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恐怖分子
发起人:changanke  回复数:1   浏览数:2799   最后更新:2008/12/30 14:33:45 by guest
[楼主] 活泼 2008-12-29 15:59:12
                                刘晓波与钱钟书
 
作者:钟凝 来源:中国社会学

刘晓波骂钱钟书包含了两个方面:钱钟书的研究方法和钱钟书的人品。先说第一个问题。

诚如刘晓波所说,钱钟书研究中国文化用的是注典引籍所谓“国学”的传统研究方
法。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缺少新思维新方法,导致整体水平不高,这是大家早就感受
到的。这不是钱钟书一个人而是整个业界的问题。
92年台湾李志仁出钱要拍一部大型的中国文化的专题片,请了社科院的几个研究员
写了本子,制片人请我去提意见。我对撰稿人说,到现在拍中国文化还拍这些“鸡零狗
碎”就没有意思了,因为已经拍了太多这类的片子。中国文化有什么、是什么,这当然
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好好想一想中国文化做为一个系统,它的系统特征是
什么,它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的哲学超越是什么,它的社会超越是什么,它的个性超
越是什么。过去看中国文化都是纵向分切的,这是中医中药,那是文学,那是艺术等等
,现在应该从横的层面来看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蕴。撰稿人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们搬出了
钱钟书,说,那钱钟书也成了“鸡零狗碎”了?我说,对,钱钟书就是“鸡零狗碎”。
这部片子后来没有拍成。以后,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们搞了一个很长的中国文
化专题片,果然就成了“鸡零狗碎”。
社科院的那么多研究员,北大的那么多教授却只能搞出点“鸡零狗碎”,为什么呢

史学界历来有所谓“以史带论”和“以论带史”的区别,有些类似经济学中的实证
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分。一般来说,搞研究的人天然倾向“史”和“实证”的东西
,因为那被看成是“硬功夫”,搞出来的东西扎实,不容易发生歧义,容易得到公认。
而“论”和“规范”的东西就很个性化,它和个人的切入角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密
切联系,容易产生歧义,很难得到公认。应该说,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原本是研究者
个人的自由,他人没有权力对此说三道四。
但是,研究方法这个问题在中国又有一些很复杂的背景。
第一、中国的典籍实在是太浩繁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研究外国历史
、外国文化的时候,由于相对来说典籍不够丰富,常常借助其他资料进行推论,你不必
担心别人指责错误百出。但在中国可不得了,你就是一辈子勤勤恳恳、小小心心也会踏
入雷区。86年开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时,复旦研究地理的一位老先生谭琪骧引证历代地
方志,就把杜维明、余英时、李泽厚这些人驳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他们哪有时间看地
方志埃正是从那以后,认为儒学是中国文化主线这一“大论”开始动摇了。所以,在中
国搞“论”有它特殊的难度。
第二,清朝大兴文字狱,让知识分子闭嘴,不让他们“论”,逼出来一个“乾嘉学
派”。在统治者的提倡下,这个钻故纸堆注典引籍掉书袋的研究著述方法成了“风尚”
和“传统”,谁要没这两下子,就免开尊口。就连胡适、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都掉了进
去,更遑论钱钟书了。
第三、清末民初,中西文化交汇,出了个王国维,史论兼备,本可以开出一条新路
,却被五四新文化一棍子打死在那里,既然中国文化是臭狗屎一堆,有了这个“大论”
还要“小论”干什么,谁还会费力气去说“也不尽然”云云呢?到了共产党时代,封嘴
封的更厉害,别说“论”,连“史”都没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一言堂,连秦始皇
都要自愧弗如。
所以,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学失传,对国外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也仅略知其皮毛,文
化界大部分人重新拣起传统研究方法是必然的。对于钱钟书来说,这也是他唯一能走的
路,高龄的他要换一种研究方法既便不是不可能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个账不能算
在钱钟书头上。公平的说,在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的大群人中,钱钟书取得了最高的成
就,他获得这些人的赞赏是理所当然的。
应该说,任何一种能产生价值的研究方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在没有论证其不能产
生价值之前就否定一种研究方法,这不是正常的学术之道。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艾略特
在谈到现代派时说,现代派不是一种否定,而是一种加入。经常拍着胸脯自称现代派的
刘晓波看来并不懂得现代派的真蒂。学术界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否定“鸡零狗碎
”也有其价值,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另一方面,80年代确实有一批人要冲出传统的“围城”,他们引入了系统论和其他
一些方法,借鉴了汤因比、韦伯等虽然并不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但却能从远处观察其整
体形态的外国研究者的观点,最著名的就是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论。应该说,如果
这个过程发展的好,历史文化界就能形成研究中国文化的不同视点,类似在地球上和在宇宙空间观察地球那样。很可惜这个过程被破坏掉了,而破坏这个过程的人,一个是金
观涛自己,一个就是刘晓波。
金观涛做“河殇”的顾问,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就是不顾甚至歪曲历史事实来
“造论”。“河殇”的作者苏哓康等人,文人而已,他们那点零碎知识还不够就饭吃,
他们的目标是用笔煽情,只要能煽情,其他都无所谓,都是可以“创作”的。金观涛虽
然学化学出身,但有个学历史的老婆,而且以“学者”面目出现,却明知“河殇”歪曲
史实而“顾问”之。虽然在“河殇”解说词的小册子后面,金观涛做了解释,说“河殇
”很多地方不符史实但为了宣传云云,但他的功利主义让许多真正的研究者侧目,而他
自己以后再也没能搞出象样的东西来。研究一旦走上功利的道路就必然如此。
刘晓波的“论法”就更奇特,他不“论”学问专“论”人,目标是专找大人物,方
法是只用判断不用推理,结论都是一棍子打死。刘晓波以骂李泽厚起家,因为在80年代
文化热中,李泽厚最热。李泽厚是中国最后几个可以勉强称得上“学贯中西”者,他吸
收了许多新思维新方法,同时典籍功力深厚,力图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虽然其学问的
问题很明显,但得到普遍尊重。刘晓波骂李泽厚果然使那些专门炒新闻的人得到材料,
使不学无术的刘晓波一夜成名。现在,“钱学”最热,刘晓波当然不甘寂寞,骂钱钟书
可以使10多年来找不着骂的对象快被人遗忘的他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中。
功利主义和骂人堵死了本来很有希望的新研究方法之路,它败坏了学术空气,使希
望进入新方法的传统主义者疑惑不前,使已经使用新方法的真正的研究者怕被人误解而
沉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再复。虽然他的观点有许多可探讨之处,但他是位真正的研
究者。他也批评李泽厚,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关系,可谓君子之交也。刘再复对刘晓波的
骂人之道极其厌恶,结果麻烦惹到自己身上,只好洁身自好去也。
再说人格。
刘晓波骂钱钟书的人格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材料,全都是臆断。……
钱钟书成名是在共产党执政之前,所以他有资格进“毛驯编委会。“围城”电视剧
使他名声从学术界进入了社会,但这不是钱钟书的策划,他与电视剧毫无爪葛。观众认
可这部电视剧进而认可钱钟书的小说,真真正正说明了钱钟书的文学水平,这里面没有
任何“名人策略”。刘晓波如果对此心中犯酸就应该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
至于钱钟书的“清高”,原本是名人保护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精力的通则,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比如刘晓波要去拜访亨廷顿,亨大爷一定不会理他,但是克林顿要见亨大爷
,即使他私心里并瞧不上那位花总统,但断无不理之可能,此乃人之常情也。媒体抄作
这种“清高”,那是媒体的“新闻自由”,与钱钟书何干。
还剩下钱钟书拒绝哈佛教职的事。刘晓波那么推崇的哈佛要聘钱钟书,说明钱钟书
的学问、水平得到国际公认,并非“名人策略”造出来的。刘晓波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在钱钟书和哈佛之间必有一个刘晓波的判断为“非”:要么是哈佛没有水平,它竟然要
请一个刘晓波笔下的骗子来当教授。要么是哈佛和钱钟书都真有水平,而刘晓波才是真
正的骗子。
钱钟书说他的学问哈佛不懂,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实话。哈佛并非哪一行都是顶尖
,这是个常识。就说经济学,芝加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比哈佛多得多,所以弗里德曼
幽默地说,获诺贝尔奖的途径之一就是上芝加哥。哈佛商学院的大牌教授亲口对我讲,
在商学院所有课程中,战略管理和领导能力哈佛领先,市场营销是凯洛格领先、创业和
企业家精神是斯坦福领先,而金融财务是沃顿和芝加哥领先。所以学MBA的人一定要想清
楚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再考虑报哪所学校。学生是这样,教授也是这样。哈佛的中国文化
研究和教学没有一个人象钱钟书那样用“掉书袋”的方法。用刘晓波的话说,钱钟书的
书是故意设了障碍让人看不懂,连刘晓波这个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中国人都看不懂,外
国人能看懂吗?
哈佛的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水平并不高。几年前,前美国驻华武官魏老将军请我吃
饭时谈起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我对他说,美军占领日本时,请了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对
日本文化进行深入分析,麦克阿瑟将军基本上采用了她的建议,所以美国对日政策是成
功的。为什么美国败在中国手里三次?魏老将军说,我们的政府和学者都不真正了解中
国。哈佛的中国研究水平和美国总体对中国了解程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对这一点,所有
在美国生活过的中国人都有切身体会。在这样一种气氛中,钱钟书到哈佛来干什么呢,
当哈佛的花瓶吗?
刘晓波对钱钟书拒绝哈佛教职气愤溢于言表是有原因的。大约是93年,一个偶然的
机会,我听刘晓波那不利落的嘴唠叨了大半天,内容己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他的
一声感慨,他说(大意),我血管流的是外国人的血,可我偏偏是个中国人,我真恨我
怎么会有中国人的父母,搞得我现在在中国混不下去,外国也不接受我。
后来听人说,刘晓波向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申请教职都被拒绝了,他申请还都是三
、四流的,象哈佛,他知道人家不会理他。可那个钱钟书牛B的给他他都不要。刘晓波能
不恨得直咬后牙槽吗?
刘晓波,扩大点说,还有苏晓康,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而且成了“现象”
。在真正的民主国家没有他们产生的土壤。我和美国电视界有很多接触,他们拍摄历史
、传纪这类片子时极其认真,对史实反复考证,有争议的地方要把主要的不同观点都摆
出来,不象苏哓康,拿历史为政治服务,而且政治观点会从极力拥护“新权威主义”即
新独裁主义摇身一变成了“民主派”。也没有刘晓波那样的“骂人家”,所以人家不用
刘晓波。


[沙发:1楼] 色吧四天 2008-12-29 19:58:31
当你在放屁!
[板凳:2楼] guest 2008-12-30 07:26:23
同意, 这个钟凝真的在放屁!!!
[地板:3楼] guest 2009-01-03 01:30:10
钟懝是在泼污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