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TATE看“难看的艺术”
庆典——自由的1/6注解
导语
这是一场即将上演的庆典,这也是一场既有预谋,又充满未知和自由的庆典。庆典将由人和声音组成,我们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是,出现在庆典里的人和声音,将彼此互相渗透,又随时游移组合。这会是梦的逻辑,更可能是诗的表述。
人们已习惯了以逻辑的眼光来看待周遭,但是,逻辑是滞后的归纳,直觉演绎则更接近创作者的内心。在此次现场里,惯常的观看将被无逻辑叙述所代替,片段的情结注定会充斥整个空间,表述无逻辑性会造成一些后果,至少,构成叙述的元素就开始变得不稳定,不稳定蕴育着某种空白,更是活性最强之所在。这是关于建构的“阴谋”,也是对所指的批判性否定。
庆典是关于仪式的合法狂欢,然而,组成合法狂欢的事件碎片,往往恰巧会给狂欢以致命一击。这里头存在一个观看盲点,那就是对于构成文化书写的真实事件,通常会被不同的视点所掩盖遮蔽。在我看来,本次现场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一个彼此干涉而又充满了动态随机的不确定现场,几个存在明确指向而因为彼此交叉干涉而隐喻模糊的事实,还原了我们对于历史的一次抽象观看,它是象征的,更是有机和良性的。
倪昆
2009年2月20日
参与艺术家:刘成英+吴承典+周斌(行为部分)+李带果+李昆+毛竹(声音部分)
活动主持:倪昆
活动策划:周斌+李带果
活动时间:2009年3月8日(周日)20:00-21:30
活动地点:成都市草堂路48号,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发起机构:UP-ON现场艺术空间
承办机构: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导语
这是一场即将上演的庆典,这也是一场既有预谋,又充满未知和自由的庆典。庆典将由人和声音组成,我们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是,出现在庆典里的人和声音,将彼此互相渗透,又随时游移组合。这会是梦的逻辑,更可能是诗的表述。
人们已习惯了以逻辑的眼光来看待周遭,但是,逻辑是滞后的归纳,直觉演绎则更接近创作者的内心。在此次现场里,惯常的观看将被无逻辑叙述所代替,片段的情结注定会充斥整个空间,表述无逻辑性会造成一些后果,至少,构成叙述的元素就开始变得不稳定,不稳定蕴育着某种空白,更是活性最强之所在。这是关于建构的“阴谋”,也是对所指的批判性否定。
庆典是关于仪式的合法狂欢,然而,组成合法狂欢的事件碎片,往往恰巧会给狂欢以致命一击。这里头存在一个观看盲点,那就是对于构成文化书写的真实事件,通常会被不同的视点所掩盖遮蔽。在我看来,本次现场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一个彼此干涉而又充满了动态随机的不确定现场,几个存在明确指向而因为彼此交叉干涉而隐喻模糊的事实,还原了我们对于历史的一次抽象观看,它是象征的,更是有机和良性的。
倪昆
2009年2月20日
参与艺术家:刘成英+吴承典+周斌(行为部分)+李带果+李昆+毛竹(声音部分)
活动主持:倪昆
活动策划:周斌+李带果
活动时间:2009年3月8日(周日)20:00-21:30
活动地点:成都市草堂路48号,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发起机构:UP-ON现场艺术空间
承办机构: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左至右:毛竹+李昆+刘成英+周斌+吴承典+李带果
拍摄:赵锦斌

左至右:何利平+吴承典+毛竹+李昆+倪昆+刘成英+周斌+李带果
拍摄:幸鑫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行为艺术也要剧场化?
[quote]引用第4楼guest于2009-3-3 12:12:49发表的:
行为艺术也要剧场化?...[/quote]
我的想法是:
这个活动是不是行为艺术根本不重要,如果能有点儿新的感觉玩出来就很好。
周斌

合法狂欢的事件碎片
李带果
美籍华人, 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
5岁开始学钢琴和小提琴。少年时期开始迷恋音乐, 自学电BASS , 组织了一支金属乐队,担任主唱并开始学习低音提琴和中文,而且向一个老人学习二胡, 在想将来要去中国生活...而后开始写"诗歌", 跟乐队出小专辑, 参加摇滚演出。高中毕业后去了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学习文学和音乐(专业是20世纪诗歌和小提琴演奏),在大学里学习了芬兰民乐、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即兴音乐、新古典、印度尼西亚佳美兰、 印度卡纳提克音乐。 研究二十世纪的文学和哲学,并开始关注宗教,道教,佛教,印度教,观摩了很多关于东方主义,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资料。同时在洛杉矶继续学二胡,自修琵琶,并认识了一个台湾音乐学老师,教予了很多关于中国音乐的美感、历史、乐器等。
大学期间疯狂收集自己喜爱的乐器。 在学校外跟作曲家合作电影音乐, 参加了很多多媒体活动和各种不同的舞蹈演出, 与VJ、DJ、电子表演家、画家、乐手等均有合作。为了学习民乐,芬兰语,参加了世界音乐节, 曾去芬兰两次,并参加加州和墨西哥的演出和音乐汇,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19岁第一次来到中国, 去北京向名师学习二胡和中文。四年后第二次来中国后, 决定在中国生活。并喜欢上了成都这座音乐之城,为的是可以跟很多人玩即兴音乐,参加很多演出,和国内/外独立唱片厂牌合作,发表自己的音乐作品。 继续在日本, 美国, 和国内参加许多巡演. 跟世界上不同的艺术家和音乐人做即兴表演。
擅长的乐器:小提琴,大提琴,二胡, 琵琶
使用的乐器: 中提琴, 中胡,四胡,板胡, 曼陀林 , 吉他,贝司,葫芦丝,巴乌,human beatbox, 呼麦, 人声/说唱,jouhikko(芬兰民乐器),钢琴 , MBIRA (津巴布韦手指琴), 口弦, 黑管,唢呐, 南音琵琶, 越南独弦琴, 中国石头古琴, 手鼓.
美籍华人, 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
5岁开始学钢琴和小提琴。少年时期开始迷恋音乐, 自学电BASS , 组织了一支金属乐队,担任主唱并开始学习低音提琴和中文,而且向一个老人学习二胡, 在想将来要去中国生活...而后开始写"诗歌", 跟乐队出小专辑, 参加摇滚演出。高中毕业后去了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学习文学和音乐(专业是20世纪诗歌和小提琴演奏),在大学里学习了芬兰民乐、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即兴音乐、新古典、印度尼西亚佳美兰、 印度卡纳提克音乐。 研究二十世纪的文学和哲学,并开始关注宗教,道教,佛教,印度教,观摩了很多关于东方主义,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资料。同时在洛杉矶继续学二胡,自修琵琶,并认识了一个台湾音乐学老师,教予了很多关于中国音乐的美感、历史、乐器等。
大学期间疯狂收集自己喜爱的乐器。 在学校外跟作曲家合作电影音乐, 参加了很多多媒体活动和各种不同的舞蹈演出, 与VJ、DJ、电子表演家、画家、乐手等均有合作。为了学习民乐,芬兰语,参加了世界音乐节, 曾去芬兰两次,并参加加州和墨西哥的演出和音乐汇,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19岁第一次来到中国, 去北京向名师学习二胡和中文。四年后第二次来中国后, 决定在中国生活。并喜欢上了成都这座音乐之城,为的是可以跟很多人玩即兴音乐,参加很多演出,和国内/外独立唱片厂牌合作,发表自己的音乐作品。 继续在日本, 美国, 和国内参加许多巡演. 跟世界上不同的艺术家和音乐人做即兴表演。
擅长的乐器:小提琴,大提琴,二胡, 琵琶
使用的乐器: 中提琴, 中胡,四胡,板胡, 曼陀林 , 吉他,贝司,葫芦丝,巴乌,human beatbox, 呼麦, 人声/说唱,jouhikko(芬兰民乐器),钢琴 , MBIRA (津巴布韦手指琴), 口弦, 黑管,唢呐, 南音琵琶, 越南独弦琴, 中国石头古琴, 手鼓.

国内缺少这样的活动,要支持.4楼对行为的理解太窄了吧.行为只是一种方式,而现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也更丰富.有音乐就是剧场吗?
顶一下
昨晚,今年本土最有声势的行为艺术展在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登场,这场名为“庆典——自由的1/6注解”的表演共有6名艺术家参加:刘成英、吴承典、周斌、李带果、李昆、毛竹,时间长达90分钟。当晚的表演试验性很强,三个音乐人弹着钢琴、吹着葫芦丝和萨克斯管、拉着小提琴给三个艺术家现场伴奏(上图)。100名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有个男青年幽默地说:“简直是两群神仙在表演。”表演结束后,发起者周斌表示,这件作品没什么涵义,就是想表达各自的情绪,行为艺术并不是只有裸体、暴力和哗众取宠。”
记者 杨帆 摄影 刘亮

揪正一下,3位音乐人不是给3位艺术家伴奏,而是共同做作品。

下次再有这样的艺术活动,提前通知啊!!!那天都来晚了!!!爆棒!!!



chengdu artists~~~~~~
fighting~~~~~~~
http://news.99ys.com/article/1/19582/category
庆典——自由的1/6注解——成都行为艺术的一次“变脸”
庆典——自由的1/6注解——成都行为艺术的一次“变脸”









专访周斌------成都行为艺术的一次变脸
内容概要:周斌在行为艺术领域已有了十多年的创作实践,近些年也参加了不少国家的行为艺术活动,所以这是一次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实验。成都的行为艺术和实验音乐的创作都很活跃,他在2001年开始和音乐人欢庆合作过四个现场作品,但随着欢庆移居大理而终止,去年又在以色列街头巧遇美籍华人音乐家李带果,趣味相投,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采访者:刘丹放
受访者:周 斌
采访时间:2009年3月8日
刘丹放:您们此次的展览仅仅展出一件现场艺术作品,而这一件作品就有6位来自现场行为和现场音乐两个领域的艺术家。那么为什么这次这个活动会用这样一种方式,六个人同时做一件作品呢?
周斌:在行为艺术领域我们已有了十多年的创作实践,近些年也参加了不少国家的行为艺术活动,所以这是一次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实验。成都的行为艺术和实验音乐的创作都很活跃,我在2001年开始和音乐人欢庆合作过四个现场作品,但随着欢庆移居大理而终止,去年我在以色列街头巧遇美籍华人音乐家李带果,趣味相投,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刘丹放:也就是说,这其实也是一个行为和音乐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一个实验?
周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存在现场的即兴创作和现场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
刘丹放:我们都知道,此次参与艺术家当中的3位行为艺术家在成都都是非常有名,并且是一直在为行为艺术而不懈努力的艺术家,也都有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那么,您和李带果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是以怎么样的一个标准来挑选这六位艺术家的呢?
周斌:没有很严格的挑选艺术家的标准,很随机,我不能说这是最佳组合。音乐家是李带果在选,他们有过合作,都是成都最好的音乐人之一。
刘丹放:我刚才了解了一下,像这种跨音乐和行为媒介的现场艺术表演形式在成都还是第一次,那么,这样的一次艺术作品演绎,是否就意味着跨媒介的行为艺术是成都行为艺术的一次变脸?
周斌:应该说是一次较大幅度的实验延伸。
刘丹放:这次来有很多做行为的年轻艺术家来到现场观看你你们的作品,相信此次作品的成功可能会对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是您说的这种延伸,就是对将来他们的艺术创作的影响呢?
周斌:影响多少一定会有,实际上行为艺术的创作方向和方式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我目前更认可自己的工作领域是“现场艺术”。现阶段,作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艺术家,不应在观念和形式上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标准,而应把自己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在自己的直觉与经验上,去创作能够令自己感动和认可的作品,不要太去寻找美术史的依据,束缚自己的手脚。
刘丹放:你作为1/6的参与者,你在现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体会?
周斌:兴奋、紧张、有重量感。
刘丹放:所以最后你就去睡了?
周斌:哈哈,睡觉是我事先设定的。
刘丹放:您看到音乐现场部分,您对他们这个部分是一个怎样的感受?
周斌:现场的声音乐部分在不断的催发我的情绪,令人欲罢不能。
刘丹放:我觉得音乐和现场艺术的结合,它解决了现场艺术在视听方面,特别是听觉方面的空白。这种方式会不会在成都,或者是中国其它的地方越来越广泛地运用起来,比如还会加上舞蹈等其它形式的联合也越来越多?
周斌:只要我们的艺术家始终保持着纯粹的创作态度和实验的勇气,一切都有可能。
刘丹放:刚才有一位观众问到:“你们会不会成为一个组合?”,你们就很快回答“不会”,是不是成为一个组合之后,将来个人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周斌:我反对有一个组合,固定的组合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程式化,包括日常相处的温和化、艺术趣味的趋同,最终会陷入新的僵化模式。而且好像是一个帮会似的,我比较反感这种东西。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应是游离的个体,保持独立的思考创作状态,互相之间进行自由的讨论和机动性地合作,这样更好些。
刘丹放:谢谢周老师。
【编辑:栋栋】
张羽评论《庆典自由的1/6注解》
紧紧抓住现在进行时。。。
1.尼采说思考是掷骰子的游戏!
2.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哲学里不断强调“偶然戏弄了人类的理性”。
3.当线性的惯性“观念——方案——作品”被“即兴的能指”颠覆,能指的语词狂欢又将通向何种意义的在场?
4.当确定的所指被漫游的碎片撕破,我只能说在3月8号晚8点“发生了”一次“语词碎片的能指狂欢“事件。
5.用这群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讲,这是一次”现场艺术“,不只是”行为艺术”。
6.在我看来,现场是“现在进行时”的“场”,离开“现在进行时的场”去界定“什么是现场”根本站不住脚。
7.现场不可复制,任何事发现场都是还原真实的第一途径。现场:声音的痕迹,气味的痕迹,身体流淌的痕迹。。。综合出案件不可置否的真相。
8.作为目击者,抑或证人,我站在摄像机位的旁边,一边看着现场,一边看到屏幕的影像,我察觉到现场在被记录时已经逐渐偏离了现场。真相进一步被掩盖,进一步被流言撰改。
9.当叙述者充当还原现场的使命时,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必须放弃“过度诠释”的快感,放弃“仲裁者”的高高在上。
10.我试图用叙述的方式还原现场,但几经努力完全是徒劳。我竭尽记忆仍然得到的是现场的碎片。
11.碎片档案:
8点。开始。廊桥。草堂路48号。地下室。人群。空的场地。毛竹出场。声音。被拆卸重组的钢琴弹奏各种音。。。。。。。。。。。。。。。。。。。。。。。。。。。。。。。。。。。。。。。。
周斌。行李箱。吹一片羽毛。面壁。口含一根丝线牵动一面铜锣。玩镜子。反光游戏。钻进睡袋。。。。。。。。。。。。。。 。。。。。。。。。。。。。。
吴承典。摆茶桌。喝茶。打印机打印。邀请观众喝茶。给观众上烟。枪击茶杯若干。枪击鹅卵石。。。。。。。 。。。。。。。。。。。。。。 。。。。。。。。。。。。。。
刘成英。一杆大秤悬吊。码鹅卵石。将石块逐个放进秤盘。不停的称秤。身体放在秤盘上。旋转。。。。。。。 。。。。。。。。。。。。。。 。。。。。。。。。。。。。。
毛竹。李昆。李带果。声音组合。声音的相互破坏。中提琴。中胡。四胡。板胡。曼陀林。吉他。贝司。葫芦丝。巴乌。人声。说话。津巴布韦手指琴。口玄。黑管。唢呐。南音琵琶。越南独玄琴。手鼓。。。。。。。。。 。。。。。。。。。。。。。。 。。。。。。。。。。。。。。
背景的现场投影。。。。。。。。声音。行为。身体。影像。交叉的魔力。。。。。。。。持续紧凑的一个半小时。。。。。。。。。。。。 。。。。。。。。。。。。。。。。。。。。。。。。
12.本文非评论。纯叙述。
张羽 2009.3.16写于成都紫竹北街65号
紧紧抓住现在进行时。。。
1.尼采说思考是掷骰子的游戏!
2.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哲学里不断强调“偶然戏弄了人类的理性”。
3.当线性的惯性“观念——方案——作品”被“即兴的能指”颠覆,能指的语词狂欢又将通向何种意义的在场?
4.当确定的所指被漫游的碎片撕破,我只能说在3月8号晚8点“发生了”一次“语词碎片的能指狂欢“事件。
5.用这群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讲,这是一次”现场艺术“,不只是”行为艺术”。
6.在我看来,现场是“现在进行时”的“场”,离开“现在进行时的场”去界定“什么是现场”根本站不住脚。
7.现场不可复制,任何事发现场都是还原真实的第一途径。现场:声音的痕迹,气味的痕迹,身体流淌的痕迹。。。综合出案件不可置否的真相。
8.作为目击者,抑或证人,我站在摄像机位的旁边,一边看着现场,一边看到屏幕的影像,我察觉到现场在被记录时已经逐渐偏离了现场。真相进一步被掩盖,进一步被流言撰改。
9.当叙述者充当还原现场的使命时,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必须放弃“过度诠释”的快感,放弃“仲裁者”的高高在上。
10.我试图用叙述的方式还原现场,但几经努力完全是徒劳。我竭尽记忆仍然得到的是现场的碎片。
11.碎片档案:
8点。开始。廊桥。草堂路48号。地下室。人群。空的场地。毛竹出场。声音。被拆卸重组的钢琴弹奏各种音。。。。。。。。。。。。。。。。。。。。。。。。。。。。。。。。。。。。。。。。
周斌。行李箱。吹一片羽毛。面壁。口含一根丝线牵动一面铜锣。玩镜子。反光游戏。钻进睡袋。。。。。。。。。。。。。。 。。。。。。。。。。。。。。
吴承典。摆茶桌。喝茶。打印机打印。邀请观众喝茶。给观众上烟。枪击茶杯若干。枪击鹅卵石。。。。。。。 。。。。。。。。。。。。。。 。。。。。。。。。。。。。。
刘成英。一杆大秤悬吊。码鹅卵石。将石块逐个放进秤盘。不停的称秤。身体放在秤盘上。旋转。。。。。。。 。。。。。。。。。。。。。。 。。。。。。。。。。。。。。
毛竹。李昆。李带果。声音组合。声音的相互破坏。中提琴。中胡。四胡。板胡。曼陀林。吉他。贝司。葫芦丝。巴乌。人声。说话。津巴布韦手指琴。口玄。黑管。唢呐。南音琵琶。越南独玄琴。手鼓。。。。。。。。。 。。。。。。。。。。。。。。 。。。。。。。。。。。。。。
背景的现场投影。。。。。。。。声音。行为。身体。影像。交叉的魔力。。。。。。。。持续紧凑的一个半小时。。。。。。。。。。。。 。。。。。。。。。。。。。。。。。。。。。。。。
12.本文非评论。纯叙述。
张羽 2009.3.16写于成都紫竹北街65号
+张羽魔法书+
http://blog.sina.com.cn/zhangyumofa



顶一个,
行为艺术可以是表演吗?
2.但要看如何定义“表演”?
3.如果把“表演”理解为“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那肯定毫无意义。
4.如果把“表演”理解为“理念之身体语言意向”,那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5.很多先锋电影、戏剧、舞蹈都在融合行为艺术,为什么行为艺术就不能融合其他艺术呢?
6.打通艺术门类的界限,早在激浪运动时就有了无数的先行者,在今天还纠缠“艺术门类”的“ 不可逾越”毫无意义。
7.无论如何,今天的艺术归类学肯定是相对泛化的,是“可解构”和“可延异”的。
8.“跨界”——跨学科,跨门类,跨领域,跨媒介。。。。将产生更多“创意的灰色地带”。在“灰色地带”还没明朗之前,急于结论和急于归类是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
9.放下“行为艺术”的架子和包袱!“行为艺术”才有更开阔的可能。
10.最后说句题外话,跨媒介也不是什么新东西,做到跨知识界面——等到哪一天中国行为艺术家成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就真正有了一流的行为艺术。
张羽2009.3.18写于成都紫竹北街65号
文/张羽
1.绝对。行为艺术可以是表演!

中国行为艺术的九个八卦问题?
文/ 张羽
1.行为艺术一定要裸体吗?
脱衣舞必须裸体,不过看脱衣舞应该去舞厅,而不是到行为艺术现场。
2.行为艺术一定要见血吗?
艺术场不是屠宰场!
3.行为艺术一定要狠吗?
狠这个字更适合专制监狱,艺术需要的是想像力和穿透力。
4.行为艺术一定要超强的意志力吗?
行为艺术又不是搞马拉松运动。。。
5.行为艺术一定要消耗身体吗?
身体不是用来消耗的,身体是上帝制造的尤物,要学会智慧地善待它。
6.行为艺术一定要自虐吗?
表达真诚的的爱情并不需要割掉自己的耳朵。。。
7.行为艺术一定要超长的时间长度吗?
持续做爱一周或一年当然很快乐,但行为艺术好像不等于做爱!也不等于闭关十年修炼成佛!我想策划一个“5秒”行为艺术节,每个作品都不超过5秒。以前我在4A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时,经常主持创意会,发现5秒钟内快速激活的创意是最棒的
。
8.行为艺术一定要对抗社会吗?
批判的思考方法很多,诸如解构、延异、后结构。。。,对抗是一种简单化的二元论,太工具化了,是现代主义的遗毒,没有可取之处。
9.行为艺术有确切的定义吗?
我不知道!
张羽2009.3写于成都
文/ 张羽
1.行为艺术一定要裸体吗?
脱衣舞必须裸体,不过看脱衣舞应该去舞厅,而不是到行为艺术现场。
2.行为艺术一定要见血吗?
艺术场不是屠宰场!
3.行为艺术一定要狠吗?
狠这个字更适合专制监狱,艺术需要的是想像力和穿透力。
4.行为艺术一定要超强的意志力吗?
行为艺术又不是搞马拉松运动。。。
5.行为艺术一定要消耗身体吗?
身体不是用来消耗的,身体是上帝制造的尤物,要学会智慧地善待它。
6.行为艺术一定要自虐吗?
表达真诚的的爱情并不需要割掉自己的耳朵。。。
7.行为艺术一定要超长的时间长度吗?
持续做爱一周或一年当然很快乐,但行为艺术好像不等于做爱!也不等于闭关十年修炼成佛!我想策划一个“5秒”行为艺术节,每个作品都不超过5秒。以前我在4A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时,经常主持创意会,发现5秒钟内快速激活的创意是最棒的
。
8.行为艺术一定要对抗社会吗?
批判的思考方法很多,诸如解构、延异、后结构。。。,对抗是一种简单化的二元论,太工具化了,是现代主义的遗毒,没有可取之处。
9.行为艺术有确切的定义吗?
我不知道!
张羽2009.3写于成都
在市场衰退时,行为艺术就会坚挺
架上艺术衰退时,多媒体艺术就会冒头






5月份“庆典”将开始重庆的现场艺术
CHENGDIAN
CHENGDIAN

由倪昆主持,后天,也就是17号晚上,“庆典”在重庆501继续第二个现场,当然,每次都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