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第六讲:到农村去——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可能
发起人:iberia_798  回复数:0   浏览数:2459   最后更新:2010/05/28 16:58:26 by iberia_798
[楼主] nicole3366 2010-05-28 16:58:26


“我一直以来不认为艺术和创造这个词有多少关系,艺术是我的一种经历。反过来说就是,通过我的工作来了解我自己。在我看来“身体”远比艺术复杂的多,我的工作就是呈现这种复杂性,这是最美妙的。”—— 杨茂源
“2010杨茂源作品展”是北京今日美术馆在2010年推出的重要艺术家个展之一。展览作品既包括2009年杨茂源于意大利美第奇博物馆展出的大理石雕像新作,亦有近几年来创作的装置、纸上作品等;这次展览将较全面地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工作、创作状况。
杨茂源善于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历史遗存作为创作的精神来源,其作品通常是对精神、内外部和谐及生命存在渴求深层内涵的表述,他感兴趣问题是艺术如何产生精神力量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传播这种精神力量。
在杨茂源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马和羊是经常出现的形象。通常,羊与马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亦有相同的寓意:它们是文明的诞生和毁灭的重要见证者;作为游牧者及定居者的隐喻,在文化和创造中亦有特别含义。杨茂源的作品中,羊和马的形状变成膨胀的圆形,作为事物的终极形态----圆形消解了马和羊的通常形态而呈现为一种异样的文化感。充气马和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艺术创作的态度——他通过对心理学中的“原形”概念的运用,来指出艺术思考的谱系和独特性。
这种思考方法也用于石膏像创作。在中国的艺术学院中教育中,临摹名作或石膏像是一种基础行训练。杨茂源将这一中国艺术教育的规范作为他的大理石雕塑的出发点,通过打磨棱角,使其变的“圆滑”来修改原型,同时在此,艺术家也怀有消解了欧洲文化强势态度的意味——西方文化对于圆形是完美的概念的坚持。
杨茂源在其工作及作品中正是试图建立一种本体的文化态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