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显示城市中无线网络的望远镜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0   浏览数:2863   最后更新:2009/02/04 13:50:53 by 眼镜兄
[楼主] fqprojects 2009-02-04 13:50:53
着色的记忆
陈农、王彤 手绘摄影展

展期:  二零零九年二月八日 至 二零零九年四月五日
开幕式:   二零零九年二月七日 周六 下午四点
参观时间:每周一周二休息,周三至周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每周四晚至九时
Tel:021 6466 2940 fqprojects@gmail.com
*请预约参观展览


生活在这个日趋数码的时代, 摄影中传统手工冲印的复杂过程似乎已将成为历史。 这次非青计划很高兴带来王彤和陈农的手绘摄影展,并为大家营造一个能够让人身临艺术家工作室观看手工冲印及绘制的空间。

陈农和王彤都住在北京,平时经常在一起,共用一个暗房和绘画工作室。他们仍旧坚持使用大幅相机和胶卷来拍摄真实的场景,并且运用手工冲印然后在纸基纸上着色。每一张完成的照片至少要经过八到九个程序。他们的区别在于陈农选择运用“摆拍”重现历史场景,而王彤运用“直接摄影”记录历史。两者呈现的历史都是主观的,不仅仅是艺术家选择的摄影瞬间,更因为他们在作品中涂抹上了各自记忆中的颜色。

陈农的摄影就像是电影制作,他喜欢采用宏大的场景,比如兵马俑,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比如长江沿岸的三峡,黄河,甚至月球。他通常自己制作道具、雇用模特和临时演员、长途跋涉地去拍摄。他俨然是个导演在现场指挥着上百个演员,有时甚至要动用起重机之类的机器去达到预期的效果。所有艰苦的准备工作都为了那轻轻的一下快门。拍摄过后便回北京开始冲印和上色 。他通过自己设计的场景和大胆夸张的上色重新演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值得一提的是,陈农可能是现今极少数人可以手工冲印尺幅大过一米相片中的一个。

尽管王彤也是长途跋涉地去拍摄那些渐渐逝去的公共宣传画遗迹,但他是以记录方式来拍摄的。如他所说,这像是和现代化建设赛跑,他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去完成“痕迹”系列,这个系列中的所有图像可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王彤的摄影物象始终清晰无比而且构图优美。高质量的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与他赋予照片温暖柔和的色调引领观者进入到一个美好的怀旧思绪中,这也是艺术家心中记忆的颜色。

展览中有一个小亭子间作为展示艺术家手工冲印、着色的空间,让观者能直观地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由来。摄影作为当代艺术中一门新的流派,其可复制性对比绘画的唯一性、传统手工工艺对比数码输出软件拼贴这类高科技问题都将在这个展览中被提出。非青计划以新颖的展览方式让更多的公众在一种亲切的氛围里了解和欣赏这些有思考性、技术娴熟、过程复杂的当代艺术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