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城市生态系统与北京798及其周边艺术区
发起人:李天笑  回复数:2   浏览数:2031   最后更新:2010/02/27 11:17:09 by guest
[楼主] 李天笑 2010-01-24 14:46:42



保护北京798周边艺术区的城市规划学理依据(一)

——在城市规划学理上审视当前艺术区拆迁的问题





在进入具体问题之前,我想先引出我在阅读西方城市规划学界思想和理论著述中至今让我感佩至深的一些话语:“……如果说在过去许多世代里,一些名都大邑,如巴比伦、雅典、巴格达、北京、巴黎和伦敦,都曾经成功地主导过他们各自国家民族历史的话,那首先是因为这些大都城都始终能够成功地代表各自的民族历史文化,并将其绝大部分流传给后世”;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引刘易斯·芒福德语)。

国家经历了和在继续经历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在已经过去的100年里,在当前,在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有生之年,这变革之深、之艰、之漫长是任何个人所难以领悟和逆料的。

而当前大多数人至少应该知道:理性是建国几十年来血的教训得出的真知,尤其是要大拆大建的时候更需要理性(建国后拆除北京城墙、文革时荒诞的“破四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捣毁乃至毁灭等等还历历在目)。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了一百多年城市化的实践,在城市规划学界也凝结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和理论著述,这其中利弊得失的理性真知是中国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所应当借鉴的。面对当前大规模的拆迁潮,人们需要冷静下来理性地进行思考和论证,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笔者写下这些文字并非只是由于身处当前艺术区拆迁的影响和波及的范围之内,更多的是由于笔者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文化的相关研究,深感当前我们对城市化的理论把握和建设实践是有问题的。因此在这里对于当前艺术区拆迁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将在城市文化、社会文明等更广大的视野内展开,而避免囫于寸砖片瓦利益得失的个人主观意见。

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市个体的扩张,其实质必然是更多的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或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必然要完全或基本铲除这些土地上原有的一切呢?这又是否就意味着必然要大规模地拆迁呢?而这背后又是什么在控制着这种现象成为一种逐渐被大众所默认的自动的城市化模式呢?城市的形成、生长原本就如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按照政府决策者和专家的意志来划分和规定某片土地未来的用途和性质,推倒原有属于郊区或乡村社会区域结构中的一切,包括以各种方式遣散或赶走原本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包括当地人和长期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外来人,然后将土地卖给商人,最后让开发商将这片土地变得象他们开发的任何城区而就是不象这片土地原本自然生长出来的样子吗?城市是用来干什么的?城市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城市对人根本上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城市规划部门的决策者和专家规划出来的城市丧失了城市对人根本上应起到的作用,那么这个城市最终的结局会怎样?

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我们从城市规划学理上来审视当前艺术区拆迁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对北京自发形成的艺术区的形成动因、遭遇拆迁的深层原因、保护自发艺术区的价值和意义,保护自发艺术区的原则和具体规划方案从学理上进行论证和展开工作。



刘向华2010年1月21日于留听阁.
[沙发:1楼] guest 2010-02-01 05:15:0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