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球迷!
发起人:黑羊  回复数:2   浏览数:2536   最后更新:2010/06/23 10:32:18 by 黑羊
[楼主] 各各cn 2010-06-21 23:22:18
文/一 一

6月18日,为期一周的“燃烧吧!小宇宙!——广州美术学院07美术史书展”在广州购书中心尚文馆开幕。上午10:30开幕式正式开始,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广东人民社副社长卢家明,岭南美术出版社教村室主任李建军,岭南美术出版社发行室主任陈建国,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员周凤甫,广州美术学院教师樊林、吴杨波、胡斌、刘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薛雁。此次开幕式由吴杨波主持,期间多位嘉宾发言表达了他们作为观众对此次书展的看法。期间美院的同学也纷纷加入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向大家介绍自己编辑的图书,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


在这次讨论中樊林老师参加过历届的美术史书展,她表示,这十几届的书展下来,书籍的内容越来越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人情感,同时内容尺度越来越大。策展人之一肖路指出,这次给同学做书的时间有限,展览中的书有许多是未完成的。不过虽然书是未完成的,但是里面的书背后的人是完整鲜活的。他做的书是他与各个作者的访谈,他希望以此揭示的每一本书背后的故事。


广州购书中心

尚文馆

身处在书城六楼的尚文馆不大容易被找到,正因如此,这方小小的空间才显得特别清幽。进入展场,一面彩色的前面映入眼帘,与展台上面书本丰富多彩的封面相印成趣。本次书展作品的种类繁多,既有从未出版的学术类读物,又有极具美院学生特色的休闲类读物,形式包括文集、小说、回忆录、绘本、摄影集等等,囊括文学、历史、艺术、饮食、生活、时尚等主题;每本书除了反映同学们的专业编辑水平外,更是反映这批“80后”的美院美术史系学生的精神现状和生活方式。观众在展台前伴着舒服音乐挑挑拣拣,捧一本本自觉有趣的书翻翻,偷得浮生半日闲,别有一番趣味。

观众喜欢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策展人阙正纲先生表示他对有意义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最喜欢的书是《后岭南谈话录》和《晒》,他认为表达自我情感的书籍对自己有意义但是对他人的意义不大,观众不一定感兴趣。

《艺术与收藏》杂志的艺术总监罗彦筠女士喜欢《28天身体日历》与《晒》这两本书,她以市场的角度评价这两本书做得比较专业,稍作修改可以出版了。

广州美术学院的胡斌老师对《女生宿舍》、《爸爸写给妈妈的信》这两本书感兴趣,他说这两本书和他平时购买的书籍都不一样,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的书比较有趣。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员周凤甫先生表示没有特别喜欢的一本,因为自己的年龄都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们的父亲辈了,内容上有些不是很明白,但是对这个展览的形式很感兴趣,觉得办得很有意思。


展场一隅

临近中午时的竞拍游戏成为了此次书展的高潮,各方观众竞相参与其中,热闹非凡。随着同学担当的拍卖师一次次锤落定音,几家欢喜几家“愁”——为得到自己喜欢的书高兴者有, 为错失自己想要得到的书而惋惜者亦有。




拍卖会进行中

《南方油画》主编兼此次编辑课程任课老师吴杨波表示:“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为了对课程的作业进行简单的展示,而是通过展示,使同学们与外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接受外界的审阅、让外界对其进行评价比老师单纯的打分数要有意义得多。”

此次展览作品的作者是一群标榜为“最后的八零后”的年轻人,他们目的不仅仅在于展现自己的才思,他们更志于以美院独一无二的创意给广大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传播一种新的阅读理念。书,要有读者的阅读方能称之为“书”,他们所企望的不仅仅是浅层的翻阅,而是通过阅读所产生深层的交流,并期待这一阅读平台既能萌发创意灵感的交汇有能孕育学术思想的交锋。


展台上的作品

在这次展览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不论是所谓的“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的观众都在展场里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点,不一定是书本的内容,也可以是书本的排版、封面设计以及整本书的理念,甚至是对整个展览的形式感兴趣。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标准,每个时代的人都试图描述他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常常能在各种媒体上耳闻目睹不同年代的人隔空对骂,此次展览的作者们以“八零后”的姿态呈现了他们的作品,接受人们的评判,这并不容易。任何年代的人们在观察生活时所使用的镜片都不同于其他年代的人所使用的,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透过镜片观察的,我们从来就不指望人们弄清楚自己镜片的度数,也找不出一个能胜此任的眼科大夫——谁又有资格此进行评判?我们需要的是互相理解。

面对的这些作品,人们能感受到作者们的跃跃欲试和热情,并且能获得愉悦的感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