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作品价值时,什么是搏击点-胡志明小道

灯笼——李继开作品展
主 办: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开幕酒会:2010年7月3日19:30
展览时间:2010年7月5日-8月20日(周日休息)
展览地点: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
地址:武汉武昌中山路368号1楼
学术主持:严舒黎
策展人:付晓东
Lantern: Works by Li Jikai
Organizer: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Opening Reception: 2010.7.3 (19:30)
Duration: 2010.7.5-8.20 (Sunday Closed)
Venue: New Space of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Add: 1 Floor, No.368 Zhongshan Road, Wuchang District,Wuhan,China
Academic Host: Yan Shuli
Curator:Fu Xiaodong

自我之问严舒黎
李继开的作品一直处在渐变的状态,日子慢慢流逝,有些东西深入骨髓,有些悄然变化。正如大家所认识到的,在近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李继开慢慢在为他自己的绘画松绑。内心最为真实、急切表达的部分,渐渐从以往那些被小心构造好的、给观者留好来龙去脉的叙述模式与绘画语言中挣脱出来,明显地体现在近几年挥洒的绘画痕迹、杂乱裂变的背景中。从“最开始的时候很想自圆其说,到现在比较敢说真话”,李继开认为“重要的是,怎么样对自己诚实。”
的确如此,在他此次个展的最新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种“诚实”,而且还看到了一种突显的内省倾向。“内省”与“自我冥想”不同,自我冥想停留在一个幻想的空间,而内省则有着更为强烈的主体性,更指向现实,因此也更具冲突性。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在李继开以往的作品中,体现“自我”的这个形象,在空间中大部分很小,场景和环境是他画面的叙述重点——很明显,环境是李继开所描绘的“自我”感受最深、最强烈的部分,而“自我”的这一部分则是偏于被动的、渺小的、茫然不可辨识的;但在李继开的近期作品中,连续出现了一些突出“自我”的作品,“自我”形象成为描绘的主体,场景后退成一种情绪背景,与此同时,“自我”的面目不再模糊、懵懂,而是能清晰地辨识表情及细节。以往画作中的“小人”远远的、无奈的表情,变化为清晰可读的、异常丰富的各种表情:阴郁的、愤怒的、若有所思的、怅惘的、悲伤的、向往的……《暗夜来临的树林》中那些拥有不同的表情的头颅模样的东西,仿佛在黑暗中闪耀的各种复杂思绪——不过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它们都是最真实的自我,通通畅快呈现吧。
与之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除了更畅快地呈现真实自我之外,李继开的作品开始去追究主体深层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归咎于环境那么简单——如果说以往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停留在没办法的无奈和对现实不适应的无措感,那么现在则变成了对这种状态的厌烦、质疑、反抗、抛弃——一切都是外部环境的问题吗?自我没有问题吗?提着《灯笼》寻找出口的男孩,突然发现出口的地方到处都是灿烂的灯笼,手中视为黑暗中的那盏明灯,真的那么重要吗?处心追求与经营,是不是仅仅是《扑风者》和一张《空网》?这些主体性的自我诘问,让李继开的近作更具冲突性。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作品的画面,完全抛弃了前一阶段虽减少但仍然保留的、让人略感轻松的单纯的平涂,整个画面充斥着不同形状的断裂碎片以及不同走向的斑斑笔触,使得他的近作散发出以往难见的情绪突破的一种冲击力。
很明显,李继开为他的新作注入了一种暗夜涌动的复苏力量,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和以往不太一样的李继开。其实这么多年,李继开的创作始终也没有放弃对内心世界执着的记录,哪怕是最微妙的变化。直面自我,并不断内省,并不是轻松的事情,抉心而自食,也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正如《心》这个作品,虽然伤痕累累,但还是一颗鲜红的心。在一切都不明晰的暗夜里,疑问也好,冲突也好,不是还有光吗?《燃烧的火柴》、《灯笼》、《光芒》中的光,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星火,是寒冷与绝望中的一丝光明和温暖。它是内心需要守护、不能熄灭的一团火,因为这点点星火,能让我们《在黑夜中梦见星光》。

















龚剑换发型了.





















胖了
都胖了。。。。。。。。。。。。。。
人胖了 画价胖了没???

灯笼
——关于李继开2010个展
付晓东
“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就像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加缪)
孤独是你唯一的命运
在李继开的画面中,每一张都是一个孤独者的自我的肖像。在这里,社会和群众完全是被抽离和虚构的,在自我的状态中呈现为虚无。孤独者的存在则总是具体和特殊的,他是面对整个世界的绝对的孤独。孤独是一种面对黑暗无边的世界的无依无靠的恐惧。黑格尔说,“人就是黑夜,空洞的虚无……然后我们探索越来越可怕的黑夜,这就是向我们呈现的世界之黑夜。”(引自《黑格尔全集·耶拿精神哲学》)在《断木》中,一个受难者孤独的身影所背负的整个世界的痛苦。他所面对的是一片精神的废墟,道德的废墟和价值的废墟。主体的意志纠缠在无序、混乱、毁灭、异化、无能为力和绝望感,混杂在由书本、标牌、断木和毒蘑菇组成的荒原上。人在这里陷入一种精神困境,人与信仰隔绝,人与自然隔绝,人与历史隔绝,人与人也互相隔绝,一个绝对的独立和孤独的肉身化的个体,成为了李继开对现代人的精神处境的描述。他极其敏感地抓住世界化之为一个孤独的个体的形象,把个体的荒诞、痛苦和绝望作为了世界的黑暗的底色,建立了一个自我隔绝的典型形象。他经常自我封闭在盒子里,房间中,或者游荡在树林间,决不与外界和解。一个人若能对自己绝望,并不是为一些俗事和世事而绝望,必然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自我,感知到绝望所发生之处,生命的荒诞。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飞跃,代表着脱离了得失心和对功利心的超越,从伦理阶段进入美学阶段。如同人只有在绝对孤独的情景下面对死亡,任何人也代替不了。人也在绝对孤独中,从扮演角色的情景下抽离脱身,外在的观赏自我命运的荒谬。只有死亡才能在一瞬间使世界彻底地被抛弃,人被恐惧和狂喜、绝望和幸福、诱惑和毁灭所充满,深深陷入毁灭的兴奋之中。在这里功利性的逻辑被完全抛弃,抛弃世俗世界,而进入神圣的世界。死亡由此也成为一种神圣的虚拟的献祭。当绝望在一瞬间来临的时候,拯救的可能性也开始向人敞开。“死亡盘踞在我心中/像一扇小小的窗户/她啜泣着她是个懦夫/我害怕/我会呕吐”。(巴塔耶)这大概就是漫漫长夜中的那盏或远或近的灯笼。
真实的存在变为一具横卧的肉体
直逼而来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刻骨铭心地来自于内心体验,而并非来自于智慧和思考。内心体验相对于生产逻辑,它更倾向于断裂、意外、不可能性、耗费与奢华以及现时性,能够超越功利性地享受此时当下性的自主意识。它不被理性、时间性、逻辑、科学知识所规划,是情感的突然爆发,是意外事件的破裂,是虚空断裂的开口。体验是同质性规范外的异质性存在。“体验”意味着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身体经验、个人化的知识系统、感觉经验和生存经历。它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头脑中不断内省的、身体感觉过的、有某种个人化特征的、未被开掘和解释过的经验。个体的生命充满了内在的经验和能量,其内在性只能自己感到,他人无法知道,所以不能参与交流。德勒兹将身体这部欲望机器看成是决定性的生产力。在李继开的作品中,身体则表现为一种情感器官,状态表达,一个主体意识无法控制的瘫软物。画面里的人物的身体表达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是非人格化的,有些被欲望驱使的流动,并不是主体的所属物,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和感受。这种去除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身体,逃离了社会和体制的规范性,他处于一个不可名状的状态,剥去了生命形式和价值的身体,是一个纯粹的动物性的身体。李继开说,“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而言,尊重自己真实的内心欲望,这是唯一得道与解救之途.”这大概是照亮无尽的荒谬的生命的第二盏灯笼。
——关于李继开2010个展
付晓东
“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就像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加缪)
孤独是你唯一的命运
在李继开的画面中,每一张都是一个孤独者的自我的肖像。在这里,社会和群众完全是被抽离和虚构的,在自我的状态中呈现为虚无。孤独者的存在则总是具体和特殊的,他是面对整个世界的绝对的孤独。孤独是一种面对黑暗无边的世界的无依无靠的恐惧。黑格尔说,“人就是黑夜,空洞的虚无……然后我们探索越来越可怕的黑夜,这就是向我们呈现的世界之黑夜。”(引自《黑格尔全集·耶拿精神哲学》)在《断木》中,一个受难者孤独的身影所背负的整个世界的痛苦。他所面对的是一片精神的废墟,道德的废墟和价值的废墟。主体的意志纠缠在无序、混乱、毁灭、异化、无能为力和绝望感,混杂在由书本、标牌、断木和毒蘑菇组成的荒原上。人在这里陷入一种精神困境,人与信仰隔绝,人与自然隔绝,人与历史隔绝,人与人也互相隔绝,一个绝对的独立和孤独的肉身化的个体,成为了李继开对现代人的精神处境的描述。他极其敏感地抓住世界化之为一个孤独的个体的形象,把个体的荒诞、痛苦和绝望作为了世界的黑暗的底色,建立了一个自我隔绝的典型形象。他经常自我封闭在盒子里,房间中,或者游荡在树林间,决不与外界和解。一个人若能对自己绝望,并不是为一些俗事和世事而绝望,必然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自我,感知到绝望所发生之处,生命的荒诞。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飞跃,代表着脱离了得失心和对功利心的超越,从伦理阶段进入美学阶段。如同人只有在绝对孤独的情景下面对死亡,任何人也代替不了。人也在绝对孤独中,从扮演角色的情景下抽离脱身,外在的观赏自我命运的荒谬。只有死亡才能在一瞬间使世界彻底地被抛弃,人被恐惧和狂喜、绝望和幸福、诱惑和毁灭所充满,深深陷入毁灭的兴奋之中。在这里功利性的逻辑被完全抛弃,抛弃世俗世界,而进入神圣的世界。死亡由此也成为一种神圣的虚拟的献祭。当绝望在一瞬间来临的时候,拯救的可能性也开始向人敞开。“死亡盘踞在我心中/像一扇小小的窗户/她啜泣着她是个懦夫/我害怕/我会呕吐”。(巴塔耶)这大概就是漫漫长夜中的那盏或远或近的灯笼。
真实的存在变为一具横卧的肉体
直逼而来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刻骨铭心地来自于内心体验,而并非来自于智慧和思考。内心体验相对于生产逻辑,它更倾向于断裂、意外、不可能性、耗费与奢华以及现时性,能够超越功利性地享受此时当下性的自主意识。它不被理性、时间性、逻辑、科学知识所规划,是情感的突然爆发,是意外事件的破裂,是虚空断裂的开口。体验是同质性规范外的异质性存在。“体验”意味着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身体经验、个人化的知识系统、感觉经验和生存经历。它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头脑中不断内省的、身体感觉过的、有某种个人化特征的、未被开掘和解释过的经验。个体的生命充满了内在的经验和能量,其内在性只能自己感到,他人无法知道,所以不能参与交流。德勒兹将身体这部欲望机器看成是决定性的生产力。在李继开的作品中,身体则表现为一种情感器官,状态表达,一个主体意识无法控制的瘫软物。画面里的人物的身体表达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是非人格化的,有些被欲望驱使的流动,并不是主体的所属物,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和感受。这种去除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身体,逃离了社会和体制的规范性,他处于一个不可名状的状态,剥去了生命形式和价值的身体,是一个纯粹的动物性的身体。李继开说,“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而言,尊重自己真实的内心欲望,这是唯一得道与解救之途.”这大概是照亮无尽的荒谬的生命的第二盏灯笼。
人胖了!画价估计也涨了!成正比嘛!


作品图呢?

很不错的。。。。新作品顶




绯闻



什么绯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