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概念可能需要一些清理——关于抽象理论的一个网络研讨
在艺术网站的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的网络讨论
原帖(原貌保留)
有人又谈中国哲学啦
蔡俊
在某网络社区看到一位研究哲学的朋友谈论中国哲学的局限性,忍不住就回了一些帖子。我不是哲学科班出身,不过觉得现在的哲学研究者过于依赖理性思辨,把哲学搞成理性的多节虫,这只虫子既可以这样爬又可以那样爬,既能向东爬又能向西爬。他们就像一些文学批评家一样,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文学的”批评家,只是理论的多节虫。他们用单纯的,并且是瘸腿的理性来研究本来远远超越了理性疆域的存在。
知识化,体系化,逻辑化伤害了对于真知的接近,所以许多长篇大论最后才会得出非常可笑的结论。我并不是一个反理性的人,也不自大,一些荒谬的误读和学识的越来越“二手化”,的确让人郁闷到不得不说话。各位书虫和理性至上主义者大哥,知识绝对不是仅仅靠概念和逻辑的盲肠就能消化得了的。
一些“专业哲学家们”太像科学家了,而学科学家学得又不是很到位,丧失了起码的实践,只能凭借大脑“创造”学问。
中国哲学的确是有缺点的,但是一些人说的缺点恰是某种可以弥补资本主义文明及其走狗哲学的一大优点。中国当代哲学如果照这样研究下去,那哲学的确会成为天下最为可笑的并被人们鄙弃的东西了,简直就是一堆连臭味都已经思辨化了的狗屎学问。
咱们不说孔丘老师,孔老师多少沾点贩卖学问的边,因为他更像一个道德家和教育家,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哲学家。咱说老子,老子是个更具有科学精神的古朴的哲学家和实践者。相对而言,庄子更趋文人化,更多被文人喜欢,庄子言道的寓言为一些研究文学者捧为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飞扬的文采的“文学作品”。在哲学意义上,老子的《道德经》更有根本意义。
历来对于老子一书众说纷纭,有人说老子说的的是面南术,所谓面南术就是做帝王的政治学;有人说是讲兵法,计谋的;有人说是讲一种哲学辩证法的……
说实在的,在30岁以前我根本读不懂老子,只知道里面有很多成语。我可是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可见我们的大学都在学什么。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敬读《老子》,还用小楷中楷抄了有十几遍,加上结合一些实践的体会,每次展读都感到有收获。
一些研究者喜欢把老子的《道德经》说成是一种“思想”,其实老子所讲的不止是“思想”,更是一种方法,《道德经》具备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先知者坚实的箴言被一些喜欢归类的学问家们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地处理掉了:什么“唯心唯物之辨”,或者“东学西学”之说,“消极”抑或积极……仿佛这些“思想”与有血有肉的生命,与研究者自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一样,他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硬化了的观念和别人的学说,不信如果你问问他,他自己有什么学说。没有。那些学说都是从图书馆得的,并且还沾着图书馆的分类标签。
古人的学问来自于和生命的成长,来自寂静中的自醒和修为,是冒着血汗味道的切身体悟,是有活气的学问,不是时下大行其道的野狐禅和行会里的口头语,而是都能化于生活的智慧和最后的自性之问。中国的学问本来就不是傻知识,不是死书本,更不是推理术和诡辩术。在漫长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的历史中曾经渐渐积累出的经验,或者突然产生出类似慧能那样的天才人物,最终把这种用自身生命作为实验室的关于心灵和世界的本质的学问在文字产生以后迅速地典籍化并弘扬到世界的角落。而这些典籍成为人类历史上严格地来说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文化经典。
如果我们仅仅把学问当成一种分类做标,那的确是一种没落和欺骗。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说到学问,那有得说了。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人的胜利结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所生存的地域环境不一样,而他们的文化最早应该与这样的不一样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还是赞成汤因比老先生和池田大作的意见。
既然存在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方式的不一样,也就自然形成了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不一样。用任何一种方式去否定另外一种方式都是不道德的。融合并非学问本身就能做到的,好比语言,没有生存环境的本质的融合亦即彼此生存于彼此的环境,融合最多也就是现象上的。西方哲学的思辨本质很难进入中国这样的土壤,因为咱们更愿意相信庄子,更愿意不确定和基于感悟与感应的结论。
说中国哲学(如果真的就是哲学)腐朽抑或残缺,虽然可以从思维角度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它毕竟指引着中国人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这样一种事实,能否从另一视角昭示着哲学并不能导致生活的历史发生改变,但是,事实是,哲学却从方法上影响着生活的历史的方向。只是事实。哲学的罪过仅仅在于哲学这个名称,没有哲学这个名称,它所指向的思维系统和思辨领域不会因此消失,哲学不过是哲学家把他所理解的、证实的东西编辑起来而已。真正的学理存在并非哲学这个名称。
问题还在于,哲学同别的学科一样,至少在汉语语义中存在许多的意思,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它会变得非常的狭小。作为学科的哲学似乎更倾向一个至少概念上完整的体系,哲学著作亦应当在结论与实证之间达成统一。
另外哲学、宗教、伦理等等之间的含混,有时也扰乱了某些真正哲学的概念或者方法。
《道德经》最多也就是应用哲学,它表达的是方法和准则性质的教条,它并没有经过实证。换言之,它包含了某些哲学道理。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把未经证实的教条包括伦理的、道德的、甚至巫术当成咱们的祖先的哲学,在实际运用中产生里很多灾难性破坏。
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危害。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问好天乙兄。多谢如此认真,我喜欢讨论这些有趣的问题。
“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人的胜利结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所生存的地域环境不一样,而他们的文化最早应该与这样的不一样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还是赞成汤因比老先生和池田大作的意见。
既然存在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方式的不一样,也就自然形成了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不一样。用任何一种方式去否定另外一种方式都是不道德的。融合并非学问本身就能做到的,好比语言,没有生存环境的本质的融合亦即彼此生存于彼此的环境,融合最多也就是现象上的。西方哲学的思辨本质很难进入中国这样的土壤,因为咱们更愿意相信庄子,更愿意不确定和基于感悟与感应的结论。”
——大兄此言我有同有异,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我非常认同。黄河的泛滥深刻地参与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中,非常重要。
中西文明的历史都深刻地交织在地理、群落经历的影响上。美国之所以有目前的体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早的移民多是在欧洲受迫害的人,所以他们的体制特别重视人的权利的维护。而我们不是,我们认为大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整体或者集团)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文化有蚁群特点。但是这只是其中的“风”。其中还有“雅”,就是那些高级的原始道学。周以前都是祭司和王室掌握的,它是不同一般的东西。它不是表现为差异性,而是暗合性(或者说是一种“统一性”)。在公元纪年到前六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围绕着上古青藏高原产生的人类迄今为止的最高精神文明,流布到四方,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教团化,典籍化了。形成了漫长而伟大的中世纪(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当然情况是复杂的,各民族的理解各有取舍,表现方式不同。中国本土道学,印度佛教,伊斯兰教,都在青藏高原周边,是上古原始宗教的嫡系,外传一支最为强壮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从亚洲外传的。基督诞生的时候得到了来自东方是智者的麦琪的礼物。(这是一个曲笔,或者一个隐喻,耶稣实际上是从大山的地下学了道的,他是学的。他只学了一半,或者说他根据当时的耶路撒冷的具体革命实践用了方便的一部分。)
所以这里可能不是一个融合的问题(当然在普世的意义上,有这个问题),越是尖端之处,越是不存在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和”的问题。“和”就是不同但是相安和对话,而不彼此杀戮和吞吃,尽管我们权且不说吞吃,但是从文化发展的大势来看一定是“吞吃”。这种吞吃也不是原始的复辟(不可能)而是文化上的表面化的创新和发现,反过来去印证古老的核心精神。
当代最有前景的西方哲学越来越“道学化”就是一个证明。这是一个趋势。文化是人类的,尽管一花开数瓣,但根本是一体。
“说中国哲学(如果真的就是哲学)腐朽抑或残缺,虽然可以从思维角度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它毕竟指引着中国人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这样一种事实,能否从另一视角昭示着哲学并不能导致生活的历史发生改变,但是,事实是,哲学却从方法上影响着生活的历史的方向。只是事实。”
——是的。很赞同。
“哲学的罪过仅仅在于哲学这个名称,没有哲学这个名称,它所指向的思维系统和思辨领域不会因此消失,哲学不过是哲学家把他所理解的、证实的东西编辑起来而已。真正的学理存在并非哲学这个名称。
问题还在于,哲学同别的学科一样,至少在汉语语义中存在许多的意思,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它会变得非常的狭小。作为学科的哲学似乎更倾向一个至少概念上完整的体系,哲学著作亦应当在结论与实证之间达成统一。”
——基本赞同,但是哲学不一定是实证,至少中国哲学的核心精神不是那种建立在理性上的“实证”。
另外哲学、宗教、伦理等等之间的含混,有时也扰乱了某些真正哲学的概念或者方法。
——我认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现代学科的划分本身有问题,是分析思维的产物。这些学科都是紧密关联着的。条块分割的学术有利于批量生产的方式,但对学术不利,因为学术是对真理的努力触摸。
《道德经》最多也就是应用哲学,它表达的是方法和准则性质的教条,它并没有经过实证。换言之,它包含了某些哲学道理。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把未经证实的教条包括伦理的、道德的、甚至巫术当成咱们的祖先的哲学,在实际运用中产生里很多灾难性破坏。
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危害。
——这个判断我完全反对。《道德经》是道学实践的总结。道学是以一身求环宇的学问,以内在参外在的知识。《道德经》是《易》之后的又一个总结。
道学的危害,我认为在根本上是太难了,太尖端,这样会产生很多没有抵达的半路的假象和伪造与托名。
这有点像相对论那样,难以普世化。但是它深刻地影响了更为深层的思想方式。
比如孔子的普及也是有问题的,也说了许多孤立地理解起来大错特错的话——比如“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所谓的哲学,在根本上不是为了把握什么存在,而是解决生死这个精神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所谓哲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当我们的当代文化佯装逃脱了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躲过文化噩梦,所以“现代化”正在粪涌向前,同时也世界也会越发精神病院化。
歪理鞋说一堆,大兄只管很批。问好。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再说几句。关于《道德经》,道经应该具有一定的哲学含义,因为其中有思维方法元素,有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逻辑推演,而德经则几乎就是某些僵化的教条(其中不乏一些有益的说教)。中国文化大系统中并不是一点儿哲学的东西也没有,只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导致了哲学的死亡。
一是思想范畴本身的先验性在没有得到冲破之前已经与皇权的社会形态勾连在一起,使之越来越变得坚不可摧。尽管到了程朱理学时期企图开掘一个出口,但是,那种社会角度基于个人特殊状态下的思辨形态根本不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程朱那一套东西仅仅变成中国历史上思想学科的一个亮点。
二是社会性的思维模式和意识状态最终引领社会想着某种方向发展,中国的走向极大地抑制了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许多影响人类社会方向的科学技术都不可能在中国发生,这种状况反过来进一步抑制中国思想科学包括哲学的变革和实质性突破。
中国文化讲究自修自得,因为这样的方式符合中国“哲学”的大法,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由于“道”的不确定性,无法通过教授来实现转换,只能是自修自得。同时,与皇权的机制融合起来,增强了它的牢固性。我们今天需要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恰好是这种虚空和随意阐释的东西应当加以封存,把一些经过实证的科学思维与人类有实践价值的思维科学结合,用这样的科学来武装民众,这样才会有益于社会进步,反过来推动中国哲学的最后诞生。
哲学关于存在与意识的问题,仅仅是一个最一般的甚至也许是语词范畴的问题,它最终接触的必定是人的精神问题。因此,不管何种哲学体系,只要经过实证或者符合规则的思辨,都是科学。那些被千年传颂,看上去特别华丽甚至具有宝典价值的东西,只要是未经实证,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极端作用的东西,都是需要封存的。
________________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天乙兄:你的这个说法很恐怖:)嘿嘿
事实上,这种精神上的文明成果不仅无法封存,不可能封存,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发扬光大。
就像艺术,是很难实证的,只能心证。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超越理性的。艺术家用直观(直觉之观),心观(心性之观),根本不可能用理性,理性产生的是概念和符号(甚至符号就其成为符号之初都不是理性的),理性是分别心的基本形态,是“后天”的东西。艺术恰恰是相反的,从根本上说是指向“先天”的。而先天恰是无理之物。
恰如但丁在神曲中所隐喻的那样,维吉尔的使命只有在地狱和炼狱中完成。但是天堂,只有爱的化身者,信念的化身者碧得丽采才能引领但丁进入。因为有爱(生命原始的力量)才能得救。
画家用直觉思想,纯粹的画在本质上是无法阐释的,无法阐释的还有纯粹音乐,纯粹的诗。因为它绝对超越了语言和理性的疆域。
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就是纯粹的诗、音乐和画。所以我们的传统产生了最伟大的诗和最伟大的表现主义绘画。西方却因为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和教堂布道的需要,产生了最伟大的音乐。这些都不是建立在理性和实证上的。没有一样是建立在理性和实证上的。
而启蒙运动以后,所有伟大的艺术都可以看成是对过去的怀念,否则,就绝对不是伟大的。只能二流的艺术家,二流的艺术家几乎都是杰出的批判者。所以我完全反对这个观点。就是试图把艺术和哲学“科学化”。
所谓的科学,其实更像一种经验主义迷信。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引用:
原帖由 蔡俊 于 29/12/2008 21:17 发表
天乙兄:你的这个说法很恐怖:)嘿嘿
事实上,这种精神上的文明成果不仅无法封存,不可能封存,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发扬光大。
就像艺术,是很难实证的,只能心证。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超越理性的。艺术家用直观(直觉之观),心观(心性 ...
蔡先生新年好!
下面说说“封存”问题。
其实咱们已经陆续封存了不少。发扬光大的东西不用咱们努力,自然发扬光大了。我不知道为何恐怖?不知道蔡先生是否思考过中国几千年皇权意识至今仍然没有肃清、农业文明的火焰至今仍然作为主火炬、小国寡民以及狭隘民族主义等等现象,其精神基础是什么?这些毛病到底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如果依然把自我完善建立在自我修炼和永远无法做出理性阐释的某些所谓精神之上,咱们的社会进步将会继续受到遏制。这一点其实早已清楚。问题在于一个民族要从一种遗传了几千年的精神哲学中解脱出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我以为,今天需要多讲科学,讲普世价值观。如果继续抱着个人自我修炼以达至完善,追求圣人境界,除了有利于平稳,别的几乎没有什么益处。而且人类社会的关联性势必不会允许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停留在某种虚空的精神状态。
说哲学,我们过去津津乐道中国古典哲学是人类最人性化的哲学,最关注人的存在状态的哲学,一些教条被历代中国人背诵。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中国的人性化状态并非如此,直到今天,也未必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其中,有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包括古典哲学的误导甚至适得其反有关?中国哲学敬畏自然,为何行为上却最不在乎自然?这样的后果不会是没有发扬光大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缘故吧?历史记载,中国的某些自然灾害,与历史上肆无忌惮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有关,当然,今天亦不例外。
我觉得,发言传统哲学精神在中国是全人类做得最彻底的。虽然某些局部看起来不大合乎这种精神,但是总体上,主流上依然是传统哲学那一套,即使从主流意识形态上表述的不是传统的,但是行为上并没有拜托传统哲学精神的掣肘。
难道像这样的哲学精神不应该封存吗?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引用:
原帖由 天乙 于 2008-12-30 00:13 发表
蔡先生新年好!
下面说说“封存”问题。
其实咱们已经陆续封存了不少。发扬光大的东西不用咱们努力,自然发扬光大了。我不知道为何恐怖?不知道蔡先生是否思考过中国几千年皇权意识至今仍然没有肃清、农业文明的火焰至今 ...
大兄新年好!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兄说得没错。
启蒙运动和它在中国的某种复制的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有些非常糟糕的东西得到了一些清理。
其实我们的分歧是比较经典的。当年中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就一些问题已经与所谓的“复古派”论争过了,您和我讨论的问题在重蹈历史的皮影戏,嘿嘿。
先生的大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只是一个看法不认同而已,就是唯实证的思想(也许我误解了您)。我觉得实证是一个深渊。罗奇,赵峥嵘两位先生和我在进行软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讨论的时候注意到了“实证”或者说“现实”的这个深渊。我们在注意到目下和我们自身的某些问题的时候,自然找到的是对古老精神文明的重新审视和寻求遥远的解答。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向前摸,而不是向前闯。中国的现实语境太复杂了,艺术问题也一样,看起来简单,其实极为复杂。
鲁迅先生也曾经放弃了他早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他可能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像尼采那样疯狂和偏激。他誓死攻击着庞大无形的所谓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根基太强大了,还有就是中国被辉煌的传统搞得太穷了(乃至我们在近一两百年被资本主义严重地郊区化了),中国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弊端也太多了,而他用的恰恰是否定一切的道学精髓。中国在变动时期总是老道出场。所以鲁迅也是一个老道,只是在变了一个老戏法的时候换了思想启蒙的一点西药。他私下也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铁屋子”,无论醒来还是沉睡,都是一个闷死的结果。只是鲁迅在日本呼吸到了一些海洋空气,回来就觉得祖国一股霉味。其实鲁迅在阿桂正传里把自己也写进去了,他自己就是假洋鬼子。
在狂人日记里用文言搞了一个小序,说来说去,疯子最后还是去候补,变正常了。
回头看西方社会的发展,一样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显在问题更为突出。传统文化没让俩领导在那使劲掐,最后掐出一个文革出来。所以我怀疑可能有些东西不能笼统归在传统哲学脑袋上,传统哲学没让妇女缠足,也没有沉塘的意思。汉唐以前是非常开放的。
我们的历史链条是被打断了的——残酷的全球化,还有就是只要不撑死就要无限膨胀的资本主义。
现在他们在反思资本主义,而我们在拼命地“现代化”,唉,没有办法。我们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口。这些东西我也想过,不过问题太大了,没有往太深处思考。不过我觉得重新审视那些传统的无厘头和严肃的内部命题,可能将是此后相当长时间的文化焦点。我们这些搞艺术的和关心艺术的朋友谁都没有力量解决它们,这些问题太大,和很多东西牵扯着,最后都是悬而未决,也只能封存。
我嘴快,刚来论坛,一通忽悠。艺术批评论坛的氛围非常棒,以前在天涯社区,那的子弹和手榴弹非常多,但是所谈多是无聊的话题,不像这里。
能与大兄讨论感到很有收获。祝好。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你的观点很清楚。不错,西方古典哲学同样也是缺少实证的,属于个人心性和神的启示之类,但是这样的哲学形态早已经作为某种文化招牌被封存了,西方中世纪以后的哲学发展便进入了一个理性、科学的轨道,而且很显然,这种哲学精神与社会存在形态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哲学变成一种纯粹性的思维科学。反观中国哲学,早已停滞的那一些教条和仅有的那几个虚无缥缈的命题,直到今天还在被用于实践的向导,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哲学不是残缺问题,是停滞问题。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纷繁无序,所以问题不断,与民众的麻木和政府的意识分散乃至政体有着直接关系。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着早期工业文明迈进,依然“天人合一”,依然三纲五常,依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然心定万物,恐怕实在不能产生效力。
说到艺术的哲学成分,是另一个话题。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你的观点很清楚。不错,西方古典哲学同样也是缺少实证的,属于个人心性和神的启示之类,但是这样的哲学形态早已经作为某种文化招牌被封存了,西方中世纪以后的哲学发展便进入了一个理性、科学的轨道,而且很显然,这种哲学精神与社会存在形态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哲学变成一种纯粹性的思维科学。”
——没错,彻底思维化。所以有西方哲学家感叹哲学死了。能不死吗?照这样下去肯定会死。因为哲学越来越空心化,形式化,狭窄化。最后没准彻底沦为工具理性。前段时间小弟在湖南长沙与诗人和哲学家阿吾就已经一通“狠掐”了,他从美国回来不久,在那边就是研究什么“科学哲学”的。他基本上还抱着启蒙思想,尽管也是有意义的,但是过于狭窄,有暴力倾向:)嘿嘿。除非艺术消亡,非则艺术本身就是科学哲学和工具理性的天然对立面。
反观中国哲学,早已停滞的那一些教条和仅有的那几个虚无缥缈的命题,直到今天还在被用于实践的向导,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哲学不是残缺问题,是停滞问题。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纷繁无序,所以问题不断,与民众的麻木和政府的意识分散乃至政体有着直接关系。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着早期工业文明迈进,依然“天人合一”,依然三纲五常,依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然心定万物,恐怕实在不能产生效力。
说到艺术的哲学成分,是另一个话题。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传统真正的精神正在断裂。一些集团正把传统泡沫化和标签化。就像蔡国强大兄搞得那种标签化一样:))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反传统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所谓国学者,一国之学也。不仅是什么儒家,还有很多家,把儒家变成“百家”之一,把一个学说变成一个学说应该的那样,而不是“一统江湖”。就像实证主义和科学至上论不可能一统江湖一样。
一些学者,如于丹教授之卡通化传统,危害很大,反而是在遮蔽着真相。中国社会的问题与原始道学的关系到底如何,我认为是不可扩大化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说谎的人太多,而且他们因为利益在抱团说谎,组团说谎:)群众不了解,所以一直迷信着。多数的知识分子由于不了解也迷信着——这里有两种迷信,一种迷信科学,一种迷信鬼神。
大道裂。
就像孔子抱怨着的——礼崩乐坏啦,嘿嘿。道学恰恰不是虚无缥缈的,相反,非常实际,道学甚真。否则绝对没有《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西游记》,也没有太白,没有八大山人,没有东坡……
原帖(原貌保留)
有人又谈中国哲学啦
蔡俊
在某网络社区看到一位研究哲学的朋友谈论中国哲学的局限性,忍不住就回了一些帖子。我不是哲学科班出身,不过觉得现在的哲学研究者过于依赖理性思辨,把哲学搞成理性的多节虫,这只虫子既可以这样爬又可以那样爬,既能向东爬又能向西爬。他们就像一些文学批评家一样,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文学的”批评家,只是理论的多节虫。他们用单纯的,并且是瘸腿的理性来研究本来远远超越了理性疆域的存在。
知识化,体系化,逻辑化伤害了对于真知的接近,所以许多长篇大论最后才会得出非常可笑的结论。我并不是一个反理性的人,也不自大,一些荒谬的误读和学识的越来越“二手化”,的确让人郁闷到不得不说话。各位书虫和理性至上主义者大哥,知识绝对不是仅仅靠概念和逻辑的盲肠就能消化得了的。
一些“专业哲学家们”太像科学家了,而学科学家学得又不是很到位,丧失了起码的实践,只能凭借大脑“创造”学问。
中国哲学的确是有缺点的,但是一些人说的缺点恰是某种可以弥补资本主义文明及其走狗哲学的一大优点。中国当代哲学如果照这样研究下去,那哲学的确会成为天下最为可笑的并被人们鄙弃的东西了,简直就是一堆连臭味都已经思辨化了的狗屎学问。
咱们不说孔丘老师,孔老师多少沾点贩卖学问的边,因为他更像一个道德家和教育家,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哲学家。咱说老子,老子是个更具有科学精神的古朴的哲学家和实践者。相对而言,庄子更趋文人化,更多被文人喜欢,庄子言道的寓言为一些研究文学者捧为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飞扬的文采的“文学作品”。在哲学意义上,老子的《道德经》更有根本意义。
历来对于老子一书众说纷纭,有人说老子说的的是面南术,所谓面南术就是做帝王的政治学;有人说是讲兵法,计谋的;有人说是讲一种哲学辩证法的……
说实在的,在30岁以前我根本读不懂老子,只知道里面有很多成语。我可是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可见我们的大学都在学什么。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敬读《老子》,还用小楷中楷抄了有十几遍,加上结合一些实践的体会,每次展读都感到有收获。
一些研究者喜欢把老子的《道德经》说成是一种“思想”,其实老子所讲的不止是“思想”,更是一种方法,《道德经》具备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先知者坚实的箴言被一些喜欢归类的学问家们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地处理掉了:什么“唯心唯物之辨”,或者“东学西学”之说,“消极”抑或积极……仿佛这些“思想”与有血有肉的生命,与研究者自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一样,他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硬化了的观念和别人的学说,不信如果你问问他,他自己有什么学说。没有。那些学说都是从图书馆得的,并且还沾着图书馆的分类标签。
古人的学问来自于和生命的成长,来自寂静中的自醒和修为,是冒着血汗味道的切身体悟,是有活气的学问,不是时下大行其道的野狐禅和行会里的口头语,而是都能化于生活的智慧和最后的自性之问。中国的学问本来就不是傻知识,不是死书本,更不是推理术和诡辩术。在漫长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的历史中曾经渐渐积累出的经验,或者突然产生出类似慧能那样的天才人物,最终把这种用自身生命作为实验室的关于心灵和世界的本质的学问在文字产生以后迅速地典籍化并弘扬到世界的角落。而这些典籍成为人类历史上严格地来说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文化经典。
如果我们仅仅把学问当成一种分类做标,那的确是一种没落和欺骗。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说到学问,那有得说了。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人的胜利结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所生存的地域环境不一样,而他们的文化最早应该与这样的不一样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还是赞成汤因比老先生和池田大作的意见。
既然存在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方式的不一样,也就自然形成了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不一样。用任何一种方式去否定另外一种方式都是不道德的。融合并非学问本身就能做到的,好比语言,没有生存环境的本质的融合亦即彼此生存于彼此的环境,融合最多也就是现象上的。西方哲学的思辨本质很难进入中国这样的土壤,因为咱们更愿意相信庄子,更愿意不确定和基于感悟与感应的结论。
说中国哲学(如果真的就是哲学)腐朽抑或残缺,虽然可以从思维角度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它毕竟指引着中国人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这样一种事实,能否从另一视角昭示着哲学并不能导致生活的历史发生改变,但是,事实是,哲学却从方法上影响着生活的历史的方向。只是事实。哲学的罪过仅仅在于哲学这个名称,没有哲学这个名称,它所指向的思维系统和思辨领域不会因此消失,哲学不过是哲学家把他所理解的、证实的东西编辑起来而已。真正的学理存在并非哲学这个名称。
问题还在于,哲学同别的学科一样,至少在汉语语义中存在许多的意思,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它会变得非常的狭小。作为学科的哲学似乎更倾向一个至少概念上完整的体系,哲学著作亦应当在结论与实证之间达成统一。
另外哲学、宗教、伦理等等之间的含混,有时也扰乱了某些真正哲学的概念或者方法。
《道德经》最多也就是应用哲学,它表达的是方法和准则性质的教条,它并没有经过实证。换言之,它包含了某些哲学道理。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把未经证实的教条包括伦理的、道德的、甚至巫术当成咱们的祖先的哲学,在实际运用中产生里很多灾难性破坏。
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危害。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问好天乙兄。多谢如此认真,我喜欢讨论这些有趣的问题。
“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人的胜利结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所生存的地域环境不一样,而他们的文化最早应该与这样的不一样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还是赞成汤因比老先生和池田大作的意见。
既然存在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方式的不一样,也就自然形成了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不一样。用任何一种方式去否定另外一种方式都是不道德的。融合并非学问本身就能做到的,好比语言,没有生存环境的本质的融合亦即彼此生存于彼此的环境,融合最多也就是现象上的。西方哲学的思辨本质很难进入中国这样的土壤,因为咱们更愿意相信庄子,更愿意不确定和基于感悟与感应的结论。”
——大兄此言我有同有异,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我非常认同。黄河的泛滥深刻地参与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中,非常重要。
中西文明的历史都深刻地交织在地理、群落经历的影响上。美国之所以有目前的体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早的移民多是在欧洲受迫害的人,所以他们的体制特别重视人的权利的维护。而我们不是,我们认为大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整体或者集团)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文化有蚁群特点。但是这只是其中的“风”。其中还有“雅”,就是那些高级的原始道学。周以前都是祭司和王室掌握的,它是不同一般的东西。它不是表现为差异性,而是暗合性(或者说是一种“统一性”)。在公元纪年到前六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围绕着上古青藏高原产生的人类迄今为止的最高精神文明,流布到四方,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教团化,典籍化了。形成了漫长而伟大的中世纪(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当然情况是复杂的,各民族的理解各有取舍,表现方式不同。中国本土道学,印度佛教,伊斯兰教,都在青藏高原周边,是上古原始宗教的嫡系,外传一支最为强壮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从亚洲外传的。基督诞生的时候得到了来自东方是智者的麦琪的礼物。(这是一个曲笔,或者一个隐喻,耶稣实际上是从大山的地下学了道的,他是学的。他只学了一半,或者说他根据当时的耶路撒冷的具体革命实践用了方便的一部分。)
所以这里可能不是一个融合的问题(当然在普世的意义上,有这个问题),越是尖端之处,越是不存在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和”的问题。“和”就是不同但是相安和对话,而不彼此杀戮和吞吃,尽管我们权且不说吞吃,但是从文化发展的大势来看一定是“吞吃”。这种吞吃也不是原始的复辟(不可能)而是文化上的表面化的创新和发现,反过来去印证古老的核心精神。
当代最有前景的西方哲学越来越“道学化”就是一个证明。这是一个趋势。文化是人类的,尽管一花开数瓣,但根本是一体。
“说中国哲学(如果真的就是哲学)腐朽抑或残缺,虽然可以从思维角度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它毕竟指引着中国人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这样一种事实,能否从另一视角昭示着哲学并不能导致生活的历史发生改变,但是,事实是,哲学却从方法上影响着生活的历史的方向。只是事实。”
——是的。很赞同。
“哲学的罪过仅仅在于哲学这个名称,没有哲学这个名称,它所指向的思维系统和思辨领域不会因此消失,哲学不过是哲学家把他所理解的、证实的东西编辑起来而已。真正的学理存在并非哲学这个名称。
问题还在于,哲学同别的学科一样,至少在汉语语义中存在许多的意思,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它会变得非常的狭小。作为学科的哲学似乎更倾向一个至少概念上完整的体系,哲学著作亦应当在结论与实证之间达成统一。”
——基本赞同,但是哲学不一定是实证,至少中国哲学的核心精神不是那种建立在理性上的“实证”。
另外哲学、宗教、伦理等等之间的含混,有时也扰乱了某些真正哲学的概念或者方法。
——我认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现代学科的划分本身有问题,是分析思维的产物。这些学科都是紧密关联着的。条块分割的学术有利于批量生产的方式,但对学术不利,因为学术是对真理的努力触摸。
《道德经》最多也就是应用哲学,它表达的是方法和准则性质的教条,它并没有经过实证。换言之,它包含了某些哲学道理。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把未经证实的教条包括伦理的、道德的、甚至巫术当成咱们的祖先的哲学,在实际运用中产生里很多灾难性破坏。
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危害。
——这个判断我完全反对。《道德经》是道学实践的总结。道学是以一身求环宇的学问,以内在参外在的知识。《道德经》是《易》之后的又一个总结。
道学的危害,我认为在根本上是太难了,太尖端,这样会产生很多没有抵达的半路的假象和伪造与托名。
这有点像相对论那样,难以普世化。但是它深刻地影响了更为深层的思想方式。
比如孔子的普及也是有问题的,也说了许多孤立地理解起来大错特错的话——比如“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所谓的哲学,在根本上不是为了把握什么存在,而是解决生死这个精神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所谓哲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当我们的当代文化佯装逃脱了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躲过文化噩梦,所以“现代化”正在粪涌向前,同时也世界也会越发精神病院化。
歪理鞋说一堆,大兄只管很批。问好。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再说几句。关于《道德经》,道经应该具有一定的哲学含义,因为其中有思维方法元素,有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逻辑推演,而德经则几乎就是某些僵化的教条(其中不乏一些有益的说教)。中国文化大系统中并不是一点儿哲学的东西也没有,只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导致了哲学的死亡。
一是思想范畴本身的先验性在没有得到冲破之前已经与皇权的社会形态勾连在一起,使之越来越变得坚不可摧。尽管到了程朱理学时期企图开掘一个出口,但是,那种社会角度基于个人特殊状态下的思辨形态根本不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程朱那一套东西仅仅变成中国历史上思想学科的一个亮点。
二是社会性的思维模式和意识状态最终引领社会想着某种方向发展,中国的走向极大地抑制了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许多影响人类社会方向的科学技术都不可能在中国发生,这种状况反过来进一步抑制中国思想科学包括哲学的变革和实质性突破。
中国文化讲究自修自得,因为这样的方式符合中国“哲学”的大法,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由于“道”的不确定性,无法通过教授来实现转换,只能是自修自得。同时,与皇权的机制融合起来,增强了它的牢固性。我们今天需要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恰好是这种虚空和随意阐释的东西应当加以封存,把一些经过实证的科学思维与人类有实践价值的思维科学结合,用这样的科学来武装民众,这样才会有益于社会进步,反过来推动中国哲学的最后诞生。
哲学关于存在与意识的问题,仅仅是一个最一般的甚至也许是语词范畴的问题,它最终接触的必定是人的精神问题。因此,不管何种哲学体系,只要经过实证或者符合规则的思辨,都是科学。那些被千年传颂,看上去特别华丽甚至具有宝典价值的东西,只要是未经实证,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极端作用的东西,都是需要封存的。
________________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天乙兄:你的这个说法很恐怖:)嘿嘿
事实上,这种精神上的文明成果不仅无法封存,不可能封存,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发扬光大。
就像艺术,是很难实证的,只能心证。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超越理性的。艺术家用直观(直觉之观),心观(心性之观),根本不可能用理性,理性产生的是概念和符号(甚至符号就其成为符号之初都不是理性的),理性是分别心的基本形态,是“后天”的东西。艺术恰恰是相反的,从根本上说是指向“先天”的。而先天恰是无理之物。
恰如但丁在神曲中所隐喻的那样,维吉尔的使命只有在地狱和炼狱中完成。但是天堂,只有爱的化身者,信念的化身者碧得丽采才能引领但丁进入。因为有爱(生命原始的力量)才能得救。
画家用直觉思想,纯粹的画在本质上是无法阐释的,无法阐释的还有纯粹音乐,纯粹的诗。因为它绝对超越了语言和理性的疆域。
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就是纯粹的诗、音乐和画。所以我们的传统产生了最伟大的诗和最伟大的表现主义绘画。西方却因为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和教堂布道的需要,产生了最伟大的音乐。这些都不是建立在理性和实证上的。没有一样是建立在理性和实证上的。
而启蒙运动以后,所有伟大的艺术都可以看成是对过去的怀念,否则,就绝对不是伟大的。只能二流的艺术家,二流的艺术家几乎都是杰出的批判者。所以我完全反对这个观点。就是试图把艺术和哲学“科学化”。
所谓的科学,其实更像一种经验主义迷信。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引用:
原帖由 蔡俊 于 29/12/2008 21:17 发表
天乙兄:你的这个说法很恐怖:)嘿嘿
事实上,这种精神上的文明成果不仅无法封存,不可能封存,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发扬光大。
就像艺术,是很难实证的,只能心证。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超越理性的。艺术家用直观(直觉之观),心观(心性 ...
蔡先生新年好!
下面说说“封存”问题。
其实咱们已经陆续封存了不少。发扬光大的东西不用咱们努力,自然发扬光大了。我不知道为何恐怖?不知道蔡先生是否思考过中国几千年皇权意识至今仍然没有肃清、农业文明的火焰至今仍然作为主火炬、小国寡民以及狭隘民族主义等等现象,其精神基础是什么?这些毛病到底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如果依然把自我完善建立在自我修炼和永远无法做出理性阐释的某些所谓精神之上,咱们的社会进步将会继续受到遏制。这一点其实早已清楚。问题在于一个民族要从一种遗传了几千年的精神哲学中解脱出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我以为,今天需要多讲科学,讲普世价值观。如果继续抱着个人自我修炼以达至完善,追求圣人境界,除了有利于平稳,别的几乎没有什么益处。而且人类社会的关联性势必不会允许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停留在某种虚空的精神状态。
说哲学,我们过去津津乐道中国古典哲学是人类最人性化的哲学,最关注人的存在状态的哲学,一些教条被历代中国人背诵。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中国的人性化状态并非如此,直到今天,也未必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其中,有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包括古典哲学的误导甚至适得其反有关?中国哲学敬畏自然,为何行为上却最不在乎自然?这样的后果不会是没有发扬光大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缘故吧?历史记载,中国的某些自然灾害,与历史上肆无忌惮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有关,当然,今天亦不例外。
我觉得,发言传统哲学精神在中国是全人类做得最彻底的。虽然某些局部看起来不大合乎这种精神,但是总体上,主流上依然是传统哲学那一套,即使从主流意识形态上表述的不是传统的,但是行为上并没有拜托传统哲学精神的掣肘。
难道像这样的哲学精神不应该封存吗?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引用:
原帖由 天乙 于 2008-12-30 00:13 发表
蔡先生新年好!
下面说说“封存”问题。
其实咱们已经陆续封存了不少。发扬光大的东西不用咱们努力,自然发扬光大了。我不知道为何恐怖?不知道蔡先生是否思考过中国几千年皇权意识至今仍然没有肃清、农业文明的火焰至今 ...
大兄新年好!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兄说得没错。
启蒙运动和它在中国的某种复制的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有些非常糟糕的东西得到了一些清理。
其实我们的分歧是比较经典的。当年中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就一些问题已经与所谓的“复古派”论争过了,您和我讨论的问题在重蹈历史的皮影戏,嘿嘿。
先生的大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只是一个看法不认同而已,就是唯实证的思想(也许我误解了您)。我觉得实证是一个深渊。罗奇,赵峥嵘两位先生和我在进行软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讨论的时候注意到了“实证”或者说“现实”的这个深渊。我们在注意到目下和我们自身的某些问题的时候,自然找到的是对古老精神文明的重新审视和寻求遥远的解答。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向前摸,而不是向前闯。中国的现实语境太复杂了,艺术问题也一样,看起来简单,其实极为复杂。
鲁迅先生也曾经放弃了他早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他可能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像尼采那样疯狂和偏激。他誓死攻击着庞大无形的所谓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根基太强大了,还有就是中国被辉煌的传统搞得太穷了(乃至我们在近一两百年被资本主义严重地郊区化了),中国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弊端也太多了,而他用的恰恰是否定一切的道学精髓。中国在变动时期总是老道出场。所以鲁迅也是一个老道,只是在变了一个老戏法的时候换了思想启蒙的一点西药。他私下也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铁屋子”,无论醒来还是沉睡,都是一个闷死的结果。只是鲁迅在日本呼吸到了一些海洋空气,回来就觉得祖国一股霉味。其实鲁迅在阿桂正传里把自己也写进去了,他自己就是假洋鬼子。
在狂人日记里用文言搞了一个小序,说来说去,疯子最后还是去候补,变正常了。
回头看西方社会的发展,一样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显在问题更为突出。传统文化没让俩领导在那使劲掐,最后掐出一个文革出来。所以我怀疑可能有些东西不能笼统归在传统哲学脑袋上,传统哲学没让妇女缠足,也没有沉塘的意思。汉唐以前是非常开放的。
我们的历史链条是被打断了的——残酷的全球化,还有就是只要不撑死就要无限膨胀的资本主义。
现在他们在反思资本主义,而我们在拼命地“现代化”,唉,没有办法。我们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口。这些东西我也想过,不过问题太大了,没有往太深处思考。不过我觉得重新审视那些传统的无厘头和严肃的内部命题,可能将是此后相当长时间的文化焦点。我们这些搞艺术的和关心艺术的朋友谁都没有力量解决它们,这些问题太大,和很多东西牵扯着,最后都是悬而未决,也只能封存。
我嘴快,刚来论坛,一通忽悠。艺术批评论坛的氛围非常棒,以前在天涯社区,那的子弹和手榴弹非常多,但是所谈多是无聊的话题,不像这里。
能与大兄讨论感到很有收获。祝好。
——————————————————
天乙先生的回复:(原貌保留)
你的观点很清楚。不错,西方古典哲学同样也是缺少实证的,属于个人心性和神的启示之类,但是这样的哲学形态早已经作为某种文化招牌被封存了,西方中世纪以后的哲学发展便进入了一个理性、科学的轨道,而且很显然,这种哲学精神与社会存在形态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哲学变成一种纯粹性的思维科学。反观中国哲学,早已停滞的那一些教条和仅有的那几个虚无缥缈的命题,直到今天还在被用于实践的向导,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哲学不是残缺问题,是停滞问题。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纷繁无序,所以问题不断,与民众的麻木和政府的意识分散乃至政体有着直接关系。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着早期工业文明迈进,依然“天人合一”,依然三纲五常,依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然心定万物,恐怕实在不能产生效力。
说到艺术的哲学成分,是另一个话题。
————————————————
蔡俊的回复:(原貌保留)
“你的观点很清楚。不错,西方古典哲学同样也是缺少实证的,属于个人心性和神的启示之类,但是这样的哲学形态早已经作为某种文化招牌被封存了,西方中世纪以后的哲学发展便进入了一个理性、科学的轨道,而且很显然,这种哲学精神与社会存在形态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哲学变成一种纯粹性的思维科学。”
——没错,彻底思维化。所以有西方哲学家感叹哲学死了。能不死吗?照这样下去肯定会死。因为哲学越来越空心化,形式化,狭窄化。最后没准彻底沦为工具理性。前段时间小弟在湖南长沙与诗人和哲学家阿吾就已经一通“狠掐”了,他从美国回来不久,在那边就是研究什么“科学哲学”的。他基本上还抱着启蒙思想,尽管也是有意义的,但是过于狭窄,有暴力倾向:)嘿嘿。除非艺术消亡,非则艺术本身就是科学哲学和工具理性的天然对立面。
反观中国哲学,早已停滞的那一些教条和仅有的那几个虚无缥缈的命题,直到今天还在被用于实践的向导,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哲学不是残缺问题,是停滞问题。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纷繁无序,所以问题不断,与民众的麻木和政府的意识分散乃至政体有着直接关系。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着早期工业文明迈进,依然“天人合一”,依然三纲五常,依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然心定万物,恐怕实在不能产生效力。
说到艺术的哲学成分,是另一个话题。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传统真正的精神正在断裂。一些集团正把传统泡沫化和标签化。就像蔡国强大兄搞得那种标签化一样:))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反传统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所谓国学者,一国之学也。不仅是什么儒家,还有很多家,把儒家变成“百家”之一,把一个学说变成一个学说应该的那样,而不是“一统江湖”。就像实证主义和科学至上论不可能一统江湖一样。
一些学者,如于丹教授之卡通化传统,危害很大,反而是在遮蔽着真相。中国社会的问题与原始道学的关系到底如何,我认为是不可扩大化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说谎的人太多,而且他们因为利益在抱团说谎,组团说谎:)群众不了解,所以一直迷信着。多数的知识分子由于不了解也迷信着——这里有两种迷信,一种迷信科学,一种迷信鬼神。
大道裂。
就像孔子抱怨着的——礼崩乐坏啦,嘿嘿。道学恰恰不是虚无缥缈的,相反,非常实际,道学甚真。否则绝对没有《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西游记》,也没有太白,没有八大山人,没有东坡……
学习
这天已与一个程美信的一样,对传统哲学有点浅薄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