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终生成就奖约翰•巴尔代萨里
袁 滨 个 展——塔 的 左 右
袁 滨 个 展——塔 的 左 右
主办:东亚艺术
开幕酒会:2009年6月6日下午3:30(周六)
展览时间:2009年6月6日-7月6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外滩·滇池路110号
展览总监:郁文怡
BOTH SIDES OF PAGODA
YUAN BIN SOLO EXHIBITION
Presented by: EAST ASIA CONTEMPORARY
Opening Reception: 15:30 Saturday 6th June 2009
Date: June 6 - July 6,2009
Venue:110 Dianchi Road Shanghai by The Bund
Exhibition Director:Yu Wenyi
“塔的左右”系列始于2000年,以塔为持续的主题,在视觉上脱离了对于个人经验的强调,直接描摹了一个精神空间的抽象轮廓。塔作为佛教的象征物,在袁滨的绘画中成为他精神世界的寓言式的视觉外观,由于语境的切换,在袁滨的绘画中塔原有的宗教性被剥离了,成为了一个新的象征物。 在最早的“祖塔”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轮廓未明的塔,十年之后,面对“塔的左右08-13”,袁滨表示,整个创作过程即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先验的整体,所有的笔触、造型的趋势忠实于直觉的呈现,仿佛是画中的塔在借他的手进行自我搭建,作为佛教象征体系内对与涅槃的象征,塔在袁滨的绘画中作为象征物本身在此时得到了涅槃。但是,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乌托邦抱负,袁滨并未为把自身完全彻底地投射到这个个人乌托邦式的象征之中,恰恰相反,他游离于塔之外,他在塔的左右。他未曾进入塔内,他在塔之外省视着。因而,塔在袁滨的绘画中是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不论是塔的体量、造型(有窣堵坡式的,有楼阁式的,有覆钵式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被禁锢的、挣脱大地的、被压缩的,被并置的),塔是动态的,袁滨画中的塔既是特定的抽象象征,同时,塔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也是开放的,并通过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建构着向自我纵深的精神之塔。
在中国当代绘画处处可见个人经验,集体经验,材料性实验、观念性实验的今天,“塔的左右”无疑是一个异类,它是袁滨对绘画与主体精神活动的关系的一次漫长而深入的探索,并在方法论上有着结构性的创新 。他重新对传统绘画的深度模式进行了试验,消解了原来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使主客体相互进入,形成新的多元结构。塔的左右系列中折射出了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丰富性。这种更为多元的深度模式,使绘画以新的方式直接连接个体精神、思想成为可能。
作为观看者,我们尚未被邀请进入塔中,它是虚无之塔还是信仰之塔,我们不得而知,所有的观看阐释止于塔的左右。
袁 滨 作 品

祖塔(2000)45x6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9-9(2009)225X155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9-10(2009)150X18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0(2008)150x15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1(2008)150x150cm
[hr]

地球系列5(2009)140x17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3(2008)70x22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2008)65x5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8(2008)155x225cm

袁 滨 个 展——塔 的 左 右
主办:东亚艺术
开幕酒会:2009年6月6日下午3:30(周六)
展览时间:2009年6月6日-7月6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外滩·滇池路110号
展览总监:郁文怡
BOTH SIDES OF PAGODA
YUAN BIN SOLO EXHIBITION
Presented by: EAST ASIA CONTEMPORARY
Opening Reception: 15:30 Saturday 6th June 2009
Date: June 6 - July 6,2009
Venue:110 Dianchi Road Shanghai by The Bund
Exhibition Director:Yu Wenyi
“塔的左右”系列始于2000年,以塔为持续的主题,在视觉上脱离了对于个人经验的强调,直接描摹了一个精神空间的抽象轮廓。塔作为佛教的象征物,在袁滨的绘画中成为他精神世界的寓言式的视觉外观,由于语境的切换,在袁滨的绘画中塔原有的宗教性被剥离了,成为了一个新的象征物。 在最早的“祖塔”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轮廓未明的塔,十年之后,面对“塔的左右08-13”,袁滨表示,整个创作过程即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先验的整体,所有的笔触、造型的趋势忠实于直觉的呈现,仿佛是画中的塔在借他的手进行自我搭建,作为佛教象征体系内对与涅槃的象征,塔在袁滨的绘画中作为象征物本身在此时得到了涅槃。但是,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乌托邦抱负,袁滨并未为把自身完全彻底地投射到这个个人乌托邦式的象征之中,恰恰相反,他游离于塔之外,他在塔的左右。他未曾进入塔内,他在塔之外省视着。因而,塔在袁滨的绘画中是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不论是塔的体量、造型(有窣堵坡式的,有楼阁式的,有覆钵式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被禁锢的、挣脱大地的、被压缩的,被并置的),塔是动态的,袁滨画中的塔既是特定的抽象象征,同时,塔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也是开放的,并通过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建构着向自我纵深的精神之塔。
在中国当代绘画处处可见个人经验,集体经验,材料性实验、观念性实验的今天,“塔的左右”无疑是一个异类,它是袁滨对绘画与主体精神活动的关系的一次漫长而深入的探索,并在方法论上有着结构性的创新 。他重新对传统绘画的深度模式进行了试验,消解了原来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使主客体相互进入,形成新的多元结构。塔的左右系列中折射出了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丰富性。这种更为多元的深度模式,使绘画以新的方式直接连接个体精神、思想成为可能。
作为观看者,我们尚未被邀请进入塔中,它是虚无之塔还是信仰之塔,我们不得而知,所有的观看阐释止于塔的左右。
袁 滨 作 品

祖塔(2000)45x6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9-9(2009)225X155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9-10(2009)150X18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0(2008)150x15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1(2008)150x150cm
[hr]

地球系列5(2009)140x17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3(2008)70x22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2008)65x50cm
[hr]

塔的左右系列08-18(2008)155x225cm
现 场 照 片
顶一个,
气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