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798art.org/news/893.html
2010北京798艺术节 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征集方案
2009年北京798艺术节成功举办了首次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引发业内、媒体、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这些年轻人展现给我们新一代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全新的理念。2010北京798艺术节将秉承去年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的成功经验,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向两岸四地的华人及华人艺术机构进行征集。
2010年北京798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将以“塑造未来Cultivating the future” 为主题。“塑造未来”是798艺术节第一次将艺术的教育功能性问题抛给艺术家,由艺术家对大众进行宣讲和解答。强调艺术或当代艺术社会性和功能性,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儿童就是“未来”。当越来越多的母亲带着孩子到798,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798,798艺术区承载越来越多的精神追求和美感需求的使命。试想,当代艺术对10年或20年以后的社会方方面面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育人的本身亦会带给艺术家自我觉悟。
本届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征稿的方式:从收到的作品方案中,青年艺术家评审委员会选出30名艺术家的作品在798艺术节期间展出,参展作品录入《2010北京798艺术节画册》。并在艺术节期间进行评选活动,设年度798艺术节特别奖、一等、二等、三等奖各1名。同时,由媒体评出媒体大奖1名。
? 主办单位: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 评审委员会:(按拼音顺序排序)
程昕东、龚继遂、郭晓彦、冷林、夏季风、殷双喜、赵力、朱其、朱青生
● 筹备办公室:
李慧旻 贺瑶
● 展期:
2010年9月18 日一10月17日
● 展出地点:
798创意广场?金属库
● 奖项设置:
特别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20000元。
一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15000元。
二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10000元。
三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5000元。
(评奖办法:由评审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
媒体大奖:1名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
(评奖办法:由媒体代表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
● 作品征集:
(一)征集范围:
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华人青年艺术家均可以个人身份报名参加,同时亦接受个人或机构推荐报名。
(二)作品提交方式:
A.展厅部分:艺术家需向艺术节组委会提交两套作品方案。
① 符合展览主题现成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综合材料、雕塑、装置、Video、摄影以及其它适合在展览场地展出的艺术作品。
② 根据展览主题及展示空间提交方案草图和说明性文字。在展示空间现场完成。
B.互动部分:从艺术家提交方案中,选出适合于观众互动的项目,在展览开幕当天,以及艺术节中的周末时段,向观众宣讲。
(三)作品规格:
平面作品(连框)不大于300cmX300cm,不小于80cmX50cm;雕塑与装置作品不大于400mX400cmX400cm;Video作品提交DVD视频光盘。
● 报名方法:
(一)征集时间:
2010年5月20日—6月30日(含当日)
(二)报名方式:
a. 登陆798艺术区官方网站www.798art.org 下载报名表格,并填写真实信息。
b. 报名资料(包括电子版报名表及作品电子图片)一律以光盘形式邮寄快递至筹备办公室(地址见后)。
c. 作品电子图片文件须是全部作品的完整图片(系列作品请处理在一张图片内),格式仅限jpg或tiff,画面大小约210mm×297mm,分辨率为300dpi。
● 入选作品寄送:
(一)作者寄送的参展作品应与主办方通知的入选作品一致。如因客观原因,作者不能寄送入选作品,应该提前告知主办方,由艺术委员会决定是否保留作者的参展资格,及是否允许作者寄送另外的作品。
(二)所有入选作品必须由作者本人或作者委托的物流公司,在主办方规定时间内,运送到指定地点。未按期送达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参展。(届时主办方将公布寄送作品的时限与地址;作品寄送费用由参展者自理;寄送时间以当地到货时间为准)。
(三)平面作品必须托裱,装无玻璃框、覆膜。
● 作品收藏:
获奖作品将被活动主办方收藏,不再另付酬劳。
作品被收藏后,不允许更换或借出复制作品。
● 作品退还
由作者自取,主办方不负责寄送作品。
● 本次活动不收参展费,主办单位有权对所有入选方案进行复制、刻录光盘;在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宣传中使用;并可在艺术节画册、798非赢利性宣传品和宣传活动中使用。可在部分活动中署作者名,但不另付酬劳。
● 参展作品所涉及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主办方将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联系方式:
邮箱: 798artcenter@gmail.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798艺术节青年展”)
联系人: 李慧旻
电话: 010-59789881转601/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B15楼798艺术中心(706大厂房)
邮编:100015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798艺术节组委会
2010年5月18日
2010北京798艺术节 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征集方案
2009年北京798艺术节成功举办了首次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引发业内、媒体、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这些年轻人展现给我们新一代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全新的理念。2010北京798艺术节将秉承去年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的成功经验,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向两岸四地的华人及华人艺术机构进行征集。
2010年北京798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将以“塑造未来Cultivating the future” 为主题。“塑造未来”是798艺术节第一次将艺术的教育功能性问题抛给艺术家,由艺术家对大众进行宣讲和解答。强调艺术或当代艺术社会性和功能性,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儿童就是“未来”。当越来越多的母亲带着孩子到798,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798,798艺术区承载越来越多的精神追求和美感需求的使命。试想,当代艺术对10年或20年以后的社会方方面面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育人的本身亦会带给艺术家自我觉悟。
本届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征稿的方式:从收到的作品方案中,青年艺术家评审委员会选出30名艺术家的作品在798艺术节期间展出,参展作品录入《2010北京798艺术节画册》。并在艺术节期间进行评选活动,设年度798艺术节特别奖、一等、二等、三等奖各1名。同时,由媒体评出媒体大奖1名。
? 主办单位: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 评审委员会:(按拼音顺序排序)
程昕东、龚继遂、郭晓彦、冷林、夏季风、殷双喜、赵力、朱其、朱青生
● 筹备办公室:
李慧旻 贺瑶
● 展期:
2010年9月18 日一10月17日
● 展出地点:
798创意广场?金属库
● 奖项设置:
特别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20000元。
一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15000元。
二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10000元。
三等奖:1名 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奖金5000元。
(评奖办法:由评审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
媒体大奖:1名奖励获奖证书、《2010年798艺术节画册》1册。
(评奖办法:由媒体代表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
● 作品征集:
(一)征集范围:
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华人青年艺术家均可以个人身份报名参加,同时亦接受个人或机构推荐报名。
(二)作品提交方式:
A.展厅部分:艺术家需向艺术节组委会提交两套作品方案。
① 符合展览主题现成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综合材料、雕塑、装置、Video、摄影以及其它适合在展览场地展出的艺术作品。
② 根据展览主题及展示空间提交方案草图和说明性文字。在展示空间现场完成。
B.互动部分:从艺术家提交方案中,选出适合于观众互动的项目,在展览开幕当天,以及艺术节中的周末时段,向观众宣讲。
(三)作品规格:
平面作品(连框)不大于300cmX300cm,不小于80cmX50cm;雕塑与装置作品不大于400mX400cmX400cm;Video作品提交DVD视频光盘。
● 报名方法:
(一)征集时间:
2010年5月20日—6月30日(含当日)
(二)报名方式:
a. 登陆798艺术区官方网站www.798art.org 下载报名表格,并填写真实信息。
b. 报名资料(包括电子版报名表及作品电子图片)一律以光盘形式邮寄快递至筹备办公室(地址见后)。
c. 作品电子图片文件须是全部作品的完整图片(系列作品请处理在一张图片内),格式仅限jpg或tiff,画面大小约210mm×297mm,分辨率为300dpi。
● 入选作品寄送:
(一)作者寄送的参展作品应与主办方通知的入选作品一致。如因客观原因,作者不能寄送入选作品,应该提前告知主办方,由艺术委员会决定是否保留作者的参展资格,及是否允许作者寄送另外的作品。
(二)所有入选作品必须由作者本人或作者委托的物流公司,在主办方规定时间内,运送到指定地点。未按期送达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参展。(届时主办方将公布寄送作品的时限与地址;作品寄送费用由参展者自理;寄送时间以当地到货时间为准)。
(三)平面作品必须托裱,装无玻璃框、覆膜。
● 作品收藏:
获奖作品将被活动主办方收藏,不再另付酬劳。
作品被收藏后,不允许更换或借出复制作品。
● 作品退还
由作者自取,主办方不负责寄送作品。
● 本次活动不收参展费,主办单位有权对所有入选方案进行复制、刻录光盘;在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宣传中使用;并可在艺术节画册、798非赢利性宣传品和宣传活动中使用。可在部分活动中署作者名,但不另付酬劳。
● 参展作品所涉及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主办方将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联系方式:
邮箱: 798artcenter@gmail.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798艺术节青年展”)
联系人: 李慧旻
电话: 010-59789881转601/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B15楼798艺术中心(706大厂房)
邮编:100015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798艺术节组委会
2010年5月18日
2010北京798艺术节 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的策展理念简述
策展人 邓大非 何海
关于所谓的“当代艺术”的定义或本质,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已经有太多的争论和说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而我们在这次展览中决定不去纠缠艺术或当代艺术是什么,转而看看艺术或当代艺术曾经作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还能做什么。
在对于整个艺术史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空中,在艺术体现出各种方方面面的价值之外,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却始终伴随其左右。这一功能在前现代艺术中更多地通过作品内容来传达,在现代艺术中往往以其形式语言实验的力量来达到人的自我质疑、反省和觉悟(也许对大众有距离,但对艺术家自己来说绝对有效)。而在当代艺术中,教育的形式本身也可以成为作品的形式。这样,我们看到艺术的教育功能可能(不是必然地)具有丰富层次:表面形式的层次,艺术家观念表述的层次,以及观众的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这事实上也包括艺术家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在这样的层面上教育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自我教育。相比前两个层次,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上的教育更加重要,因为这才是当代艺术作为语言实验的艺术的意义所在,在这一点上,当代艺术可以被看作现代主义的延续,也可以和实验艺术同义。
面对中国当下经济腾飞,精神彷徨的现实,面对中国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认为艺术的教育功能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应当成为艺术家们的责任。尽管我们已经辨明,艺术的教育功能不一定以教育的形式或教育的观念表现出来,只要是真正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乃至优秀的现代艺术作品和前现代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但在本次展览中,为了突出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这一主题,我们比较侧重于那些采用了教育的形式与观念的艺术家。
我们在这次展览中提出教育的问题,旨在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的关系。在艺术中思考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在教育中反省艺术的目标。最终呈现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以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也可以是以教育的面貌展现的艺术,既包括了具体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同样可能是针对教育问题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们除了提交已经完成的作品,还需提交在展览现场以教育的形式与观众现场互动的方案,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艺术和教育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特殊形式来重申:无论艺术还是教育,它们最终都应该指向人自身的塑造完形,这关乎我们的未来。
策展人 邓大非 何海
关于所谓的“当代艺术”的定义或本质,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已经有太多的争论和说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而我们在这次展览中决定不去纠缠艺术或当代艺术是什么,转而看看艺术或当代艺术曾经作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还能做什么。
在对于整个艺术史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空中,在艺术体现出各种方方面面的价值之外,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却始终伴随其左右。这一功能在前现代艺术中更多地通过作品内容来传达,在现代艺术中往往以其形式语言实验的力量来达到人的自我质疑、反省和觉悟(也许对大众有距离,但对艺术家自己来说绝对有效)。而在当代艺术中,教育的形式本身也可以成为作品的形式。这样,我们看到艺术的教育功能可能(不是必然地)具有丰富层次:表面形式的层次,艺术家观念表述的层次,以及观众的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这事实上也包括艺术家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在这样的层面上教育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自我教育。相比前两个层次,自我本性觉悟的层次上的教育更加重要,因为这才是当代艺术作为语言实验的艺术的意义所在,在这一点上,当代艺术可以被看作现代主义的延续,也可以和实验艺术同义。
面对中国当下经济腾飞,精神彷徨的现实,面对中国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认为艺术的教育功能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应当成为艺术家们的责任。尽管我们已经辨明,艺术的教育功能不一定以教育的形式或教育的观念表现出来,只要是真正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乃至优秀的现代艺术作品和前现代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但在本次展览中,为了突出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这一主题,我们比较侧重于那些采用了教育的形式与观念的艺术家。
我们在这次展览中提出教育的问题,旨在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的关系。在艺术中思考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在教育中反省艺术的目标。最终呈现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以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也可以是以教育的面貌展现的艺术,既包括了具体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同样可能是针对教育问题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们除了提交已经完成的作品,还需提交在展览现场以教育的形式与观众现场互动的方案,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艺术和教育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特殊形式来重申:无论艺术还是教育,它们最终都应该指向人自身的塑造完形,这关乎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