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被证实于日前在北京发生车祸身亡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3   浏览数:3341   最后更新:2009/09/03 00:55:20 by guest
[楼主] oui 2009-08-17 11:12:33
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作者:邱家和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最后的晚餐



  《上海滩:1979-2009》是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历时一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展览史调查的基础上成形的。比利安娜在调查中发现,上海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因为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而面临被遗忘的危险。她认为,这突出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话语权的旁落,而话语权的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个系统的问题。




余友涵1996-地



  回溯当代艺术30历程

  将于9月5日在上海揭幕的《上海滩:1979-2009》,被称为是“30年以来对上海当代艺术最完整的回顾展”,策展人比利安娜表示,展览第一次把上海几代“上海滩”的代表艺术家(包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艺术立场等)都邀请到一起进行联合展出。不过记者发现,比利安娜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上海展览史的专题研究,对30多位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十分活跃的艺术家与批评家、策展人做了访谈。

  身为塞尔维亚人,比利安娜强调,她不是那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不需要也不想对那些事件与当事人作出评断。她想用历史学家的态度与方法,还原“犯罪现场”。而这些正是她与近两年渐成热点的当代艺术回顾展的不同之处。她的展览围绕艺术家个体展开特定的时代与上下文,呈现52个艺术家的150件展品,其中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就十分活跃的艺术家当年的代表作,也包括现在重新制作的90年代初的装置作品;为了呈现30年的全貌,还包括了年轻艺术家近年的新作。她还透露,将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上海滩:上海艺术家的个案(199-2009)》一书,内容包括对这30多位艺术家的访谈与他们的代表作。



  边缘化带来遗忘



  她表示,对参展艺术家的选择她有两条标准:一、不仅是居住与工作在上海,还要看其与本土艺术是否发生关系或影响;二、是否有艺术语言的突破,要看艺术家的作品对艺术语言的探索有没有产生重要影响。在访谈和挑选参展艺术家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些人做过许多事,发生过重要影响,但因为上海在全国处在一个边缘状态,其中不少人会被人遗忘。

  从展览的角度看,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地下实验艺术展十分活跃,90年代艺术家参加国际大展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官方举办国际性的双年展。她认为上海艺术家在这三个阶段都有出色的表现:80年代上海先后举办了一连串有影响的前卫艺术展览与活动,上海美术馆更是早早融入其中,如丁乙1986年做过的行为艺术活动“布雕”,1988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最后的晚餐”展览等;在90年代,1993年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中一大部分是上海艺术家,1996年上海美术馆就举办了上海双年展;在新世纪,上海双年展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展,在全国性的美术馆热中上海也涌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民间美术馆,还出现了艺术家集体策展现象。因此她强调,这样被遗忘是不公平的。她要通过她的展览提醒观众,在过去的30年中,存在过这些人、这些事。 






  话语权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她特别强调,在调查中她发现,上海艺术家的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有很多参加国际展览的机会,但却被西方策展人拒之门外。她认为这与西方的选择有关:那些西方策展人有他们自己的“中国想象”,对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题材有特殊兴趣,喜欢所谓的“中国符号”。她认为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致命的弱点——话语权的旁落。

  她还指出,话语权是整个系统的问题:一、从艺术家看,以2000年为界,之前当代艺术受到官方的压制而采取了“反体制”的姿态,之后被官方认可,艺术家就失去了对手,必须重新思考身份。当前艺术家还处在消费状态,把前几年“反体制”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本消费得差不多了。二、从批评家、策展人角度看,他们对艺术生态,艺术家的创作等并不了解,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使用的观念、方法,都跟不上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对当代艺术创作几乎不起作用,策展也往往变成组织展览。三、从艺术机构看,当年上海美术馆、比翼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过一系列的重要展览,但近年来的变化使机构的作用变了,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她强调,最近二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遭遇瓶颈,国外艺术圈也出现了转向,对中国当代艺术失去兴趣,可见本土的建设很重要,不能依靠国际的需求、西方人的想象。当务之急,应该对本土艺术进行梳理,争夺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她希望新展览对此会有所裨益。





[沙发:1楼] guest 2009-08-17 11:47:37
把上海两个字换掉,这篇文章和这个展览适合任何地方。
[板凳:2楼] guest 2009-08-17 12:11:01

[quote]引用第1楼guest于2009-8-17 11:47:38发表的:
把上海两个字换掉,这篇文章和这个展览适合任何地方。...[/quote]

嗯是的 那你做个出来看看
[地板:3楼] guest 2009-08-18 13:13:31
“话语权”这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了,比利安娜做了一年的访谈和研究,并没有挖掘出上海当代艺术更深层次或是不同角度的东西。且从其自身来看,话语权的问题在比利安娜及围绕其周围的浙沪年轻艺术家而言,也是一个难以摆脱的问题,他们也想利用比莲娜在上海与海外沟通的中所占据的话语权优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艺术家始终围绕着策展人转,这就是一个话语权强权艺术圈。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也是策展人的错误导向致使了艺术的堕落。策展人的时代在我看来已经结束,艺术终究需要依靠其自身来消化目前的问题。
[4楼] lj520ail 2009-08-18 14:19:04
什么是幸福

预测幸福常常会失望
  许多人为自己不能像百万富翁那样享受生活而遗憾。财富真的能够给人幸福吗?经济学家对此早有研究:虽然财富可以带给

人幸福感,但并不代表财富越多人越快乐。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后,那么每一元财富的增加

对快乐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别意义(边际效益递减)。例如日本,,1960年还是一个穷国,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这个

它用得好!)的人均收入翻了4番,一下子就站在了最富裕的工业化国家行列。人而日本1987年人均幸福指数报告的平均水平不

比1060年更高,他们比过去有更多的洗衣机、小汽车、照相机和其他物质享受,但是这并没有显著增加幸福的感觉。显然财富并

没有给人们带来足够的快乐,实际上,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整天奔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压力更中了,幸福在哪里呢


  据美国纽约州的一项调查显示,wow power leveling, 开奖前,彩迷都沉浸在假

如自己成为幸运儿就如何如何的幻想中,有人甚至在采访中狠狠地说:得奖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买下来,然后把老板炒掉。摇

奖产生的幸运儿在获奖之后的几周内,通常都会沉浸在飞来横财的喜悦中。不过追踪研究表明,财富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几

年后,那些幸运儿的幸福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以前还缺乏。幸福在何方?当我们试图土预测某某东西会让我们幸福,往往会失望

,因为结果常常是错的。研究幸福的专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认为,如果你想通过追求浪漫、一辆新车或者一

顿奢侈的晚餐而得到幸福的话,可以预言,你必定不呢如愿以偿。
  幸福是什么  这位心理学家认为想用几个字来定义幸福,无疑是精神错乱(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很难说情绪它是什么

,但是我知道,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哲学家喜欢赋予幸福道德上的涵义,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的生活是一辈子都要

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获得幸福。心理学家不会走得那么远,简单说来,幸福意味着感觉良好。吉尔伯特说:这种

感觉就是当你孙女扑到你的怀里,当你帮助一个观光客找到他要去的地方,或者你大快朵颐吃着美味的汉堡、蔬菜沙拉时,体验

到的那种感觉。(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但你往孩子嘴里送苹果的时候朋友,你不觉得你是在幸福之中吗?魏巍《谁是最

可爱的人》)换句话说,,每个人体验幸福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幸福的缘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

庭各有各的不同托尔斯泰)这意味着幸福是种情感,而情感并不是你总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复呈现,但是不会无休无止。

比如恐惧同样是种情感,当然你不希望你长期处于恐惧之中,那么对于幸福,它来了又会走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对于追

求幸福的方式,往往错的时候比较多,对的时候比较少。现在闭上眼,让你认为可以使你幸福的东西一一浮现在眼前:一辆豪华

跑车、一次热带海摈的浪漫游、world of warcraft power

leveling
, 一幢绿树掩映中的乡间别墅当你为了这些幸福而奋斗的时候,研究人员说,可以预测,你可能会犯错误。  

在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社会层次的人群调查以后,研究人员得出了上面的结论。首先参加调查问卷的人,假设自己的愿望实现以后

,为那时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个超前性预测。此后研究人员一直对他们的生活变化跟踪调查。若干年后,当他们实现了愿望,

获得汽车、别墅、旅游假期等等之后,再对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分。后两组数字相减,如果差异为零,那么他们将会和自己原先设

想的一样幸福。但是当结果出来以后,这种差异几乎从来没有为零。这就说明在追求幸福这道题面前,人们的选择充满错误。那

到底有没有正确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幸福方程式首先请你平心静气地开始回答下面的四个问题:
  1.你是否充满活力,以灵活和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
  2.你是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可以快速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张空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实现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错的财务状况、个人安全感、拥有选择的自由。
  4.是否有亲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候,被你有力的支持呢?无论做什么,.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你能

否达到对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励自己义无返顾地去达到目标呢?  心理雪茄卡尔和皮特设计了上面四个问题,在访问了

1000多人之后,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他们认为,只有爱情、大笔财富或者一份好工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

用一个方程式来概括:  幸福=P+5E+3H。
  在这里,P代表个性,比如你的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

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评价、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第一、age of conan

power leveling
, 二个问题对应的是P即个性,你的个性对幸福的影响不言而喻;第三个问题对应的是E即生存;第四个问

题对应的是H即更高层次的需要。假设每题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的话,如果你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感觉分别为7分、7分,那

么P=7+7=14,如果第三题的得分为6,第四题的得分为7,那么E=6,H=7。你的幸福指数=14+5*6+3*7=65。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回

答上面的问题,测试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数。 
 有了计算幸福指数的公式,那获得幸福的秘诀在哪里呢?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数时候,关于幸福的答案就在你周围的亲朋

好友中。很多时候,幸福来自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物质生活。
  因此,吉尔伯特教授建议发展你自己的幸福哲学,而不要接受消费主义哲学,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隐藏着鼓励超前消费的

陷阱,例如贷款买车、贷款买房(这一点我不同意,作者好象不怎么懂经济学,我们应该把握好消费的度而不是完全地拒绝超前

消费,理性地寻找一个适应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平衡状态)、追求时尚服饰、享受更好的食物(我最讨厌那些教唆男性增高、女

性丰乳整容的广告垃圾污染,它们只是恶毒地强化人们的自卑情节,是治标不治本,整容怎么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一个人如果

不能真正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爱自己,割了眼睛还会去割鼻子,结果是让别人阉割了自己的灵魂和身体,还心甘情愿地不断把钱

放进别人的口袋)一时的消费快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长期的债务负担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从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  幸福并

不意味着永远占有幸福这种感觉,这是吉尔伯特教授给出的最后忠告。
[5楼] guest 2009-08-20 22:24:26


[6楼] guest 2009-08-28 12:31:55
嘛玩意啊............
[7楼] guest 2009-09-10 11:36:08

[8楼] guest 2009-09-10 17:16:3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