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旨:三鹿奶粉就是社会主义的形象代表!
发起人:圣君  回复数:20   浏览数:3211   最后更新:2008/10/03 08:32:53 by 圣君
[楼主] 老孙 2008-09-26 00:00:00
我是南京艺术家孙建春,我受邀参加"亚洲方位"第三届南京三年展,我的申报方案是:

《文明戏》
孙建春
“文明戏”是上世纪初中国特有的戏剧形式,是中国较早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艺术样式,其形式到内容都是中西杂取并收,“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剧目都是以当时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舞台效果强烈。我之所以把作品命名为“文明戏”是因为我倾向于生活中任何行为瞬间都具有“戏剧性”并可以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任何瞬间定格都是我所理解的“即时戏剧”。而文明戏中“不伦不类”特质,和我的这一理解相吻合。

在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开幕式2008-9-10下午16:00----17:00一个小时内在展览的场地(南京博物院)的空间内实施50个“即时戏剧”也就是50个和展览或者有关系或者没关系的“剧场片段”,每个片断对应于一个DV,一对一地拍摄,这50个片断只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引子,是一个场,随着观众的介入,作品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我收集各个时期的旧电视在展览的场馆外搭建一堵电视墙,开幕式结束后,把拍摄来的50个DV同步播放。

《文明戏》是一个开放的、无序的空间,是随意和主观的,没有经典结构、逻辑关系、理论依据、时间顺序、它随时被介入、叠加、篡改、它随意改变叙事的逻辑、场景、关系。

把展览的场地作为一个“活动的文本”和“流动的剧场”,改变了展览馆仅提供对作品悬挂和展示的功能,它成为所有人“临时的”表演场所,它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片段变成可以被纳入艺术系统的途径,观众在和这些戏剧相对峙的瞬间也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成为了当代艺术的构建者。

“生活中的任何片段都可以是艺术,进入博物馆,而博物馆也可以成为任何形式的空间 ”

关于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参展计划:《文明戏》50个片段的描述:

1. 我在展览中扮演了一个导演,在其它的扮演者之间来回穿梭协调
2. 2个装扮成门童的人在展馆的大门两边站立
3. 2个进入南京博物院内的道路上的乞讨者
4. 在南博院子里朱金石的作品(塔)里的人(配合“身体的塔塔的身体观念)
5. 1个在大院里看手相算命的人
6. 2个在南京博物院台阶上一直走上走下的人
7. 1个手里拎着一张非参展油画站在展场门口的人
8. 4个在院子里打麻将的人
9. 3个人在量王鲁炎作品的尺寸,并记录
10. 2个在进门大厅中一直拥抱的人
11. 1个在展厅里方力钧作品前试图和人讨论作品的人
12. 2个在岳敏君作品前临摹作品的人
13. 在南京博物院院子里写生的人
14. 2个相互对峙站立的人
15. 2个在所有录像作品前模仿作品中人物造型的人
16. 1个抱着塑胶模特看展览并和塑胶模特交谈的人
17. 2个在做广播操的人
18. 3个一直看着天花板的人
19. 1个始终对着墙呵气的人
20. 2个在有镜子的作品前化妆的女人
21. 2个在李青的作品前打乒乓球的人
22. 2个拿相机相互对拍的人
23. 3个在日本艺术家作品前刺绣的人
24. 1个把一块方石搬过来搬过去的人
25. 5个围成一圈小声说话的人
26. 1个在罗荃木作品前拿苍蝇拍的人
28. 1个在作品前小声朗诵诗歌的人
29. 1个对着每件作品自拍的人
30. 1个在展厅用手提电脑在玩游戏的人
31. 2个绑在一起看展览的人
32. 2个在展厅跳国标舞的人
33. 1个在发作品介绍的人
34. 1个始终在模仿策划人动作的人
36. 1个一直跳跃行走的人
37. 10个参与到隋建国作品前捏泥的人
38. 1个坚持用望远镜看作品的人
39. 2个背着蛇皮编制袋看展览的人
40. 1个拿着空画框看展览的人
41. 1个在某件作品前打太极拳的人
42. 1个试图和每个人握手的人
43. 1个在索要所有观众签名的人
44. 2个在满地寻找丢失东西的人
45. 1个很专注地看观众的人
46. 4个胖子排成一队看展览 (后因胖子不好找,改为3个戴眼镜的牵着一根导盲棍 )
47. 1个带着明星面具看展览的人
48. 1个头上顶着报警灯看展览的人(后因报警灯敏感改为1个拿手电筒看展览作品的人 )
49. 1个把眼镜戴在后脑勺看展览的人
50. 1个在展厅睡觉的人

备用方案":
1. 策划人黄笃李振华在展厅扮演了两个策划人的角色
2. 绑架策划人
3. 穿着暴露的女孩
4. 1个做俯卧撑的人
5. 1个用老的中国电影里的日本话和日本艺术家交流的人 (比如:你的,大大的好....之类的语言)


因为表演和拍摄的需要,我通过网络征集志愿者约110名,征集DV拍摄者约55名,意外的是,网上的征集极为热烈,通告截止后依然不断地有电话要求加入,一切准备就绪,展览开幕当日接到承办方的通知,作品被零时取消,理由是其中的“不可知”因素无法控制,并被告知,主办方已经用其它的理由取消掉包括印尼女艺术家等另外几件作品。。。。。。让我意外的是,作品的审查过程早就已经过了,作品也已经在画册里印刷,几度据理力争但最终无果,被迫放弃。。。。。。
我之所以不愿意在“封展”的威胁下继续实施作品的原因有二:
1。为展览组织考虑,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作品导致这么多其他艺术家的心血不能得以展出。
2.这件作品本来也具有对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文化宽容度的一个测试,被取消也是一个结果,如果有机会参加下一个双三年展,这个方案将原封不动地申报,直到能得以实施。

唯一让我内心愧疚的是志愿者,他们不是因为利益和权力等因素来参与这个活动,甚至有的人是从外地坐火车赶过来。。。。。。展览日,我在南京博物院的树林里和志愿者们解释活动被取消时,失望写满他们脸上,其中的一部分志愿者坚持以个人行为的方式在展厅实施了表演。作为一个替代性的慰籍,我邀请志愿者们一起合影留念,但失望之余,很多志愿者离去,一半左右的志愿者留下合影,就是这张在南京博物院的院前的这张照片。




[沙发:1楼] irishilike 2008-09-17 02:01:51
哈哈,我看到我了
[板凳:2楼] guest 2008-09-17 10:53:38
是啊,为什么不给上,也没有理由?!
[地板:3楼] guest 2008-09-17 15:25:29
虽然失望,但是这样更让人感动!!!

支持!!!
[4楼] guest 2008-09-18 09:02:08
听说这个黄肚和李振化的策划,名字都是黄起的,好意思自己贴金
[5楼] guest 2008-09-20 09:48:16
虽然说,好多事情是没理由的
我当时其实很不爽
因为我扛着机器跑过来,他们说不搞了
尽管我表示同情,但当天那种状况,真是让人讨厌的。
毕竟是白跑一趟
[6楼] guest 2008-09-21 21:31:32



[7楼] guest 2008-09-22 03:31:57
大型展览中的合法和非法一直是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容易引发“事件”。很多"问题艺术家"都是处心积虑地要去制造可能的冲突,封展是他们最欣喜若狂的,用圈内话说就是"成了"。
《文明戏》在开始之初没有试图去制造冲突,在遭遇“封展”威胁时没有“顶风作案”,而是客观地把作品的遭遇作为文本记录下来,这是个更理智也更合理的做法,起码保证了其他艺术家的权益,在今天这个艺术家个体极度膨胀的时代,这也许是对良性机制的一个有意义的“个人牺牲”。
[8楼] guest 2008-09-24 14:21:59
文明戏本身并没有放弃纯粹的表达,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大化的客观地对待一切偶然性和戏剧性。
[9楼] irishilike 2008-10-06 23:07:11
网络征集志愿者是个有意思的方式,可以把“当代艺术”从完全“小众”化的游戏带入到更大的范畴,不同人群的知识背景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和补充已经越来越狭隘的“当代艺术”
[10楼] irishilike 2008-10-06 23:07:32
“文明戏”呀
“文明戏”的脚本都在豆瓣儿上有呢,我把偏旁部首都拆了也没发现里头有什么不和谐的事儿。
其实河蟹这种行为吧,也得有个底线的不是?哪儿有这么折腾的,临近表演忽然举着大钳子过来了——我听说河蟹那钳子都举起放下好几回合了,敢情做广播体操呢?一会儿同意一会儿不同意,咱先不论你有没这水准和能耐和资格评论艺术品“行”“不行”——几十号志愿者都是来参加文明戏的,又不是来陪你做操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