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宪庭:我先放弃“当代艺术”这个词
发起人:piupiupiu  回复数:15   浏览数:3486   最后更新:2008/10/14 13:31:49 by guest
[楼主] art阿宝 2008-10-04 17:12:31
来源:新浪

随着中国财富人群基数的增大,经济、投资体系和投资种类逐步的完善,艺术品投资热潮导致艺术市场原有的组成部分,如画廊、拍卖行、博览会已经难以满足热潮中大量流动的资金和投资人们的获利欲望。艺术品新的产业链条运营模式及风险投资基金的强势介入,将最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运动或者风潮的新动力。

  艺术跨界如何思考?

  艺术与社会曾经有过联系而且相当紧密,但在经济迅速膨胀的日子中,艺术与社会联系很不紧密。今天随着艺术品发展的力量增强,影响的范围愈发扩大时,艺术有必需、也应该与社会有联系,否则就不可能有艺术或起码没有好的当代艺术。纵观中国当代艺术品“火”起来的这几年,断奶的艺术市场应该大胆的走出去,在文化沙漠上建起属于自己的绿洲。

  从概念上讲,艺术品多元化的今天,创新和创作可以采用任何领域的材料、任何领域的观念、任何领域的素材,而反过来艺术品本身也应该能够影响任何一个领域。对比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外艺术品市场之后,艺术先锋网首席执行官蓝英启认为,优秀的当代艺术绝不仅是拘泥于行业内自娱自乐的,他们无不在影响着个人审美趋向、大众的生活品位、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艺术跨界,应从品牌走向产业链

  在今天的艺术跨界活动当中,我们常看到奢侈品牌或消费品牌在艺术区开设专卖店,如耐克进驻798;企业赞助一些当代艺术展览或活动,如每年一届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评选,ARTbeijing艺术博览会;或邀请艺术家使用自己的产品创作艺术品进行展示,如大众甲壳虫车体艺术创作及爱马仕艺术丝巾的设计。这些互动无一不在彰显着艺术品跨界的端倪,然而很多艺术评论家则认为,这些跨界的活动中多数还只是处于企业品牌提升与品牌展示的层面,艺术家、艺术品更多充当的是一个“新闻由头”、“炒作焦点”的角色。其合作项目的本身并没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产业链条无从谈起,延续性令人堪忧。

  而真正的跨界合作,除了艺术和品牌之间应该真正交融在一起的同时,在各自市场甚至其他领域中能够获取经济利益的双丰收才是市场步入正轨的。

  艺术跨界,圈地时期的布局

  日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新丝路模特机构与艺术先锋机构,于北京联手启动“美丽三亚,新丝路模特艺术之旅”大型中国当代艺术活动。本次活动是国内首次以城市为单位,联合模特界、时尚界、中国当代艺术界,所举办的大型奢侈主题艺术秀。活动邀请了方力钧一代的艺术家于远廷参与,并于另外3位国内一线当代艺术家强强联手,共同为新丝路的肖青、刘多等6位顶级模特进行的油画创作。同时活动还将联合国内知名艺术家,征集超过百件不同类型艺术品,在12月赴海南,与新丝路模特总决赛一同,为三亚奉上一顿多元的文化、视觉饕餮盛宴。


通过此举我们不难分析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愈发迅速,每个城市都在构筑或强化属于自己的城市个性、城市名片、城市地标与文化构成,从而更快的提升综合竞争力。但有不少新兴城市发展速度虽快,但由于城市年龄、个性等综合问题,实际还处于文化沙漠的状态。纵观全球以旅游及文化为发展基础的城市,无不与美丽、时尚、艺术、奢侈品等关键词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品=奢侈品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欧洲地区,艺术品体系、时尚体系越发达,代表的是城市更具投资价值、投资品味,同时总能让人不断体验到“新鲜感”。而艺术品的文化投资成本,相比城市建设则要低得多,产生的潜在价值和影响力却经常是意想不到的。所以,符合城市特性的艺术品创作及活动,将逐步成为城市名片塑造的主流方向。既然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商业品牌更是如此,艺术借用其独特的渗透力,他的跨界力量无疑将是行业中最强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