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志杰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
“邱志杰个展:庄子的镇静剂”
主 办: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日 期:2008年7月8日 - 2008年8月24日
展览地址: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99弄28号)
开幕酒会:2008年7月8日16∶30(星期二)
艺术总监:沈其斌
策 展 人:高士明
展览分为 “思想库”“档案馆”“晶体”和“诊所”四个部分














邱志杰亲自解说作品

信息量这么大。。。
不谈实质
态度就够有诚意
喜欢努力滴人
自杀干预
是超级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应该和自杀干预的民间NGO联合搞嘛
这方面的经验我有点了解
也很想了解
对自杀干预有了解的人
+MSN
[email]zest721@yahoo.com.cn
不谈实质
态度就够有诚意
喜欢努力滴人
自杀干预
是超级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应该和自杀干预的民间NGO联合搞嘛
这方面的经验我有点了解
也很想了解
对自杀干预有了解的人
+MSN
[email]zest721@yahoo.com.cn
[quote]引用第41楼guest于2008-07-15 14:05发表的 :
信息量这么大。。。
不谈实质
态度就够有诚意
喜欢努力滴人
自杀干预
.......[/quote]
同意,艺术家谈艺术家的事。我们可以聊聊这些更重要的事
信息量这么大。。。
不谈实质
态度就够有诚意
喜欢努力滴人
自杀干预
.......[/quote]
同意,艺术家谈艺术家的事。我们可以聊聊这些更重要的事
邱志杰的这个展览对自杀干预的探讨和互动不知道多不多
改天去看
自杀干预这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注度很有问题
听说 国内民间自杀干预组织者也自杀了。。。
其实自杀离谁都不远
活得不耐烦的大有人在
需要Z/F各方面的支持才搞得好专业的干预。。。
计划之一
后续不知道有哪些。。。
希望这个展览更有争议/非议
只要带来关注度就行!
看好这个人!
改天去看
自杀干预这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注度很有问题
听说 国内民间自杀干预组织者也自杀了。。。
其实自杀离谁都不远
活得不耐烦的大有人在
需要Z/F各方面的支持才搞得好专业的干预。。。
计划之一
后续不知道有哪些。。。
希望这个展览更有争议/非议
只要带来关注度就行!
看好这个人!
晶体



烟的轮回-装置
透明葫芦装置中装满了活蝴蝶,蝴蝶只能靠针头上的孔呼吸空气生存

蝴蝶不断地在展厅中以外地出现

蝴蝶意外地停在观众身上































考古坑入口
走进考古坑,因为坑内泥会弄赃鞋子,所有必须穿鞋套。坑长大约30米左右四壁上装有乌鸦标本,地上都是乌鸦形状的泥石












档案馆
会转动的机械装置

















会转动的机械装置















模仿宋东黄永平瞎鸡吧折腾
装死的镇静剂
[s:327] 完全不觉得什么
谢谢
思想库

这是一个以绘画为主的部分
















































证大和老邱都很有钱啊
这叫资本促进艺术生产力
这叫资本促进艺术生产力
有钱了,便可以弄大作坊,请众多高级艺术工人,做大作品,实现咱们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多赚钱吧艺术家们,赚钱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说服力在哪里?一个庞大的展览。
看起来好大啊 [s:322]
老邱做展览的经验可以胜任历史博物馆的建国60周年成就展
关于邱志杰的《庄子的镇静剂》
乍看一下,貌似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从考古坑一直到装置到图片资料再到版画,想必这花了许多的功夫,但仔细逛逛看看,这个展览到底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讯息呢?是南京大桥上自杀的人多,还是中国比美国自杀的人多,以或者更深层次?
展览以大量的文献,影像资料做为基础,可是这又与艺术,亦或者当代艺术有何联系呢?虽然者写资料有一定的震撼力,可是与那些跳下南京大桥的人相比,那些事实的现场是否更加有震撼力呢?那么这些文献资料在这个展览中是作品,还是只是文献资料呢?
我想整个展览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那个考古坑,可是这又是什么样一个角色呢?是装置还是场景,他想说的至少我完全不明白。
当然整个展览中,那些版画,又类似于装置的草图是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我想那些装置如果真的能够制作出来应该是一些有趣的东西,同时在进入那些展览版画的房间的过道上,左右两幅写真也是有意思的,“当爱烟消云散,我只有忘情”“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这两句貌似无法接上的话,却在这小小的走道中给人想象的空间,边上的视频也很好的吧这个艺术行为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对于展览还有许多的细节有待我们在去看,在去挖,可是,这样的展览它真正的内容在那里,他跟艺术家的关系,他想表达想说的,还有它的价值,这些我想知道的东西在那里?我想我可以把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那里擦去,然后写上:邱志杰的庄子的镇静剂在证大?
乍看一下,貌似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从考古坑一直到装置到图片资料再到版画,想必这花了许多的功夫,但仔细逛逛看看,这个展览到底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讯息呢?是南京大桥上自杀的人多,还是中国比美国自杀的人多,以或者更深层次?
展览以大量的文献,影像资料做为基础,可是这又与艺术,亦或者当代艺术有何联系呢?虽然者写资料有一定的震撼力,可是与那些跳下南京大桥的人相比,那些事实的现场是否更加有震撼力呢?那么这些文献资料在这个展览中是作品,还是只是文献资料呢?
我想整个展览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那个考古坑,可是这又是什么样一个角色呢?是装置还是场景,他想说的至少我完全不明白。
当然整个展览中,那些版画,又类似于装置的草图是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我想那些装置如果真的能够制作出来应该是一些有趣的东西,同时在进入那些展览版画的房间的过道上,左右两幅写真也是有意思的,“当爱烟消云散,我只有忘情”“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这两句貌似无法接上的话,却在这小小的走道中给人想象的空间,边上的视频也很好的吧这个艺术行为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对于展览还有许多的细节有待我们在去看,在去挖,可是,这样的展览它真正的内容在那里,他跟艺术家的关系,他想表达想说的,还有它的价值,这些我想知道的东西在那里?我想我可以把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那里擦去,然后写上:邱志杰的庄子的镇静剂在证大?
我看还是小奶花的那个自杀鼓励计划更好一些!
老邱非常适合建一个博物馆,艺术做成这样也是一种方式。老邱这么多年总算释放了一次了
用我考古专业博士的眼光看这是一个好现场--巫鸿
[s:323] 好多人啊~
好可惜哦,没去
5555,支持下,不错,东西交乖多~~~
好可惜哦,没去
5555,支持下,不错,东西交乖多~~~
谢谢
展览很好,不用罗嗦。
在一定程度上人自身不能选择来到世上,但他有权利选择放弃。当生命给他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绝望,我愿支持这种放弃。
我看邱志杰个展/老金
等待已久的老邱的个展出来了,大家无不为老邱个展庞大的规模、高投入的制作以及背后大量精细而深入的工作所折服。展览现场是撼动人心的。我跟老邱说,你为日后别人的个展“添了很大的麻烦”。
今天静下心来,脑子依然沉静在老邱展览之中。我试图想挖掘出老邱展览真正撼动人心的所在。一些问题是自然出来的:是他创作上的方法论吗?是他实地求证所体现出来的工作量吗?是他诗意的想象吗?是他从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延伸开去的能力吗?是他历史考古的逻辑吗?是他词汇错位搭配的“后感性”冲动吗?是“镇静剂”中他所私有的一种游戏精神吗?是道家谶语在今天的救赎吗?所有这些,我觉得我既熟悉,又非常地含糊。
或许就展览本身来说,许多人有他非常熟悉的视觉的经验部分。我说的是展览所采用的历史博物馆式的呈现方式——是图片、实物与现场解说这样的方式。而制作部分用力最大的是考古的现场复制,我觉得,这个阅读经验也是大家所不缺少的。这两部分基本搭建了老邱展览的整体。而邱在这两大部分之中所做的,在我看来依然是他后感性工作的延伸,但这次延伸用的好像是词汇的镶嵌:煤、乌鸦、蝴蝶、葫芦、针头、文字、草图、自制的墨、闹钟以及其他。无疑,观者的阅读想象只能在象征、隐语、历史谱系以及典故中加以展开。这也同样无疑地给误读提供了现场与借口。因为这最终的解读权还是在老邱手中。这是不是精英知识分子守卫自己家园的最后堡垒呢?这是不是可以叫做“实验阅读”呢?老邱是在乎身心介入的。但当这样的身心是一个诗人的作为时,这个逻辑是不是也在中断交流呢?除非观者也要有诗人的境界,能从这些隐语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某些故事来,否则,观者要去猜测的又是什么呢?
《邱志杰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我觉得是一个人在营造的“身心史诗”,在祭祀与救赎之间,成了一个人的“后感性”诉求。
在老邱的草图中可以看出他日后的其他计划。我觉得大致是思路与这次个展类似。老邱的知识实力依旧是他作品创作的强大支撑。他依然是在现实与历史的对应中,复制与收集大量的旁证,以此使得现实的关注点有着历史的厚度,并显得这个关注带有研究的质味。这是老邱创作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真正像老邱气质的部分,就是如何附着上一些“老邱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但所有这些,假如没有很好的身体,没有对第一现场的亲知亲躬,没有对文本的上下贯通,一般人是轻易做不来的。而恰恰这些,对老邱来说的轻松的。但我依然含糊的是,老邱这个个案对今天的创作来说,它真正的建设性在哪里呢?我除了看到“诗化的考古”之外,所谓的“干预计划”总显得有些浮泛。










等待已久的老邱的个展出来了,大家无不为老邱个展庞大的规模、高投入的制作以及背后大量精细而深入的工作所折服。展览现场是撼动人心的。我跟老邱说,你为日后别人的个展“添了很大的麻烦”。
今天静下心来,脑子依然沉静在老邱展览之中。我试图想挖掘出老邱展览真正撼动人心的所在。一些问题是自然出来的:是他创作上的方法论吗?是他实地求证所体现出来的工作量吗?是他诗意的想象吗?是他从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延伸开去的能力吗?是他历史考古的逻辑吗?是他词汇错位搭配的“后感性”冲动吗?是“镇静剂”中他所私有的一种游戏精神吗?是道家谶语在今天的救赎吗?所有这些,我觉得我既熟悉,又非常地含糊。
或许就展览本身来说,许多人有他非常熟悉的视觉的经验部分。我说的是展览所采用的历史博物馆式的呈现方式——是图片、实物与现场解说这样的方式。而制作部分用力最大的是考古的现场复制,我觉得,这个阅读经验也是大家所不缺少的。这两部分基本搭建了老邱展览的整体。而邱在这两大部分之中所做的,在我看来依然是他后感性工作的延伸,但这次延伸用的好像是词汇的镶嵌:煤、乌鸦、蝴蝶、葫芦、针头、文字、草图、自制的墨、闹钟以及其他。无疑,观者的阅读想象只能在象征、隐语、历史谱系以及典故中加以展开。这也同样无疑地给误读提供了现场与借口。因为这最终的解读权还是在老邱手中。这是不是精英知识分子守卫自己家园的最后堡垒呢?这是不是可以叫做“实验阅读”呢?老邱是在乎身心介入的。但当这样的身心是一个诗人的作为时,这个逻辑是不是也在中断交流呢?除非观者也要有诗人的境界,能从这些隐语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某些故事来,否则,观者要去猜测的又是什么呢?
《邱志杰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我觉得是一个人在营造的“身心史诗”,在祭祀与救赎之间,成了一个人的“后感性”诉求。
在老邱的草图中可以看出他日后的其他计划。我觉得大致是思路与这次个展类似。老邱的知识实力依旧是他作品创作的强大支撑。他依然是在现实与历史的对应中,复制与收集大量的旁证,以此使得现实的关注点有着历史的厚度,并显得这个关注带有研究的质味。这是老邱创作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真正像老邱气质的部分,就是如何附着上一些“老邱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但所有这些,假如没有很好的身体,没有对第一现场的亲知亲躬,没有对文本的上下贯通,一般人是轻易做不来的。而恰恰这些,对老邱来说的轻松的。但我依然含糊的是,老邱这个个案对今天的创作来说,它真正的建设性在哪里呢?我除了看到“诗化的考古”之外,所谓的“干预计划”总显得有些浮泛。











更喜欢吴山专自己玩自己的。其他的没什么好罗嗦的!
[strike]该楼言论已被屏蔽![/strike]
[hide=10000]你们楼上这群笨蛋怎么那么不懂好啊?小心我查你们IP叫许江来找你们!
[/hide]
楼上的,回头看,高老头在你背后!
没的说,和黄用平的个展是本年度最好看的个展
[strike]该楼言论已被屏蔽![/strike]
[hide=10000][quote]引用第26楼guest于2008-07-10 01:47发表的 :
楼上的,回头看,高老头在你背后![/quote]
[哇,你怎么知道我爹在我背后啊,他问我说,你楼下那个是不是小邱啊?
[/hide]
往展厅里弄些土啊泥的早已成了一种玩“实验艺术”的俗套。老金也老大不小的了,写这种肉麻的按摩文章真没意思。
[s:322]
重要的是现场!

你为日后别人的个展添了很大的麻烦。 [s:328] [s:328] [s:328] [s:328] [s:328] [s:328]
[quote]引用第24楼guest于2008-07-10 01:10发表的 :
更喜欢吴山专自己玩自己的。其他的没什么好罗嗦的![/quote]
艺术有很多种做法滴!!!!!
更喜欢吴山专自己玩自己的。其他的没什么好罗嗦的![/quote]
艺术有很多种做法滴!!!!!
老金很趋炎附势 操
邱志杰先生 您作为总体艺术派的开山鼻祖 我们拜服你 你太有才了 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有智慧最有学问最有才华最懂得生物学知识最具有老庄哲学精子的总体艺术大师 是总体艺术的集大成者 我们推荐膜拜您 我们希望并恭祝您每年都获得总体艺术终身成就大奖
唯一懂得哲学的装逼大师傅高士明偕注重现场的总体艺术大师刘鼎 我们永远是您忠诚的追随者 [s:336]
唯一懂得哲学的装逼大师傅高士明偕注重现场的总体艺术大师刘鼎 我们永远是您忠诚的追随者 [s:336]
国内最好的展览
骂人不留名,纯属道德问题!
展览不错,但基本上就这个样子了,大师是别指望他了
[s:327] [s:327] [s:325] [s:323] [s:326] [s:328] [s:322] [s:304]
操,什么鬼展览啊。
邱志杰老想开山,但每次只堆了个土丘山,上海没有山,土坡在上海算不错了
我已经很镇静了,不用你。
后感性的人没一个有才的,鬼的很都是,欺名盗世
智慧平庸啊
大眼狼鬼叫春艺术