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阿特画廊“因陀罗之网——存在与神话”展览相关图片
发起人:昌阿特画廊  回复数:0   浏览数:2184   最后更新:2009/04/01 14:23:58 by 昌阿特画廊
[楼主] 昌阿特画廊 2009-04-01 14:23:58
■ 展览信息
* 展览名称:因陀罗之网——存在与神话
* 艺术家:朴成泰(1960年生于韩国)
* 展览期间:2009年3月28日(周六)至 2009年4月30日(周四)
* 展览地点:昌阿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 公众开放:2009年3月28日(周六)
* 咨询电话:010)59789898 / 59789899
* 网址:www.changart.com / Email:info.changart@gmail.com


昌阿特将为在中国从事创作的韩国艺术家朴成泰举办个展,作为画廊正式开馆展览。本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2009年新作,相继在北京昌阿特和韩国首尔WATERGATE两个画廊同步举办。昌阿特本次展览将是艺术家在中国的第四次个展。

朴成泰的作品从2003年上海艺术博览开始被中国艺术界所熟知。在以平面绘画为主的中国艺术界,朴成泰利用铁丝网的独特性创作的装置作品不仅表现的形式富于个性,而且对困扰人类的某些哲学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给中国艺术界人士和艺术爱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在昌阿特展出的朴成泰新作是大型装置作品。在空间黑色背景下,矗立着象征环境与时间的纬线和经线编织的网状墙壁,在紫光灯的照耀下,数十个反光的铁丝网人体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与以往作品不同,艺术家通过作品之间的紧密叙事性结构的成熟艺术形式,揭示人类现实与欲望的生命主题。叙事性结构不仅可以把代表时空的纬线与经线联系并组织成一个叙述主题,还自然地将观赏者带入与艺术家灵犀相通的境界去展开心灵的对话。

除了这种可变的铁丝网装置作品外,朴成泰最近正在创作将铁丝网造型嵌入画框的作品。4月17日至5月22日期间,画框作品将在昌阿特韩国地区伙伴画廊——韩国首尔WATERGATE gallery展出。在本次展览上,艺术家展出了以铁丝网描绘的朝鲜时代肖像画。该朝鲜肖像画系列作品不仅仅是把肖像画的轮廓移置于铁丝网,而是在立体的重新诠释传统肖像画技法的理念下,经过精心创作诞生的作品。

21世纪是创造新资源的时代,更是整合以往各种资源的时代。正如时代写照,在现代艺术中突破流派间的壁垒,通过融合来实践新视觉艺术可能性的努力从未间断。学习东方画的朴成泰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今天的装置作品,正是他跨越流派界线兼收并蓄的结果。

在北京和首尔两地举行的朴成泰个展,观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到这种现代艺术,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昌阿特画廊本次展览的策划初衷,目的在于在东北亚两座重要文化中心城市北京和首尔之间建构一个文化交流的空间。

■ 艺术家介绍
朴成泰

朴成泰1960年出生于全罗道光州。1987年首尔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1993年首尔大学美术学院东方绘画专业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大学时期经历的光州民主运动促使艺术家朴成泰对死亡、人类、文明、欲望、沟通等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朴成泰为了通过艺术创作更透彻地表达这些主题,开始跨越平面与立体,孜孜不倦地探索繁杂的材料与技法。1990年,朴成泰应用壁画的铜釉画技法创作出绘画和大型赤陶装置作品,从2001年起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的实验性艺术创作。

无论是何种风格的艺术尝试,朴成泰都没有放弃重新诠释与应用东方传统美的坚持。在艺术家的铁丝网装置作品中由铁丝网形成的鲜活曲线和如同水墨痕迹般的影像以及让人联想到散点透视的装置方法无不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东方韵味。最近他从事的艺术实践不仅体现了东方绘画这种平面特征,还立体地重新诠释了朝鲜时代肖像画技法。

朴成泰的铁丝网作品不仅选材独特,还以其重视作品与展示空间关系的装置方法而受到好评。铁丝网作品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铁丝网本身,另一部分由光线穿过铁丝网勾勒出影像。这种极致的表现甚至使现实与虚幻的界限真伪莫辨。朴成泰利用铁丝网的纬线与经线,赋予作品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将人体的形状通过铁丝网及影像,真实地展现出生死以及超越生死的神话和欲望的世界。

朴成泰的作品在世界几个大的艺术博览会上一直被受瞩目,作品被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等韩国的重要美术馆和亚欧会议大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馆、水原世界杯赛场等国际性公共机构收藏。
朴成泰自2006年起,开始在中国北京从事艺术创作,此次两个展览展出的作品都是他在中国的工作室创作出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创作是没有国籍界限的,艺术家期待通过自己的创作得到更多观众思想上的共鸣。

■ 作品介绍
神话与欲望的叙事

朴成泰的作品只有在全景叙事的结构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诠释。整个展厅讲述着一个故事,观众的视线跟随着作品讲述的故事情节发展而移动。他的每个作品不仅仅有它自己的故事,同时每个作品相映成趣,使整个展厅成为一个大的作品。整个展示充满了曲折起伏的感情,达到了欣赏大篇叙事诗的效果。他的创作态度与只凭靠瞬间机智的日本俳句创作截然不同。众所周知尽管艺术灵感来临时,强烈的创作意识打动艺术家的那瞬间或是艺术家快完成作品的那刹那都全面依靠着禅性的顿悟或诗歌般的感情,不过真正给他的创作赋予艺术生命而将它引导一个“统一场(unified field)”的因素是叙事结构。对叙事结构的重视就意味着他的作品是经过长期成熟的思考后才诞生的。只有敢于面对创作之苦的艺术家才能将瞬间之感兴与艺术灵感酝酿成大叙事结构。

朴成泰叙事的主题围绕着人之诞生所展开。‘人’这个主题是朴成泰艺术世界一直追问的根本问题。人到底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他提出的简单问题,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生活于这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哲学家、宗教人士和艺术家,这是对于存在的反思。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方法论,但是这个问题依然纠缠着我们。因为‘人’是每瞬间焕然重生于时空中的存在,然而时空本身又是无法定义的。朴成泰探讨对于‘人类’疑问的方式与其他哲学家的不同点在于他不是试图去给‘人类’划出明确的定位,只是想通过对‘人类’这个观念的解构去理解其本质。

于是朴成泰开始关注成为人的两个中心概念,即,身体和意识。作为一种载体的身体和组建精神世界的意识,人类能够将自己与其他存在区分开来,并且能够认识自己是一个单独领域的存在。那么认识自我过程当中起到作用的价值判断依据是什么?人类一直以来之所以能够将自己与其他的存在之间划出分明的界限是因为人类具有灵性。灵性是一种绝对存在或是一种天赋的属性,这种灵性使人类能够高高居于其他存在之上,但是人除了灵性之外还有另一种属性,使人类生活于这个世界的物质性载体——身体。身体拘束人的自由,身体受到时间的限制,还给我们带来空间的制约。且如人通过身体怀有欲望并发泄欲望。

朴成泰所关注的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被灵性或神性所缠绕的精神以及被欲望所缠绕的身体。关于人的这些基本哲学问题究竟起源于哪里?朴成泰认为人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为通过身体享受多样生活的现象,二为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假如我们欲把人放在灵性和欲望的框架中,并试图通过这个框架对人做出定位,这也是一种通过我们认识思维的框架中发生的事件。人类生活在由环境的纬线与时间的经线织出来的网罗中,这是很容易被认识到的网罗,但这个网罗背后存在着比它本身更大的规定,‘人类’定位的意识形态的网罗——集体文化形态,它创造‘神话’与‘欲望’。追求灵性存在的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则为神话,想满足载体的属性表现为欲望。

朴成泰把我们所有思维放在神话的延长线上讲述。现象和认知的概念都只有在文化的视觉框架内存在,脱离这个框架后接触的世界有多么的隐秘?有多么的模糊?朴成泰打破了作为载体的男女肉体、阴与阳、隐藏与暴露等由相反认知组成的框架,来关注人的本来面目。

所有认知不都是属于神话的吗?朴成泰将这样的疑问转向于历史事件。近期朴成泰通过临摹朝鲜肖像画的作品提出了他创作上的新方向。从传统的角度严格地来说这种工作不能说是临摹,将其命名为‘仿’更合适。以立体的再现方式经过崭新的诠释后作品完全独立于原作,这是只有在朴成泰的艺术世界中才拥有的真正意义。艺术家通过肖像画作品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超出神话和欲望的范围。朴成泰认为历史人物也是我们神话创造的虚构,他主张我们的生活只有在纬线和经线的网罗中才能得到完好的定义。

昌阿特(CHANG ART)是一家韩国系画廊,展厅面积达350平方米,位于著名的798艺术区。昌阿特画廊位置邻近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东京画廊等艺术机构。

2009年2月,充满创意的空间昌阿特于798艺术区迈出了第一步。昌阿特从2008年至今与WATERGATE GALLERY(韩国首尔)合作策划了五次国际性展览。其中三次的展览——“与中国现代艺术的沟通展”、“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展”、“弥漫的幻觉:潘德海个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昌阿特不追求流行,而一直致力于如实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每次展览都受到了韩国媒体及艺术界人士的关注,在策展能力方面也赢得了一致好评。昌阿特将于北京以宏观的视角观察艺术界,以聚焦的方式寻找优秀的艺术家,并通过组织更多的国际性展览,来推广我们的艺术家。昌阿特作出积极努力,将会给大家呈现一个展望未来的国际性画廊的形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