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环城声音计划
发起人:company-cn  回复数:12   浏览数:2853   最后更新:2009/09/07 17:04:27 by guest
[楼主] 毛唯辛 2009-09-01 00:05:57


阿根廷导演萨皮尔在他的第二部作品<天线>中,带给我们一篇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反乌托邦童话.晦暗的,卡通化的,脆弱而极其美丽的黑白影像,用梦一般超现实主义的黑色电影向默片时代致敬:冷酷的“电视先生”是这个城市的统治者,他偷走了城市的声音,强迫居民吃着带有他标志的“TV食品”,现在,他还想把“词语”夺走.只有一位歌手和她没有眼睛的儿子神秘地保留着声音.“电视先生”绑架了她,将她捆绑在巨大的,暗含纳粹意味的“祭台”上,一个电视维修工人担起了拯救城市的责任...

<天线>是对人类交流和现代社会异化诗性的隐喻.电影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密集的意象----德国表现主义的奇诡符号,默片科幻大师G·梅里爱夸张的妙想,盖·马丁神经质的优雅,统统集中在一部作品中,但这仅仅是其表象的一部分,无损于它绝对的唯一。萨皮尔冒险用黑白默片的方式来拍摄本片,通常情况下,导演很难用丰富的意象填满全片,让观众保持着最初的狂喜,使得此类影片往往陷入徒有其表的空洞中.然而在<天线>中就如片中所言“想象力拯救了人类”,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影响下,萨皮尔没有被前面提到的种种经典奴役,反而创造出介于恐怖与美之间独特的寓言,用单一的想象力重建一个诗性的世界,甚至将蒂姆·伯顿“暗黑童话讲述者”的光芒遮去了大半.

<天线>是一部难以形容,让你眩晕的电影,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的黑白影像使得这个故事被疏离到了恰当的距离,字幕的巧妙运用也使人仿佛看到默片时代的余晖。五色使人目迷,对于视觉与听觉,导演显然对前者更持怀疑态度。只有视觉的人类受到影像的迷惑,但如果只有听觉的人类会不会受到广播的迷惑呢?所以还有几句是五音、五味等等。。但视觉在当代社会的功能被大大地突出了,它垄断了大部分人类的信息接收功能。





缺少眼睛的男孩被认为具有言语的能力,他掌握的词语可能并不很多,但重要的是他敢于开口。拥有众多词语的老人却保持缄默。他们失去言说能力的原因可能是被剥夺,但更可能是他们自身的妥协。没有言说,词语的意义在哪里呢?排列成一个图形来玩文字游戏吗,还是安静地躺在书本里成为永恒的概念?缺乏言说的词语,最终会削弱其自身的力量。





矛盾又令人痛苦的地方在于,众人的言说觉醒之时,便是又一次的五色迷目之日。





网络的时代,多媒体横行无忌的年头,一切都淹没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电视、互联网在攫取人类想象力的同时也在扼杀它。萨皮尔把《天线》里统治无声城的人称作“电视先生”,就是一次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反抗:揭开无声的隐秘,是这个巨大的媒体在催眠中夺走了思想,并再加工后出售给我们自己,没有营养,却极易上瘾。
  

这部电影含义之复杂,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当今的有声电影。从表面上看,它力图在探讨人的思想与电视媒体的关系,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科技为人类带来的退化后果,但不论是故事形式还是更深层的内核,《天线》都更像是一次把奥威尔《1984》具象化的试验,甚至隐隐披上了一层宗教寓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