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靖 来源:艺术国际
联系图片社 第一个十年代表作品集1976-1986(10幅之一)(“约翰列侬与大野洋子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拍摄于当天下午,在一个能够俯瞰到中央公园的房间里。就在那天晚上,Lennon在回家路上被一名狂热的崇拜者所枪杀。这张照片如同Lennon最后的吻别” ——摄影师Annie Leibovitz)
一百六十多年前,摄影术在法国诞生。影像艺术进入拍卖市场在西方仅三十多年。2006年,华辰影像专场高调登上中国拍卖市场的舞台,欢呼和激情过后,以华辰为典范的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已渐渐步上理性的征途……在市场和学术的双重迷雾中,或许,中国影像正在酝酿一场属于自身的启蒙运动。
高靖:作为影像独立专场的创始人,您是在什么背景下有这个革命性的创举的?
李欣:这也是时代造就的,当时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么多历史的赋予。从06年到现在,影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人想在这个地方有所作为,机会更多,空间更大。在德国留学生活的五年中开阔了很多视野,由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转到文化产业。我自己很少拍照,但我对好的照片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情愫,著名摄影师布列松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我时常感动于那些被摄影师抓住的“决定性瞬间”。
回顾06年之前的中国收藏市场,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找老照片得到古籍善本或杂项里去找,找当代的照片得到油画中去找。影像作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艺术门类却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从业人员很难对摄影方面的问题有一个完满的答复,各种力量的投入都太薄弱,这对影像文化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呢,用两年多的时间来做各方面的准备和考察,找一些机构来商谈推动这个事儿,也是个缘分,就碰到了华辰老总甘学军,他愿意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我们一拍即合,席间就促成了这件事,一顿饭的时间就把影像拍卖专题变成了影像专场,组建影像部,组织专人对影像进行学术和市场的探究。2006年11月23日的影像拍卖是中国第一场,也是亚洲第一场。日本、台湾在影像产业这块是比较发达的,但都没有一个影像专场,香港SOTHEBY,它也有影像,也是夹杂在别的板块里。也因为做这个事,连续好几年被摄影媒体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一年,华辰被雅昌艺术网评为十大最有影响力的拍卖公司之一。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华辰拍卖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影像从一个从属地位,脱颖而出,成立了独立的专场。真正的意义可能在这儿。
高靖:影像拍卖和别的艺术门类的拍卖在操作流程上有什么不同?
李欣:影像拍卖在最初的时候不容易?就是在操作流程上确实有影像的特殊规范,特别是法律法规方面。06年秋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专家委员会,研究影像拍卖的法律法规问题,我们的合同和别的部门的合同都不一样,在法律法规的探索上也进入了影像拍卖的法律史,这个合同也适用于后来的拍卖公司。影像牵涉到肖像权,著作权,版权,物权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肖像权的问题,还引起过一场很轰动的官司,这也是为什么影像拍卖会发展得慢,这些层面比别的门类都更复杂。
高靖:国内影像拍卖目前是只有图片,没有VIDEO?
李欣:目前只有图片,其他都在计划当中,不光图片和VIDEO,还有胶片拷贝,只要跟影像有关联的,都会把它放进来,这样将来会成为一个体系,对市场对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资料库。像我们的图录,在业内评价很高,理论家,批评家,藏家很多人作为重要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一些机构每年都要索要,最初是全球知名的ART PRICE,它主动来找我们,要把我们每年的拍卖图录作为艺术市场拍卖指数的基础数据,据我所知在当初国内拍卖行这是罕见的,是对我们专业程度的认可。08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做了“西班牙55天”有40多名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参加的展览,并收藏了这些作品,其中一大部分就是根据华辰拍卖图录来选,收藏的价格也是参考了我们的成交价格。
高靖:中国影像市场的价格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李欣:开始我们的参照系数是SOTHEBY和CHRISTIE,强调要在操作规范上与国际接轨,我是希望一个行业在起步的时候就是自律的,有标准的。影像本是无国界,只是在市场的历史上,我们的发展阶段与它们有一些差距,它们的影像市场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六七十年代初刚起步的时候,影像也并没有进入主流,一张作品的价格可能也就是几十美金,很可悲,最高的也就是一两百美金。中国目前无论市场价格或门类每年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的推动精品会越来越多。比如布列松的作品,最初的时候,也就几千就到头了,现在就大不同了,随着影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你想花几千买布列松的作品,不可能。
同时,我们也会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摄影师创作的心路历程,他的知名度,在摄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价格体系的一个参照,包括你的制作成本和创作成本,都会形成一个市场的参考值。如果是从来没有做过市场的艺术家,我们会请他先自报一个价格,他对自己肯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有一个基本定位,但这肯定是不够专业的,因为任何一个艺术家和委托人,他都希望在这个市场里是有一个高回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专业知识,给它做一个市场的评价,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07年把国外的知名摄影人的作品引入国内市场,实际也是给国内的艺术家一个最基本的参考值。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有很强操作性的影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有四个部分:艺术家的价格、艺术品的制作成本、艺术创意的估价和市场需求。这里就不展开了,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高靖:中国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二级市场走在了一级市场的前面。
李欣:其实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级市场如果发展成熟,发展的好的话,它一定能推动二级市场,最起码拍卖行就能从一级市场直接拿东西来拍卖,我们很愿意拿到各方面都成熟的作品。无论制作、摄影师的人品、市场的成熟度各方面一级市场都给你把好关了,一切会变得很简单。但是到目前,我们的一级市场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强烈需求。就像06年如果我们不做第一个影像专场拍卖,别人也会做,因为是市场需求,大势所趋,只是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我们可以回顾这种反推动作用,在06年第一次拍卖的时候,摄影画廊只有屈指可数的2-3家,后来有了拍卖这个二级市场以后,就出现了很多家摄影画廊,还有只经营当代艺术的艺廊,也开始经营影像作品了。但从市场角度还是不够,因为影像是下一个未来啊!三年前有一个统计,摄影爱好者是800万人,现在岂止这么多。这些人里面,有从兴趣爱好转为职业的,他们都等着这家画廊,画廊还跟经营者有关系,经营者如果只好当代艺术,别的都看不上,那别的就进不来这门,市场就会很怪异。有的老艺术家拍一辈子只有一张传世作品,如果进入画廊那肯定就做死了,画廊是要考虑自己生存的,但这种现象一直被忽略了。有一次艺术家本人跟我聊,说有了影像拍卖后,我三个月的成交量是以前两年的成交总和。
高靖:我有一个略微不同的看法:两个市场并置的话,肯定会有一个竞争的关系,而二级市场它在更高端的意义上运作,也相对会有更多优势?
李欣: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在中国情况有些特殊,为什么华辰拍卖能成功?我们后面有一个团队!他们对摄影有一个很全面的把握,对摄影的技术技法、理论上都有很好的界定,可以说拥有操作一级市场的能力。我明白你是说我们可能抢了一级市场的饭碗,但现在真实状况是:很多我们挖掘出来的艺术家,只要进入我们的拍卖图录,只要参加了一次华辰影像拍卖,这个摄影人很快就被画廊看上签了。在影像市场的初期,我们成了植树者,很多画廊在我后面等着纳凉。在国外比如SOTHEBY和很多拍卖公司,它自己是有画廊的,它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你能挖掘出一个好的艺术家靠的是专业的团队。因为中国的情况不同,是做不了代理的。辛苦挖掘出来的艺术家,后来的成果就可能归了一级市场。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一级市场不起来,很难。现在中国的一级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经营者的管理,眼光,制作水平和国外一流的画廊还有差距。我们也开始回归了,较少地涉及一级市场,主要是提提建议,将我们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二级市场。
高靖:当代影像在国内拍卖市场是什么状况?当代的表现与传统和纪实作品似乎有很大反差?
李欣:很多人从拍卖结果有一个推断,觉得华辰只做纪实的,其实不是。拍卖公司其实就是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让任何价值、学术和个人口味得到市场的体现。当代的藏家大多是国外的,国内的很少,这跟国外七十年代那段特殊酝酿时期有关系。影像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需要大量的理论家,批评家,特别是当代艺术,需要正确的引导。从一开始我就做当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代几位艺术家和我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国外卖很高的价,你说我把人家作品拿进来了,没有藏家接,这怎么对得住朋友。中国的藏家其实有很多不是真正的藏家,是投机家,跟风,所以还是市场不到,氛围不到你硬上的话,藏家他看不懂,他没法认可。从市场的反应来说纪实类的东西稳定一点,因为价位还很低很低。当然,国内目前的拍卖情形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对艺术品接受程度的真实反映。我个人的观点: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随着市场的崛起,包括理论和操作层面都不断完善,理想状态下传统纪实和当代影像一定是并驾齐驱的,是两条平行线。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高靖:有人亲切地称您为“影像收藏的布道者”,在中国影像拍卖之路上,五年来您一直执着探索,带领您的团队做了很多学术梳理,所到之处更是不遗余力地传播。
李欣:(笑)谢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天跟一个著名摄影师聊天也说道:人,尤其是到了中年,有些事是你愿意做的,而且在做事的同时,对社会有一些贡献,能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不过,一开始是商业的考虑较多,现在,社会责任越来越大。
07年华辰做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从收藏的输出环节到法律法规到学术梳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市场的展望等,对影像拍卖做了整体的梳理,出了一本文集。今后我们做当代影像的系统梳理,包括作品、评论家和藏家各方面,也正在找投资人,这个投入会更大,但一定要有人走到前面去做这些背后的繁琐工作才会有推动。比如老照片,你越梳理就越发现:没有一个完整的摄影史,有大量在中国摄影史,艺术史、视觉传播史上很有地位的人和事,都被忽略和屏蔽了。还有,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摄影师一定要纳入到世界摄影师的行列,需要有人做这个事,有人来梳理,大量的资料,需要人做补充,随着我们的挖掘,对社会也越来越有帮助。
这些年我开始做普及教育,这很基础也很重要。每年都会在北京、平遥、上海、河南、浙江、厦门、云南等地,以及高校和摄影学校去开设讲座。现在,只要我的时间允许,我的精力能达得到,我都去,我不考虑个人报酬,只要他们把我运到那儿就可以。一开始做组织者,但因在市场的第一线,有很多重要的市场的信息可以直接反馈给他们,很多摄影师希望知道怎么能够进入到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两个市场的转换是一个什么过程,要做哪些准备?面对藏家需要告诉他们如何收藏摄影作品,摄影作品的潜质在哪儿,藏品怎么保存、保养,市场怎么去选择,未来市场的期望值是怎样的,基本的回馈点在一个什么样的百分比?……把现实所需要的资讯都传播给他们。
到过那么多地方,接触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最令我感慨是:影像拍卖的从业人员太少,或者说像我这样认真投入的从业人员就更少,而我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以前有人曾说,其他拍卖公司进来了,竞争来了什么的。其实有竞争才好,有竞争才有进步。你老唱独角戏不好,一个是能力有限,呼声有限。需要大量的推动和梳理,到现在比较欣慰的是,有十几家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他们通过市场也来关注影像。无论过去还是当下的作品,流走了就没有了。
高靖:今年的影像拍卖会有什么新的面貌?春拍有什么美好的期待么?
李欣:华辰影像春拍预计五月开始。今年影像专场可能只有华辰一家。嘉德对影像一直都很有兴趣,保利、匡时依旧会放在大的板块里。从目前的情况看,收件很乐观,数量会以往多,已收入怀中的佳作不少,尤其是在中国摄影史有重要地位的作品逐渐显现出来了。今春会有几个专题,如立体照片专题,个人收藏专题,原版照片专题。特别是约翰.汤姆逊(John Thosom)《中国和中国人画报》(llustration of China and people)采用凹版印制的方式,展示了二百幅他拍摄的中国照片精品,每幅照片都有记录式的文字说明,开创了利用摄影制版印刷方式向西方大规模介绍报道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先例,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成为世纪摄影传播史上的一段佳话。
高靖:让我们翘首期待华辰在2010年为历史写下新惊喜。
祝愿中国影像市场的平行线之年早些到来!

联系图片社 第一个十年代表作品集1976-1986(10幅之一)(“约翰列侬与大野洋子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拍摄于当天下午,在一个能够俯瞰到中央公园的房间里。就在那天晚上,Lennon在回家路上被一名狂热的崇拜者所枪杀。这张照片如同Lennon最后的吻别” ——摄影师Annie Leibovitz)
一百六十多年前,摄影术在法国诞生。影像艺术进入拍卖市场在西方仅三十多年。2006年,华辰影像专场高调登上中国拍卖市场的舞台,欢呼和激情过后,以华辰为典范的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已渐渐步上理性的征途……在市场和学术的双重迷雾中,或许,中国影像正在酝酿一场属于自身的启蒙运动。
高靖:作为影像独立专场的创始人,您是在什么背景下有这个革命性的创举的?
李欣:这也是时代造就的,当时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么多历史的赋予。从06年到现在,影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人想在这个地方有所作为,机会更多,空间更大。在德国留学生活的五年中开阔了很多视野,由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转到文化产业。我自己很少拍照,但我对好的照片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情愫,著名摄影师布列松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我时常感动于那些被摄影师抓住的“决定性瞬间”。
回顾06年之前的中国收藏市场,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找老照片得到古籍善本或杂项里去找,找当代的照片得到油画中去找。影像作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艺术门类却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从业人员很难对摄影方面的问题有一个完满的答复,各种力量的投入都太薄弱,这对影像文化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呢,用两年多的时间来做各方面的准备和考察,找一些机构来商谈推动这个事儿,也是个缘分,就碰到了华辰老总甘学军,他愿意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我们一拍即合,席间就促成了这件事,一顿饭的时间就把影像拍卖专题变成了影像专场,组建影像部,组织专人对影像进行学术和市场的探究。2006年11月23日的影像拍卖是中国第一场,也是亚洲第一场。日本、台湾在影像产业这块是比较发达的,但都没有一个影像专场,香港SOTHEBY,它也有影像,也是夹杂在别的板块里。也因为做这个事,连续好几年被摄影媒体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一年,华辰被雅昌艺术网评为十大最有影响力的拍卖公司之一。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华辰拍卖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影像从一个从属地位,脱颖而出,成立了独立的专场。真正的意义可能在这儿。
高靖:影像拍卖和别的艺术门类的拍卖在操作流程上有什么不同?
李欣:影像拍卖在最初的时候不容易?就是在操作流程上确实有影像的特殊规范,特别是法律法规方面。06年秋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专家委员会,研究影像拍卖的法律法规问题,我们的合同和别的部门的合同都不一样,在法律法规的探索上也进入了影像拍卖的法律史,这个合同也适用于后来的拍卖公司。影像牵涉到肖像权,著作权,版权,物权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肖像权的问题,还引起过一场很轰动的官司,这也是为什么影像拍卖会发展得慢,这些层面比别的门类都更复杂。
高靖:国内影像拍卖目前是只有图片,没有VIDEO?
李欣:目前只有图片,其他都在计划当中,不光图片和VIDEO,还有胶片拷贝,只要跟影像有关联的,都会把它放进来,这样将来会成为一个体系,对市场对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资料库。像我们的图录,在业内评价很高,理论家,批评家,藏家很多人作为重要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一些机构每年都要索要,最初是全球知名的ART PRICE,它主动来找我们,要把我们每年的拍卖图录作为艺术市场拍卖指数的基础数据,据我所知在当初国内拍卖行这是罕见的,是对我们专业程度的认可。08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做了“西班牙55天”有40多名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参加的展览,并收藏了这些作品,其中一大部分就是根据华辰拍卖图录来选,收藏的价格也是参考了我们的成交价格。
高靖:中国影像市场的价格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李欣:开始我们的参照系数是SOTHEBY和CHRISTIE,强调要在操作规范上与国际接轨,我是希望一个行业在起步的时候就是自律的,有标准的。影像本是无国界,只是在市场的历史上,我们的发展阶段与它们有一些差距,它们的影像市场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六七十年代初刚起步的时候,影像也并没有进入主流,一张作品的价格可能也就是几十美金,很可悲,最高的也就是一两百美金。中国目前无论市场价格或门类每年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的推动精品会越来越多。比如布列松的作品,最初的时候,也就几千就到头了,现在就大不同了,随着影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你想花几千买布列松的作品,不可能。
同时,我们也会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摄影师创作的心路历程,他的知名度,在摄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价格体系的一个参照,包括你的制作成本和创作成本,都会形成一个市场的参考值。如果是从来没有做过市场的艺术家,我们会请他先自报一个价格,他对自己肯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有一个基本定位,但这肯定是不够专业的,因为任何一个艺术家和委托人,他都希望在这个市场里是有一个高回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专业知识,给它做一个市场的评价,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07年把国外的知名摄影人的作品引入国内市场,实际也是给国内的艺术家一个最基本的参考值。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有很强操作性的影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有四个部分:艺术家的价格、艺术品的制作成本、艺术创意的估价和市场需求。这里就不展开了,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高靖:中国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二级市场走在了一级市场的前面。
李欣:其实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级市场如果发展成熟,发展的好的话,它一定能推动二级市场,最起码拍卖行就能从一级市场直接拿东西来拍卖,我们很愿意拿到各方面都成熟的作品。无论制作、摄影师的人品、市场的成熟度各方面一级市场都给你把好关了,一切会变得很简单。但是到目前,我们的一级市场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强烈需求。就像06年如果我们不做第一个影像专场拍卖,别人也会做,因为是市场需求,大势所趋,只是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我们可以回顾这种反推动作用,在06年第一次拍卖的时候,摄影画廊只有屈指可数的2-3家,后来有了拍卖这个二级市场以后,就出现了很多家摄影画廊,还有只经营当代艺术的艺廊,也开始经营影像作品了。但从市场角度还是不够,因为影像是下一个未来啊!三年前有一个统计,摄影爱好者是800万人,现在岂止这么多。这些人里面,有从兴趣爱好转为职业的,他们都等着这家画廊,画廊还跟经营者有关系,经营者如果只好当代艺术,别的都看不上,那别的就进不来这门,市场就会很怪异。有的老艺术家拍一辈子只有一张传世作品,如果进入画廊那肯定就做死了,画廊是要考虑自己生存的,但这种现象一直被忽略了。有一次艺术家本人跟我聊,说有了影像拍卖后,我三个月的成交量是以前两年的成交总和。
高靖:我有一个略微不同的看法:两个市场并置的话,肯定会有一个竞争的关系,而二级市场它在更高端的意义上运作,也相对会有更多优势?
李欣: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在中国情况有些特殊,为什么华辰拍卖能成功?我们后面有一个团队!他们对摄影有一个很全面的把握,对摄影的技术技法、理论上都有很好的界定,可以说拥有操作一级市场的能力。我明白你是说我们可能抢了一级市场的饭碗,但现在真实状况是:很多我们挖掘出来的艺术家,只要进入我们的拍卖图录,只要参加了一次华辰影像拍卖,这个摄影人很快就被画廊看上签了。在影像市场的初期,我们成了植树者,很多画廊在我后面等着纳凉。在国外比如SOTHEBY和很多拍卖公司,它自己是有画廊的,它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你能挖掘出一个好的艺术家靠的是专业的团队。因为中国的情况不同,是做不了代理的。辛苦挖掘出来的艺术家,后来的成果就可能归了一级市场。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一级市场不起来,很难。现在中国的一级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经营者的管理,眼光,制作水平和国外一流的画廊还有差距。我们也开始回归了,较少地涉及一级市场,主要是提提建议,将我们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二级市场。
高靖:当代影像在国内拍卖市场是什么状况?当代的表现与传统和纪实作品似乎有很大反差?
李欣:很多人从拍卖结果有一个推断,觉得华辰只做纪实的,其实不是。拍卖公司其实就是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让任何价值、学术和个人口味得到市场的体现。当代的藏家大多是国外的,国内的很少,这跟国外七十年代那段特殊酝酿时期有关系。影像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需要大量的理论家,批评家,特别是当代艺术,需要正确的引导。从一开始我就做当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代几位艺术家和我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国外卖很高的价,你说我把人家作品拿进来了,没有藏家接,这怎么对得住朋友。中国的藏家其实有很多不是真正的藏家,是投机家,跟风,所以还是市场不到,氛围不到你硬上的话,藏家他看不懂,他没法认可。从市场的反应来说纪实类的东西稳定一点,因为价位还很低很低。当然,国内目前的拍卖情形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对艺术品接受程度的真实反映。我个人的观点: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随着市场的崛起,包括理论和操作层面都不断完善,理想状态下传统纪实和当代影像一定是并驾齐驱的,是两条平行线。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高靖:有人亲切地称您为“影像收藏的布道者”,在中国影像拍卖之路上,五年来您一直执着探索,带领您的团队做了很多学术梳理,所到之处更是不遗余力地传播。
李欣:(笑)谢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天跟一个著名摄影师聊天也说道:人,尤其是到了中年,有些事是你愿意做的,而且在做事的同时,对社会有一些贡献,能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不过,一开始是商业的考虑较多,现在,社会责任越来越大。
07年华辰做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从收藏的输出环节到法律法规到学术梳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市场的展望等,对影像拍卖做了整体的梳理,出了一本文集。今后我们做当代影像的系统梳理,包括作品、评论家和藏家各方面,也正在找投资人,这个投入会更大,但一定要有人走到前面去做这些背后的繁琐工作才会有推动。比如老照片,你越梳理就越发现:没有一个完整的摄影史,有大量在中国摄影史,艺术史、视觉传播史上很有地位的人和事,都被忽略和屏蔽了。还有,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摄影师一定要纳入到世界摄影师的行列,需要有人做这个事,有人来梳理,大量的资料,需要人做补充,随着我们的挖掘,对社会也越来越有帮助。
这些年我开始做普及教育,这很基础也很重要。每年都会在北京、平遥、上海、河南、浙江、厦门、云南等地,以及高校和摄影学校去开设讲座。现在,只要我的时间允许,我的精力能达得到,我都去,我不考虑个人报酬,只要他们把我运到那儿就可以。一开始做组织者,但因在市场的第一线,有很多重要的市场的信息可以直接反馈给他们,很多摄影师希望知道怎么能够进入到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两个市场的转换是一个什么过程,要做哪些准备?面对藏家需要告诉他们如何收藏摄影作品,摄影作品的潜质在哪儿,藏品怎么保存、保养,市场怎么去选择,未来市场的期望值是怎样的,基本的回馈点在一个什么样的百分比?……把现实所需要的资讯都传播给他们。
到过那么多地方,接触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最令我感慨是:影像拍卖的从业人员太少,或者说像我这样认真投入的从业人员就更少,而我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以前有人曾说,其他拍卖公司进来了,竞争来了什么的。其实有竞争才好,有竞争才有进步。你老唱独角戏不好,一个是能力有限,呼声有限。需要大量的推动和梳理,到现在比较欣慰的是,有十几家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他们通过市场也来关注影像。无论过去还是当下的作品,流走了就没有了。
高靖:今年的影像拍卖会有什么新的面貌?春拍有什么美好的期待么?
李欣:华辰影像春拍预计五月开始。今年影像专场可能只有华辰一家。嘉德对影像一直都很有兴趣,保利、匡时依旧会放在大的板块里。从目前的情况看,收件很乐观,数量会以往多,已收入怀中的佳作不少,尤其是在中国摄影史有重要地位的作品逐渐显现出来了。今春会有几个专题,如立体照片专题,个人收藏专题,原版照片专题。特别是约翰.汤姆逊(John Thosom)《中国和中国人画报》(llustration of China and people)采用凹版印制的方式,展示了二百幅他拍摄的中国照片精品,每幅照片都有记录式的文字说明,开创了利用摄影制版印刷方式向西方大规模介绍报道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先例,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成为世纪摄影传播史上的一段佳话。
高靖:让我们翘首期待华辰在2010年为历史写下新惊喜。
祝愿中国影像市场的平行线之年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