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现实主义在网上的一次讨论(三)
发起人:修理匠  回复数:0   浏览数:1736   最后更新:2008/12/06 14:17:30 by 修理匠
[楼主] 修理匠 2008-12-03 00:00:00
3,软现实主义和“真正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基本上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观念上的——理性认知是可以把握存在的。
在对“现实”这个词语的理解上,涉及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实现?这造成了很大的分野。不能说曾经有过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一些不同名目的所谓现实主义就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没有实现的理想。
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和美学倾向建立在对启蒙运动后的现代科技的某些发现和发展的吸收上。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已经不是那个时代那样的了。理性和作为理性的基本材料的语言都是可疑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价值观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清理,而对它的清理远远没有结束。
人的认识水平总是存在着阶段性。如果艺术家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研究上,我们是无法真正突破词语的表层深入到问题的里面去的。如果不去深入批判曾经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内部的理性傲慢和那种西方式的幼稚,我们就不能把现实主义推向“软现实”主义。软现实主义不是软的现实主义,而是关于软现实的艺术构想,它是一种新型的认识方式,也是在旧有的艺术哲学基础上的重新的认识和清理。它更为“东方”,也更为整合性,是企图在心物的鸿沟上搭建梯子的艺术哲学。所以软现实主义反对那种以西方人类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有人说软现实主义是用直觉主义反对“真正的现实主义”,也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可商榷的。旧的现实主义可能已经不具备更好的艺术阐释能力了。那么抱着旧有的“理性中心现实主义”就会变得缺乏理论的艺术生命力和更深层的诗性辉度,显得过于粗枝大叶和过于简单和机械了。
某种西方式的现实观就像米沃什认为的那样:“尽力将事物正确地重组成原状;尽力将过去与虚构、传统分开来。”
同样,这种对“原状”的信心是成问题的。事物的原状不见得就是艺术的唯一归结。事物的“原状”值得怀疑。东方哲学一直在强调一种不可触摸的真,可以触摸的反而可能是假。
思想者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改变那种经验性的执迷。“原状”极有可能并非一种孤立的存在,它在过程和不断变化的关系里。它可能会是一个超越常规经验的原状,如果我们的精神具有足够的速度突破常规经验的引力,我们就很可能会抵达一种非常规的现实,看起来它处在“一觉独灵”之中,它要求必须重新命名存在,超越一般经验性,展示“如来藏”,抵达一个非五官经验和非常规的存在状态和重新平衡的复杂关系里。
我们自己是深深参与到现实对象中的,现实对象如果离开了人的内在,是不具备诗性的,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是超越语言,超越理性,也超越概念的。艺术的基本存在状态正展示了人与世界某种基本的、动态的和直观的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