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5 “幻像”陆琤个展
发起人:two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1678   最后更新:2008/01/14 04:56:50 by
[楼主] two万五 2008-01-14 04:56:50
“鬼脸游行”安德里亚·本德个展

展览时间:    2007-12-15~2008-01-06
开幕酒会:    2007-12-15 15:00
展览地点:    北京季节画廊

展览前言
  安德里亚•本德的绘画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心灵特征以及那些心理学根本无法涉及的层面。她表现了自己作品的重要所在并展示了她出众的绘画技巧。

                                    迪特•柯里克

安德里亚•本德与“鬼脸游行”
作者:瑞查德•斯彼勒   
  安德里亚•本德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看似疯狂的世界:地点是一个“思想”狭隘的德国小镇,小镇中到处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子,一群乌合之众闹了起来(乡村战役); 在拳击场,女孩子们把身材魁梧的男士打倒(拳击女郎);雌雄同体的巴洛克人与贪欲的猩猩跳着令人作呕的舞(掌权)。对于刚来此地的人来讲,铺着红色地毯的台阶成了接受批判的场所,而周围则站满了愤世嫉俗的旁观者。一位营养过剩的孕妇的肚子被撕开,露出她小孩的丑陋面孔(多次怀孕)。
  住在这个奇异地方的人们体型怪异:性感、臃肿而且愈演愈烈。虽然这些巴洛克人令看过鲁宾斯作品的人士浮想联翩,因为他们粗鲁、具有攻击性的色欲失衡,他们甚至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想起早期的乔治•贝斯利兹的作品。这些身体给人留下了一种奇怪的、介于无法抗御的统治和悲惨的拆析与毁灭之间的矛盾心理。安德里亚•本德的人物是个人过于膨胀的牺牲品,他们长得过大以至于自己把自己压垮。他们的肉体使身体失去造型,比例失衡。因此,区别他们的性别已经几乎不再可能。他们起伏的肉体使身体轮廓变得形体不明,整体协调性被毁。他们的年龄恰如性别一样难以判断。本德的作品造型横跨幼儿到老年人。但是,受其影响的不仅是造型的年龄而且还有图画的背景:范围广泛,从小丘比特到爱神丘比特到尖锐的政治讽刺画和漫画。
  在本德的作品中,这些身体构造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从中产阶级文明的中心,人们可以一眼看穿这些奇异的深渊和这种做作的田园生活所造就的世界---生理机能变成了心理图表。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畜牲坐在宴会厅内,俨如一名屠夫而并非一位情郎。乡村里进行的游行处于一个将传统风俗变为阴险的纳粹幽灵的边缘之上。交际舞突然变成愚蠢的散漫。本德的构图失去了逻辑和理性---用来交际的宴会成为了单独一个人的晚餐,而一群老年女士一起用茶,反映出了阴谋的凸现。正在讲述的故事突然半路终止,没有下文;仔细斟酌后故事变成了幻想和误解,只给人留下疑惑和矛盾。
  本德的绘画方式同这种印象相联系并对其加以强调。丰富而厚重的着色与水彩画的透明交互,弥漫并分解着无助的身体。本德的绘画技巧同纯粹的绘画竞技,一争高低。讽刺画和奇形怪状与色彩的自由安排争斗,带格子的黑白图案与红色的土地相对照,让人想起有机物质。虽然,有时本德的作品看上去如水墨讽刺画,她的作品版式宏大;这一点,看画人不得不承认。她的作品风格与乔治•格罗兹或奥托•迪克斯相应主题的纸上作品大相径庭。在正式和艺术的层面上,这些对比反映了引起抵触和持续扩散的事物:进攻相对于幽默,轻盈相对于厚重,身体相对于灵魂,田园生活相对于梦魇。艺术家是这样描述她作品的欣赏方法的:“当受众越逼近这个图片世界时,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他会更清晰地感受到‘差异’、‘矛盾心理’、‘含糊不清’这些词比持续不断的分析解释更适合该作品。
  当然,看画人是本德绘画概念的全决因素。所有作品以清晰明了、格调一致的风格做成,直接针对看画人。看画人成为本德图画世界的一部分,没有退却的余地可言:他或者可以采取抵抗这群乌合之众的姿态,也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他可以陪伴着这位“屠夫”,也可以通过与其保持距离来惩罚他;他可以选择接受公众谴责也可以掉头回归。
  本德的图画世界证明看画人并非孤独一人,他必须注意这个世界中矛盾的存在而且他必须有自己的立场。


[attachment=77121]

[attachment=77122]

[attachment=77123]

[attachment=7712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