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感地球人:波士顿星战快闪族
发起人:菊花大侠  回复数:2   浏览数:2374   最后更新:2010/03/09 19:47:15 by guest
[楼主] oui 2010-02-26 16:08:27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为下一天排演,生存就是排演。

一切还在排演之中,一切尚悬而未决。



策展团队:
策 展 人:范迪安、李 磊、高士明
执行策划:高士明
助理策展:华 怡
展期:
2010年10月24日(周日)——2011年2月28日(周一)

共128天
开幕时间:2010年10月23日(周六)

在过去的两年中,全球资本遭遇了它的最新危机并又一次绝路逢生。与之相伴随的是,当代艺术也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全球性危机之中,这不是现代主义者那种创造性个体深处的精神危机,而是一种瘟疫般的世界性疲软,或者说,这是一种“系统病”——艺术体制的生产力远远大于个体的创造力,艺术家无法摆脱被艺术系统雇佣的感觉和“社会订件”的命运,到处是仿像和角色扮演。2010上海双年展将致力于追问:在现行的由国际话语、国际大展、世界博览会以及跨国资本所构成的无限-无缝链接的艺术系统中,如何摆脱这种艺术创造之僵局?如何在这个被全球资本主义俘获的“艺术世界”中发现其内在边疆?在“体制批判”和“社会参与”之外,当代艺术实践是否能够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

作为艺术与公众的交往空间,展览是超脱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一块飞地,它坐落于日常之中,又超出日常领域,它的存在方式与剧场相类。就当代艺术而言,展览就是其剧场。展览不但是艺术对日常世界进行表述-再现的剧场,也是艺术界自身的代议剧场。同时,展览首先是艺术之自治领域。在这个自治领域中,艺术家成为立法者,这是现代主义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但是,为什么艺术家对展览既渴望又心怀疑虑?为什么艺术家对展览的依赖令我们忐忑不安?对艺术家尤其是装置和影像艺术家来说,展览正在成为创作的第一现场,艺术家的工作被展览绑架为一种机制化创作。最近十年以来,甚至机制批判也早已成为一种机制化创作的套路。更有甚者,展览这个艺术自治领域、这块公共领域中的飞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生产、展示和消费的集散地……


另一方面,如果艺术果真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那么,展览的必要性何在?展览现场是否是艺术家工作的目的地?如果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交互主体性偶遇、共享和普遍的连接,是以团体对抗大众,以邻里关系对抗宣传,以千变万化的“日常”对抗被媒体-体制定制和买办的已蜕化为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那么,展览是否是这一对抗的基地?或者相反,作为艺术之自治领域的展览是否就成为了更广大更真实的日常交往空间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游乐场?


然而,展览却并非只是为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它不只是交往空间、发布空间或者实现空间,展览首先是创作空间。展览之悖论在于——展览之目的不就是为了展现那无法被展示之物吗?在每个时代,总有些东西是难以呈现的。这并不等于说,此难以呈现者是现成存在的,只是因为某种人为之限制而无法被公布。事实上,此难以呈现者在“呈现”之前并不存在,它生成于“呈现”。使不可见者可见的“呈现”不是反抗而是建构。展览也不是作品之发布而是事态之创生。正是在这里,展览同时成为剧场与“反剧场”。在布莱希特与阿尔托之后,再现之舞台已然崩塌,戏剧打破了它的自治状态,“剧”和“场”分离开来又重新闭合。


“剧”与“场”分离断裂之处,就是“排演”自我消除和自我拯救之所。“排演”是非正式的演出,是可反复的、抹去重来的实验;排演可以把任何场所变成剧场,也可以把剧场变成日常空间。在排演时刻,剧场不再是看与被看交接的命定之舞台,不再是把现实排除出去的再现空间,而是一个自我欣赏同时又被不断打断-拆穿的世界,排演是幕前与幕后的中间状态,也是剧场与日常的中间状态。


在伯格曼的影片《排演之后》中,一切至关重大的事情都发生在剧场之外,可排演的剧目和不可排演的生活(什么是不可排演的?政治、历史和……生活)穿插在一起。在《八部半》的结尾,费里尼将故事中的所有演员和角色摆上舞台,共同狂欢,他们既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他们自身(演员又何尝不是一种角色?)。这就是“排演”,一种演习,一种“表述的中间状态”,比表演更真切实在,更轻松写意,可以随时停顿,可以重新开始。


那么,展览是否是可排演的?艺术家为展览创作,是否如同演员为了演出而排演?展览开幕时刻就是艺术创作的最终完成吗?还是说,展览就是排演,展览必须是且只能是排演?
所有展览都希望成为一个结论,一次宣告,一次最终的演出,一场完美的戏剧。而实际上,它只是排演。因为进入剧场之时,所有的观众都带着“观众”之面具(在古希腊的剧场中,所有个性[personality]都只是差异之面具),流俗的剧场经验已经把工人、教师、商人、学生……这些无限差异之个体驯化为“观众”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在排演之时,排演之剧场是开放的,因为观众尚未临场,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排演的参加者。排演之剧场是开放的,还因为我们只是“艺术”这一史诗剧的排演者,艺术之决断本身即是历史之决断,历史没有终点线,艺术的历史尚悬而未决。


展览即是排演。与舞台演出相比,“排练场”更加日常化,但是,排演却也并不在日常之中,日常也早已经成为一个剧场,惟有在排演之中,我们才可以从此日常剧场中脱身,摆脱日常生活这座堡垒对个体的宰制,进入生命政治的解放时刻。

展览即是排演。戏剧演出并不能达到解放。因为表演在演出时走向完结,它成为一次性发生之事件,迅速地消融在日常之中。也因为在剧场中,观众只是从一场戏进入另一场戏,从一个梦进入另一个梦。我们并没有摆脱“剧中人”的身不由己状态,我们是集体梦境的陷落者,是被动的观众,被订制的他者。只有在排演中,观众作为主体之参与才得以施行。然而这是与所谓“社会参与”和“公共介入”相反的行动。后者是艺术家对社会的介入和参与,仿佛艺术家本来不在社会之中,艺术家进入日常之剧场,他或她相对于“公众”或社会仍然是居高临下的“主权者”(sovereign);而“排演”则是邀请大家进入我们的排练场,加入到艺术的生产中来,如同在排练场中,演员和灯光师、教师和学生、政治家和工程师一同登上舞台。此中关键在于:在“参与主义”的框架中,“公众”和“社会”都只是单数,而在排练场上,所有的排练者都被保持为无穷差异之个体,是“众人”(multitude)。


展览即是排演。“排演”是一种解放,因为一切尚处未定状态。在本届上海双年展的框架中,策展不是总结,不是调查或再现,而是组织排演。只要在排演之中,展览之剧场就尚未封闭,尚有其未来。今天,艺术体制的生产力远远大于个体的创造力,艺术家难以摆脱被艺术系统雇佣的感觉和“社会订件”的命运,到处是仿像和角色扮演。“排演”号召艺术界的同仁脱掉角色扮演的戏服,从机制化的艺术剧场中出走、从日常剧场中出离,成为那“未被定义者”,回到我们的排练场,进入到自发、自由的演习之中。

 
对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来说,“排演”并非某种展览形态上的隐喻,而是一种思考和运作的方法。双年展要做的,以“排演”作为策略,邀请艺术界的不同参与者: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博物馆长以及形形色色的受众们一起来到双年展这个排练场中进行排演,从而思考艺术实验和艺术体制之间、个体创造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
 
双年展将自身定义为“排演”,定义为一个反思性的表演空间。正如布莱希特所指出:“排演者不希望去‘实现’一个思想。他的任务是唤起和组织他者的创造性。排练就是试验,就是发掘出此时此刻的多种可能性。排演者的任务是揭露一切模式化的、俗套的、习惯的解决方案”。2010上海双年展的“排演”是艺术世界的自我排演,是不断地自我提醒和自我解放。以“排演”反对“表演”,以“排演”反对“生产”,以“排演”反对“话语实践”,策展人所做的,是划分和组织、集结和动员。


2010上海双年展拟邀请多家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双年展的国际“巡回排演”计划。同时,从“巡回排演”这个主题方向出发,我们将力图在策展方法和运营方式上进行制度创新,“巡回排演”计划中的十余位主要思想家、艺术家和策展人将组成国际团队,参与并且协助策展人进行双年展各流动站的学术研究和组织工作。


国际“巡回排演”预计从2010年5月开始,至9月底结束,共进行三站。该计划将邀请四十余位思想家、艺术家、策展人共同参与,强调话语生产与视觉生产的合一。每场“排演”持续一周,根据特定主题内容,以不同艺术机构为剧场,以当地艺术家正在进行中的作品为基本“剧情”,艺术家的调研文献和感性资料作为“道具”,展开其创作过程,打开艺术创作的暗箱,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排练场,并邀请思想家、策展人作为“演员”,以论辩、讲演、写作等方式共同参与艺术生产的排演过程,从不同角度开启封闭在个体创作中的多种可能性。“巡回排演”体现为一个创意实验室,艺术劳作的现实资源、艺术家的创意、艺术史的知识、艺术体制的限定、批评话语以及观众同时被搬上舞台,进入排演状态,并在排演中实现自我更新。



ART-BA-BA独家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沙发:1楼] guest 2010-02-26 16:50:34
老生常谈 牵强附会
[板凳:2楼] guest 2010-02-26 17:04:49
典型的高氏概念。
[地板:3楼] guest 2010-02-26 18:55:47
大家先替高师明开个艺术家名单爸,看看有谁?
[4楼] guest 2010-02-26 20:45:26
很有戏的主题,不过对艺术家要求很高嘛
[5楼] guest 2010-02-26 22:09:00
高士强,
[6楼] guest 2010-02-27 10:32:09
邱直接,吴山专
[7楼] guest 2010-02-27 11:13:59
高师名也被圈子化了。肯定是他圈子那帮人为主
[8楼] guest 2010-02-27 12:17:50
这叫利益化
[9楼] guest 2010-02-27 12:28:46

伪学术相互舔近亲乱搞的双年展
[10楼] ba-ba-ba 2010-02-27 13:02:21
7楼的,你是哪个圈子的?
[11楼] guest 2010-02-27 15:23:42

后感的杂碎们。没劲伪学术,伪知识的排演,后面是鸡鸣狗盗的利益瓜分。顶你小高真能爬啊。
[12楼] guest 2010-02-27 17:02:43
从超级资料里一个艺术家的里扒来的概念。他的录像作品“排演”就是反复的排练和预演,其他的作品也是本着这个思路做的。
[13楼] guest 2010-02-27 18:29:34
还有高士强+ 后感性
[14楼] guest 2010-02-28 01:13:06

装孙子的伪学术双年展
[15楼] guest 2010-03-01 15:23:53

上双就是国美的专利展,这帮人好比明朝的东西厂,似呼在搞学术,其实在玩权术。
这帮人没一个是艺术家。
[16楼] guest 2010-03-01 15:30:55
你说他们是为了什么玩学术呢?
[17楼] guest 2010-03-01 16:13:53
溜须拍马、升官发财,再被他人溜须拍马、升官发财。
如此循环往复,让他们的亲戚,亲戚的亲戚鸡犬升天
[18楼] guest 2010-03-01 16:17:11

小高原是邱的猴,现是国美带言人。可悲的拍马屁高手。要不爬的快吗。
[19楼] guest 2010-03-01 16:46:11

他们哪是在玩学术,他们是在玩权术
[20楼] guest 2010-03-01 16:57:44
张晴呢?
[21楼] guest 2010-03-01 17:01:34

张是装孙子
[22楼] guest 2010-03-01 17:46:13
高··要当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了。。。
凭什么???????????????????????????????垃圾,很装的SB
许哥咋办????????????????
[23楼] guest 2010-03-01 22:46:55
玩权术搞利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