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呦!松,竹,梅 》之——梅1; 木,绢花,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梅2; 木,绢花,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梅(局部1); 木,绢花,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梅(局部2); 木,绢花,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梅(局部); 木,绢花,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局部1);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局部2);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局部3);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图1);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图2);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图3); 木,塑料,铁丝,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松(图4); 木,布,塑料,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竹(图1); 木,布,塑料,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1

《哎呦!松,竹,梅 》之——竹(图2); 木,布,塑料,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竹(图4); 木,布,塑料,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哎呦!松,竹,梅 》之——竹(图5); 木,布,塑料,仿古瓦,白石灰,硫化硅; 2009 装置
关于《哎呦!松竹梅》这件作品
《哎呦!松,竹,梅》是我2009年底在西五艺术中心完成的一件装置作品。这件作品的完成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原本是推荐一个韩国艺术家李玲美做个展的,但是,由于画廊展厅的空间比较大,又是由九个独立的空间组成。她的作品虽多但个体都较小,所以做个展有些困难。和画廊商量的结果就是黄敏和我加入进来,做一个三个人作品的联展。每个人各占展厅的一排,即每人三个空间。
李玲美的作品是已经完成了的,都是陶瓷作品。黄敏要展览的是她新创作的,且从未展览过的情色系列的瓷板作品。于是,画廊方面希望这个展览不妨以“瓷”作为主题。但是,对我来说拿《新瓷器系列》作品来参加这个展览的话,又太轻易了。而这个空间又是那么吸引我,我真想与它对话,虽然当时我不知道这种对话将以何种方式呈现。但是,我还是毅然决定根据展厅里属于我的三个空间,临时做一个互动装置的作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时间紧不说,这是我第一次根据空间来完成一个未知的作品。
三间屋子的前两间一样大,第三间宽度一样,长度比前两间略窄。三个门的位置是一样的,从第一个门望过去,可以看到一个“三进式”逐渐递进的空间。第三间屋有一后门可以通往院外并取道与其他展厅相连。每间屋子的宽度虽然一致,但进深不大,仅有470公分。该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呢?
我一遍一遍的走过这三间屋,走到外面再转进来,感受着这空间所带给我的所有信息。慢慢的,一个思路开始清晰起来。“墙”——用一堵墙将三间屋子的空间贯穿起来。
1995年,我曾经独自去苏州考察园林。记得当时的感觉是—苏州园林太美了!但同时又觉得这种美很假,假的没有人气。我在园林里面走着,却感觉我分明是在园林之外,那一道道白色的院墙将我阻隔在现实世界里。而展览所处的位置恰是在三里屯外国使馆区,画廊周围的一道道院墙泾渭分明的划定着中国与各国的界限。这是多么微妙的相对关系啊!国与国,古与今,中与外,你与我,现实与理想。。。有多少无形的墙在定义我们的生活。我们住西式的别墅,但总喜欢在院子里栽几棵竹子;商场开业大吉,却总喜欢用假梅树,假梅花来装点门庭;劳累一天回到家里,固然可以听一曲《梅花三弄》,但明天的生活依旧。
带着这些问题去花卉市场走走看看,发现满眼都是真真假假的花,真真假假的树,真真假假的石,真真假假的木。。。材料低廉,做工也不甚讲究,但是都在竭力的仿真。进行到这一步,我开始意识到虽然我不是用“瓷”在完成作品,但在线索上是与《新瓷器系列》相一致的。都是用“伪”来求“真”,用“戏仿”来认真的求证。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托物言志,借自然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松,竹,梅”因为有着不畏严霜的品格而为中国历代文人所敬慕,被誉为“岁寒三友”,它们共同体现着那种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气节。
我决定利用三间屋子的角落,搭起三面仿苏州园林的围墙。从每个墙内分别探出“松,竹,梅” 来,并且将“松,竹,梅”最大限度的挤压在墙角。为了更好的暗示“墙”所圈定的“园内空间”,一方面,纵向利用了现成的“三进式”的门来暗示纵深;另一方面,横向按“s”形来安排三面墙的布局。这样,观众进入展场会明显感受到园子内外两个空间的关系。所有材料都用可以买到的假花,假树等来代替,去模拟那个理想之中的“境”。树干是雕出来的,花是布的,松针是塑料的。。。当我把“墙”和“松,竹,梅”安置好,把假“雪”铺满三间屋子时,意境马上出来了!三个空间终于由这些元素共同贯通为一体。展览期间正值冬天,数九寒冬,从外面甫一进到展厅,在这样一个空间意境里,恍惚间,真有“园内”抑或“园外”,“槛内”抑或“槛外”之疑惑。
要为这个作品取一个名字,就叫《哎呦!松竹梅》吧!“哎呦”是一个语气词,不同的语气会表达不同的情绪。比如,或“惊喜”,或“愤怒”,或“调侃”,或“不屑”。。。
马军
0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