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我的陕西老乡微薇前阵子对我说:“古人说了,古琴有四大意境——微、音、虚、远,你看着办吧!”其实刚听完她的话,就感觉惊喜。后来知道,“微音虚远”本源自三国时魏末诗人嵇康所著《琴赋》。而人们常说的古琴四大意境是“清、微、淡、远”,其中的“微”多指涉细腻精致。那么这里,我想对“微、音、虚、远”,这古琴的另一种“四大意境”说点自己的个人感悟。
细想起来,我组建的“微”乐队现如今已存在十个年头了。四年前我也在我一直砸在手中的自传小说《微-流浪的麦子》中系统论述了自己对于“微”的理解(后来就是独立成书的《微的哲学》(微的哲学说到底就是温暖的哲学),正如古琴的“微”境,在我看来,它的空灵浩荡正是在诉说着宇宙的玄音;正是在诉说着宇宙的长发飘入了冥王星上某位村民未关严的木窗;也是在诉说蒙克的一幅画;比如是说众生都是“微”——众生平等,“微”是万物的诗意根源;比如再说黑夜的粉尘在渡云下孕育黎明;比如星星像爆米花一样被大把大把地撒向太空自由蹦跳自由恋爱;比如沌开海月、山鸣高谷、丛木挂静、云拂松风;比如诚挚、仁义、良知、友谊、平等、善心……(这些曾一度被我们忽略过的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古老主题正是属于“微”的主题范畴。)
那么“音”呢?或者单说古琴中的“音”呢?——听到的音符;听到的每一根弦在指怀间的神动;曲韵;曲韵间的澹逸吟寂,气宇溜润下的弧线抛物;听到的音韵在脑际间踩下的脚印;停留的余温;万物平等对话,语音不限畅所欲言,万物之音皆为符“音”。
“虚”呢?——音符所激起的联想力下,渐至“微”,但还没有达到“微”时的状态;音符在绝去尘嚣时的深呼吸;“非万物”之实,实之至虚;或者一个通道在去往“微”的路上;或者海市蜃楼般的淡静;或者音符扬起后形成的雾;或者音符飞起时惊醒的准物质“中微子”:这种没有质量没有重量,不受引力影响,可以随意穿透万象,随意穿透地球,连科学家也得到了证实的“鼓上蚤时迁”。
远?——声音消失得像女娲补天时的围裙在你的眼前渐渐模糊;在空气的振荡中慢慢飘失;时空被音乐所带走;音乐被时空拥抱散播;空气中的音符被风吹远;空气被风吹散的时候,音符怀揣护照趁机逃走;音符的图象渐渐飘逝于微灵之化境;听到的音符在记忆的深秋回荡,幻虚澹脱时之“微”路上的外世暮霭,渗入宇宙之谷之象外之象、意外之意、音外之音、遂超世而弦远……
——等等以上,麦子关于古琴“新的”“四大意境”的理解可能只是个初识吧,疏漏或者与其传统的阐释语境相左之处,请各位通纳。
当然大伙儿都知道,古琴是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才能演奏好的中国乐器,它是华夏音乐文化的源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古琴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可这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凝湛国乐,从满清开始,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我们冷落了数百年,我们是否可以听到,有一种焦虑的召唤,要让我们去珍惜一个伟大的民族其文化境界的微音……
古琴:首先达“音”——再至“虚”——再至“远”——再至“微”之境界。甚至还可以这么认为:古琴的音是一种“微音”,它渐渐地从大地上虚远,去温暖星际万物……那么是否也允许我们这样认为呢——“古琴文化”是一种中国的“微文化”,即一种绝对大器与淳美的人文圣殿;是“哲学性的艺术”与“艺术性的哲学”的完美结合。东方文化的象征,峻切清远,积淀厚重,自“伏羲作琴,神农作瑟”始,中华民族瀚浩笃定,达豁千载,犹如铮铮古琴柔肠铁骨,琴心剑义,宽劳慈悲,无形天人。1977年,古琴曲《高山流水》被人类带往茫茫宇宙,成为地球生命向宇宙万物传递智慧与文明的一种友好信息。1967年以来,国际天文学会陆续将水星上的环形山以中国古代文艺家的名字命名,古琴家俞伯牙成为名列榜首的“太空仙人”。等等信息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前瞻犹如微音虚远,抚礼万灵。
纵观以上,如此说来,“微音虚远”这古人所言之于我国古琴的意境之中,“微”是领头的字,也是最终所要承载的意境和最终所要传抵的主题——“微文化”主题。(“微文化”其根本只有两句话,第一:人们通过温暖获得对彼此的理解;第二:生命本微,万物无痕——“古琴文化”是这两点完美的结合,大体更偏向第二点,然第一点正是需要发扬的、注入的——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根本文化精神!可目前人类的种种行为,恰恰抛弃的正是这种朴素的文化之母:微——人们通过温暖获得对彼此的理解!而拿起的却是丛林法则)。那么麦子认为,这种“微”的意境就是中国文化的意境,甚至也是世界文化的意境,容麦子继续认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这两者有一种相通的地方(万物都是相通的)是不是就是——“微”——一种涵盖寰宇的世间万物的终极灵境。那么这种上文所及的那些“微”的主题是不是也是中国文化所要关怀的主题,是不是也是世界文化所要关怀的主题——因为那些主题就是我们创造温暖世界所正在找回的东西:人性的关怀!众生平等,尊重良知,彼此欣赏,和睦互助,正如我一直呐喊的:尊重与关切每一个人的“微”。
原稿2007年1月22日凌晨于北京《从我国古琴的意境浅探其“微文化”的温暖关怀》
周六下午江湖酒吧(中戏正门东侧200米),众音乐人为病危诗人何路筹款义演,3:00开始
中国其实应该普及古琴教育,国民素质的问题政府从来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