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还是顶级商品?当奢侈品牌影响中国文化
在这个不依经纬度而走的世界冬天中,大家也来谈谈那些当初踏着不同路径、却是朝着一个方向——中国当代艺术而来的老外们。
他们究竟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
乌里希克
按照与中国当代艺术亲密接触的时间,瑞士帮希克算不上是第一人。但声称“艺术是我认识中国的一种工具”的希克,是早在1979年,就乘着电梯来到了中国。那家电梯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合资企业。而后,希克先后担任过瑞士驻中国、朝鲜、蒙古大使。
95年,自称“沉迷在西方艺术的最前沿”的希克,瞒着瑞士和中国政府,开始秘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他说:“要知道,当代艺术在当年的中国,是一项地下活动。虽然我怀着强烈兴趣,但也必须非常小心,我可不能拿我的工作去冒险。
他亲自到上海、重庆、成都,或更小的城市去寻找。也许去10次才发现一个比较好的艺术家和有价值的作品,直接上艺术家家里,看他们的画作,起码看了1000个工作室。“这种感觉想想就很枯燥,投入的精力太大了。”
他的朋友说他“不仅是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入国际舞台的第一人,更是最后一个人”。希克强调:“只是30年前没人做这件事。“推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作为来自瑞士小国的我,从没想获取或追求这种权威称呼,从来没有。”
希克与中国驻瑞士大使朱邦造
他们究竟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
乌里希克

按照与中国当代艺术亲密接触的时间,瑞士帮希克算不上是第一人。但声称“艺术是我认识中国的一种工具”的希克,是早在1979年,就乘着电梯来到了中国。那家电梯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合资企业。而后,希克先后担任过瑞士驻中国、朝鲜、蒙古大使。
95年,自称“沉迷在西方艺术的最前沿”的希克,瞒着瑞士和中国政府,开始秘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他说:“要知道,当代艺术在当年的中国,是一项地下活动。虽然我怀着强烈兴趣,但也必须非常小心,我可不能拿我的工作去冒险。
他亲自到上海、重庆、成都,或更小的城市去寻找。也许去10次才发现一个比较好的艺术家和有价值的作品,直接上艺术家家里,看他们的画作,起码看了1000个工作室。“这种感觉想想就很枯燥,投入的精力太大了。”
他的朋友说他“不仅是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入国际舞台的第一人,更是最后一个人”。希克强调:“只是30年前没人做这件事。“推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作为来自瑞士小国的我,从没想获取或追求这种权威称呼,从来没有。”

希克与中国驻瑞士大使朱邦造
稀客长得就像一只猫头鹰!
这比样私人城堡里的收藏






忽悠咱中国人最早的老外之一,以前很多人信丫的,被丫骗,现在愿意理丫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李占洋做这个雕塑暗示着什么?


[quote]引用第2楼guest于2008-11-21 14:06:55发表的:
这比样私人城堡里的收藏


希克私人城堡中的藏品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
王广义、艾未未、张晓刚、张洹、郑国谷、曹斐、黄永砯、龚剑、洪浩、阚萱、李大方、琴嘎、邱黯雄、周啸虎、颜磊、陈羚羊、徐震、顾德新、宋涛、李松松、杨福东、章清、王兴伟,梁绍基、卢昊、孙原/彭禹、杨茂源、杨振忠、杨志超、陈劭雄、海波、萧昱、周铁海、谢南星、杨冕等等
丫收藏中国艺术家作品全TMD超低价!
“推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作为来自瑞士小国的我,从没想获取或追求这种权威称呼,从来没有。”
--------扯几吧蛋, Movers and Shakers----在英文系统里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始于美国, 其产生的情境源于对政治,体育娱乐,或文化运动产品的鼓搔和推动.
怎么就成了"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 几吧稀客,江湖骗子, 以为中国全是土包子呢.
--------扯几吧蛋, Movers and Shakers----在英文系统里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始于美国, 其产生的情境源于对政治,体育娱乐,或文化运动产品的鼓搔和推动.
怎么就成了"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 几吧稀客,江湖骗子, 以为中国全是土包子呢.
稀客好不错是中国传统美德和西方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人类的航标灯旗帜舵手是我们的太阳!!!!!
希克怎么可以排第一?比较早的是老汉斯阿
老汉斯,中文名戴汉志,1946年出生,荷兰艺术家。
他于1985年放弃荷兰的生活与工作,只身来到中国。那时“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正如火如荼,他受这运动吸引,开始大量收集资料,并与艺术家交往。1989年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闹得沸沸扬扬的那场“中国现代艺术展”他也去看了,后来回国奔父丧,“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艺文界一片风声鹤唳,1992年他才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
在南京大学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他对中国现代艺术有了颇深的了解,结识一些艺术家。1993年,他在北京成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开始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并帮助艺术家们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是年,他策划了反响极大的德国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之后,他在海内外策划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计60余次,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99年,老汉斯与艾未未、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共同创立“艺术文件仓库”(China Art Archives &Warehouse)位于北京东北郊的草场地村。
2002年4月29日病逝北京。

老汉斯,中文名戴汉志,1946年出生,荷兰艺术家。
他于1985年放弃荷兰的生活与工作,只身来到中国。那时“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正如火如荼,他受这运动吸引,开始大量收集资料,并与艺术家交往。1989年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闹得沸沸扬扬的那场“中国现代艺术展”他也去看了,后来回国奔父丧,“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艺文界一片风声鹤唳,1992年他才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
在南京大学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他对中国现代艺术有了颇深的了解,结识一些艺术家。1993年,他在北京成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开始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并帮助艺术家们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是年,他策划了反响极大的德国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之后,他在海内外策划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计60余次,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99年,老汉斯与艾未未、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共同创立“艺术文件仓库”(China Art Archives &Warehouse)位于北京东北郊的草场地村。
2002年4月29日病逝北京。
据说那会儿他利用位在中央美院外墙与美院画廊中间的一个过道,搭了个小棚权充展画的场所,下雨的时候还会漏雨。
那是个打国际电话还得到邮局去排队的年代,戴汉志因为没有受邀外籍人士的居留身份,必须得三个月出境一次,租宿民居,经常受到警察的干预。不容易啊!
那是个打国际电话还得到邮局去排队的年代,戴汉志因为没有受邀外籍人士的居留身份,必须得三个月出境一次,租宿民居,经常受到警察的干预。不容易啊!
1993年戴汉志筹划“中国前卫艺术展”,将王广义、严培明、方力钧等十四个艺术家的作品推介到欧洲巡回展出,这支中国当代艺术先头部队为后来一连串海外展览开了先声。
据说为了这个展,戴汉志在冬天的寒风中骑上数公里的自行车去拜访这些人,然后把他们的作品夹在腋下骑回家。
据说为了这个展,戴汉志在冬天的寒风中骑上数公里的自行车去拜访这些人,然后把他们的作品夹在腋下骑回家。
洪磊:我与汉斯
我最初与汉斯认识于94年的春末。是在一次艺术活动中,于米市大街的一家小影院观看王劲松和刘安平合作的行为艺术录象作品;那时汉斯和张离坐在我的后面一排,是由张离介绍我认识了汉斯。那次的艺术活动是以赵少若向认真观摩的人们泼了一大杯墨汁而告终的,本来较为严肃的作品,最后成了一场闹剧。
现在想来颇多感慨,首先汉斯无疑是中国当代所谓的前卫艺术的见证人,因为汉斯亲历的类此闹剧或者无聊场面实在太多了。另外,颇为感伤的是我和汉斯相识和诀别竟是在同一条街上,这让我的心头升出莫名的缩命感来。也是一个春天,布郎带着我和刘鼎等人,横穿过繁忙的米市大街,进入协和医院的后门,又进入特护病区。这时汉斯躺在病床上,嘴里插满了形状各异的管子粗重地呼吸着,他的眼睛睁得很大,但我知道他却浑然不知,而他那粗重的呼吸声,是由他的病床边一架医疗器械帮助他发出的。这情景让我无法忍受。那一刻我想起了弥留之际的堂吉诃德,但是汉斯远没有堂吉诃德幸运,临终前可以躺在自家的花园里,看着家乡的山川旷野在遮阳的蓬布下回忆着自己假设辉煌的一生。而这一刻汉斯努力睁大眼睛,眼前却是一派混沌,行将客死他乡。
堂吉诃德是被现实击败的,汉斯不是,他是被病魔摧毁的;因为再冷酷的现实面对汉斯的坚强意志力也只是无能为力。我一直认为汉斯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修长傲岸的身影,以及他对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心,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谓的战士,可是他身边缺一个追随他美好理想的桑丘。有人说汉斯是当代的白求恩,我想不够完全。博尔赫斯在评价《堂吉诃德》一书说:“这本书的整个构思都包含在两个世界的对立中:一个是骑士书的非现实世界,一个是十七世纪普普通通的日常世界”。汉斯,一个荷兰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内心充满了理想,但每天必须面对着中国当下纷繁、角逐、杂乱、无聊的所谓的前卫艺术。由于他的孤傲,所以也很孤独;他每天除了工作,便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画廊院子一隅的阳光下喝着浓烈的咖啡读书。
去年在阿姆斯特丹,我突然觉得汉斯老了。去年春末,那尔顿摄影节结束后,汉斯的朋友阿姆斯特丹一家画廊的老板马旦,邀我和王劲松、郑国谷、张海儿妇夫坐船游览水城阿姆斯特丹,顺道送汉斯去火车站。那天大家玩得非常开心,马旦驾着小机动船穿梭在纵横交错的河网上,汉斯坐在我的身边,我拿着马旦铜质的号角,不停地对着迎面过来的大小船只鸣叫,尤其经过红灯区我更是使劲地吹,大家嘻嘻哈哈闹了一路,汉斯也不停地笑;后来到了临近火车站的码头,我们便在码头边的露天酒吧,坐在阳光下喝啤酒。喝了一杯汉斯起身告辞,他一个人摇摇晃晃地拖着一个行李箱艰难地迈向通往车站的台阶,我说,汉斯你行吗?干脆我送你上车吧。他说,没事。不用了。然后他很倔强地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的走了。我看着汉斯一摇一晃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阿姆斯特丹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眼前一片潮湿。汉斯老了。
从90年代初开始,汉斯单枪匹马不停地在北京不断更换着他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的地点,默默无闻地做着非常细致的艺术档案工作,当时凡是国内大大小小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家,在他那里都有记录。当时国内有些批评家对他却不屑一顾。那时我曾去过他的住处,屋内四壁挂满了当时艺术家的作品,这让我非常羡慕,暗暗地想,我的作品能挂在这里该多好啊。
汉斯走了,走得让人难以预料。实际上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从最初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到“龙爪树”,再到现在的草场地的“艺术文件仓库”,汉斯的身心所含的艰辛恐怕无人知晓。在画廊他常常不能按时地正常就餐,下班回家独自一人又没有可口的饭菜。韩磊就见过汉斯常在超市买一点速冻水饺回家作晚餐,加之他还吸食劣质“都宝”牌香烟以及喝浓烈的咖啡,把他的胃彻底弄坏了。今年初春汉斯去上海,我请他在福州路上的“老正兴”吃上海本帮菜,席间他一直和我谈论我的新作以及五代禅画画家牧溪的画,我看他吃的不多,劝他多吃,他要了一瓶啤酒,最后也没吃饭,我和刘鼎怎么劝他也不肯吃一口米饭。饭后临别时他说,谢谢你,上海菜很好吃。许多人一直以为汉斯饭量很小,小孙(红宾)说,那年他们一起去比利时,汉斯在他的欧洲老家非常能吃,汉斯在老家吃得也很多。由此看来,汉斯身在异乡,饭菜都不合他的胃口。
上海分手后没多久,汉斯给我来电话说,郑国谷在阳江做了一个展览,问我去不去?我问何时?他说,在上海看完洪磊的展览就去。我说。好吧。我知道汉斯一直都喜欢郑国谷的作品,近来又开始喜欢我的作品了,所以我必须陪他去。据刘鼎说汉斯原打算来江南,先在常州小住,刘鼎的父亲是个手段不错的中医,借此帮助汉斯调理一下身体。我也打算让汉斯在常州的园林里坐上几天喝宜兴红茶,但万没想到没过几天汉斯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自然就没来常州,也没能去成上海,阳江也没能去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汉斯病重命在旦夕时许多艺术家纷纷从祖国的东西南北去到北京最后看一眼汉斯,郑国谷却没有去。
昨天夜里,我母亲准备了一些纸钱,我又拿了我的两本画册,一并烧给了汉斯,汉斯没能看到我的画册,我只能用这唯一的中国方式来寄托我的哀思。因为,在汉斯病重期间以及病逝之后,我都打电话给日夜奔忙于病房、医生和汉斯的亲属之间的小孙,问能为汉斯做点什么,小孙总是疲惫和无奈地告诉我,没有什么可以帮的了。
就这样,汉斯离我们而去了?
2002.5.12
我最初与汉斯认识于94年的春末。是在一次艺术活动中,于米市大街的一家小影院观看王劲松和刘安平合作的行为艺术录象作品;那时汉斯和张离坐在我的后面一排,是由张离介绍我认识了汉斯。那次的艺术活动是以赵少若向认真观摩的人们泼了一大杯墨汁而告终的,本来较为严肃的作品,最后成了一场闹剧。
现在想来颇多感慨,首先汉斯无疑是中国当代所谓的前卫艺术的见证人,因为汉斯亲历的类此闹剧或者无聊场面实在太多了。另外,颇为感伤的是我和汉斯相识和诀别竟是在同一条街上,这让我的心头升出莫名的缩命感来。也是一个春天,布郎带着我和刘鼎等人,横穿过繁忙的米市大街,进入协和医院的后门,又进入特护病区。这时汉斯躺在病床上,嘴里插满了形状各异的管子粗重地呼吸着,他的眼睛睁得很大,但我知道他却浑然不知,而他那粗重的呼吸声,是由他的病床边一架医疗器械帮助他发出的。这情景让我无法忍受。那一刻我想起了弥留之际的堂吉诃德,但是汉斯远没有堂吉诃德幸运,临终前可以躺在自家的花园里,看着家乡的山川旷野在遮阳的蓬布下回忆着自己假设辉煌的一生。而这一刻汉斯努力睁大眼睛,眼前却是一派混沌,行将客死他乡。
堂吉诃德是被现实击败的,汉斯不是,他是被病魔摧毁的;因为再冷酷的现实面对汉斯的坚强意志力也只是无能为力。我一直认为汉斯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修长傲岸的身影,以及他对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心,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谓的战士,可是他身边缺一个追随他美好理想的桑丘。有人说汉斯是当代的白求恩,我想不够完全。博尔赫斯在评价《堂吉诃德》一书说:“这本书的整个构思都包含在两个世界的对立中:一个是骑士书的非现实世界,一个是十七世纪普普通通的日常世界”。汉斯,一个荷兰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内心充满了理想,但每天必须面对着中国当下纷繁、角逐、杂乱、无聊的所谓的前卫艺术。由于他的孤傲,所以也很孤独;他每天除了工作,便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画廊院子一隅的阳光下喝着浓烈的咖啡读书。
去年在阿姆斯特丹,我突然觉得汉斯老了。去年春末,那尔顿摄影节结束后,汉斯的朋友阿姆斯特丹一家画廊的老板马旦,邀我和王劲松、郑国谷、张海儿妇夫坐船游览水城阿姆斯特丹,顺道送汉斯去火车站。那天大家玩得非常开心,马旦驾着小机动船穿梭在纵横交错的河网上,汉斯坐在我的身边,我拿着马旦铜质的号角,不停地对着迎面过来的大小船只鸣叫,尤其经过红灯区我更是使劲地吹,大家嘻嘻哈哈闹了一路,汉斯也不停地笑;后来到了临近火车站的码头,我们便在码头边的露天酒吧,坐在阳光下喝啤酒。喝了一杯汉斯起身告辞,他一个人摇摇晃晃地拖着一个行李箱艰难地迈向通往车站的台阶,我说,汉斯你行吗?干脆我送你上车吧。他说,没事。不用了。然后他很倔强地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的走了。我看着汉斯一摇一晃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阿姆斯特丹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眼前一片潮湿。汉斯老了。
从90年代初开始,汉斯单枪匹马不停地在北京不断更换着他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的地点,默默无闻地做着非常细致的艺术档案工作,当时凡是国内大大小小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家,在他那里都有记录。当时国内有些批评家对他却不屑一顾。那时我曾去过他的住处,屋内四壁挂满了当时艺术家的作品,这让我非常羡慕,暗暗地想,我的作品能挂在这里该多好啊。
汉斯走了,走得让人难以预料。实际上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从最初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到“龙爪树”,再到现在的草场地的“艺术文件仓库”,汉斯的身心所含的艰辛恐怕无人知晓。在画廊他常常不能按时地正常就餐,下班回家独自一人又没有可口的饭菜。韩磊就见过汉斯常在超市买一点速冻水饺回家作晚餐,加之他还吸食劣质“都宝”牌香烟以及喝浓烈的咖啡,把他的胃彻底弄坏了。今年初春汉斯去上海,我请他在福州路上的“老正兴”吃上海本帮菜,席间他一直和我谈论我的新作以及五代禅画画家牧溪的画,我看他吃的不多,劝他多吃,他要了一瓶啤酒,最后也没吃饭,我和刘鼎怎么劝他也不肯吃一口米饭。饭后临别时他说,谢谢你,上海菜很好吃。许多人一直以为汉斯饭量很小,小孙(红宾)说,那年他们一起去比利时,汉斯在他的欧洲老家非常能吃,汉斯在老家吃得也很多。由此看来,汉斯身在异乡,饭菜都不合他的胃口。
上海分手后没多久,汉斯给我来电话说,郑国谷在阳江做了一个展览,问我去不去?我问何时?他说,在上海看完洪磊的展览就去。我说。好吧。我知道汉斯一直都喜欢郑国谷的作品,近来又开始喜欢我的作品了,所以我必须陪他去。据刘鼎说汉斯原打算来江南,先在常州小住,刘鼎的父亲是个手段不错的中医,借此帮助汉斯调理一下身体。我也打算让汉斯在常州的园林里坐上几天喝宜兴红茶,但万没想到没过几天汉斯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自然就没来常州,也没能去成上海,阳江也没能去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汉斯病重命在旦夕时许多艺术家纷纷从祖国的东西南北去到北京最后看一眼汉斯,郑国谷却没有去。
昨天夜里,我母亲准备了一些纸钱,我又拿了我的两本画册,一并烧给了汉斯,汉斯没能看到我的画册,我只能用这唯一的中国方式来寄托我的哀思。因为,在汉斯病重期间以及病逝之后,我都打电话给日夜奔忙于病房、医生和汉斯的亲属之间的小孙,问能为汉斯做点什么,小孙总是疲惫和无奈地告诉我,没有什么可以帮的了。
就这样,汉斯离我们而去了?
2002.5.12
转自艾未未blog
戴汉志先生是荷兰人,1985年来到中国,2002年4月29日在北京因病去世。在此期间从事当代艺术的整理、展示和交流工作。在他生前大家习惯于称他为“汉斯”。在汉斯留下的很少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照片,他们分别盛放在三个方形铁盒子中。这些照片大概是汉斯80年代初来中国之前拍摄的,约一百来张,无文字记录。用的是宝丽来无胶底设备。照片里面的内容轻松、随意、平淡,宝丽来的即时性和瞬间性与汉斯的一生相映,光影恍惚,形影难分和转瞬即逝。艺术文件仓库将这些珍贵的照片部分展示并印刷成册,以纪念这个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人。










戴汉志先生是荷兰人,1985年来到中国,2002年4月29日在北京因病去世。在此期间从事当代艺术的整理、展示和交流工作。在他生前大家习惯于称他为“汉斯”。在汉斯留下的很少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照片,他们分别盛放在三个方形铁盒子中。这些照片大概是汉斯80年代初来中国之前拍摄的,约一百来张,无文字记录。用的是宝丽来无胶底设备。照片里面的内容轻松、随意、平淡,宝丽来的即时性和瞬间性与汉斯的一生相映,光影恍惚,形影难分和转瞬即逝。艺术文件仓库将这些珍贵的照片部分展示并印刷成册,以纪念这个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人。










老汉斯真的是一个好人啊!好人走了!
他喜欢很多年轻的男艺术家
[quote]引用第15楼guest于2008-11-24 14:39:28发表的:
他喜欢很多年轻的男艺术家...[/quote]
此话怎么说。。
他喜欢很多年轻的男艺术家...[/quote]
此话怎么说。。
莫妮卡曾经提过90年代初期还有一批,象弗兰 Francesca dal lago、罗清奇Clair Roberts 、西班牙的易马Ima Gonzalez等人
这几个名字都很少听到阿 有人说说吗
这几个名字都很少听到阿 有人说说吗
再来说说劳伦斯吧
1958年出生于瑞士。20世纪80年代,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历史,专修中国史和艺术史。88年来到上海,继续在复旦大学进修。
20世纪90年代早期,去香港的一家画廊工作。
1995年重回上海,建立香格纳画廊,是上海第一家独立的当代艺术画廊。
他说:“94年人家告诉我,在中国开画廊是活不下去的。”
2000年,香格纳画廊作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画廊进驻国际重要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06年,劳伦斯被国际级艺术杂志《Art Review》评为当今世界艺术领域最有影响的100位人物之一。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早期推手,他将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制度带到中国,并策划了60多次展览,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出生于瑞士。20世纪80年代,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历史,专修中国史和艺术史。88年来到上海,继续在复旦大学进修。
20世纪90年代早期,去香港的一家画廊工作。
1995年重回上海,建立香格纳画廊,是上海第一家独立的当代艺术画廊。
他说:“94年人家告诉我,在中国开画廊是活不下去的。”
2000年,香格纳画廊作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画廊进驻国际重要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06年,劳伦斯被国际级艺术杂志《Art Review》评为当今世界艺术领域最有影响的100位人物之一。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早期推手,他将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制度带到中国,并策划了60多次展览,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老汉斯是艾未未客死的
Ima是不是张培力的前女友啊?
怎么劳伦斯不继续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