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两码事
这个展览由两人分别做的两个作品在一起,
究竟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
我们来看个究竟.








李勇的作品在展厅里悬挂了上百个小喇叭,里面播放着"难忘今宵"
这个展览由两人分别做的两个作品在一起,
究竟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
我们来看个究竟.
李勇的作品在展厅里悬挂了上百个小喇叭,里面播放着"难忘今宵"
李川的作品是"制造"一艘航空母舰,
现场雇佣了10位工人在制作这个航母模型
周围贴满了航母的图片,图纸,等,假造了一个航母文献.









贴满了个航母取名的便签






现场雇佣了10位工人在制作这个航母模型
周围贴满了航母的图片,图纸,等,假造了一个航母文献.
贴满了个航母取名的便签

什么关系啊
第4张照片那2个人有暧昧关系

顶顶顶!
是一回事还是两吗事?

優秀,重慶老友齊聚一堂
西北人民发来贺电!
李勇长胖了哈哈
大西北的风就吹过去了~~~顶
北京发来贺电!
官家林也发来贺电
管家林再次发来贺电!表示亲切的慰问,二位辛苦了!
再多些图片吧。。
难忘今宵觉得是把人带回到一个时间里去的
和李川的作品,,,有某种呼应
但是,,是两个作品
同时也把两个作品的力量都增加了
我想象的现场,,应该很不错的
难忘今宵觉得是把人带回到一个时间里去的
和李川的作品,,,有某种呼应
但是,,是两个作品
同时也把两个作品的力量都增加了
我想象的现场,,应该很不错的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听不见告别的的声音,还是难忘告别的情形,一场喧嚣的哑剧。
http://www.plcsky.com/yl/ylsx/ljsy/images/2008/7/15/36335.wma
哈哈
哈哈

现场图片拍的什么啊 ,效果不是很好
台湾人民慰问你们
什么两码事,他妈的就是一回事,忽悠吧你们就!
海报好难看
la ji
太老了,感觉是两个生活在90年代的艺术家。老不是问题,问题太陈旧,语言太陈旧,引起的反应太陈旧,这些才是大问题
菜篮子里放个喇叭,那个还有点意思
[quote]引用第23楼guest于2009-1-10 11:14:36发表的:
太老了,感觉是两个生活在90年代的艺术家。老不是问题,问题太陈旧,语言太陈旧,引起的反应太陈旧,这些才是大问题...[/quote]

有同感!看的很麻木
小男人的小艺术。
川美版画系发来火电
加油啊,多出来看看还是应该的。2009北京欢迎你
画航空母舰和唐茂宏的画人民币,形式不一样,材料不一样,那么在作品生效的套路上有区别吗?到底是追求作品本身的力量还是追求作品生效的套路?
扩音器里为什么要放难忘今宵?用一个扩音器和用上百个扩音器,在这里有什么区别?
李川李勇来回答,不要逃避问题!!
扩音器里为什么要放难忘今宵?用一个扩音器和用上百个扩音器,在这里有什么区别?
李川李勇来回答,不要逃避问题!!
虽然这个展览不新鲜,但是问题不应该是楼上说的那样问题。
如果非的问为什么是100个而不是一个,感觉也是就是个数学题,非的只能是一个结果。只能有一个最佳选择。当然艺术可以这样做,但不能要求每个作品都必须这样做。
另外,作品好坏一个和作品发生效果不一定成直接关系吧。即便如上面说的画钱和做航母生效手段是一样的,那也不能说明钱就比航母好。其实俩个作品都不算好。所以问题的关键也就不是作品生效方式出来问题,而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
是不是所有作品必须对观众生效才叫作品?
如果非的问为什么是100个而不是一个,感觉也是就是个数学题,非的只能是一个结果。只能有一个最佳选择。当然艺术可以这样做,但不能要求每个作品都必须这样做。
另外,作品好坏一个和作品发生效果不一定成直接关系吧。即便如上面说的画钱和做航母生效手段是一样的,那也不能说明钱就比航母好。其实俩个作品都不算好。所以问题的关键也就不是作品生效方式出来问题,而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
是不是所有作品必须对观众生效才叫作品?
[quote]引用第29楼guest于2009-1-10 22:25:34发表的:
画航空母舰和唐茂宏的画人民币,形式不一样,材料不一样,那么在作品生效的套路上有区别吗?到底是追求作品本身的力量还是追求作品生效的套路?
扩音器里为什么要放难忘今宵?用一个扩音器和用上百个扩音器,在这里有什么区别?
李川李勇来回答,不要逃避问题!!...[/quote]
问的问题真老套!根本问得不是问题!
顶二位艺术家!
都金融危机了,还有人沉浸前阵的火爆,要么寻找新的活计。
留念也罢,告别是现实。寻找新的出路也是现实!
“到底是追求作品本身的力量还是追求作品生效的套路?”具体是指什么?卖?还是别的什么?钱的力量和航母的力量?感觉问题问得不清晰,,茂茂的作品生效了吗?李川的作品形式上是不是和郑国谷的手术刀更接近?

山寨航母?是乘新闻热点?
刚刚放飞了个山寨飞船,立马变成了航母。以前还有ufo。
按兵器谱排行来看还应该加上
还有12.91的坦克。
黄蝙蝠的ep-3飞机。
……
看李川李勇联展有感//转老金博客
1、“李勇的作品是拿常用于街头巷尾大声吆喝的喊话器来构成他作品的主体。生活现场当中那些大声吆喝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亦或是千钧一发的非常时刻不断被大声呵斥、激励或者鼓动的场面,是万众一心的呼告,也是单薄个人癫狂躁动的呐喊。在全球金融风暴持续,经济低迷的寒冬下,李川招兵买马,妄图用纸构建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这种逆流而行,不识时务的做法,最终只会沦为纸上富贵还是落人笑柄?亦或是想咄咄逼人,抢滩登陆?”这是李川李勇联展——《两码事》中对他们作品的提示与介绍,我想看过这个文字的人都会对他们的联展抱有期待,甚至我们会不经意地帮他们有所想象。
2、李勇的“小喇叭”究竟怎样把记忆或经验中的吆喝声拉到今天的现实中来?它是各种吆喝声的混合吗?它是试图用吆喝声在展览现场扰乱别人对作品的议论吗?李勇将用多少个喇叭来完成这个作品?究竟需要使用多少个喇叭,对这个作品来说算是合适的呢?这些问题是自然是会让人有所联想的。而李川的作品,则会给人更大的想象余地:纸做的航空母舰应该是很大的吧?这个航空母舰会超出展览空间吗?再做一个“山寨”版的航空母舰有意义吗?他是不是用殡葬用的纸活来做航空母舰呢?总之,这样的设想会逼着你去现场看个究竟。
3、展览现场。李勇用了100个小喇叭在离地差不多1.6米的位置上水平悬挂着,喇叭里的声音非常含混,但能听到的是一首老歌——《难忘今宵》;李川的作品题目是《民生公司的新订单》,一些背上贴了“民生公司”字样的中年妇女在现场手工制作航空母舰的纸模,现场制作的时间为20天(预计的展期)。另外,李川在墙面上张贴了一些纸模的效果图以及网络上下载的航空母舰的图片。
4、这个展览过分常规了。李勇的声音作品在现场变相地成为了一个视觉作品,而且只是个非常普通的视觉效果。现场中,我与李勇做了交流,李勇解释了很多,他在解释《难忘今宵》,解释里面还有其他的声音,解释为什么其他的声音要弱化。而这一切解释在我看来都有些多余。在墙上,有个镂空的拎包,里面有一个喇叭,是没有声音的,包的下面手写了一句话——蜂拥而至的人群中,听不见你的声音。这个提示好像是那100个喇叭的旁证。但这个晦涩今天已经很不适时了。因为,要理解这个没有声音的喇叭,李勇又要解释许多。李川的作品,在样式上首先让人联想到了郑国谷,当然还能让人想起倪海峰与唐茂宏(虽然他们的作坊不在现场,但作坊也无疑是他们作品的一部分)。李川的纸模大概是一米多,而且制作上与儿童的纸模玩具几乎一样。现场堆了两大叠纸板,据说20天下来能完成20个纸模航空母舰。这好像与“妄图用纸构建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这个意图太背离了。我觉得,这个展览与他们展前的文字提示相比照,他们其实早就把他们的意图放在自己的括号里了。
5、我觉得李勇李川在这个现实当口中关注的点是很有戏的,只是这个戏给弄得太稀松平常了。这个展览之前,有一个北京的朋友来上海,我说上海马上有个展览,是李川李勇的,我把大致的作品做了一番描述,我的这个朋友大为惊讶,他即刻说,这个航空母舰是把展厅的墙面打掉而伸出去了吗?我说,这我倒是不很清楚,我想这么好的想法,李川肯定是有预想的。现在看来,期待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然,艺术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作品,但艺术家太在自己的括号里做文章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这才是中国的航母,才是真正的山寨
[quote]引用第34楼guest于2009-1-12 15:56:35发表的:
看李川李勇联展有感//转老金博客
1、“李勇的作品是拿常用于街头巷尾大声吆喝的喊话器来构成他作品的主体。生活现场当中那些大声吆喝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亦或是千钧一发的非常时刻不断被大声呵斥、激励或者鼓动的场面,是万众一心的呼告,也是单薄个人癫狂躁动的呐喊。在全球金融风暴持续,经济低迷的寒冬下,李川招兵买马,妄图用纸构建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这种逆流而行,不识时务的做法,最终只会沦为纸上富贵还...[/quote]
寒冷的经危,能有开幕,真是令人振奋啊。
记得广三时大家讨论过“全因素”为方式的作品。那么李川的航母是不是呢?不过当时说的全因素作品的缺点,在这里倒是有的。比如说全而且多余,美观但是陈旧。
其实很多人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做一个这样的航母出来。纸,中年妇女,图纸,名称,现场制作,民生公司,,,,这些似乎都是为了结果而存在的。可以迂腐的追问一下,为什么要造航母呢?映射艺术形态?对国情的一种点到为止?不是很明白。
那些喇叭似乎沦落为四两拨千斤式的作品失败的典范。貌似观念其实很美术,营造气氛的手段结果却直接变成了对艺术家观念干巴的猜测。无趣。
艺术很自由,国王当然能不穿衣服玩观念,但是你总得有个心理准备,知道外面冷不穿衣服要感冒的吧。
[quote]引用第36楼guest于2009-1-12 17:32:13发表的:
[quote]引用第34楼guest于2009-1-12 15:56:35发表的:
看李川李勇联展有感//转老金博客
1、“李勇的作品是拿常用于街头巷尾大声吆喝的喊话器来构成他作品的主体。生活现场当中那些大声吆喝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亦或是千钧一发的非常时刻不断被大声呵斥、激励或者鼓动的场面,是万众一心的呼告,也是单薄个人癫狂躁动的呐喊。在全球金融风暴持续,经济低迷的寒冬下,李川招兵...[/quote]
哈哈~写得好!
[quote]引用第30楼guest于2009-1-10 23:17:07发表的:
如果非的问为什么是100个而不是一个,感觉也是就是个数学题,非的只能是一个结果。只能有一个最佳选择。当然艺术可以这样做,但不能要求每个作品都必须这样做。
另外,作品好坏一个和作品发生效果不一定成直接关系吧。即便如上面说的画钱和做航母生效手段是一样的,那也不能说明钱就比航母好。其实俩个作品都不算好。所以问题的关键也就不是作品生效方式出来问题,而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
是不是所有作品必须对观众生效才叫作品?...[/quote]
别的地方出了问题,是在哪?
如果说直观感觉就像楼上所说 问题太陈旧,语言太陈旧,引起的反应太陈旧 ,这又什么东西造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金的所谓“问题”现场“确实留着问题,而这两位的全因素作品,是在表达方式预设的情况下去填空的结果,实在是没什么问题可问。
[quote]引用第39楼guest于2009-1-13 21:00:33发表的:
如果说直观感觉就像楼上所说 问题太陈旧,语言太陈旧,引起的反应太陈旧 ,这又什么东西造成的?...[/quote]
一句话,没有自己的态度是致命的呵~~~~~
顶,二李也来说说啦,过年热闹热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