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
孙建春
“文明戏”是上世纪初中国特有的戏剧形式,是中国较早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艺术样式,其形式到内容都是中西杂取并收,“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剧目都是以当时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舞台效果强烈。我之所以把作品命名为“文明戏”是因为我倾向于生活中任何行为瞬间都具有“戏剧性”并可以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任何瞬间定格都是我所理解的“即时戏剧”。而文明戏中“不伦不类”特质,和我的这一理解相吻合。
在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开幕式2008-9-10下午16:00----17:00一个小时内在展览的场地(南京博物院)的空间内实施50个“即时戏剧”也就是50个和展览或者有关系或者没关系的“剧场片段”这50个片断只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引子,是一个场,随着观众的介入,作品也在不断地变化。
《文明戏》是一个开放的、无序的空间,是随意和主观的,没有经典结构、逻辑关系、理论依据、时间顺序、它随时被介入、叠加、篡改、它随意改变叙事的逻辑、场景、关系。
把展览的场地作为一个“活动的文本”和“流动的剧场”,改变了展览馆仅提供对作品悬挂和展示的功能,它成为所有人“临时的”表演场所,它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片段变成可以被纳入艺术系统的途径,观众在和这些戏剧相对峙的瞬间也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成为了当代艺术的构建者。
“生活中的任何片段都可以是艺术,进入博物馆,而博物馆也可以成为任何形式的空间 ”
关于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参展计划:《文明戏》50个片段的描述:
1. 我在展览中扮演了一个导演,在其它的扮演者之间来回穿梭协调
2. 2个装扮成门童的人在白宜洛的作品大门两边站立
3. 2个进入南京博物院内的道路上的乞讨者
4. 在南博院子里朱金石的作品(塔)里的人(配合“身体的塔塔的身体观念)
5. 在大院里看手相算命
6. 2个在南京博物院台阶上一直走上走下的人
7. 1个手里拎着一张非参展油画站在展场门口的人
8. 4个在院子里打麻将的人
9. 3个人在量王鲁炎作品的尺寸,并记录
10. 2个在进门大厅中一直拥抱的人
11. 1个在展厅里方力钧作品前试图和人讨论作品的人
12. 2个在岳敏君作品前临摹作品的人
13. 在南京博物院院子里写生的人
14. 2个相互对峙的人
15. 2个在张小涛录像作品前模仿作品中人物造型的人
16. 1个抱着塑胶模特看展览并和塑胶模特交谈的人
17. 2个在做广播操的人
18. 3个一直看着天花板的人
19. 1个始终对着墙呵气的人
20. 2个在有梁绍基作品的镜子前化妆的女人
21. 2个在李青的作品前打乒乓球的人
22. 2个拿相机相互对拍的人
23. 3个在日本艺术家作品前刺绣的人
24. 1个人把一块方石搬过来搬过去
25. 5个围成一圈小声说话的人
26. 1个在罗荃木作品前拿苍蝇拍的人
28. 1个在作品前小声朗诵诗歌的人
29. 1个对着每件作品自拍的人
30. 1个在展厅用手提电脑在玩游戏的人
31. 2个绑在一起看展览的人
32. 2个在展厅跳国标舞的人
33. 1个在发作品介绍的人
34. 1个始终在模仿策划人动作的人
36. 1个一直跳跃行走的人
37. 10个在隋建国作品前捏泥的人
38. 1个坚持用望远镜看作品的人
39. 2个背着蛇皮编制袋看展览的人
40. 1个拿着空画框看展览的人
41. 1个在某件作品前打太极拳的人
42. 1个试图和每个人握手的人
43. 1个在索要所有观众签名的人
44. 2个在满地寻找丢失东西的人
45. 1个很专注地看观众的人
46. 3个戴眼镜的牵着一根导盲棍
47. 1个带着明星面具看展览的人
48. 1个拿手电筒看展览作品的人
49. 1个把眼镜戴在后脑勺看展览的人
50. 1个在展厅睡觉的人
备用方案":
1. 策划人黄笃李振华在展厅扮演了两个策划人的角色
2. 绑架策划人
3. 穿着暴露的女孩
4. 1个做俯卧撑的人
5. 1个用老的中国电影里的日本话和日本艺术家交流的人 (比如:你的,大大的好....之类的语言)
孙建春
“文明戏”是上世纪初中国特有的戏剧形式,是中国较早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艺术样式,其形式到内容都是中西杂取并收,“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剧目都是以当时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舞台效果强烈。我之所以把作品命名为“文明戏”是因为我倾向于生活中任何行为瞬间都具有“戏剧性”并可以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任何瞬间定格都是我所理解的“即时戏剧”。而文明戏中“不伦不类”特质,和我的这一理解相吻合。
在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开幕式2008-9-10下午16:00----17:00一个小时内在展览的场地(南京博物院)的空间内实施50个“即时戏剧”也就是50个和展览或者有关系或者没关系的“剧场片段”这50个片断只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引子,是一个场,随着观众的介入,作品也在不断地变化。
《文明戏》是一个开放的、无序的空间,是随意和主观的,没有经典结构、逻辑关系、理论依据、时间顺序、它随时被介入、叠加、篡改、它随意改变叙事的逻辑、场景、关系。
把展览的场地作为一个“活动的文本”和“流动的剧场”,改变了展览馆仅提供对作品悬挂和展示的功能,它成为所有人“临时的”表演场所,它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片段变成可以被纳入艺术系统的途径,观众在和这些戏剧相对峙的瞬间也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成为了当代艺术的构建者。
“生活中的任何片段都可以是艺术,进入博物馆,而博物馆也可以成为任何形式的空间 ”
关于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参展计划:《文明戏》50个片段的描述:
1. 我在展览中扮演了一个导演,在其它的扮演者之间来回穿梭协调
2. 2个装扮成门童的人在白宜洛的作品大门两边站立
3. 2个进入南京博物院内的道路上的乞讨者
4. 在南博院子里朱金石的作品(塔)里的人(配合“身体的塔塔的身体观念)
5. 在大院里看手相算命
6. 2个在南京博物院台阶上一直走上走下的人
7. 1个手里拎着一张非参展油画站在展场门口的人
8. 4个在院子里打麻将的人
9. 3个人在量王鲁炎作品的尺寸,并记录
10. 2个在进门大厅中一直拥抱的人
11. 1个在展厅里方力钧作品前试图和人讨论作品的人
12. 2个在岳敏君作品前临摹作品的人
13. 在南京博物院院子里写生的人
14. 2个相互对峙的人
15. 2个在张小涛录像作品前模仿作品中人物造型的人
16. 1个抱着塑胶模特看展览并和塑胶模特交谈的人
17. 2个在做广播操的人
18. 3个一直看着天花板的人
19. 1个始终对着墙呵气的人
20. 2个在有梁绍基作品的镜子前化妆的女人
21. 2个在李青的作品前打乒乓球的人
22. 2个拿相机相互对拍的人
23. 3个在日本艺术家作品前刺绣的人
24. 1个人把一块方石搬过来搬过去
25. 5个围成一圈小声说话的人
26. 1个在罗荃木作品前拿苍蝇拍的人
28. 1个在作品前小声朗诵诗歌的人
29. 1个对着每件作品自拍的人
30. 1个在展厅用手提电脑在玩游戏的人
31. 2个绑在一起看展览的人
32. 2个在展厅跳国标舞的人
33. 1个在发作品介绍的人
34. 1个始终在模仿策划人动作的人
36. 1个一直跳跃行走的人
37. 10个在隋建国作品前捏泥的人
38. 1个坚持用望远镜看作品的人
39. 2个背着蛇皮编制袋看展览的人
40. 1个拿着空画框看展览的人
41. 1个在某件作品前打太极拳的人
42. 1个试图和每个人握手的人
43. 1个在索要所有观众签名的人
44. 2个在满地寻找丢失东西的人
45. 1个很专注地看观众的人
46. 3个戴眼镜的牵着一根导盲棍
47. 1个带着明星面具看展览的人
48. 1个拿手电筒看展览作品的人
49. 1个把眼镜戴在后脑勺看展览的人
50. 1个在展厅睡觉的人
备用方案":
1. 策划人黄笃李振华在展厅扮演了两个策划人的角色
2. 绑架策划人
3. 穿着暴露的女孩
4. 1个做俯卧撑的人
5. 1个用老的中国电影里的日本话和日本艺术家交流的人 (比如:你的,大大的好....之类的语言)
我是志愿者,在开幕前很短的时间才拿到这个方案
整个过程都很低调,并没有试图过多地渲染什么
这个作品本来是有后续(电视墙)的,但因为前面的被禁止,所以后面也无法实施,其实是很可惜的
整个过程都很低调,并没有试图过多地渲染什么
这个作品本来是有后续(电视墙)的,但因为前面的被禁止,所以后面也无法实施,其实是很可惜的
中国人真是的,这又有什么呢,也没有什么啊,好东西不给上!郁闷中。。。
唉!!!!
失望中,本来可以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