,如2001年第32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即投资了300万瑞士法郎定制了全新的高3.5米的展板,以适应各种艺术品的布展,据说这种展板与法国罗浮宫使用的一样,足见其规格之高。同时也不断在展览展示诸方面推陈出新:如2002年第33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了适应一千多个涵盖世界各个角落艺术家的各种艺术创作,组办者在建筑师斯泰曼与谢莱德的帮助下对展场作了相应的改建和扩张,从而使展示空间更加科学化,紧密了艺术与建筑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使参观者能更好地感受展品,组委会每年都会对展场进行重新设计,科学而有意味地使每个参观者产生一种与往年全然不同的新鲜感;2002年博览会组委会还首创了交流性平台——“艺术休闲厅”,“艺术休闲厅”的创意灵感来自宾馆的休息大厅,但这种有意味地“移植”则是一种实验,一种与传统的交流论坛、座谈会相区别的思路。这是一个交流聚会的网络中心,意在积极促进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和普通大众之间的交流,该中心设在“艺术无限”的大厅内,由咨询台、艺术书屋、视听空间组合而成,参观者可以在约定时间与参展艺术家、知名博物馆负责人、画廊经纪人以及收藏家会面,同时主办者还安排了主要参展商每天半小时在此聚会。
·西班牙“马德里现代艺术博览会” [url]http://arcoenglish.artmediacompany.com
创办于1982年的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ARCO),展场设在卡洛斯一世展览馆。展场面积3万平方米,参观人数高达近20万人次。1994年起建立了“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即每年邀请一个国家作为本届艺术博览会的主题国。法国作为1999年第18届的主题国,组成了由法国文化部长率领的、有52个画廊参加的庞大阵营;意大利作为2000年第19届的主题国,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赞助,共有34家画廊组团参展。“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无疑是将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输出、国家性的艺术资源动员与赞助和大型艺术展会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模式。“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也自觉地将学术建设视为自我品牌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届艺术博览会都举办“艺术论坛”和“专家讲座”两项重要的活动。马德里艺术博览会还从1986年开始创设“会员制”,会员已达数千人,形成了令人艳羡的市场拓展模式,由此确立了“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作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的地位。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还与纽约“军械库展”达成了联盟,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协作机制,正如“军械库展”执行长凯特琳·德·贝克(Katelijne de Backer)对合作一事所作的评论:“我们非常期待藉此机会可以充分运用‘ARCO’和‘The Armory Show’两大美术盛事的名望和专业,吸引更多艺术界的爱好者一起参与。这样的合作将开启全球化时代艺术的新纪元。”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icago.com/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利用密执安湖畔的海军码头为展场的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CIAE)创办于1979年,以其高质量和高品位成为引领美国艺术潮流的艺术博览会。自1993年起参展作品转以当代艺术为主,被称“另类品位的艺术交易所”。1999年时,其展馆面积达2.5万平方米,划分为6个大展厅,共有24个国家的200余家画廊参展。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次。艺术博览会近期更致力于艺术资源的整合,而整合的力度也因从本国拓展至洲际而显得引人注目。艺术博览会对“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参展作品不失时机地吸纳,为观众提供了全球性的当代艺术景观,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趋势,以及相应的市场走向。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的结合即是稍早前的成功案例。2001年12月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通过与迈阿密市政府和会议中心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在美国南方这个闻名遐迩的海滩城市创办第二个名为“Art Basel Miami Beach” 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主办者公开表明他们并非要入侵和占领市场,而是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盛大活动,把世界各地的卖家和买家吸引到迈阿密来,从而形成第二个 “国际艺术界大会师”的全球市场。这样的构想显然是在今天艺术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交通资讯发达、电脑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才可能出现。而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迈阿密签署长期有效合同而言,则充分表明了巴塞尔对此项合作的信心。当然此一信心基于主办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谋远虑与长期战略,而非一种短暂的商业行为或权宜之计。
·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paris.fr/
创办于1974年而被人们誉为“世界艺博会先驱”的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展场最早设在巴士底旧火车站,后迁至大皇宫博物馆。从1993年起又移至塞纳河畔的布朗丽广场,自此之后人们就把这个广场称为“艺博会广场”。1989年曾创下4亿法郎成交额的记录。1992年的参观人数曾创下15万人次。
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始终着意在商业交易之外,赋予展会浓郁的文化色彩。2004年它们进一步完善VIP区的服务档次,引入赞助商的资金与艺术资源,渲染出艺术无处不在的氛围,如在“艺术咖啡厅”不仅提供对话交流的空间,又借助赞助商收藏的影像作品为新艺术搭建沟通的渠道;2004年的新拓展计划还包括一个新辟的独立场馆,展示由欧美新兴画廊或新艺术市场如亚洲地区所提供的更前卫艺术作品或艺术流派,展现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高科技的运用无所不在,既运用于保安、仓储等服务领域,也直接运用于艺术作品的展陈方面,有机地创生出更人性化的、优质的展会服务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也相继投资创办各自的艺术博览会,如澳大利亚墨尔本澳洲现代艺术博览会、日本东京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韩国汉城国际艺术博览会、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也先后创办了数个艺术博览会。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1993年)、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1995年)、上海艺术博览会(1997年),此外还有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于2004年创办,审核制度严格,方式为纯粹的画廊参展。2004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参观人数3万多人,展出作品共3000件,成交金额为2千万多(由于中国的关税问题,很多艺术品无法现场成交,中国艺术品的关说高达33%,于是买方和卖方之间达成默契,在博览会之后,自行成交,所以有更多成交的金额无法统计)2005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中国台北诚品画廊代理的参展作品《新十八罗汉像》被一个国内企业家组成的LANMMARK艺术基金会以近50万美金买下,创下目前为止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最高单件作品交易纪录。
艺术博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种艺术品展示和交易活动。1967年德国科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博览会——“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此后30余年间,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群起仿效,形成了一股举办艺术博览会的热潮,至今这一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 目前,在世界各国举办的艺术博览会总数不下50家。
最著名的有五家: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ologne.de/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被称为“艺博会之母”,展场面积4.2万平方米,参展画廊近年来稳定保持在250家左右,每个展位通常不少于50平方米。参展作品的门类和题材从古典到当代,跨度极大。参观人数最多时达到7万人。
1980年起,“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联合德国政府,在艺术博览会中建立了专门提供年轻艺术家特别展览的赞助制度,至今已有近800多位新锐艺术家获得这一资助;博览会还通过与德国“画廊联盟”的合作,设立“科隆艺术奖”,奖金达到10万欧元,主要颁发给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杰出贡献者;2003年的37届“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积极推行一项旨在鼓励和促进新兴画廊发展的计划,18家颇具特色但并不出名的新画廊有幸成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在博览会期间免费得到一个25平方米的展示空间。
·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
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并以其悠久历史和巨大交易额而被视为是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与一般的艺术博览会侧重于取悦参展商的做法迥异,始终以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而形成特色。近年来该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换代,通过VIP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展会的国际信誉,结构出一流的品质与水准,由此吸引了众多美术馆馆长、大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了博览会整体人气的急剧提升。“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对参展画廊坚持严格的审查和评选,通常只有超过3年开办历史的画廊才有申请参展的资格。于是乎2000年,一些未能入围的画廊不得已在毗邻艺术博览会的一个废弃的啤酒厂库房里,办起了题为“2000名录”的所谓“会外艺博会”。针对这一形势,同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辟了一个由瑞士著名建筑师查哈斯设计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展馆,用以举办题为“艺术无限”的展示活动,其目的是为那些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完整地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艺术家,通过与画廊互助的形式,租用非限制性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但可以延伸艺术博览会的内容,也为当下的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空间。至2004年,接续举办的“艺术无限”专题展以水平之高、形式之新,几乎可与欧美著名的艺术双年展相媲美,从而使自身在学术层次上得以进一步提升。在展览硬体的完善方面,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不仅注重内部细节的修缮,如2001年第32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即投资了300万瑞士法郎定制了全新的高3.5米的展板,以适应各种艺术品的布展,据说这种展板与法国罗浮宫使用的一样,足见其规格之高。同时也不断在展览展示诸方面推陈出新:如2002年第33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了适应一千多个涵盖世界各个角落艺术家的各种艺术创作,组办者在建筑师斯泰曼与谢莱德的帮助下对展场作了相应的改建和扩张,从而使展示空间更加科学化,紧密了艺术与建筑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使参观者能更好地感受展品,组委会每年都会对展场进行重新设计,科学而有意味地使每个参观者产生一种与往年全然不同的新鲜感;2002年博览会组委会还首创了交流性平台——“艺术休闲厅”,“艺术休闲厅”的创意灵感来自宾馆的休息大厅,但这种有意味地“移植”则是一种实验,一种与传统的交流论坛、座谈会相区别的思路。这是一个交流聚会的网络中心,意在积极促进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和普通大众之间的交流,该中心设在“艺术无限”的大厅内,由咨询台、艺术书屋、视听空间组合而成,参观者可以在约定时间与参展艺术家、知名博物馆负责人、画廊经纪人以及收藏家会面,同时主办者还安排了主要参展商每天半小时在此聚会。
·西班牙“马德里现代艺术博览会” [url]http://arcoenglish.artmediacompany.com
创办于1982年的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ARCO),展场设在卡洛斯一世展览馆。展场面积3万平方米,参观人数高达近20万人次。1994年起建立了“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即每年邀请一个国家作为本届艺术博览会的主题国。法国作为1999年第18届的主题国,组成了由法国文化部长率领的、有52个画廊参加的庞大阵营;意大利作为2000年第19届的主题国,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赞助,共有34家画廊组团参展。“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无疑是将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输出、国家性的艺术资源动员与赞助和大型艺术展会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模式。“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也自觉地将学术建设视为自我品牌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届艺术博览会都举办“艺术论坛”和“专家讲座”两项重要的活动。马德里艺术博览会还从1986年开始创设“会员制”,会员已达数千人,形成了令人艳羡的市场拓展模式,由此确立了“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作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的地位。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还与纽约“军械库展”达成了联盟,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协作机制,正如“军械库展”执行长凯特琳·德·贝克(Katelijne de Backer)对合作一事所作的评论:“我们非常期待藉此机会可以充分运用‘ARCO’和‘The Armory Show’两大美术盛事的名望和专业,吸引更多艺术界的爱好者一起参与。这样的合作将开启全球化时代艺术的新纪元。”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icago.com/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利用密执安湖畔的海军码头为展场的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CIAE)创办于1979年,以其高质量和高品位成为引领美国艺术潮流的艺术博览会。自1993年起参展作品转以当代艺术为主,被称“另类品位的艺术交易所”。1999年时,其展馆面积达2.5万平方米,划分为6个大展厅,共有24个国家的200余家画廊参展。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次。艺术博览会近期更致力于艺术资源的整合,而整合的力度也因从本国拓展至洲际而显得引人注目。艺术博览会对“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参展作品不失时机地吸纳,为观众提供了全球性的当代艺术景观,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趋势,以及相应的市场走向。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的结合即是稍早前的成功案例。2001年12月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通过与迈阿密市政府和会议中心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在美国南方这个闻名遐迩的海滩城市创办第二个名为“Art Basel Miami Beach” 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主办者公开表明他们并非要入侵和占领市场,而是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盛大活动,把世界各地的卖家和买家吸引到迈阿密来,从而形成第二个 “国际艺术界大会师”的全球市场。这样的构想显然是在今天艺术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交通资讯发达、电脑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才可能出现。而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迈阿密签署长期有效合同而言,则充分表明了巴塞尔对此项合作的信心。当然此一信心基于主办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谋远虑与长期战略,而非一种短暂的商业行为或权宜之计。
·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paris.fr/
创办于1974年而被人们誉为“世界艺博会先驱”的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展场最早设在巴士底旧火车站,后迁至大皇宫博物馆。从1993年起又移至塞纳河畔的布朗丽广场,自此之后人们就把这个广场称为“艺博会广场”。1989年曾创下4亿法郎成交额的记录。1992年的参观人数曾创下15万人次。
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始终着意在商业交易之外,赋予展会浓郁的文化色彩。2004年它们进一步完善VIP区的服务档次,引入赞助商的资金与艺术资源,渲染出艺术无处不在的氛围,如在“艺术咖啡厅”不仅提供对话交流的空间,又借助赞助商收藏的影像作品为新艺术搭建沟通的渠道;2004年的新拓展计划还包括一个新辟的独立场馆,展示由欧美新兴画廊或新艺术市场如亚洲地区所提供的更前卫艺术作品或艺术流派,展现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高科技的运用无所不在,既运用于保安、仓储等服务领域,也直接运用于艺术作品的展陈方面,有机地创生出更人性化的、优质的展会服务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也相继投资创办各自的艺术博览会,如澳大利亚墨尔本澳洲现代艺术博览会、日本东京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韩国汉城国际艺术博览会、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也先后创办了数个艺术博览会。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1993年)、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1995年)、上海艺术博览会(1997年),此外还有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于2004年创办,审核制度严格,方式为纯粹的画廊参展。2004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参观人数3万多人,展出作品共3000件,成交金额为2千万多(由于中国的关税问题,很多艺术品无法现场成交,中国艺术品的关说高达33%,于是买方和卖方之间达成默契,在博览会之后,自行成交,所以有更多成交的金额无法统计)2005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中国台北诚品画廊代理的参展作品《新十八罗汉像》被一个国内企业家组成的LANMMARK艺术基金会以近50万美金买下,创下目前为止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最高单件作品交易纪录。
2006年部分双年展简介
一.2006光州双年展
主题方向:
注重亚洲内部的美学与文化连接
从亚洲实体与幻象中确立其亚洲认同
自由的民族主义,开放的本土主义,文化共存的理想,共同的亚洲视野
展览结构:
1. 第一篇章:精神的历史The History of Spirit
当代艺术的精神史,亚洲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亚洲精神,解构西方与东方的二元论。
展示东北亚的传统艺术巨作以及受到传统精神影响的当代艺术作品,展现其精神历史的关联。
2.第二篇章:全球城市网络Global City Network
城市文化和城市共同体之间的联系,更加偏重软件与内在精神而非建筑与规划。针对亚洲大型城市的不断成长以及西方城市巨大的亚洲人口,实施“移动住所计划”"Mobile Residency Program":邀请艺术家在不同城市短暂居住,参与当地的艺术文化实践,在不同城市进行驻地展出。
3. 第三部分:市民参与计划Citizen Program(略)
二.新加坡双年展(首届)
策展人:南条史生Fumio Nanjo
主题方向:
立足于赤道以及南北回归线区域内的热带文化征候,疫症的热带与摩羯宫的热带等等,涉及新加坡的若干文化特质,如富裕、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与东盟……。重新配置中非、中东、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南美等地区的“热带”梦想、欲望、冲突与灾难,以艺术实践烛亮经济流通、增长过程中文化变种的多样性。
本展览将与在新加坡举办的“全球城市:机遇的世界”(Global City. World of Opportunities)国际城市领袖年会联合活动。
Contact:
Low Kee Hong
General Manager, Singapore Biennale
Singapore Biennale Secretariat
392 Havelock Road
#03-05/06 Grand Copthorne Waterfront Hotel
Singapore
Phone: +65 6733 6984
Fax: +65 67362092
Email: [email]NAC_Sbiennale@nac.gov.sg
三.2006悉尼双年展(第15届)
时间在中期,尚未确定。
策展人为Dr Charles Merewether
Contact
Biennale of Sydney
T: +612 9368 1411
F: +612 9368 1617
E: [email]art@biennaleofsydney.com.au
P: 43-51 Cowper Wharf Road Woolloomooloo NSW 2011 Australia
Hours: M-F 9am-6pm AEST (GMT/UTC +10hrs. Summer GMT/UTC +9hrs: 31.10.04-27.10.05; 30.10.05-26.10.06)
四.福冈三年展
主题:平行的现实——今日亚洲艺术Parallel Realities : Asian Art Now
高度发达的移动图像与传播技术使日常生活呈现为一种“平行的现实”,物理现实与数字信息、全球与本土、同一的与分化的,既相互区分又彼此共存。
专题:青年波普文化与新设计,指向虚拟的肖像与信息技术。
五.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时间:9月-11月
策展人:Richard Burdett,伦敦经济学院建筑与规划教授
主题:元都市:城市的计划The Meta-city: Issues in City Planning(之前的城市或城市背后)
2006柏林双年展策展人
Maurizio Cattelan
Massimiliano Gioni
Ali Subotnick
六.第12届文献展
时间:2007年
策展人:Roger M. Buergel 学术主张:
美学的自主性是一种对于观者的效应而非艺术作品的性质。 审美领域运作于一种从社会危机与政治诡计的生产性的出离,从而它有能力为我们提供一种“主导虚构” 之外的选项。 主题方向:
现代是我们的古代“The Modern Age is our Antiquity”,赤裸的生活"Bare Life",教育"Education" 特别计划:文献展期刊计划"documenta 12 magazine"(文献展弹药库)
邀请全球范围内70余家艺术杂志进行长达两年的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文献展的学术议题。强调各地杂志作为媒介将文献展的追问深深地植入当地的智性生活。文献展期刊的编辑将与世界各地的期刊一起设置专题进行对话。各地杂志还可以作为遴选艺术家的学术中介。
一.2006光州双年展
主题方向:
注重亚洲内部的美学与文化连接
从亚洲实体与幻象中确立其亚洲认同
自由的民族主义,开放的本土主义,文化共存的理想,共同的亚洲视野
展览结构:
1. 第一篇章:精神的历史The History of Spirit
当代艺术的精神史,亚洲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亚洲精神,解构西方与东方的二元论。
展示东北亚的传统艺术巨作以及受到传统精神影响的当代艺术作品,展现其精神历史的关联。
2.第二篇章:全球城市网络Global City Network
城市文化和城市共同体之间的联系,更加偏重软件与内在精神而非建筑与规划。针对亚洲大型城市的不断成长以及西方城市巨大的亚洲人口,实施“移动住所计划”"Mobile Residency Program":邀请艺术家在不同城市短暂居住,参与当地的艺术文化实践,在不同城市进行驻地展出。
3. 第三部分:市民参与计划Citizen Program(略)
二.新加坡双年展(首届)
策展人:南条史生Fumio Nanjo
主题方向:
立足于赤道以及南北回归线区域内的热带文化征候,疫症的热带与摩羯宫的热带等等,涉及新加坡的若干文化特质,如富裕、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与东盟……。重新配置中非、中东、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南美等地区的“热带”梦想、欲望、冲突与灾难,以艺术实践烛亮经济流通、增长过程中文化变种的多样性。
本展览将与在新加坡举办的“全球城市:机遇的世界”(Global City. World of Opportunities)国际城市领袖年会联合活动。
Contact:
Low Kee Hong
General Manager, Singapore Biennale
Singapore Biennale Secretariat
392 Havelock Road
#03-05/06 Grand Copthorne Waterfront Hotel
Singapore
Phone: +65 6733 6984
Fax: +65 67362092
Email: [email]NAC_Sbiennale@nac.gov.sg
三.2006悉尼双年展(第15届)
时间在中期,尚未确定。
策展人为Dr Charles Merewether
Contact
Biennale of Sydney
T: +612 9368 1411
F: +612 9368 1617
E: [email]art@biennaleofsydney.com.au
P: 43-51 Cowper Wharf Road Woolloomooloo NSW 2011 Australia
Hours: M-F 9am-6pm AEST (GMT/UTC +10hrs. Summer GMT/UTC +9hrs: 31.10.04-27.10.05; 30.10.05-26.10.06)
四.福冈三年展
主题:平行的现实——今日亚洲艺术Parallel Realities : Asian Art Now
高度发达的移动图像与传播技术使日常生活呈现为一种“平行的现实”,物理现实与数字信息、全球与本土、同一的与分化的,既相互区分又彼此共存。
专题:青年波普文化与新设计,指向虚拟的肖像与信息技术。
五.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时间:9月-11月
策展人:Richard Burdett,伦敦经济学院建筑与规划教授
主题:元都市:城市的计划The Meta-city: Issues in City Planning(之前的城市或城市背后)
2006柏林双年展策展人
Maurizio Cattelan
Massimiliano Gioni
Ali Subotnick
六.第12届文献展
时间:2007年
策展人:Roger M. Buergel 学术主张:
美学的自主性是一种对于观者的效应而非艺术作品的性质。 审美领域运作于一种从社会危机与政治诡计的生产性的出离,从而它有能力为我们提供一种“主导虚构” 之外的选项。 主题方向:
现代是我们的古代“The Modern Age is our Antiquity”,赤裸的生活"Bare Life",教育"Education" 特别计划:文献展期刊计划"documenta 12 magazine"(文献展弹药库)
邀请全球范围内70余家艺术杂志进行长达两年的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文献展的学术议题。强调各地杂志作为媒介将文献展的追问深深地植入当地的智性生活。文献展期刊的编辑将与世界各地的期刊一起设置专题进行对话。各地杂志还可以作为遴选艺术家的学术中介。
看见北京了!
怎么没有上海?
怎么没有上海?
成都双年展, 已经举办过两次,小有影响
贵阳双年展, 已经举办过三次,没有影响
贵阳双年展, 已经举办过三次,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