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独立影像论坛】12月27日郑毅作品《啄木鸟》放映交流会
发起人:猜火车咖啡馆  回复数:2   浏览数:2205   最后更新:2009/12/08 20:07:53 by 猜火车咖啡馆
[楼主] 面包超人 2009-12-05 20:35:52
由广州市政府全资投入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当地的“环保样本工程”,然而生活在附近的村民有着与上述表述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



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像一个卷曲的银色铁盒子,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永兴村的东侧,“盒子”上90米高的烟囱,吐着烟气,傲视着村庄与背后的小山。

这个焚烧厂被广州市政府称为“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日焚烧量1000吨,承担着全广州1/12的垃圾处理量。焚烧厂的烟囱冒出的是带着焦味的古怪气息,弥漫全村。

陈爱娣家就在离垃圾焚烧厂不足400米的永兴村第10社。进入她家时,她正在和邻居打牌。后来,这位50岁的女人说,这其实是她等待死亡的一种方式,因为她得了癌症。

她称,以前她的身体很好,但在李坑垃圾焚烧厂于2006年开始运转后,她的体质就每况愈下。2008年11月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已得了鼻咽癌。

她的回忆有些艰难。由于是鼻咽癌,她话一说多就痛,所以要靠不断地喝水,来缓解咽喉的疼痛。

她说:“我的病和垃圾焚烧厂有关系。我知道你不一定相信,那你可以去我们全社、全村看一看。”



致命的距离

在陈爱娣家斜对面,是范添仔家。范家距垃圾焚烧厂也不到400米。2009年10月29日白云区太和镇医院的检查显示,62岁的范添仔已得肺癌,是癌症晚期。

范添仔并不知道自已得了癌症。记者来的时候,他穿着军绿色大衣,佝偻着背,坐在家口门晒太阳。

从范添仔家往前走十余米,就是黄玉甜家。这是一幢3层小楼,离垃圾焚烧厂只有300多米。黄玉甜说,夜里一吹风,烟就直吹到家里,经常被熏醒。

2007年,在垃圾焚烧厂正式运行后的第二年,黄玉甜的丈夫范振标开始经常气喘、咳嗽不止。黄玉甜回忆,以前丈夫“身体很好,什么都能做”。但广州一五七医院的检查发现,范振标已是肺癌晚期。同年底,范振标去世,时年48岁。

2009年农历二十八,噩耗再次降临。46岁的黄玉甜在南方医院也被检出患有癌症——乳腺癌。

现在,黄玉甜已非常排斥一眼就可望到的垃圾焚烧厂,即使在广州40度高温的天气中,她都要关上窗户,担心焚烧厂的烟气吹进屋内。这种心理在永兴村很普遍。但即使窗关着,黄玉甜家的窗台上还是积满了黑尘。“这些烟尘都是焚烧厂吹过来的,建厂以前都没有。”黄玉甜说。

在永兴村12社320人中,与黄玉甜家同样不幸的,还有范桂发、范元彩,在2007年、2009年也因肺癌死去。

与12社混住的,还有癌症患者陈爱娣所在的10社。该社180人,已有范美容、范国彬两人,分别于2008年、2009年因肺癌去世。范美容死时也是48岁。

另有11社也混住其间,在350人中已有范记钦、范记新、徐玉萍3人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同样因肺癌死去。该社的范国华也得了肺癌,尚在治疗中。

这三个村社离垃圾焚烧厂均不足400米,是永兴村离垃圾焚烧厂最近的3个村庄。

这些癌症病人的共同特征是,除了住处靠近垃圾焚烧厂外,病情都在焚烧厂运转(2006年)之后发现,以呼吸道癌症鼻咽癌、肺癌等为主。

查阅永兴村10、11、12三个村社自1993年以来的死亡名单登记手册(注,由永兴村委编制,在警方开死亡证明前作为证明之用)发现,自1993〜2005年这12年间,这3个村庄没有出现过一例呼吸道癌症,且只有12社的张梅英死于乳腺癌。而在2006年垃圾焚烧厂开始运转后的短短3年间,这3个村社一下子出现了13例癌症病人。

癌症高发现象不只是存在于10、11、12这3个最靠近焚烧厂的村社。全村19个社的癌症病人在垃圾焚烧厂运营后全部上升。第14社尤其严重,只有300人,但已在2006〜2009年间有10人死于癌症,除了曹贵清死于肝癌外,其他均死于肺癌和鼻咽癌这两种呼吸道疾病。14社离垃圾焚烧厂不超过800米。

永兴村被广丛公路一分为二,被公路相隔的另一部分,与垃圾焚烧厂的距离超过了1公里。垃圾焚烧厂运营后,此处村民的癌症比例则较低,只有数例。



“你一定是看错了”

以前永兴村村民打井饮用地下水,村庄小山上的涟窿水库和李坑水库,水源清澈,灌溉永兴村近千亩农田和瓜果。

但1992年发生转折,其时李坑水库被选址为李坑垃圾填埋场。事后统计,李坑填埋场占地面积518亩,从1992开始投入使用,12年来共收纳约900万2吨生活垃圾。

村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部回忆,当时有村民冲进施工现场砸机器。最终,抗议被“平息”。

此后,李坑填埋场的垃圾废水逐渐渗入到涟窿水库,目前唯余一潭死水,村民说,水中已没有任何鱼类能生存,也没有村民敢取地下水饮用了。

2000年,广州市决定要在永兴村附近建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村民反对激烈,没有村干部愿在约152亩的村集体土地征地协议上签字。白云区龙归镇政府越权代替村委,在2001年6月14日与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签了征地协议。

2002年12月18日,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开建。在村民的反对声中,于2005年11月14日试运行,2006年正式运行。

这座由广州市政府全资投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进了日本三菱的焚烧炉,总投资7.25亿元。“该厂投产4年来,各项环保监测表明运行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其中,二恶英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欧盟相关标准。”广州市城管委说。

该厂被作为样本工程,广州明年将预计建4座垃圾发电厂。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扶持产业,全国各大城市亦在兴建垃圾焚烧厂。

然而生活在焚烧厂附近的永兴村民,有着与上述表述不同的生活感受。村民反映,恶臭、粉尘,还有半夜的噪音,是最可见可感的污染。负责李坑垃圾焚烧厂营运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曾因村民的投诉于2009年8月31日写了道歉书,承诺将进行技术改进。

焚烧厂流出的废物水更是触目惊心。

在李坑垃圾烧厂外墙的一个直排渠道,恶臭外冲,水呈乳白色,管口已集了厚厚一层水泥状的垢。这些废水又流入附近农田,转而流入下游的上千亩菜地。按环评要求,这些废水都须作专门处理,不应排入农田。

村民已不敢种这些菜地。村民把菜地承包给了外地人,外地人又把这些菜销售到广州各个菜市场。

村民们更担心的是因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

二恶英无色无臭,是一级致癌物,目前全世界的垃圾焚烧厂均无对二恶英的实时监测手段。李坑垃圾焚厂的运营商威立雅李坑项目助理厂长闵延军认为不必为此担忧。他称:垃圾焚烧在低温下会产生二恶英,在773度时二恶英基本分解完成,炉温的行业标准是850度,李坑的焚烧炉温高达979度,所以二恶英会全部分解。并且,通过活性炭、石灰、布袋等过滤,可以使重金属和二恶英排放达标。

然而,《中国新闻周刊》在调查李坑垃圾焚烧厂的炉渣发现,在“979度高温”中出炉的黑色残渣中,居然还残留有绳子、布条、红色塑料袋,甚至还有没烧尽的球鞋。这种类似的垃圾残渣,小山似地堆在李坑垃圾焚烧厂一侧。

记者就此采访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张建国,张建国听后愣了愣,然后坚定地回答:“979度的高温怎么会烧不掉这些东西呢,你一定是看错了!”



第二座垃圾焚烧厂

11月22日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情况新闻通报会上,当多名记者就李坑附近出现的大量癌症病例提出质疑时,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建韵答复,“这是正常的生老病死”。

他提出了证据,现在国内外有80多个运营集体,李坑有80多人全年排班,还没有因为垃圾焚烧发电二恶英引起的癌症,在国内同行当中也没有发现因二恶英单项引起癌症。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州肿瘤专家指出,呼吸道癌症并不一定是由“单项二恶英”造成的,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的有害粉尘,长期摄入后也可能引发癌变。并且,工作人员一天只需呆8小时,而居民24小时都身处其中。

中国抗癌协会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邓大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全国来看,癌症发生率在上升,但增高是缓慢的,“如果这些癌症名单是真实的话,从局部人群来看,就可能有环境问题造成的变异因素”。对病例中肺癌比例特别高的现象,邓大君认为:“生活垃圾成分太复杂了,现在国内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焚烧过程什么都可能产生,二恶英只是一部分。”

广东省肿瘤学会常务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刘魁凤认为,大范围来讲,广州市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是在逐年增高,但永兴村2006年后的癌症发病率比之前的高太多。刘魁凤表示,排除不良生活习惯,还有基因遗传等因素,大环境的污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这么多的肺癌,跟空气污染会有很大的关系。”

多篇学术论文指出,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293.3/100000,即大约每千人中出现3个癌症病人。永兴村全村共7000人,其癌症人数显然已超过这一全国平均值。

不管专家如何分析,受访的村民均表示,除去癌症,他们普遍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他们期望环境有改善的可能。

但现状是,广州李坑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在李坑垃圾焚烧厂旁动工。

期间村民多次表示反对,但均被阻止,工程至今仍在进行,预计在2010年投产运行。

永兴村民范志辉担心,以后随着村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村民可能会病的病,死的死,搬的搬,村庄可能会日渐萧条,“以后村里的祠堂,还会不会有人去祭拜呢?”
 
 
 
 
看看我们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厂吧,灰常的大



 
污染辐射范围
 
 
 

 
杯具才开始
 
 
 



上海人熏死也没有一个屁的。去垃圾场看过,门口那条路上地上都是灰。

味道倒还可以,就是垃圾的臭味。

动迁房和经适房都在这边,明摆着是要把穷人熏死一个算一个。
[沙发:1楼] 面包超人 2009-12-05 18:35:35
『天涯杂谈』今天的江桥垃圾焚烧厂 明天的癌症高发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506849.shtml


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位于中环和外环之间,存在于居民密集区,离得最近的小区直线距离500米,该小区居民5万人,3公里内更将高达30万居民。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及重金属气体严重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中国垃圾未经分类,有毒物质产生量更是加倍,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危害。垃圾厂运行3,4年来,离其2公里处的信息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已经明显显现出癌症率上升,而且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淋巴癌。专家亦指出由于二恶英类污染物毒性相当于砒霜的900倍,氰化钾的1000倍。人体微量摄入二恶英不会立即引起病变,会在生物体的脂肪内积蓄,最终导致癌症,故在盲目发展焚烧的国家出现了致癌率增高的趋势。日本专家调查结果在离垃圾焚烧场约1.2公里以内地区患癌症死亡的人数要比外围高出1倍多。国外的历史教训要吸取呀!
该垃圾厂存在位置显然不适,但现在却要扩建,错上加错呀!如果等到到癌症高发,再去追究责任人,将为时已晚矣!!!
   上海环科院出示的报告错漏很多,群众质疑重重!!!该地区目前环境值已经超标,不具有再扩建的环境容量。周边居民呼吁请领导们重视,3思3思再3思,取缔扩建,如果可能,尽量将垃圾厂搬迁至远离市区的地方。和谐社会,百姓安居才能乐业呀!!!
  

小区与焚烧厂












  我们是上海江桥周边的居民。江桥垃圾焚烧厂目前日焚烧垃圾1500吨,因为臭气扩散及二恶英危害, 而且离居民区距离太近(离得最近的小区直线距离500米,该小区居民5万人,3公里内更将高达30万居民),时常遭到周边居民投诉,引起民愤很大。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周边高楼林立,大家都强烈要求该厂应该搬离市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07年江桥垃圾焚烧厂却传出“要扩建成日焚烧垃圾3500吨”(世界第2大垃圾焚烧厂)的立项,消息一经传出,激起周边数万居民的愤怒,他们除了万人签名反对“扩建”外,还纷纷向有关部门表达抗议。08年底至09年初,江桥“扩建”又起风波,居民继续通过信访,市长信箱,上海环保局投诉,国家环保局投诉等途径向有关上级部门表达对此项目的坚决反对。如下有些参考资料:
    “江桥垃圾厂扩建”在世博600天网上热议: http://wmzx.eastday.com/channel_bbs/view.aspx?id=3545
    http://wmzx.eastday.com/channel_bbs/view.aspx?id=3656
    http://wmzx.eastday.com/channel_bbs/view.aspx?id=2238
    http://wm600.eastday.com/w/20090105/u1a521004.html (上海环科院答复令人无法信服)
    “江桥垃圾厂扩建”在09年1月24日举行的听证会上,遭到会场内外代表和居民的强烈反对:
    http://shbbs.soufun.com/1210078640~-1~3332/69941486_69941486.htm
    光明日报记者冯永峰在大年初一,发布了他收到中国环境科学院退休专家赵章元的来信: http://wowa.cn/a_ArticleShow.aspx?view_id=72228
     赵章元:300米外建垃圾焚烧炉太冒险:
    http://lvse.sohu.com/20081009/n259939316.shtml
    
    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地方兴建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厂,国际国内均无首例,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借鉴,风险之大令人震颤!
    环评报告多次提及“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后对项目地区无显著的环境影响”、“本项目对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未见明显的污染累积影响‘“无显著”、“无明显”影响并不等同于没有影响,现在“无显著”、“无明显”影响,已经是有影响,10年后,20年后呢?还是“无显著”、“无明显”吗?还是“不改变原有质量等级”吗?
    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垃圾焚烧厂,建设在人口稠密区,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借鉴,理当慎之又慎。
    香港拟在仅有200人的荒岛上建造垃圾厂,遭到一海之隔的蛇口方面的强烈反对。
    浦东新区拟将御桥垃圾厂迁址,这是因为建在居民稠密区的焚烧厂,不仅危害极大,民愤极大,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极大。而今天却要在居民稠密的江桥地区增加3条焚烧线,要在居民稠密区开创世界第二大的垃圾焚烧厂,我们十分震惊!!!
    技改与扩能同步进行,环境风险极大。旧的污染还没解决,又引来新的污染。如果技改不成功,再进一步扩能,将大大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造成更大的环境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居民们每天到上海环保局网上查询此项目的审批情况,截止目前在上海市环保局网上还没有发布正式的行政许可。因为一天没被正式公布审批,居民们就心存晓幸,怀有终止扩建的希望。但最近在上海建设交通官网却惊现此项目的开发营运商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2009年01月23日对扩建工程开始进行招标的消息: http://www.shucm.sh.cn/gb/shucm/node696/node704/userobject1ai75240.html
    居民们万分不解和困惑,听证会遭到代表和群众的强烈反对,环保部门行政许可尚未发布,有关部门何以如此肯定此项目一定会上马?难道所谓的公众参与,听证会只是走走形势?





  以下为居民反对此项目的理由摘要:
    一、 江桥垃圾焚烧厂厂址选择的不合法性-----违反环发[2008]82号文件的规定
    根据环发[2008]82号文件之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垃圾焚烧厂厂址选择“不得在城市建成区”。上海环科院在《环评》中,也明确承认这里是“城市建成区”,却又以“扩建”而非“新建”为理由,公然违反环发《2008[82]号文件对选址的要求。
    二、 江桥垃圾焚烧厂厂址选择的不合理性-----存在于人口稠密区,危害极大
    a. 环评中指出项目周边南北是铁路,请注意一跨过铁路就是人口超过5万的大型居民小区阳光威尼斯和真建花苑,直线距离500多米。(见附图)上海嘉城直线距离不足1.5公里。还有周边的逸香苑,香樟苑,昆仑花园。除此外,3公里内还有大量居住区——桃浦新村,恒嘉花园、丰庄居住区、春光家园、真建新村、真新新村,人口稠密,居住人口达30万.
      b. 选址在百万平米的阳光威尼斯大型居住区和真建花苑的上风口,而且仅是600米之隔。
      c. 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以上三条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条条不相符。
      d. 阳光幼儿园、金海螺幼儿园、真新小学
      e. 周边商业活动繁荣,客流量大——轻纺市场、易初莲花、国际鞋城、国际箱包城
      f. 选址在两面铁路,一面外环,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极差,风一吹,含有二恶英等的有害气体将迅速扩散至周边,而阳光威尼斯,真建花苑与铁路仅一路之隔。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自净能力有限。
      g. 因扩建带来的居民身体健康隐患,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如果垃圾焚烧厂一定要在此处扩建,可能会有大量居民因为健康担忧,宁租房住也不在那里住,变成实实在在的“有家不能归“的游民,不利于人口的管理。而且,方圆几公里内也许都会垃圾厂而变成荒郊野地。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种外环以内的土地变得多么浪费,显然与城市的发展趋势相背离。
      h. 扩建还将给周边居民带来心理健康隐患,纵观国际国内没有将大规模垃圾焚烧厂建在如此稠密的居民区附近。
      i. 对于交通的影响:与在建的上海西站交通枢纽方便沪西北的出行相悖,来自于全市的大量垃圾车将进一步增加周边交通压力。对于交通的拥堵不容忽视:日处理量3500吨,按《环评》上提出的以载重15吨为主,将有约250车,我们尚不去求证上海市外环以内道路是否允许承载量为15吨的垃圾车每日往返穿梭,就想想250辆高承载的垃圾车在江桥这个狭小地带日日碾压,对道路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全部采用大载重车辆将会不利于垃圾的及时处理,导致有些生活垃圾的腐臭,又根据路途的远近,也必将有其它小型中型车辆并用,那实际车流量将大大大于250辆每日,再加上路况的不可预知性,对于周边的交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j. 汽车尾气的叠加:大量垃圾车排出的尾气还将在垃圾焚烧排放的有毒气体基础上,进一步污染空气质量。请问有关部门有没有做过这种背景叠加预测?《环评》上找不到关于垃圾车尾气的预测。
      k. 对于声环境的影响:大量的垃圾车,外环线上奔跑的货车小轿车、飞驰的火车将在此奏起城市交响乐,噪声的影响评估需要一一叠加!!!《环评》上对于声环境的预测仅仅包括了机器运转产生的噪音,忽视了大量垃圾车,在建的沪宁铁路导致的声音叠加。
      l. 采用欧盟2000标准,危险发生的概率虽降低,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既然知道周边为城市建成区,500米外居民聚集区密集,为何还要在此地扩建垃圾厂,环境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污染,后果不堪设想,该项目上马要慎之又慎!
  




  三、 江桥垃圾焚烧厂厂址选择的无持续发展可能性---与打造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概念相悖
      即将建设的最现代化的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距此3公里,垃圾厂存在于此嘉定普陀的交界处,不能与建设中的真如城市副中心繁荣普陀的理念相统筹,将遇到可持续发展障碍。
  
      四、 质疑上海市环科院对该项目进行环评的资格
      江桥垃圾焚烧厂扩建项目的审批部门是上海市环保局。上海环科院成立于1979年,直属于上海市环保局。环评单位与审批单位既为直属关系,必有或明或暗的利益关系。
      依据《评价法》第十九条:“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因此我们认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不具有对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资格。
  
      五、 《环评报告》没有做到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评价法》第四条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评单位在评价认证过程中必须不受任何相关方的影响,公正、独立地开展审核工作和做出审核结论。
      《评价法》第十九条指出:“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在环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9)需要说明的是,项目的环评报告书由环评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定稿,报告书对项目的主要建议均已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同和承诺。”
      “环评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定稿”,请问谁对评价结论负责?是环科院还是建设单位,或是双方共同负责?“共同定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对建设单位有利并得到其认同和承诺的建议可以写入报告,对建设单位不利的客观评价与建议就可以略去不顾。由于环科院不能独立定稿,细读整个环评报告,随处可见主观臆断、弄虚作假,模糊概念、偷换概念、以偏盖全、掩盖真象的表述与结论。
  
      六、 请上海市规划局重新审核该用地性质调整的可行性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于2008年4月28日批复了《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改扩建规划》, 而上海环科院于2008年12月更改了《环评报告》,将二恶英最大落地距离从07版的143米更改成08版的143~1714米,污染半径扩大了10倍,受毒害人群将扩大至几十万人,上海市规划局理应依据新的二恶英污染半径结合周边环境重新审核该地块用地性质调整的可行性。
  
  七、 听证会,场内场外抗议声强
      此项目于1月24日举行了听证会,场内场外抗议声强,场外有近百名自发的居民到了听证会场外声援、抗议,他们始终守护着“万人签名”横幅,还有一些人自发的打印了“拒绝二恶英,搬迁焚烧厂”“科学发展,注意民生”等标语在刺骨的寒风中高举了将近四个小时。场内16位发言的代表中,有11位代表表示了坚决的反对,2位没明确表示反对或支持,只是说如果建要注意技术,另3位表示支持,原因是上海土地宝贵,在哪里建都会有人反对,或指出国外也有离居民区近的实例,我们的居民代表进行了反驳,请举例时明确说出是哪个国家,哪个厂,什么地方,厂名叫什么,一一列出来,不要泛泛而谈;举例要把每个厂的吨位、排放量、安全距离一起列出来,用德国的排放量,却用日本的安全距离明显有张冠李戴的嫌疑。而且经后来网上搜索,三位表示支持扩建的人士工作单位均为环卫局相关部门。
      反对扩建的代表中,有的代表强调了二恶英无色无味,毒性极强,而且能在体内累积,以及重金属造成的危害将严重直接威胁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的代表从江桥厂周边环境已经变化,从农田发展成高楼林立的居民密集区,城市建成区;位于多个小区的上风向,无论在哪个风向,都将有大量居民处于二恶英毒害范围内,也从近在几公里之内的未来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规划论证了选址的不合理性;有的代表义正言辞地指出并细述了《环评》报告中存在不科学不尊重事实,前后矛盾站不住脚的细节。
      有的代表有理有据地指出江桥垃圾厂存在超负荷运转,国家审计中发现渗滤液未经生化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等违规事实,并从未主动向社会披露,缺乏诚信,缺乏企业道德,在公众中信任度差。一位人大代表也是某信息学院院长在发言中指出,他们的学校距离江桥垃圾厂2公里,2005~2006年在校职工癌症率上升到2%,而且都是淋巴癌,在校生得癌症为千分之2,以前是没有的。重金属污染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健全。未成年人是国家任何一部法律都重点保护的对象。来自普陀区的人大代表指出在人口密集区扩建垃圾焚烧厂将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未来岛园区企业代表提出,在这里造垃圾处理厂,影响职工健康,使他们招不到人才,部分员工听说要扩建表示要辞职,如果一定要扩建,企业将考虑减少投资并搬迁。
      我们想问的是难道真的要因为一个垃圾厂的存在,而使这个外环以内的方圆几公里变得渺无人烟吗,如果垃圾场一定扩建,将面临的是企业搬迁,居民流离失所。
      
      八、 垃圾焚烧厂建在物流园区,与园区功能定位明显不符合
      未来岛工业园区是一个以物流为产业导向的科技工业园区,不是垃圾园区。既然以物流为产业导向,建造垃圾焚烧厂显然不符合这个物流园区的规划。环评上使用“基本符合”,何为基本符合,何为基本不符合,要么是符合,要么是不符合。基本符合是不是意味着牵强符会,偷换概念。该地区以北虽然是工业区,但是以南以西以东,都是非工业区,而是人口稠密的居住区,空气质量随气象条件(风向变化)影响不可忽视,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群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九、 居民对《环评》质疑重重
      07版《环评》中明确指出二恶英的落地距离为143米。作为外行,我们都知道落地距离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这么轻质量的二恶英怎么可能从高耸的烟囱中在143米落地?
      22个污染因子中有20个是增加的,二恶英增加比例高达156.12%,居然说是“增产减污”!!!!
      在居民的强烈质疑下,上海环科院将报告进行了整理,形成现在的08版,落地距离更改为143-1714米,并将其中大量站不住脚的数据删减和概念模糊处理,试图以“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不改变质量等级”,“均有所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掩盖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实。居民想请问具体有多大程度增加,“但并不改变其原有的质量等级”,请问原有为几级。焚烧厂仅仅运行了2、3年,就表现出污染浓度的增加,尽管目前“不改变其原有的质量等级”,但运行10年、20年后,尤其是再增加每日2000吨的焚烧量后,还“不改变其原有的质量等级”吗?环保专家告诉我们,污染初期,由于大自然的净化能力,污染的程度是缓慢的。但随着污染的继续,大自然的净化能力在逐步的降低,达到某一阈值时,环境将会迅速恶化,即污染具有的非线性的特点。以现在的污染程度,线性的预测10年、20年乃至更长久的时期内环境不会被恶化,显然是不客观的、不科学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焚烧厂运行至今,仍没有二恶英的实际排放测定值证明其排放符合设计标准、符合国家标准。根据GB18485,自2002年1月1日起“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试行。2003年6月1日之日起在全国执行”。GB18485指出:各类污染包括二恶英类的排放限值应是“测定均值”,而不能是“计算值”或“设计值”。而《环评报告》恰恰没有二恶英的排放测定值,这显然是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对于多年来违反国家标准的企业一直未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处罚,我们感到极大地不理解。
      上海环科院在《青岛小涧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也写到:“根据扩散模式计算,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二恶英的一次浓度最大值……与其对应的最大落地距离为距烟囱253-1550米处”。 “(7)对本报告依据常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1550米,而建议规划控制距离为1600米”。
       同一家环评单位,运用相同的分析方法与手段,其结果因环境的不同,会有数值上的差异,但绝不应该有本质的不同。
       请注意: "建议规划控制距离为1600米",但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厂为什么控制距离只有500米? 青岛垃圾焚烧厂建成后日处理量1500吨,而江桥垃圾焚烧厂建成后日处理量3500吨, 规模番翻,控制距离却成反比缩小,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就因为上海土地宝贵,上海人的命就不值钱了?
  

听证会场外






  民生呼唤----坚决反对江桥垃圾厂扩建, 建议搬离人口稠密区!
      
      十、 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毒害性
      垃圾焚烧时会产生二恶英和重金属化合物蒸汽,随着烟气的扩散严重污染周边的环境,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恶英具有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田洪海博士说:二恶英污染有几个特点:第一、没有作用域值,对于二恶英而言,不是只有达到一个确定的剂量,才有毒性,而是只要它存在,哪怕极其微量,就有毒性。就目前条件而言,只要能检测出二恶英来,就会对人体、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它的作用是"一锤定音"的;第二、二恶英稳定性极强,而且是亲脂性的,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排出,只能随生物的食物链不断传递累积,而人类就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污染的最后集结地;第三、二恶英对于人类的污染危害可能是跨代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没有看出问题,但会在下一代人身上显现出来,出现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也指出:从垃圾焚烧的技术上,我们不否认很多学者在研究,也改进了好多地方。炉子做的越来越严密,往外冒的气儿越来越少,自动化控制,但是最终技术再高也就是达到欧盟标准,能保证他的欧盟标准的技术就是最棒的,达到欧盟标准是0.1纳克/立方米,这个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按正常情况下对人的身体影响不大。但是二噁英有一个问题就在于这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可降解污染物,如果是可降解污染物,问题不大。这种污染物是一级致癌物,是难降解的,它的半衰期是14年到273年,如果等它降解完了得五百多年,不管你是达到欧盟标准了还是没达到,就算你达到0.1纳克,也得吸进去一点点,它攒着呢,在体内积蓄着,几十年对人的生命也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了,要特殊处理。
       赵章元先生还在其《垃圾焚烧务必考虑环境承载力》一文中引用了两个国外例子:日本茨城县野友先生10年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离垃圾焚烧场约1.2公里以内由癌症致死的比例高达42.1%,而1.2公里以外地区为20.4%,相差一倍多。
      英国科学家历时11年对9565个垃圾场附近出生的820万个婴儿进行调查,发现缺陷类病态的婴儿比外围明显增多。
      十一、 目前技术尚不能达到二恶英零排放
      垃圾焚烧中控制二恶英形成的工艺要求就是充分燃烧。一般要求温度在850℃以上,至少停留两秒。并且要有扰动,即充分混合。而且,二恶英在高温过程中被破坏去除,在降温的过程中还可能再生成,如何控制二恶英的再生成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只能尽可能减少二恶英的排放,而无法做到零排放。中国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含水量极高,若无辅助措施则很难保持炉膛内烟气始终维持在850℃-900℃间,环评报告中我们看不到有任何保持炉膛温度的措施,也看不到有排放二恶英的测定值。环评报告无法用测定值告诉我们实际二恶英的排放是低于设计值的。
      十二、 关于二恶英的毒害性有没有做过生物累积效应调查?
      环评中以一个成年人为模型谈到了二恶英日摄入量低于日可耐受量。试想,如果该成年人天天都吸,月月都吸,年年都吸,10年结果是什么,生物累积效应是什么,做过生物累积检测吗?以阳光威尼斯为例,环评上监测浓度为0.064-0.108 pg I-TEQ/m3,则每日吸入毒性当量(0.064-0.108 pg I-TEQ/m3乘以为10.4 m3/日)为0.6656-1.1232 pg I-TEQ/日;由于二恶英的亲脂性及累积性,成年人十年3650天后的吸入量(0.6656-1.1232 pg I-TEQ/日 乘以3650)为2429.44-4099.680 pg I-TEQ。这将是周边群众的灭顶之灾。若考虑新增3条焚烧线后,排放浓度将增大,人们的吸入量将更大,危害将更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
      十三、 污染源在人口稠密处不可过度集中
      《环评》中一个选址于此的理由是“避免污染源相对分散”, 我们不否认“集中处理集中整治”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但纵观世界各国,没有把这个“集中处理”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从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获悉,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将搬迁至曹路镇内的浦东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生态园,我们可以注意到该地区位于海边,人疏地广。
      “避免污染源相对分散”也正说明江桥垃圾焚烧厂对周围环境就是一个污染源。污染源过度集中,会导致该地区有害物质高浓度排放,对环境污染很大。日处理量从1500吨扩建成3500吨后,污染程度更将翻番增长,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处在500米外的居民健康实在令人担忧!!!





  民生呼唤----坚决反对江桥垃圾厂扩建, 建议搬离人口稠密区!
      
      十四、 “排放浓度达标”不意味着“排放总量达标”
      环评报告多处以目前运行1500吨下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达标,来说明环境达标,却忽视日处理量从1500吨增加到3500吨后的排放总量将翻番增加。以排放浓度达标来证明环境达标,是片面的。需要考虑排放总量。就如当前国家对汽车尾气的控制,每个汽车的排放浓度都是达标的(因为不达标无法上路),但为什么北京现在实行根据车牌尾号的数字限行上路呢(如不遵守将罚款),就是为了控制上路的汽车总量,减少尾气的总排放量。国家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也是这个道理。
      十五、 “设计值达标”不等于“实际排放达标”
      江桥垃圾焚烧厂引以为豪的是进口的炉排炉焚烧技术。专家指出:炉排炉垃圾焚烧设备有很大的缺点,主要问题如下:
      (1)我国的城市垃圾不可燃物质含量大,纯粹的垃圾无法在炉排炉中进行燃烧,必须喷油助燃。青岛小涧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采用炉排炉焚烧,就配有喷油助燃系统。
      (2)炉排炉的燃烧方式,决定了垃圾与助燃空气的混合作用很弱,远达不到将垃圾进行彻底燃烧的要求。
      (3)炉排炉垃圾焚烧容易导致二次剧毒污染物二恶英的产生。在炉排炉的炉膛中极易生成二恶英。
      (4)炉排炉燃烧产生的炉渣活性差,难以综合利用,必须送至填埋场处理。
      尽管进口的炉排炉技术上有改进,那也只是有改善,而不是根除这些缺点。更何况进口炉焚烧的适用垃圾与中国的垃圾有很大的不同:热值不同、成分不同、水分不同。洋设备消化不了中餐,“拉肚子”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国家审计局批露的江桥焚烧厂“最初设计的垃圾渗沥液处理方案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行,处理工程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该厂2003年至2005年的垃圾渗沥液全部被外运处理”就是明证!由于国外垃圾热值高、水分少、易燃烧,所以炉温易升高,二恶英易分解,排放指标当然很低。同时垃圾处理效率也就高。针对国内垃圾水分大的特点,技术上常采取:1)喷油助燃提高炉温就是一个通行的方案,但江桥焚烧厂未见有此装置。2)或者延长垃圾在炉内的预热时间和停留时间,使垃圾干燥些再燃烧,以达到并保持850℃以上,以利二恶英的分解。但这样,垃圾处理能力下降。纵观世界各地垃圾焚烧,其实际焚烧量几乎都是小于设计值的。而江桥却能在1500吨的基础上烧掉1900吨的垃圾,这时的二恶英的排放还能达标的吗?过量焚烧之日,就是二恶英超标排放之时。
      因此,设计值达标并不等于排放值达标,监测值达标也不等于排放始终达标。只要违规操作,就必然超标排放。
      十六、 “达标”能否成为扩建工程的唯一依据?-仪器测试和人体活性器管之区别
      近期江苏省政府下令搬迁全国最大的铅再生企业,该企业有达到卫生部距离500米的要求,经权威检测排放也达到国家标准,而且被国家发改委定为江苏唯一一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近期查出该企业周边村庄儿童血铅含量明显较其它地区高,政府决定对该企业实施搬迁。也达到了卫生距离,但还是要搬迁,就因为该企业与江桥垃圾焚烧厂地理位置类似--离居住区太近。江桥垃圾焚烧厂是否一定要等到周围癌症患病率统计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时,再来商议搬迁?这将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为了给垃圾焚烧厂的未来发展留下余地,该厂应该重新选址搬迁,而非原地扩建。
      如果“达标”能够成为扩建的依据,那么在江桥能够达标的设备搬到人民广场,同样能够达标。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经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焚烧厂各项烟气指标和噪声指标均达标,但为什么还要搬迁呢?我们收到了浦东新区固体废弃物管理署的答复,尽管御桥焚烧厂的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均为合格,但考虑到广大市民的担忧心理和不安情绪,目前,环保部门已联合相关规划、土地、财政部门等,将焚烧厂搬迁纳入到中长期环卫设施发展规划中。
      从‘北京海淀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到‘上海御林生活垃圾焚烧厂’再到‘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在‘选址’问题上反应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环境’。一面是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老百姓,一面是要在这个环境里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局限于物质,而更注重于环境的改善,无视环境的环评能‘达标’吗?在阳光威尼斯这样一个大型的住宅小区,西临外环线,二十四小时成千上万辆汽车尾汽的排放,西北面的‘垃圾焚烧厂’,北面仅一路之隔的沪杭铁路,西北风一吹处在下风口住宅区的空气质量会好吗?火车巨大的轰鸣声,生活能安静吗?再要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扩建,无异于雪上加霜!
       ‘达标’对一个项目的评定,本应无可非议,但是,对于‘垃圾焚烧’这样一种项目,是否仅凭‘达标’无须考虑环境因素,就能贸然作出扩建决定?环科院在网上公布的所谓‘征求意见公示’的五条征求项的第五条‘对于本项目是否认可,如果反对,请务必说明反对理由’言下之意你要拿出经测试不达标的依据,老百姓不可能也拿不出这样的依据。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程序,应当由环科院制订的环评标准和依据及国际标准对照,在互联网上公布,其中包括‘江桥垃圾焚烧厂’周边建筑简图和距离。这是因为环境保护不是一个局部问题,应当主动接受全社会甚至国际社会的监督。在科学领域里,我们并不怀疑进口设备的先进性,也相信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但我们也同时认为,仪器测试与人体器官必竟严于区别,如何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通过仪器测试得出‘达标’这么一个结果?从而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此事而言,有关部门回避了仪器测试和人体活性器管之区别。以现有的测试手段,不管是采用化学反应、还是感应测试,每次测试的本底值都为零。而人体的活性器官则具有吸收累积功能,即便是微量的有害气体,仪器测试可能是‘达标’的,而人体的长期吸收积聚极有可能至病。把仪器测试与人体不加区别的作出判断,是不应采纳的一种思维方式,‘达标’以外的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发生。
      在自然界,无底线的未解之迷,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无限进程。科学,作为认识自然的手段,永远不会结束,现代的科学水平、只能解释与之相应的自然现象。在‘江桥垃圾焚烧厂’以现有的设备和测试手段,决不能作出对周围环境无害的结论!谁能保证毫无废气泄漏?谁能说达标的数据测试已告终结?谁能说已不可能再有尚未发现的有害气体?谁能认为‘垃圾焚烧厂’不可能对周边居民有任何影响?燃烧以后的二次污染能否得到彻底解决?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这一系列的问题,难道不值得引起重视吗?
      
      作为参考的是,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3050吨)建立在荒郊野外,距离市中心23公里。







  民生呼唤----坚决反对江桥垃圾厂扩建, 建议搬离人口稠密区!
      
      十七、 江桥垃圾焚烧厂扩建项目风险之大,令人震颤!!!!!!
      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地方兴建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厂,国际国内均无首例,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借鉴,风险之大令人震颤!
      环评报告多次提及“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后对项目地区无显著的环境影响”、“本项目对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未见明显的污染累积影响‘“无显著”、“无明显”影响并不等同于没有影响,现在“无显著”、“无明显”影响,已经是有影响,10年后,20年后呢?还是“无显著”、“无明显”吗?还是“不改变原有质量等级”吗?
      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垃圾焚烧厂,建设在人口稠密区,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借鉴,理当慎之又慎。
      香港拟在仅有200人的荒岛上建造垃圾厂,遭到一海之隔的蛇口方面的强烈反对。
      浦东新区拟将御桥垃圾厂迁址,这是因为建在居民稠密区的焚烧厂,不仅危害极大,民愤极大,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极大。而今天却要在居民稠密的江桥地区增加3条焚烧线,要在居民稠密区开创世界第二大的垃圾焚烧厂,我们十分震惊!!!
      技改与扩能同步进行,环境风险极大。旧的污染还没解决,又引来新的污染。如果技改不成功,再进一步扩能,将大大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造成更大的环境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十八、 国外垃圾焚烧厂与国内垃圾焚烧厂到底有多少可比性
      以日本东京为例,垃圾分类细致,分散建厂,仅东京23个区就有21个垃圾焚烧厂,规模小,低负荷运转。
      a. 日本垃圾严格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进行燃烧处理的仅为可燃物
      在日本,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粗大垃圾等四大类。
      可燃烧垃圾,主要是厨房处理生鲜的废物,比如菜叶子啊、果皮啊、骨头、茶叶啊什么的。但是不能带水!喝过的袋装茶叶,一定要挤干了才能扔。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是不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还包括干电池、雨伞、金属、玻璃等等。废弃的塑料包装袋属于资源垃圾,必须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扔,而且如果包装上贴了标签,标签属于纸类,必须撕下来,另外装在其他的袋子里作为资源垃圾扔。装食物的托盘之类的东西虽然也属于资源垃圾,但是塑料托盘必须洗干净后分开丢,如果托盘是白色泡沫,那仍然是需要另外分装的。塑料饮料瓶虽然也属于资源垃圾,但必须洗干净、晾干,把瓶盖和标签取掉单独扔。瓶盖和标签可以和塑料包装袋一起扔。装牛奶用的纸包装盒必须拆开来,洗干净,晾干以后,压扁,单独作为资源垃圾扔。粗大垃圾指家具、地毯、寝具、家电等等。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每一项都必须严格分类,并遵照垃圾日历按时,用指定的包装,扔到指定的地方。
      b. 日本的全民环保意识,垃圾产生量逐年下降
      a) 日本垃圾焚烧厂分布广,日处理量小,一般都在600吨/天左右
      d. 日本垃圾焚烧厂低负荷运转
      在日本,大部分垃圾焚烧厂低负荷运转,即实际焚烧量低于设计焚烧能力,以东京千岁中心为例,年焚烧134,436吨, 折算成日处理,仅约400吨,而设计能力为600吨。再如东京最大的焚烧厂新江东中心,这是唯一一座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吨的,位于东京港边。设计能力为1800吨,照此计算,年可燃烧约600000吨,而实际燃烧仅为363000吨。
      从如上国外垃圾焚烧情况,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国外烧的东西与国内烧的东西有本质区别,国外烧的仅为可燃物,不含塑料,电池等,将大大降低二恶英和重金属生成。而国内烧的东西成份极其复杂。
      上海环科院多次引用国外垃圾厂也存在与居民区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为例,我们想说的是因为各国背景不同,居民习惯不同,管理不同,可比性很差。
      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请将国外垃圾焚烧厂所烧的物质(即垃圾分类情况)、日处理量、离居民区的距离列出来一起比较,不能用日本的距离,德国的排量,哪个国家的垃圾不分类,张冠李戴。我们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分析调研情况和结论,有选择性的引鉴和吸收。纵观国外,国内,如此大型的焚烧厂建在居民稠密区的没有!!!!!
      况且,日本专家的调查结果亦显示离垃圾焚烧厂1.2公里以内由癌症致死的比例高达42.1%,而1.2公里以外地区为20.4%,相差一倍多。英国科学家历时11年对9565个垃圾场附近出生的820万个婴儿进行调查,发现缺陷类病态的婴儿比外围明显增多。
      十九、 不顾背景因素的不同,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将带来血的教训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北郊,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农药厂一个储气罐内的压力急剧上升。储气罐装有45吨用于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液态剧毒异氰酸甲酯。3日零时56分,储气罐阀门失灵,罐内的剧毒化学物质开始泄漏,并以气态迅速向外扩散。  第二天早晨,博帕尔市好像遭遇中子弹袭击一样,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但到处是人和牲畜的尸体,好端端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曾在二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用来杀害集中营中犹太人的剧毒化合物犹如恶魔般笼罩博帕尔。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博帕尔化学泄漏事件,它直接致使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受这起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一半。”。灾难产生后,消息很快传开,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不少报刊纷纷载文指责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指出它设在印度的工厂与设在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安全的维护措施方面,采取的是“双重标准”,有着两种不同的水平:博帕尔农药工厂只有一般的安全装置;而设在美国本土的工厂除此之外,还装有电脑报警系统。另外,印度这家工厂的厂址选在人口稠密地区,而美国那个同类的工厂却远离人口稠密区。一位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保护官员说得好:“跨国公司往往把更富危险性的工厂开办在发展中国家,以逃避其在国内必须遵守的严厉限制。现在这已成为带有明显倾向性的问题。”
      拉-甘地总理代表印度政府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损失,同时郑重宣布,印度政府今后不准许在人口稠密地区生产任何危险物质。 






  民生呼唤----坚决反对江桥垃圾厂扩建, 建议搬离人口稠密区!
      
      二十、 重大项目上马需要进行不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项目开工前考虑不全,论证不充分,结果出现了使用周期过短、不与周边设施相配套而导致拆除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1991年建成的吴淞路闸桥,因外滩通道建设,即将拆除,实际使用仅16年;1996年10月建成的沪宁高速真北路立交桥,05年因为修建中环线拆除,实际使用仅9年;1997年11月建成的“亚洲第一弯”,已于今年上半年拆除,实际使用仅10年;南北高架2000年延伸建共和新路高架时,原高架从中山北路附近一直拆到洛川路。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令人痛心!
       其实,这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政府高度重视、市民高度关注,动工前又经过分析论证层层过关,但为何最后还是规划不周?政协委员认为,仅靠建设实施前的可行性论证机制,远远不够。 “可行性论证”分析小组有可能因为项目上马时间很“紧迫”,而不能充分完成“可行性”分析,也可能为延续自己工作的有利性,更倾向于寻求“可行”的依据,对风险或“不可行”因素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因此建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上马应专门组织不可行性分析。
       “不可行性分析”的队伍应是与“可行性分析”队伍相对的另一组人马,他们的目的应该是寻找一切可能存在的“不可行”依据以及风险等不利因素,证明项目“不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报告与不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同时送达决策层,为领导兼听则明创造条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此,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上马前,一定要专门组织“不可行性”分析。要另外组织一批人,专门去寻找不利的因素、风险的因素,分析透,一方面有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有不可行性的风险分析,这两方面的报告,更有利于做到科学决策,减少失误。
      
      江桥项目在扩建之初,已遭到众多反对,如果仍将扩建,日后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而搬迁,可以预见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是以周边几十万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 请政府对江桥扩建项目三思呀!
      二十一、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政府大力倡议和督管迫在眉睫
      大量垃圾不经分类,一烧了之,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垃圾中实际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的部分没有得以利用又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据资料分析,通过焚烧转化出的电能仅仅是城市生活垃圾中蕴藏着能量的10%—14%,所以垃圾的分类变得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请政府大力提倡,并加强督管。在日本,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一般都是由政府派人上门拜访、说服。日本TBS电视台还专门设立一个栏目,在全国寻找不处理垃圾的人,然后由节目主持人与他们接触,帮助他们一同处理垃圾。这个节目的收视率还相当高,可见日本全民对环保的关注。日本的企业也积极响应环保的要求,使用各种回收原料来进行加工生产。因此,日本垃圾产生量逐年下降。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倡议和督管下,中国的垃圾处理一定会向着更资源化的方向发展。
      二十二、 强烈呼吁多点分散建场,控制焚烧厂规模
      作为普通的中国公民,或许大多数人也象我们一样,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垃圾处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难题,经过最近的接触,才知道城市垃圾的生成量正以极大的速度增加,一方面带来处理的困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能源是有限的。相信分散建厂,各区产生的垃圾就近处理,让人人都切身体会到垃圾处理引致的社会问题,有利于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自觉从源头控制垃圾生成量,从而推进垃圾的减量化。多点分散建厂也可以避免污染源过度集中而造成某个地区的环境过度恶化。如日本东京23个区就有21个垃圾焚烧厂。
      二十三、 我们的思考
      既然是从3条焚烧线,再增加3条焚烧线,就有了新建,重新选址的可能。 如果说‘焚烧厂’当时(98年通过的环评)选址于此,是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周围没有居民可影响,那么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比较偏僻的‘垃圾焚烧厂’周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面近在咫尺的‘阳光威尼斯1,2,3,4期、真建新村,曹安商圈,北面的桃浦五村、七村、八村,西面的江桥集中居住区、上海嘉城,东面的印刷城、物流园、停车场等工业区,已分别成为市区改造的人口导入区,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地铁11号开通后,这个地区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也将为这个相距3公里的普陀嘉定交界地域注入新的活力。
      垃圾焚烧厂的地理位置,已显然不适!如果还要原地扩建,将是错上加错,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羁绊。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余音还在回绕,江桥垃圾厂的扩建又掀起波澜。未经分拣的垃圾,燃烧释放的二恶英及重金属在空中肆意地扩散,却无法得到在线监控,没有动态数据的保障,怎么能让居民信服达标的承诺?不足600米的间距,怎么可能阻挡每天3500吨垃圾产生的毒气的慢性侵袭?周边居民的健康何去何从?生存权,健康权怎么保证?江桥垃圾厂扩建会不会是下一个三鹿毒奶粉事件?等哪天群发性灾难显现时,谁又能为当初的决策失误买单?
      从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到5月的汶川大地震,无数人为之落泪。天灾人祸,我们无法避免;而人为的伤害,在可以预知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通过合理的规划而远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