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拾到小姐日记本,我被震惊了!
发起人:奥特漫  回复数:7   浏览数:3761   最后更新:2009/11/17 16:56:30 by guest
[楼主] 小社员 2009-07-10 17:17:56
6月24日,宋冬2009 MOMA个展 正式开幕。但是按照MOMA 的传统,在布展期间,观众仍可以进入馆内进行参观。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从进入MOMA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观众慕名来到MOMA,心中默念着毕加索,马蒂斯与罗斯科,一进门却首先看到如此奇特的富有中国生活气息的当代艺术品。搪瓷脸盆,花布头,长条老肥皂,各色搭扣布鞋,色彩缤纷的瓶盖儿,高高低低的塑料瓶,对外国人来说相当的新奇。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中国主妇秉持着简单的“物尽其用”的原则,竟然可以具有如此神奇的收纳能力,而一个家庭就可以拥有如此丰富庞大的生活收藏。每一件物件都与一段回忆有关,一家人一起吃火锅的盘子,洗糙了母亲双手的肥皂,曾经住过的小屋子。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被活生生的呈现出来。他们从未接触过这样具体琐碎而又真实有力的艺术表达。

在展览开幕当天及后来在佩斯画廊的论坛上,众多艺术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均悉数到场。
其中包括此次策展人 Babara London和Sarah Suzuki,《亚太艺术》主编,佩斯维尔登斯坦总监Peter Boris,艺术家李山,Max Protetch 负责人Max,巫鸿老师,New Museum 教育部负责人Eungine Joo,《Art in America》主编Richard Vine ,PS1负责人Christopher Y .Lew ,Dia Center总监Philippe Vergne ,ICP负责人 Christopher Phillips,印度籍策展人Shaheen Merali,模特李昕等等,可见此次展览在纽约艺术圈中的影响力。

这次展览对于MOMA而言也是全新的尝试。MOMA从来不是一个实验场,而是成熟稳健的收藏馆。进入MOMA的艺术家即使还活在人世,也起码业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具备了较为统一的学术评价和稳固的地位。而宋冬似乎并不符合MOMA的传统要求。这也使得“物尽其用”被视为MOMA将眼光瞄准更新鲜艺术作品和更大范围的介入当代艺术的信号。

第二天,在纽约佩斯维尔登斯坦的25街画廊中论坛上,宋冬与他在MOMA的个展策人之一Sarah Suzuki展开了一场以“中国当代艺术文化”为题的沙龙研讨会。画廊现场墙壁的架子上展示着多件宋冬不久前亲手制做的“盆景”。金黄色喷香的烤猪,红白相间,色泽鲜艳的意大利上等腌火腿,优质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还有必不可少的绿色花椰菜分别组成了三座形态各异的“盆景”。继承了中国书画“题诗”的传统,盆景上书写着宋冬现场即兴创作的小打油诗。
较为沉重的论坛意外的得以party似的欢畅结束。所有到场宾客以吃的形式共同完成了“吃盆景”的行为艺术。盆景的“秀色可餐”加之漫长的等待使其诱惑力不断升级。而宋冬的一句话更将沙龙的气氛推至高潮。宋冬说:“现在艺术品很难卖。但是在这,只要吃一块巧克力,你就成了我作品的收藏者之一了。” 大批宾客兴奋的蠢蠢欲动,大快朵颐,三座盆景被一扫而空。



策展人Babara London和Sarah Suzuki

Dia Center 总监Philippe Vergne,这位同学曾经在WalkerArt工作,一直十分关注宋冬的作品

艺术家李山


New Museum公共教育部主管是一位韩国女士Eungin joo,模特李昕也来捧场

《Art in America》主编Richard Vine





PS1总管Christopher.Y.Lew也来尝尝"盆景"的味道

MOMA策展人团队大头头
[沙发:1楼] 小社员 2009-07-11 14:33:09
作品大家看过几回了,不过放MoMA看还是头一遭。项目所在的场地非常不错,MoMA二层楼上的Donald B. and Catherine C. Marron Atrium,那可是每个参观者的必经之地,也是大家进入MoMA后所能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按照MoMA的传统,布展期间观众也可以旁观。世界各地的MoMA看官们在瞻仰各位死去多年的大师的路上就会先看到一位来自伟大的中国的艺术家在辛勤布展。

话说布展的图大家也都看过了,小社员再给大家来点别的幕后花絮。


“盆景”山之来源--Chinatown香味扑鼻烧肉店

买菜归来,好满足啊

这把菜好新鲜啊

切!

吃肉


烧肉摊前


讲座现场,应该算座无虚席吧


人还没来,井井有条
[板凳:2楼] guest 2009-07-11 15:38:32
MOMA真的很烂!
[地板:3楼] guest 2009-07-11 15:56:03
我要花絮~~表那么严肃嘛,宋冬不就是当代艺术里的日常学派?
[4楼] guest 2009-07-12 00:14:27

[quote]引用第2楼guest于2009-7-11 15:38:32发表的:
MOMA真的很烂!...[/quote]

有了这件作品变得很灿烂
[5楼] guest 2009-07-12 00:40:13

我敢说,看吧。今后会出现很多的用这种方法做作品的艺术家。
什么父子了母女了之类的,还会有大量使用日常用品的, 哈哈 人怕出名
[6楼] guest 2009-07-12 00:43:54

这件《物尽其用》好像是2005年做的,听说从2002做起,做了三年时间。2005年时口碑就很好,也影响了好多人。
[7楼] guest 2009-07-12 08:37:23
影响谁了?反正没影响我!!!要给自己贴金别他妈拉上别人好吗???
[8楼] guest 2009-07-13 10:57:25

[9楼] guest 2009-07-13 15:35:39
好作品!顶!
[10楼] guest 2009-07-13 15:41:57
"[7楼] guest 2009-7-12 8:37:23
引用 Bobo 收藏 回复
影响谁了?反正没影响我!!!要给自己贴金别他妈拉上别人好吗???"
---可怜的兄弟,你的怒气已经说明你被影响了。








[11楼] guest 2009-07-13 15:41:58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09-7-12 8:37:23发表的:
影响谁了反正没影响我!!!要给自己贴金别他妈拉上别人好吗...[/quote]

一副吃了狗屎的嘴脸,没少你一个!你丫那时还在考前班学素描呢吧?
[12楼] guest 2009-07-15 01:30:09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09-7-12 8:37:23发表的:
影响谁了反正没影响我!!!要给自己贴金别他妈拉上别人好吗...[/quote]

这回该该影……响你了,生气了。何……必呀。

你……细想想,仇……小飞的日常用品复制后在上面上画,卢……浩那成排的鞋,领带……, 陈……秋林在长征的旧房子……,做的人很……多,你就别……学了。
晚晚……了。对了……你应……该学脸上贴金,奥不……行,波伊斯已经做……过了。还是生……气对,这个虽然有太多人做做……过,但跟你生……的气不一样,你生……的有……水平,是闷……气。

这情报有……价值

谢若林

[13楼] guest 2009-07-15 01:35:49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09-7-15 1:30:10发表的: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09-7-12 8:37:23发表的:
影响谁了反正没影响我!!!要给自己贴金别他妈拉上别人好吗[/quote]

这回该该影……响你了,生气了。何……必呀。

...[/quote]

嘿嘿!你这回的情报有价值,MOMA见,我给你门卫电话。

余则成
[14楼] guest 2009-07-15 21:14:50
顶宋冬,好贫的作品!
[15楼] guest 2009-07-16 03:36:24

进入MoMA值得庆贺,获得大量好评,值得尊重,中国当代艺术到了值得尊重的时候了。这次宋老师的个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拐点,值得记住的一个事件。
顶宋冬老师
[16楼] 小社员 2009-07-16 15:41:48
更正!更正!小社员发图发到头晕眼花,竟然把人都认错了!第四张图片上的三位绅士并不是李山,左边是策展人钱志坚,中间是建筑师赵方,右边是艺术家韦嘉!对不起大家啦!!
[17楼] 小社员 2009-07-16 15:48:21



就是这张图啦,再次道歉!!特此更正!!
[18楼] guest 2009-07-23 12:26:38
热闹,热闹
[19楼] guest 2009-07-23 16:34:42
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